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中含渣废水的输送。



背景技术:

作为化工泵的一种,液下立式渣浆泵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冶金行业中的焖渣池、旋流井内的含渣废水需要定期排出,含渣废水中既有冶炼尾渣,又有一定的腐蚀性,在输送中采用的离心泵普遍存在的采购价高(双相钢、钛合金)、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备件更换频繁、维检修费用高、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等问题,危害非常大。且当介质中含有较大杂质和颗粒的时候,容易进入到叶轮流道内,无法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且叶轮与密封腔之间的过流间隙由于较小也容易因沉积而堵塞,为后续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泵轴;所述泵体上扣合有泵盖,该泵盖通过压盖压紧于泵体,所述支架设置于压盖上方、通过螺钉紧固于压盖上;支架上方安装有电机,电机轴与泵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叶轮设置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与泵轴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所述泵轴外套设有轴套,轴套与泵轴通过键连接,泵轴转动时带动叶轮与轴套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进口到出口增加能量的过程。

所述泵体的进口处设置有滤网。

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叶轮的主叶片)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盖与泵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盖与泵体间通过螺钉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与泵盖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外采用机械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顶端与支架底部之间还安装有拆卸环,该拆卸环的左右半环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和/或泵体采用碳化硅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泵体的进口端设置有滤网。当介质中含有较大杂质和颗粒的时候,滤网可以很好的将其隔离在外,避免进入到叶轮流道内。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

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叶轮安全使用系数显著提高,不需要频繁更换叶轮等易损部件;其优异的强耐磨性和强耐腐蚀性,可以提高运行寿命3倍至5倍,大大降低长期运行维护成本,为客户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稀有贵金属的利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电机、2为拆卸环、3为轴套、4为机械密封、5为泵轴、6为回流孔、7为泵盖、8为副叶片、9为叶轮、10为滤网、11为泵体、12为过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1、叶轮9、泵盖7、泵轴5。

所述泵体11上扣合有泵盖7,该泵盖7通过压盖压紧于泵体11,所述支架设置于压盖上方、通过螺钉紧固于压盖上;支架上方安装有电机1,电机1轴与泵轴5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叶轮9设置于泵体11与泵盖7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9与轴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所述泵轴5外套设有轴套3,轴套3与泵轴5通过键连接,泵轴5转动时带动叶轮9与轴套3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11进口到出口增加能量的过程。

所述泵体11的进口端设置有滤网10。当介质中含有较大杂质和颗粒的时候,滤网10可以很好的将其隔离在外,避免进入到叶轮9流道内。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所述叶轮9上设置有回流孔6,所述叶轮9还与凸起的副叶片8相连为一体,叶轮9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8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6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12因沉积而堵塞。

副叶片8的作用为:叶轮9旋转中产生的轴向力由叶轮9的副叶片8平衡,且叶轮9在旋转中可以通过副叶片8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可以通过回流孔6循环,保证密封腔内介质不会沉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12因沉积而堵塞。保证密封腔内介质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会发生因介质沉积而导致的密封损坏,有效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盖与泵体11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盖与泵体11间通过螺钉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5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11与泵盖7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3外采用机械密封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3顶端与支架底部之间还安装有拆卸环2,该拆卸环2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5外。拆卸环2的作用为:叶轮9与泵轴5的连接方式为带防松功能的t型螺纹。当叶轮9旋转时,叶轮9与轴会逐渐受力把紧,当需要拆卸叶轮9时,先将拆卸环2拆下,则会将叶轮9与轴紧合的状态放松,这样就能很容易拆卸叶轮9,否则拆卸叶轮9难度加大,还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9采用碳化硅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9和/或泵体11采用碳化硅材质。

具体地,泵体11采用碳化硅材质,增加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叶轮9采用碳化硅材质,其耐腐蚀性、耐磨蚀性及力学性能要远高于金属叶轮9,安全使用系数显著提高,在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又降低整体重量,且延长使用寿命,不需要频繁维修更换零部件。且碳化硅材质可以耐磨蚀和耐腐蚀,且与绝大部分的酸、碱、盐均不会发生反应,特别适合混合类含渣废水的输送。

而且,取消原有的口环结构,减少易损件数量,有效的防止因为磨损和腐蚀等情况造成的机械故障,且因过流间隙12的面积增加,减少泄漏量,有助于泵效率的提高。副叶片8及回流孔6的设计,可有效的防止因杂质堵塞密封腔体处的过流间隙12。

本实用新型所述化工泵,泵体11、泵盖7、支架为主要固定件,之间通过止口定位及螺栓把合连接。泵体11、泵盖7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保证无泄漏。叶轮9、轴、轴套3等为转动零件,叶轮9与轴通过防松螺纹连接,轴套3与轴通过键连接,轴转动时带动叶轮9与轴套3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11进口到出口增加能量的过程。

本化工泵应用于含渣的介质中,可以将泵整体放入介质中,由于泵体11的全陶瓷构造,即可耐腐蚀,又可以耐磨蚀。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扣合有泵盖,该泵盖通过压盖压紧于泵体,一支架设置于压盖上方、通过螺钉紧固于压盖上;支架上方安装有电机,电机轴与泵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叶轮设置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与泵轴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所述泵轴外套设有轴套,轴套与泵轴通过键连接,泵轴转动时带动叶轮与轴套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进口到出口增加能量的过程;

所述泵体的进口处设置有滤网;

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与泵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与泵体间通过螺钉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泵盖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外采用机械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顶端与支架底部之间还安装有拆卸环,该拆卸环的左右半环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和/或泵体采用碳化硅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中含渣废水的输送,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直连全碳化硅化工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泵轴;泵轴转动时带动叶轮与轴套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进口到出口增加能量的过程;所述泵体的进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叶轮的主叶片)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本实用新型所述泵体的进口端设置有滤网。当介质中含有较大杂质和颗粒的时候,滤网可以很好的将其隔离在外,避免进入到叶轮流道内。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袁宗久;于晓滨;王连飞;辛莘;李林;刘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1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