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机保护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微机”,由于其具备人脑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称其为“微电脑”微型计算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机,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微机安装位置与使用方式不同,容易因为外界的因素造成破坏,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控制,防止其造成破坏,造成财产的损失。
现有的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存在一些缺陷:1、现有的装置结构比较单一无法充分对微机进行保护,容易导致微机发生碰撞;2、装置内部的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微机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故障,降低工作效率,电路中因电流过大,人员导致微机方式故障,从而失去使用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后板,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外壳体的内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部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环,且安装环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支撑环前侧的外壳体内通过固定块镶嵌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外壳体的正面通过铰链固定安装有防护门。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柱,且支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脚撑。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两侧面与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盖,所述外壳体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口。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plc控制器与显示器,且显示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源灯与散热灯。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盖,所述散热盖通过散热口固定安装有散热架,且散热架上粘贴有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后板正面的顶部与底部粘贴有缓冲棉,散热扇位置处的后板上设有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外壳体与缓冲棉,外壳体保护内部的微机避免挤压,有效地防止外界对微机的破坏,且内部的缓冲棉可以减少微机与壳体发生碰撞,减少碰撞的次数。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线端口的内部连接有保险丝,防止微机烧毁,能够有效的断开电路,保护电力设备不受过电流过热的伤害,避免电子设备因内部故障所引起的严重伤害,保护了电路安全运行,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带走装置内部中的热量,达到给微机散热的目的,降低了装置内部的温度,提高了微机的工作性能与使用寿命,保护了微机因温度过高而出现烧机的现象,避免了使用者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盖主视图。
图中:1、支柱;101、脚撑;2、外壳体;3、防护门;4、散热盖;5、控制箱;501、控制开关;502、plc控制器;503、显示器;504、电源灯;505、散热灯;6、散热口;7、散热架;701、防护网;8、接线端口;801、保险丝;9、固定块;10、限位板;11、支撑架;1101、安装架;1102、支撑环;1103、安装环;1104、散热扇;12、后板;1201、缓冲棉;1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体2和后板12,控制箱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顶部,控制开关501、plc控制器502(plc控制器采用fx30-48mt型号)与显示器503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控制箱5的正面,plc控制器502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13(温度感应器可采用to-92型号)、散热扇1104与控制开关501连接,控制开关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险丝801,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而导致装置发生故障,电源灯504与散热灯505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显示器503的正面,电源灯504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501连接,控制开关501开启后电源灯504亮起,散热灯505于散热扇1104通过导线连接,散热扇1104通电转动时散热灯505会亮起,从而能反应用电器是否发生故障,支撑架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内部,支撑架11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撑环1102,支撑环1102的内部镶嵌有安装架1101与安装环1103,散热扇1104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安装环1103的内部,固定块9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内部,且固定块9的两侧镶嵌有限位板10,防护门3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正面,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环境的一些自然因数,起到对内部微机装置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了微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支柱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底部,且支柱1的底部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脚撑101,脚撑101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
进一步,外壳体2两侧面与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盖4,外壳体2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口8,通过外接导线与装置连接,避免了导线直接与微机进行连接,防止因为电流过大而导致装置发生故障。
进一步,控制开关501、plc控制器502与显示器503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控制箱5的正面,电源灯504与散热灯505通过镶嵌固定安装在显示器503的正面,电源灯504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501连接,散热灯505于散热扇1104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散热盖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的背面,散热盖4通过散热口6固定安装有散热架7,且散热架7上粘贴有防护网701,散热口6开设在散热盖4的正面,散热架7通过镶嵌在散热盖4上,且散热架7上粘贴有防护网701,散热扇1104将装置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口6排出到装置的外部,且防护网701的安装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的飞虫飞入装置的内部,从而对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
进一步,缓冲棉1201通过粘贴固定安装在后板12正面的顶部与底部,散热扇1104位置处的后板12上设有开口,缓冲棉1201能够有效减少微机与装置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性能,后板12上的开口能够将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内部的温度,使装置持续工作。
工作原理:固定块9与限位板10镶嵌在外壳体2的内部,将微机安装在限位板10与后板12之间的区域,缓冲棉1201起到保护的作用,将外部的防护门3关闭,装置通电,通过控制开关501接通电源,检查电源灯504与散热灯505是否亮起,且控制开关501的内部链接有保险丝801,防止电路发生故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体(2)和后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5),所述外壳体(2)的内部通过支撑架(11)固定安装有支撑环(1102),所述支撑环(1102)的内部通过安装架(1101)固定安装有安装环(1103),且安装环(110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104),所述支撑环(1102)前侧的外壳体(2)内通过固定块(9)镶嵌安装有限位板(10),所述外壳体(2)的正面通过铰链固定安装有防护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柱(1),且支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脚撑(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两侧面与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盖(4),所述外壳体(2)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口(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501)、plc控制器(502)与显示器(503),且显示器(50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源灯(504)与散热灯(5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盖(4),所述散热盖(4)通过散热口(6)固定安装有散热架(7),且散热架(7)上粘贴有防护网(7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2)正面的顶部与底部粘贴有缓冲棉(1201),散热扇(1104)位置处的后板(12)上设有开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