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防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于线路敷设方式,城市中心区普遍采用地下线,在郊区或出入车辆段线多采用高架线或地面线。地下线与地面线之间采用洞口过渡段进行过渡连接。

洞口过渡段由凝土挡板形成u型槽敞开结构,构成u型槽的混凝土挡板高出地面约1米。

当洞口过渡段不能避免地在道路或靠近建筑物设置时,因道路上的社会车辆、行人及建筑物人员临近洞口过渡段,对出入洞口的列车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非法人员进入、落物、抛物等。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洞口过渡段进行保护的措施。

另外,洞口过渡段为敞开结构u型槽,其敞开结构无法实现降噪,行驶的车辆在进出洞口过渡段时,其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噪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洞口过渡段为敞开式结构而存在的列车行驶安全性较低,行驶车辆容易造成噪声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所述门型框架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连接并形成有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有用于进行排烟、透光和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的防护网以及具有吸声降噪功能的声屏障,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声屏障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型框架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连接的直立段、顶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立段与所述顶段之间的过渡弧形段;所述声屏障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直立段以及所述过渡弧形段构成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顶段构成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的顶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装配有所述声屏障。

优选地,所述门型框架为h型钢门型框架,所述门型框架为拼装式结构。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的间隔在1.8-2.2m之间;所述檩条于所述门型框架的过渡弧形段上,所述檩条沿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檩条之间的间隔在0.8-1.2m之间。

优选地,所述顶段为弧形段。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为不锈钢钢丝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檩条与门型框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以及声屏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门型框架1、檩条2、防护网3、声屏障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是由设置在道路两旁、高度设置在1m左右的混凝土挡板构成,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由于其采用敞开式结构,无法阻拦闯入的人员或者动物,也无法对高空落物进行拦截,更不具备降噪的功能。

基于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构成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上的混凝土挡板上设置了骨架,骨架优先采用金属型材构成,这样能够使得骨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例如抗高空落物冲击的能力。

具体地,骨架架设在形成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骨架采用倒置u型结构,骨架倒扣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在骨架的两侧设置了声屏障4,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了防护网3,声屏障4为金属吸隔声板材结构,其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既能够形成吸声降噪的结构,又能够起到阻断行人或者动物的功能,在顶部设置防护网3,防护网3能够有效阻拦高空落物,由于防护网3采用网状结构,其可以加快气流交换,解决隧道(由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构建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所形成的隧道结构)内部的排烟问题,同时,防护网3还可以透光,解决了隧道内部的采光问题。也就是说: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设置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在骨架的两侧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声屏障4,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与声屏障4衔接的防护网3;由声屏障4吸声降噪,由防护网3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包括骨架以及辅助配件,其中,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1以及檩条2。

设定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以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门型框架1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檩条2沿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延伸方向上(y轴方向上)设置在门型框架1的顶部,檩条2与门型框架1固定连接到一起,由檩条2以及门型框架1形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然后门型框架1的底部再固定设置到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这样能够将骨架稳定牢靠地设置在混凝土挡板上。

辅助配件用于设置到骨架上,具体地,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3以及声屏障4,声屏障4设置在骨架的两侧,防护网3设置于骨架的顶部,防护网3与声屏障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门型框架1的具体形态为倒置的u型结构,即呈拱形,门型框架1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连接的直立段、顶段以及设置于直立段与顶段之间的过渡弧形段。顶段为弧形段。

具体地,门型框架1为h型钢门型框架1,门型框架1为拼装式结构。檩条2设置在门型框架1上,具体是指檩条2与门型框架1的顶段连接。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门型框架1之间的间隔在1.8-2.2m之间;檩条2于门型框架1的顶段上,檩条2沿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檩条2之间的间隔在0.8-1.2m之间。

在骨架上设置了声屏障4以及防护网3,声屏障4设置于骨架结构中由直立段以及过渡弧形段构成的侧面上,防护网3设置于骨架结构中由顶段构成的侧面上。

门型框架1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x轴)上等间隔排列设置,在此基础上,相邻的两个门型框架1之间装配有声屏障4。

具体地,防护网3为φ4-30×30(单位为mm)不锈钢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1以及檩条2,檩条2与门型框架1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3以及声屏障4。其中,门型框架1采用h型钢,门型框架1的顶部为拱型结构,门型框架1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的延伸方向(即纵向)间隔2m设置在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檩条2采用槽型钢间隔1m设置,檩条2纵向固定设置在两个门型框架1之间。声屏障4安装在门型框架1两侧的直立段以及过渡弧形段上,从而构成两侧全吸声式半封闭声屏障4。在门型框架1的顶部设置防护网3,防护网3为φ4-30×30的不锈钢钢丝网,防护网3安装在门型框架1的顶部镂空部分,与声屏障4封闭骨架,构成全封闭的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4,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3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3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4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1)以及檩条(2),所述门型框架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连接并形成有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

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有用于进行排烟、透光和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的防护网(3)以及具有吸声降噪功能的声屏障(4),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声屏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型框架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连接的直立段、顶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立段与所述顶段之间的过渡弧形段;

所述声屏障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直立段以及所述过渡弧形段构成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顶段构成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的顶段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装配有所述声屏障和所述防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型框架为h型钢门型框架,所述门型框架为拼装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的间隔在1.8-2.2m之间;

所述檩条于所述门型框架的过渡弧形段上,所述檩条沿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檩条之间的间隔在0.8-1.2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段为弧形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网为不锈钢钢丝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檩条与门型框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以及声屏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欧;贺利工;罗辉;林良栋;罗燕萍;熊安书;何建梅;蔡昭武;余珏;马天生;陈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