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来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作为建筑图形可视化从平面向三维的革命性升级,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客户对bim模型设计需求,工作人员一般采用携带便携式计算机进行操作,便于及时对bim模型设计进行修改,如:笔记本电脑。但是,由于bim模型设计细节较多,常常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协同工作,而便携式计算机难以满足协同工作的需求,其适用性较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协同操作的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具有可供多人协同工作,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操作灵活,同时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包括主体和多个操作面板,主体顶端设有用于容纳操作面板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位机构,调位机构与操作面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位机构包括固定杆、伸缩筒和横杆,固定杆与空腔内底面垂直固定,伸缩筒与固定杆活动套接;所述横杆一端与伸缩筒顶端铰接,另一端与操作面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伸缩筒与固定杆活动套接,便于将操作面板从空腔中竖直向上取出后沿固定杆圆周方向转动;利用横杆与伸缩筒顶端铰接,将横杆水平置于主体顶面上,使得操作面板从竖直放置状态摆放为水平放置状态,便于多个工作人员协同操作;在不使用时,将操作面板置于空腔内,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伸缩筒内设有供限位柱移动的限位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柱与限位腔,便于限制固定杆与伸缩筒脱离连接状态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内设有防震垫,防震垫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操作面板的放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操作面板放置在放置孔内,避免操作面板因受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顶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供横杆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杆与卡槽卡接,便于限制操作面板在水平放置状态晃动的情况发生,增强了操作面板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顶端盖合有盖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体与主体盖合,减少外界杂物进入空腔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底部设有多个刹车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刹车轮,使得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为圆柱形体,空腔内圆柱形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减少管理装置的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伸缩筒与固定杆活动套接,便于将操作面板从空腔中竖直向上取出后沿固定杆圆周方向转动;利用横杆与伸缩筒顶端铰接,将横杆水平置于主体顶面上,使得操作面板从竖直放置状态摆放为水平放置状态,便于多个工作人员协同操作;在不使用时,将操作面板置于空腔内,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将操作面板放置在放置孔内,避免操作面板因受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盖体;12、刹车轮;13、空腔;2、防震垫;21、放置孔;22、操作面板;23、卡槽;24、调位机构;25、横杆;26、伸缩筒;27、限位腔;28、固定杆;29、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如图2-4所示,包括主体1和多个操作面板22,主体1顶端设有用于容纳操作面板22的空腔13。空腔13内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位机构24,调位机构24与操作面板22一一对应设置。调位机构24包括固定杆28、伸缩筒26和横杆25,固定杆28与空腔13内底面垂直固定,伸缩筒26与固定杆28活动套接。横杆25一端与伸缩筒26顶端铰接,另一端与操作面板22固定连接。利用伸缩筒26与固定杆28活动套接,便于将操作面板22从空腔13中竖直向上取出后沿固定杆28圆周方向转动。利用横杆25与伸缩筒26顶端铰接,将横杆25水平置于主体1顶面上,使得操作面板22从竖直放置状态摆放为水平放置状态,便于多个工作人员协同操作。在不使用时,将操作面板22置于空腔13内,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如图4所示,固定杆28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9,伸缩筒26内设有供限位柱29移动的限位腔27。利用限位柱29与限位腔27,便于限制固定杆28与伸缩筒26脱离连接状态的情况发生。
如图3与图4所示,空腔13内设有防震垫2,防震垫2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操作面板22的放置孔21。将操作面板22放置在放置孔21内,避免操作面板22因受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3与图4所示,主体1顶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供横杆25卡接的卡槽23。将横杆25与卡槽23卡接,便于限制操作面板22在水平放置状态晃动的情况发生,增强了操作面板22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主体1顶端盖合有盖体11。将盖体11与主体1盖合,减少外界杂物进入空腔13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主体1底部设有多个刹车轮12。利用刹车轮12,使得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为圆柱形体,空腔13内圆柱形腔,便于减少管理装置的占用空间。
工作原理:利用伸缩筒26与固定杆28活动套接,便于将操作面板22从空腔13中竖直向上取出后沿固定杆28圆周方向转动。利用横杆25与伸缩筒26顶端铰接,将横杆25水平置于主体1顶面上,使得操作面板22从竖直放置状态摆放为水平放置状态,便于多个工作人员协同操作。在不使用时,将操作面板22置于空腔13内,使得bim模型设计管理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体(1)和多个操作面板(22),主体(1)顶端设有用于容纳操作面板(22)的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调位机构(24),调位机构(24)与操作面板(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位机构(24)包括固定杆(28)、伸缩筒(26)和横杆(25),固定杆(28)与空腔(13)内底面垂直固定,伸缩筒(26)与固定杆(28)活动套接;所述横杆(25)一端与伸缩筒(26)顶端铰接,另一端与操作面板(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28)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9),伸缩筒(26)内设有供限位柱(29)移动的限位腔(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腔(13)内设有防震垫(2),防震垫(2)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操作面板(22)的放置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1)顶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供横杆(25)卡接的卡槽(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1)顶端盖合有盖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1)底部设有多个刹车轮(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bim建筑设计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体,空腔(13)内圆柱形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