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摄像头孔的屏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终端屏幕的屏占比,可以在终端屏幕的某一个位置挖一个通孔或者盲孔来放置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对于盲孔而言,盲孔处的控制电路、发光器件以及不透明的或者影响透过率的金属走线都需要被去除;对于通孔而言,还需将通孔处的基板去除。为了保证终端屏幕的正常显示,在盲孔或者通孔的周围进行大量的信号线绕线,不仅增大了短路的概率,还降低了像素的充电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摄像头孔的屏幕,能够降低短路的概率,并提高像素的充电速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摄像头孔的屏幕,所述屏幕围绕所述摄像头孔排布像素阵列,所述屏幕包括:
分别设置在屏幕顶部的第一芯片和设置在屏幕底部的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孔边缘为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孔边缘,所述第二孔边缘为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孔边缘;
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所述像素阵列的亮度,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纵向穿过所述像素阵列。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和部分屏幕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顶部为所述屏幕顶部中除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外的像素区域。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部分屏幕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底部为所述屏幕底部中除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外的像素区域。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覆盖的第一像素区域的亮度;
所述第二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覆盖的第二像素区域的亮度。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水平基准线相邻的至少一个像素行的最大像素间距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直径相同。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为薄膜上芯片cof、晶圆ic芯片或聚酰亚胺膜上芯片cop。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屏幕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侧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孔边缘水平连接;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栅极信号线输出栅极信号,并控制所述屏幕中的每一行像素的开启。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第一芯片,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所述第二芯片,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在上述屏幕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个数为至少一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一侧或者分别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摄像头孔的屏幕,该包括:分别设置在屏幕顶部的第一芯片和设置在屏幕底部的第二芯片,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第一孔边缘为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孔边缘,第二孔边缘为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孔边缘;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用于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像素阵列的亮度,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纵向穿过像素阵列。采用上述实现方案,屏幕顶部设置第一芯片,该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屏幕底部设置第二芯片该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此时,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共同控制像素阵列的亮度,无需再摄像头孔周围进行大量的绕线,降低了短路的概率,同时也增加了像素的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屏幕一侧设置goa的信号线走线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屏幕一侧设置goa的信号线走线示意图二;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屏幕两侧设置goa的信号线走线示意图一;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屏幕两侧设置goa的信号线走线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信号线的走线排布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信号线的走线排布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摄像头孔周围的像素及走线排布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cog屏幕的顶部增加sourceic2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cog屏幕的顶部增加sourceic2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柔性屏的顶部增加cop2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柔性屏的顶部增加cop2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目前,开孔屏的架构如图1所示,在摄像头孔周围,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都进行了绕线,其中,栅极驱动电路(gatedriveronarray,goa)设置在屏幕两侧,goa同时从左右两端的输出栅极信号线,并通过栅极信号线短接在一起。而数据信号线只由底部的薄膜上芯片(chiponfilm,cof)或者晶圆(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输出,经由孔周围的绕线输出到开孔顶部的像素区域,保证其能够正常发光。相应的信号线走线如图2所示,其中,d1-d10为数据信号线,g1-g10为栅极信号线,对于摄像头孔周围,栅极信号线g2~g9和数据信号线d2~d9均围绕圆孔绕线,保证左右信号和上下信号均能连通。在摄像头孔周围绕线的栅极信号和数据信号存在大量的重叠,这种重叠不仅会增大线路的短路几率,还会加大不同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影响信号的充电速度。
优选的,如图3所示,屏幕左右两个侧面都设置有goa,左右goa同时输出栅极信号,以驱动开孔区域左边和右边的像素,此时栅极信号线可以不用在孔周围绕线。相应的信号线走线如图4所示,由于栅极信号使用了双边同时输入的方式,因此栅极信号可以不用在孔周边进行绕线,而只有数据信号线围绕圆孔进行绕线。但是两者绕线仍占据了单边约0.2mm的空间,对显示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方案,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摄像头孔10的屏幕1,所述屏幕1围绕所述摄像头孔10排布像素阵列,如图5所示,所述屏幕1包括:
分别设置在屏幕顶部的第一芯片11和设置在屏幕底部的第二芯片12,所述第一芯片11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110与所述摄像头孔10的第一孔边缘10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12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120与所述摄像头孔10的第二孔边缘101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孔边缘100为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孔边缘,所述第二孔边缘101为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孔边缘;
所述第一芯片11和所述第二芯片1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控制所述像素阵列的亮度,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10纵向穿过所述像素阵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屏幕可以作为终端的显示屏,摄像头为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可选的,屏幕的类型可以包括:玻璃上芯片(chiponglass,cog)屏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幕、柔性屏,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屏幕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的两个芯片。其中,设置在屏幕顶部的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水平基准线以上的摄像头孔边缘(即第一孔边缘100)连接,第一数据信号线纵向穿过水平基准线以上的部分像素阵列;设置在屏幕底部的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水平基准线以下的摄像头孔边缘(即第二孔边缘101)连接,第二数据信号线纵向穿过水平基准线以下的部分像素阵列。此时,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的组合,能够纵向穿过像素阵列中的每一个像素,以控制像素阵列中每一个像素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像素阵列围绕摄像头孔排布,由此纵向穿过像素阵列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不会遮挡摄像头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与所述第一孔边缘10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12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120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101和部分屏幕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顶部为所述屏幕顶部中除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外的像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信号线仅与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而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二孔边缘和除第一数据信号线覆盖的屏幕顶部区域外的部分屏幕顶部垂直连接,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控制在水平基准线以上的、第一孔边缘对应的像素列的亮度,而其余的像素列的亮度均由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部分屏幕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12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底部为所述屏幕底部中除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外的像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信号线仅与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而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一孔边缘和除第二数据信号线覆盖的屏幕底部区域外的部分屏幕底部垂直连接,如图7所示,此时,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在水平基准线以下的、第二孔边缘对应的像素列的亮度,而其余的像素列的亮度均由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连接,所述第二芯片12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第一孔边缘连接,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第二孔边缘连接,此时,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共同控制摄像头孔对应的像素列的亮度,对于除摄像头孔对应的像素列外的其他像素列,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在任意位置交汇,以共同控制除摄像头孔对应的像素列外的其他像素列的亮度,优选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在水平基准线处交汇。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110覆盖的第一像素区域的亮度;
所述第二芯片1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120覆盖的第二像素区域的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来控制第一像素区域的发光和发光亮度;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来控制第二像素区域的发光和发光亮度。
可选的,所述水平基准线相邻的至少一个像素行的最大像素间距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直径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水平基准线为两个相邻像素行之间的交叠线,水平基准线可以处于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处,也可以处于延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向上或者向下平移n个像素行的位置处,只需满足与水平基准线相邻的至少一个像素行的最大像素间距与摄像头孔的直径相同,如图8所示,第n行像素和第n 1行像素之间的交叠线为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可以将该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设置水平基准线,或者延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向上平移5行像素,或者延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向下平移4行像素。由图8可以看出,第n-3行像素至第n 4行像素中,最大像素间距均与摄像头孔的水平直径相同,故,可以从与第n-3行像素相邻的交叠线至与第n 4行像素相邻的交叠线中选取一根作为水平基准线。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基准线的选取以数据信号线不遮挡摄像头孔为原则。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和所述第二芯片12为薄膜上芯片cof、晶圆ic芯片或聚酰亚胺膜上芯片cop。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于oled屏幕,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为cof或i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于cog屏幕,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为sourceic。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当显示屏为cog屏幕时,在显示屏顶部增加一个sourceic2,sourceic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和sourceic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在水平基准线处交汇,sourceic2用于通过数据信号线控制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的亮度;显示屏底部的sourceic1可以控制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的亮度。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当显示屏为cog屏幕时,在显示屏顶部增加一个sourceic2,sourceic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上方的孔边缘连接和sourceic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摄像头孔下方的孔边缘和屏幕顶端连接,sourceic2用于通过数据信号线控制摄像头孔上方的像素的亮度;显示屏底部的sourceic1可以控制除摄像头孔上方外的其他像素的亮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于柔性屏,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为cop。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当显示屏为柔性屏时,在显示屏顶部增加一个cop2,cop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和cop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在水平基准线处交汇,copic2用于通过数据信号线控制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的亮度;显示屏底部的cop1可以控制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的亮度。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当显示屏为柔性屏时,在显示屏顶部增加一个cop2,cop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上方的孔边缘连接和cop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摄像头孔下方的孔边缘和屏幕顶端连接,cop2用于通过数据信号线控制摄像头孔上方的像素的亮度;显示屏底部的cop1可以控制除摄像头孔上方外的其他像素的亮度。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屏幕1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3,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3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侧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3通过栅极信号线130与所述摄像头孔10的孔边缘水平连接;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3,用于通过所述栅极信号线130输出栅极信号,并控制所述屏幕中的每一行像素的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屏幕侧边还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极信号线输出栅极信号,进而控制像素阵列中每一行像素的开启。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11,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130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所述第二芯片12,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130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goa通过栅极信号线输出栅极信号,使得像素阵列中的每一行像素从下向上逐行打开,则当goa扫描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时,第二芯片利用第二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以对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当goa扫描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时,第一芯片利用第一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以对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如图8所示,在屏幕上围绕摄像头孔横向排布多条栅极信号线,纵向排布多条数据信号线,像素阵列中的每一个像素中均横向排布有栅极信号线、纵向排布有数据信号线,栅极信号线负责屏幕中每一行像素的开启,数据信号线负责每行像素开启之后像素的亮度控制。
可选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3的个数为至少一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3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一侧或者分别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goa的个数为一个时,goa设置在屏幕的左侧或者右侧,此时,栅极信号线在摄像头孔处绕线,当goa的个数为两个时,goa分别设置在屏幕的左侧和右侧,此时,栅极信号线与摄像头孔边缘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屏幕顶部设置第一芯片,该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屏幕底部设置第二芯片该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摄像头孔的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此时,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共同控制像素阵列的亮度,无需再摄像头孔周围进行大量的绕线,降低了短路的概率,同时也增加了像素的充电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一种设置摄像头孔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围绕所述摄像头孔排布像素阵列,所述屏幕包括:
分别设置在屏幕顶部的第一芯片和设置在屏幕底部的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通过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孔边缘为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孔边缘,所述第二孔边缘为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孔边缘;
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所述像素阵列的亮度,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纵向穿过所述像素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和部分屏幕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顶部为所述屏幕顶部中除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外的像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部分屏幕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垂直连接,所述部分屏幕底部为所述屏幕底部中除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外的像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边缘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孔边缘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覆盖的第一像素区域的亮度;
所述第二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输出数据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覆盖的第二像素区域的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基准线相邻的至少一个像素行的最大像素间距与所述摄像头孔的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为薄膜上芯片cof、晶圆ic芯片或聚酰亚胺膜上芯片co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侧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摄像头孔的孔边缘水平连接;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栅极信号线输出栅极信号,并控制所述屏幕中的每一行像素的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片,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上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所述第二芯片,具体用于当所述栅极信号线扫描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时,输出数据信号并对所述水平基准线以下的像素行进行亮度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个数为至少一个,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一侧或者分别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