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垫块抵接凸起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显示装置中定位显示面板,并避免尘埃杂质进入显示面板内部,一般会将显示面板通过两面皆有双面胶的材料而固定至框架上。然而,若通过设置于材料两面的双面胶分别黏贴显示面板及框架等方式而将两者黏贴固定在一起,则当显示面板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显示面板与框架黏结处会被拉扯牵制,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变形进一步扩大或受力不均而破坏显示面板的光学配置。因此,可能会劣化显示面板的外观,甚至进一步产生如暗态漏光等非预期的缺陷,从而影响其显示品质或显示能力。
另一方面,若不将显示面板及框架相互黏贴固定,而是仅将显示面板直接或间接通过中介材料而设置于框架上,则显示面板可能较容易错位移动,而难以精准地定位于显示装置中。此外,当显示面板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虽然不会发生牵制拉扯,但显示面板与框架未黏贴固定的交界界面更可能会因应变形产生空隙或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空隙,从而增加了尘埃杂质进入的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底面的显示面板、沿着该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的框架、第一凸起结构以及垫块。框架具有承载面,且承载面支撑底面。第一凸起结构自承载面突出以设置于承载面与底面之间,并沿着显示面板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而分布。垫块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第一面连接底面,第二面至少部分抵接第一凸起结构的顶部而产生局部变形。该垫块的可挠性大于该第一凸起结构。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依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通过第一凸起结构干涉施压相对于第一凸起结构可变形的垫块,而使得显示面板和框架之间可更确实地接合定位。另外,若显示面板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受到第一凸起结构的干涉施压,垫块可相应地配合变形,进而保持或改善显示面板与框架之间的密封性,且同时减少或避免直接牵制拉扯显示面板而破坏显示面板的配置及外观。因此,依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改善显示面板定位的稳定性,在显示面板发生变形时可具有较高弹性的相应调整空间,且可减少或避免尘埃杂质的入侵。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俯视图。
图1b为沿着图1a的剖面线a-a’所截取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a及图2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垫块抵接于第一凸起结构上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第一凸起结构的配置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第一凸起结构配置于框架的特定区段上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第一凸起结构的纵切截面的形状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1、12、13、20、30、40、50、60:显示装置
15:尘埃杂质
100:显示面板
105:周缘
120:底面
200:框架
201:第一区段
202:第二区段
220:承载面
221、222:端缘
225:中央位置
300、301、302、303、304、300’:第一凸起结构
305:顶部
420:第二凸起结构
430:第三凸起结构
600:垫块
610:第一面
620:第二面
630:内侧面
640:外侧面
700:胶体
800:背光模块
810:导光组件
805:背框
900:前框
s1:第一侧边
s2:第二侧边
s3:第三侧边
s4:第四侧边
h、h1、h2:高度
t: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图式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接”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内容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包括“至少一个”。“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或添加,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参照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平面俯视图,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配置及结构可应用于显示装置10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以实施显示面板100与框架200的定位。具体言之,在不与其他结构冲突之下,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配置及结构可实施于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的至少一部分,如第一侧边s1、第二侧边s2、第三侧边s3及/或第四侧边s4上,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本文中所具体提及的实施例的态样。
承上,连同图1a参照沿着图1a的剖面线a-a’所截取的显示装置10的局部剖视图的图1b,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沿着该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设置的框架200、自该框架200突出朝向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凸起结构300、以及连接该显示面板100的垫块600。
具体而言,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一底面120,且所述框架200至少具有一承载面220与该底面120相对。承上,第一凸起结构300自该承载面220突出以设置于该承载面220与该底面120之间。另外,与该显示面板100连接的垫块600具有第一面610及第二面620。其中,垫块600的第一面610可通过各种方式连接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例如,可在第一面610上设置胶体700,且垫块600可通过胶体700与底面120连接。另外,与第一面610相对,垫块600的第二面620可对应第一凸起结构300,且至少部分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的顶部305。胶体700可为双面胶或涂布形成的胶层,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垫块600的可挠性可大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可挠性。举例而言,垫块600的杨氏模量可小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杨氏模量,亦即垫块600具有较佳的弹性。例如,垫块600可由泡棉等较软的材质所制成,且第一凸起结构300可由橡胶或金属等相对泡棉还要硬的材质所制成,藉此使得垫块600的可挠性可大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可挠性。因此,进一步参照图2a及图2b,当垫块600的第二面620至少部分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的顶部305时,受到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干涉施压,垫块600会产生局部变形,且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的部分可能会顺应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形状而变化。藉此,第一凸起结构300的顶部305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局部变形的垫块600所包覆,从而通过第一凸起结构300与垫块600的干涉卡合而将显示面板100设置定位于框架200上。基于此架构,承载面220可对应底面120而间接地支撑底面120,使得显示面板100被该框架200所间接地支持。
根据一些实施例,垫块600可通过具有弹性或有记忆性的材质所制成,且在不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后可至少部分地回复原先的形状。藉此,可增进重工的方便度及可靠度。然而,上述的垫块600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材质皆仅为示例,且在垫块600受到第一凸起结构300干涉时可变形的情况下,垫块600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材质不限于此所具体说明的示例。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凸起结构300实质上可与该框架200一体成型,且与框架200由相同的材料所制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凸起结构300亦可另外通过涂布、热融或贴附的方式附加设置于该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此,如图2a所示,为了避免显示面板100放置于框架200上时,第一凸起结构300直接干涉或抵触显示面板100,第一凸起结构300自承载面220突出朝向底面120的高度h可小于垫块600自底面120突伸朝向承载面220的厚度t。
综上所述,如图2b所示,由于垫块600抵触第一凸起结构300且产生局部变形而包覆第一凸起结构300的至少一部分(如顶部305),因此显示面板100可相对稳固地定位于该框架200上。此外,显示装置10可至少在垫块600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的位置完全地密封或大致完全地密封,从而改善封装的密封程度而减少或避免空隙的产生。藉此,可避免尘埃杂质15通过底面120与承载面220之间的空隙进入显示面板100或显示装置10的内部。进一步,基于此架构,由于未直接相互黏贴固定,当显示面板100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显示面板100亦不会被框架200所牵制拉扯,从而减少或避免显示面板100进一步变形或内部配置的损坏。另外,在显示面板100变形时,与该显示面板100连接的垫块600仍可相应地变形,以继续维持与该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密合交接。因此,可在不牵制拉扯显示面板100下保持定位的稳定性及显示面板100与框架200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垫块600抵接第一凸起结构300且产生局部变形下,垫块600可完全不接触承载面220或可至少部分地接触承载面220,亦即垫块600的第二面620可能不接触承载面220或是部分接触承载面220。由于垫块600可相应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干涉和显示面板100的形状和变形而变形,因此垫块600接触承载面220的位置和部分亦会相应地变化而调整。亦即,垫块600的变形态样以及其接触承载面220的位置和部分并非为绝对固定的。
接着,参照根据图3a至图3c所分别示出的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12及13的平面俯视图,其中为了方便说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配置模式,而仅绘示显示面板100与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对应关系。承上,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第一凸起结构300可沿着该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的至少一部分而分布。举例而言,如图3a所示,第一凸起结构300可完整地沿着该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环绕,而沿着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的第一侧边s1、第二侧边s2、第三侧边s3及第四侧边s4不间断地设置于承载面220(未示出)上。亦或是,如图3b所示,第一凸起结构300可仅对应于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的隅角设置,而于第一侧边s1、第二侧边s2、第三侧边s3及第四侧边s4间断地相隔而设置于承载面220(未示出)上。另外,如图3c所示,在第四侧边s4可能配置有与其他元件进行电连接的结构时,第一凸起结构300亦可避开第四侧边s4而类似于图3a的实施例完整地沿着显示面板100的周缘105环绕,而沿着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的第一侧边s1、第二侧边s2、及第三侧边s3不间断地设置于承载面220(未示出)上。
承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为了确保封装的可靠性和定位的稳固性,第一凸起结构300可至少沿着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的至少一侧边,如第一侧边s1,而不间断地设置于承载面220上。亦即,在不与结构冲突下,较佳为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凸起结构300的对应架构尽可能完整地沿着显示面板100的周缘环绕而设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分配以局部配置第一凸起结构300。
举例而言,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根据承载面220和底面120之间可能产生空隙或较容易错位移动的位置来配置第一凸起结构300。例如,图4为依据图3b的配置的第一凸起结构300设置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的情况,且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省略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与第一凸起结构300以外的结构及组件。承上,承载面220可具有第一区段201及第二区段202,且依据图3b的配置的第一凸起结构300对应地设置于该第一区段201中。在此实施例中,对应该第一区段201的承载面220相距底面120的距离可大于对应该第二区段202的承载面220相距底面120的距离。亦即,第一凸起结构300可局部地设置在部分区域,其为当显示面板100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预期较容易扩大承载面220和底面120相隔距离而产生空隙或发生错位移动的地方。藉此,可以较少的用料来达到上述增加定位稳定性、减少牵制拉扯显示面板100及避免入尘等的技术功效。
接着,将参照图5a至图5d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第一凸起结构。承上,在前述例如参照图1b等图式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结构300垂直于承载面220及框架200延伸的方向的纵切截面的宽度实质上为等宽。例如,第一凸起结构300可为沿着框架200延伸的方向延伸的长方柱状体。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第一凸起结构300垂直于承载面220及框架200延伸的方向的纵切截面的宽度可于朝向底面120的方向上逐渐缩小。例如,如图5a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301的纵切截面可于顶部305缩窄且于顶部305具有类似梯形的形状。又例如,如图5b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302的纵切截面可具有弹头形的形状。或者是,如图5c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303的纵切截面可具有三角形的形状。再或是,如图5d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304的纵切截面可具有五边形的形状。其中,类似于图5a至图5d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301至304皆具有朝向显示面板100渐缩的宽度,且因此其最窄宽度处皆位于其顶部305。此类尖塔形形状的第一凸起结构,可将干涉应力更好地集中在顶部305,从而使得与其抵接的垫块600可更容易顺畅地受到干涉施压而变形,并产生上文所述的技术功效。
上述各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300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的架构实质上可运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中,而不限于如图1b所示的显示装置10。例如,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一步具有背光模块800与前框900的显示装置20可类似地设置所述结构,以使连接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的垫块600至少部分抵接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0。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运用于包括具导光组件810及背框805的背光模块800以及前框900的显示装置20以外,其余的配置皆类似或相同于参照上述图1a至图5d所述的实施例,且在此将不再赘述。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述的架构实质上可自由运用于任何具有显示面板100设置于框架200上的显示装置中。承上,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皆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接下来,将参照图7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其中,图7与图6相同或类似的构造将省略其说明。
承上,根据图7所示的实施例,显示装置30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可具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300’。例如,可具有三个。这些第一凸起结构300、300’类似于上文所述的第一凸起结构300而分别沿该框架200延伸,并在垂直框架200延伸的方向上并排。藉此,可进一步增进垫块600可抵接的第一凸起结构300、300’的数量,并从而更稳定地定位显示面板100、改善显示面板100的底面120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之间的密封性、且减少或避免显示面板100被框架200牵制拉扯。
在此实施例中,各第一凸起结构300、300’自承载面220突出的高度可相同或不同。例如,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300’中排列顺序置中的一主第一凸起结构300’自该承载面220突出的高度h1可高于其余第一凸起结构300自该承载面220突出的高度h2。藉此,可例如使得垫块600朝向承载面220时首先抵接置中的主第一凸起结构300’而变形,且被主第一凸起结构300’抵住而往两旁垂下朝向承载面220的垫块600的其他部分可再进一步抵接其余第一凸起结构300而变形。因此,可使得垫块600变形而接合密封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300’的状态和施力更加平均地分布。然而,此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类似地,参照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40,主第一凸起结构300’亦可非为排列顺序置中的第一凸起结构。例如,当第一凸起结构300、300’的总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可基于置中的位置来配置较高的主第一凸起结构300’。详细而言,承载面22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端缘221与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端缘222之间具有一中央位置225,且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300’中最靠近中央位置225的主第一凸起结构300’自承载面220突出的高度h1高于其余第一凸起结构300自承载面220突出的高度h2。藉此,亦可使得垫块600变形而接合密封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300’的状态和施力更加平均地分布。然而,此处中央位置225通过承载面220的中央来界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亦可以相对应于垫块600的中央来界定中央位置225,或相对应于显示面板100正投影于承载面220的区块的中央来界定中央位置225,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除了用于抵接而使垫块600产生局部变形的第一凸起结构300及/或300’以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亦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凸起结构。具体而言,参照图9,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5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凸起结构420。第二凸起结构420自承载面220朝向底面120突出,且设置于垫块600与承载面22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端缘221之间。
承上,第二凸起结构420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凸起结构300与框架200一体成型,或另外通过涂布、热融或贴附的方式附加设置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藉此,垫块600可通过对齐该第二凸起结构420而更精准地设置定位,且可避免或减少垫块60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非预期地错位移动的可能性。亦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凸起结构420可作用为限位元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根据一些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凸起结构300,垫块600的可挠性可大于第二凸起结构420。亦即,第二凸起结构420的杨氏模量可大于垫块600的杨氏模量。
承上所述,为了更精确地定位及防止垫块600错位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9所示的第二凸起结构420可实质上抵接垫块60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内侧面63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凸起结构420亦可与垫块60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内侧面630保持一间隙。或者是,第二凸起结构420除了垫块60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内侧面630以外亦可略微抵接该垫块600的第二面620的端缘。例如,垫块600靠近第二凸起结构420的内侧面630与第二面620的端缘可变形而同时抵接第二凸起结构420的侧边。然而,在第二凸起结构420可实现垫块600对位及/或减少垫块600错位的情况下,第二凸起结构420与可变形的垫块600的接触位置可有不同的变化,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上述参照图9所示的实施例,除了第二凸起结构420以外,其他的结构和细节皆与参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例如皆包括背光模块800及前框900等),且在此将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照图10,除了第一凸起结构300及/或300’与第二凸起结构420以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60亦可进一步包括第三凸起结构430。第三凸起结构430可自承载面220朝向底面120突出,且设置于垫块600与承载面220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端缘222之间。
承上,第三凸起结构430亦可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凸起结构300与框架200一体成型,或另外通过涂布、热融或贴附的方式附加设置于框架200的承载面220上。藉此,除了第二凸起结构420以外,垫块600亦可通过对齐第三凸起结构430而更精准地设置定位,且可避免或减少垫块600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而朝外非预期地错位移动的可能性。亦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三凸起结构430可作用为限位元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根据一些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凸起结构300,垫块600的可挠性可大于第三凸起结构430。亦即,第三凸起结构430的杨氏模量可大于垫块600的杨氏模量。
承上所述,为了更精确地定位及防止垫块600错位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0所示的第三凸起结构430可实质上抵接垫块600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外侧面64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凸起结构430亦可与垫块600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外侧面640保持一间隙。或者是,第三凸起结构430除了垫块600背向显示面板100的内部的外侧面640以外亦可略微抵接该垫块600的第二面620的端缘。例如,垫块600靠近第三凸起结构430的外侧面640与第二面620的端缘可变形而同时抵接第三凸起结构430的侧边。承上,在第三凸起结构430可实现垫块600对位及/或减少垫块600错位移动的情况下,第三凸起结构430与可变形的垫块600的接触位置可有不同的变化,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上述参照图10所示的实施例,除了第三凸起结构430以外,其他的结构和细节皆与参照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且在此将不再赘述。另外,亦可以在未设置第二凸起结构420的情况下直接设置第三凸起结构430,且图9及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态样皆仅为示例。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可通过第一凸起结构干涉施压可变形的垫块,而使得显示面板可更稳固地定位于框架上。进一步,若显示面板发生热胀冷缩、翘曲或其他形式或原因的变形时,通过垫块相应地配合变形,显示面板与框架之间可在不相互牵制拉扯下继续维持其密合的连接。因此,可减少或避免破坏或劣化显示面板的配置及外观,且可减少或避免尘埃杂质非预期地通过显示面板与框架之间的空隙进入显示装置的内部。
上文中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下,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化及修改。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明了的是,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且在符合本发明的意旨下,各种可能置换、组合、修饰及转用等变化皆不超出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畴。
1.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底面;
一框架,沿着该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其中该框架具有一承载面,且该承载面支撑该底面;
一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以设置于该承载面与该底面之间,并沿着该显示面板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而分布;以及
一垫块,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连接该底面,该第二面至少部分抵接该第一凸起结构的顶部而产生局部变形,其中,该垫块的可挠性大于该第一凸起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面上设置一胶体,且该垫块通过该胶体与该底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具有多个该第一凸起结构,其中,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分别沿该框架延伸,并在垂直该框架延伸的方向上并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中排列顺序置中的一主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的高度高于其余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承载面朝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端缘与背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端缘之间具有一中央位置,且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中最靠近该中央位置的一主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的高度高于其余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起结构沿着该底面的一第一侧边不间断地设置于该承载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且该第一凸起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区段中,
其中,对应该第一区段的该承载面相距该底面的距离大于对应该第二区段的该承载面相距该底面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起结构垂直于该承载面及该框架延伸的方向的纵切截面的宽度于朝向该底面的方向上逐渐缩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起结构垂直于该承载面及该框架延伸的方向的纵切截面的形状为一三角形、一弹头形或一五边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起结构与该框架一体成型,且与该框架由相同的材料所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突出朝向该底面的高度小于该垫块自该底面突伸朝向该承载面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凸起结构,该第二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朝向该底面突出,且设置于该垫块与该承载面朝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端缘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凸起结构抵接该垫块朝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侧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凸起结构,该第三凸起结构自该承载面朝向该底面突出,且设置于该垫块与该承载面背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端缘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三凸起结构抵接该垫块背向该显示面板的内部的侧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