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顾名思义是指风叶隐藏在机体内而从外表看不到风叶存在的一种风扇,与传统风扇相比,其具有安全舒适、气流柔和、造型美观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出风装置为柱状的无叶风扇,其在出风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以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在出风装置的壳体壁上设置有用以喷射气流的排气口,同时内部通道中设有用以将气流收集并导向排气口的气流引导部,该结构中,气流引导部与排气口的衔接处存在拐角,因此使用中容易产生风阻,导致出现出风不顺畅的问题,有待于相关从业人员作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出风顺畅、可靠性高的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和内部通道,所述壳体的壁体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为一纵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壁体的长条形窄缝,该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均设置为自外而内朝远离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壳体的内部通道中具有由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以同一倾角延伸形成的两个气流引导部,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外窄内宽的气流引导口。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的内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内部通道为一自所述进气口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竖向通道,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竖向延伸至所述内部通道的顶部和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最外端的间距小于4.5mm。
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一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所述进气口的圆柱筒体,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匹配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盖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螺丝穿接的螺丝孔位。
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中心及所述气流引导口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轴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和出风装置,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所述空气入口吸入机体的风扇单元,所述出风装置为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的壳体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与所述机体的空气出口端可拆卸固定连接,该连接座内设有用以连通所述机体的空气出口和所述出风装置的进气口的气流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通道中的两个气流引导部由排气口的两侧壁以同一倾角延伸形成,二者衔接处无拐角,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气流引导过程中的风阻,确保气流排出时的顺畅性,进而提高无叶风扇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盖板未示出。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盖板。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叶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叶风扇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10,壳体10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11和内部通道12,壳体10的壁体上设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为一纵向贯穿壳体10前端壁体的长条形窄缝,该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131、132均设置为自外而内朝远离长条形窄缝的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壳体10的内部通道12中具有由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131、132以同一倾角延伸形成的两个气流引导部121、122,两个气流引导部121、122之间构建出一外窄内宽的气流引导口123,工作时,气流引导口123将内部通道12接收的气流收集并导向排气口13,最终从排出口13向外喷出。
优选的,为了提供强度,两个气流引导部121、122的内端延伸至与壳体10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的,进气口11设置在壳体10底部,内部通道12为一自进气口11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竖向通道,两个气流引导部121、1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竖向延伸至内部通道12的顶部和的底部。
并且,为了使气流喷出时更加集中,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131、132最外端的间距小于4.5mm。
进一步的,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131、13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筋(图中未示意),该连接筋的设置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连接筋起到支撑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的作用,从而防止壳体出现变形;二是可以通过连接筋将长条形窄缝在纵向等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风口,使气流排出时更加集中均匀。
进一步的,壳体10为一顶部设有开口14、底部设有进气口11的圆柱筒体,还包括与壳体10顶部开口14匹配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盖板15,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供螺丝穿接的螺丝孔位101。
进一步的,长条形窄缝的中心及气流引导口123的中心与壳体10的轴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机体2和出风装置1,机体2上设有空气入口21,机体2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空气入口21吸入机体的风扇单元22,出风装置1为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1的壳体10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座16,该连接座16与机体2的空气出口端可拆卸固定连接,该连接座16内设有用以连通机体2的空气出口23和出风装置1的进气口11的气流通道161。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1.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进气口和内部通道,所述壳体的壁体上设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为一纵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壁体的长条形窄缝,该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均设置为自外而内朝远离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壳体的内部通道中具有由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以同一倾角延伸形成的两个气流引导部,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之间构建出一外窄内宽的气流引导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的内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内部通道为一自所述进气口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竖向通道,所述两个气流引导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竖向延伸至所述内部通道的顶部和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最外端的间距小于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所述进气口的圆柱筒体,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匹配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盖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螺丝穿接的螺丝孔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窄缝的中心及所述气流引导口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轴心处于同一平面上。
8.一种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和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所述空气入口吸入机体的风扇单元,所述出风装置为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的壳体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与所述机体的空气出口端可拆卸固定连接,该连接座内设有用以连通所述机体的空气出口和所述出风装置的进气口的气流通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