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碱储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



背景技术:

碱液是铬矿焙烧浸取后的产物,它含有大量固体悬浮物或悬浊物,在静置过程中,碱液中的固体会沉积下来,在储罐底部形成一层沉积层,由于化工厂是连续运转,储罐不能经常清洗,随着时间的增长这层沉积层就会慢慢硬化,并且沉积层厚度会逐渐增加,同时,其会堵塞出料口,进而降低了供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混合效果好,相对于搅拌方式混合效率高,保证了该液碱储罐能够进行高效供料,高效节能,加热件不必与液碱进行接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包括液碱储罐本体、加热单元、出料管、混匀单元和进料管;

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液碱储罐本体的顶部连通,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的端部;

混匀单元:所述混匀单元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和发射头,超声波发生器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的侧面,所述换能器装配在超声波发生器上,发射头与换能器上的变幅杆端部连接,且发射头位于液碱储罐本体的内侧;

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液碱储罐本体的底部连通,出料管上安装有计量单元;

其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头为片状拨叉结构,保证了超声波能量传递的高效性,发射头上设有环氧树脂涂料层,从而对发射头进行防腐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磁加热器和恒温槽,恒温槽开设在液碱储罐本体的壳体上,所述电磁加热器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的端部且对应恒温槽进行设置,电磁加热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电磁加热器工作对恒温槽内的恒温液体进行加热,恒温液体对液碱储罐本体内部的液碱进行保温,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其输送困难,同时,电磁加热器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高效节能,其不必与液碱进行接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液碱储罐本体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出料管固定在液碱储罐本体的倒锥形底部位置,便于液碱快速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单元包括流量调节阀和流量表,流量调节阀和流量表均安装在出料管上,所述流量调节阀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流量表对出料管的出料量进行监测,通过流量调节阀的开闭程度对出料管的出料量进行调节,便于进行精确供料,增加了该液碱储罐的工作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具有以下好处:

1、混匀单元通过超声振荡将液碱混匀,避免液碱静置析出而导致出料口堵塞,其混合效果好,相对于搅拌方式混合效率高,保证了该液碱储罐能够进行高效供料。

2、通过加热单元对液碱储罐本体内部的液碱进行保温,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其输送困难,同时,电磁加热器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高效节能,其不必与液碱进行接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3、通过计量单元对出料管的出料量进行调节,便于进行精确供料,增加了该液碱储罐的工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中:1液碱储罐本体、2加热单元、21电磁加热器、22恒温槽、3出料管、4计量单元、41流量调节阀、42流量表、5混匀单元、51超声波发生器、52换能器、53发射头、6进料阀、7进料管、8环氧树脂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包括液碱储罐本体1、加热单元2、出料管3、混匀单元5和进料管7;

进料管7:进料管7与液碱储罐本体1的顶部连通,进料管7上安装有进料阀6,打开进料阀6,通过进料管7向液碱储罐本体1内加入料体;

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2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端部;

混匀单元5:混匀单元5包括超声波发生器51、换能器52和发射头53,超声波发生器51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侧面,换能器52装配在超声波发生器51上,发射头53与换能器52上的变幅杆端部连接,且发射头53位于液碱储罐本体1的内侧,超声波发生器51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通过换能器52转换为机械振荡,换能器52上的变幅杆将机械振荡传递到发射头53上,发射头53将超声波能量发射到液碱中,液碱通过超声波振荡进行混合,避免液碱静置析出而导致出料口堵塞,其混合效果好,相对于搅拌方式混合效率高,保证了该液碱储罐能够进行高效供料;

出料管3:出料管3与液碱储罐本体1的底部连通,出料管3上安装有计量单元4;

其中,超声波发生器51和换能器5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发射头53为片状拨叉结构,保证了超声波能量传递的高效性,发射头53上设有环氧树脂涂料层8,从而对发射头53进行防腐保护。

加热单元2包括电磁加热器21和恒温槽22,恒温槽22开设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壳体上,电磁加热器21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端部且对应恒温槽22进行设置,电磁加热器2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电磁加热器21工作对恒温槽22内的恒温液体进行加热,恒温液体对液碱储罐本体1内部的液碱进行保温,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其输送困难,同时,电磁加热器21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高效节能,其不必与液碱进行接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液碱储罐本体1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出料管3固定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倒锥形底部位置,便于液碱快速排出。

计量单元4包括流量调节阀41和流量表42,流量调节阀41和流量表42均安装在出料管3上,流量调节阀4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流量表42对出料管3的出料量进行监测,通过流量调节阀41的开闭程度对出料管3的出料量进行调节,便于进行精确供料,增加了该液碱储罐的工作能力。

在使用时:打开进料阀6,通过进料管7向液碱储罐本体1内加入料体。

超声波发生器51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通过换能器52转换为机械振荡,换能器52上的变幅杆将机械振荡传递到发射头53上,发射头53将超声波能量发射到液碱中,液碱通过超声波振荡进行混合,避免液碱静置析出导致出料口堵塞。

电磁加热器21工作对恒温槽22内的恒温液体进行加热,恒温液体对液碱储罐本体1内部的液碱进行保温,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其输送困难。

通过流量表42对出料管3的出料量进行监测,通过流量调节阀41的开闭程度对出料管3的出料量进行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发生器51、换能器52、电磁加热器21和流量调节阀41均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型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碱储罐本体(1)、加热单元(2)、出料管(3)、混匀单元(5)和进料管(7);

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与液碱储罐本体(1)的顶部连通,进料管(7)上安装有进料阀(6);

加热单元(2):所述加热单元(2)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端部;

混匀单元(5):所述混匀单元(5)包括超声波发生器(51)、换能器(52)和发射头(53),超声波发生器(51)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侧面,所述换能器(52)装配在超声波发生器(51)上,发射头(53)与换能器(52)上的变幅杆端部连接,且发射头(53)位于液碱储罐本体(1)的内侧;

出料管(3):所述出料管(3)与液碱储罐本体(1)的底部连通,出料管(3)上安装有计量单元(4);

其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51)和换能器(5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头(53)为片状拨叉结构,发射头(53)上设有环氧树脂涂料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电磁加热器(21)和恒温槽(22),恒温槽(22)开设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壳体上,所述电磁加热器(21)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端部且对应恒温槽(22)进行设置,电磁加热器(2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碱储罐本体(1)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出料管(3)固定在液碱储罐本体(1)的倒锥形底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单元(4)包括流量调节阀(41)和流量表(42),流量调节阀(41)和流量表(42)均安装在出料管(3)上,所述流量调节阀(4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高效供料的液碱储罐,包括液碱储罐本体、加热单元、出料管、混匀单元和进料管;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液碱储罐本体的顶部连通,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的端部;混匀单元:所述混匀单元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和发射头,超声波发生器安装在液碱储罐本体的侧面,所述换能器装配在超声波发生器上,发射头与换能器上的变幅杆端部连接,且发射头位于液碱储罐本体的内侧;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液碱储罐本体的底部连通,其混合效果好,相对于搅拌方式混合效率高,保证了该液碱储罐能够进行高效供料,高效节能,加热件不必与液碱进行接触,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新县泰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0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