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桌,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



背景技术:

现代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把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安排在聚集多台电脑的实训室内,在一名或多名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专业训练,由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转化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现在市面上,电脑桌的功能较为单一,并没有便于教学管理,空间占用率小,能够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教学需求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提高了教室空间的利用率,能够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中,包括:桌台和设置在所述桌台上的升降台,所述桌台包括多边形连接框架和排布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外侧且首尾相接的多个课桌本体,所述升降台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中心的中心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课桌本体包括左支撑框、右支撑框和固定在所述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上的桌面板,所述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后侧连接有后挡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桌面板呈梯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由多个直立板围成,所述后挡板抵靠在所述直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桌面板之间具有上置物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框和右支撑框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包括升降架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端的盖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腔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架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架内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适用于教学使用,其空间占用率小,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极大的提高了教室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现代多元化的教学需求,能适应不同教学环境,也可适用于商务会议桌和电脑桌使用,功能多样,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课桌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桌台-1、多边形连接框架-11、中心腔-111、直立板-112、过线孔-113、课桌本体-12、桌面板-121、倾斜边-1211、短直线边-1212、长直线边-1213、左支撑框-123、右支撑框-124、连接板-125、后挡板-126、上置物腔-127、滚轮-128、升降台-2、盖板-21、升降架-22、散热孔-221、升降机构-3、升降电机-31、齿轮-32、齿条-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包括:桌台1和设置在所述桌台1上的升降台2,所述桌台1包括多边形连接框架11和排布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外侧且首尾相接的多个课桌本体1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升降台2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中心的中心腔111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适用于教学使用,其空间占用率小,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极大的提高了教室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现代多元化的教学需求,能适应不同教学环境,也可适用于商务会议桌和电脑桌使用,功能多样,使用方便。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课桌本体12包括左支撑框123、右支撑框124和固定在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上的桌面板121,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的上部之间通过连接板125连接,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的后侧连接有后挡板126。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桌面板121呈梯形,具体的,所述桌面板121的左右两端均具有倾斜边1211,所述桌面板121的前端具有长直线边1213,所述桌面板121的后端具有短直线边1212,所述短直线边1212与所述长直线边1213相互平行。

如图2所示,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由多个直立板112围成,所述后挡板126抵靠在所述直立板112上,所述直立板112上开设有过线孔113。

优选的,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125和所述桌面板121之间具有上置物腔127,便于放置键盘等物品。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128,方便移动课桌本体12。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台2包括升降架22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架22上端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的形状与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相适配,便于盖板21抵挡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上。

如图6所示,所述中心腔111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架22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电机31、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31输出轴上的齿轮32、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架22内的齿条33,所述齿轮32与齿条33相互啮合,所述升降电机31驱动所述齿轮32转动,通过所述齿轮32转动带动所述齿条33升降运动,所述齿条33带动所述升降台2整体实现升降运动。

具体的,在多边形连接框架11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支撑架,所述升降电机3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的,为了使得升降台2能够平稳的进行升降,可以设置多个升降机构3,多个齿条33沿所述升降架22内壁均匀分布,确保所述升降台2平稳的进行升降,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侧翻等问题。

所述升降架22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升降架22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21,如图5所示,在所述升降架22的外侧面可悬挂电脑显示屏,从而减少电脑显示屏占用桌面板121的空间,扩大桌面板121的有效使用面积。

如图1所示,所述左支撑框123内具有左置物腔,所述右支撑框124内具有右置物腔,方便放置电脑主机等物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当用作电脑桌使用时,所述升降台2升起,学生围着所述课桌本体12坐着,方便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便于同组人员相互沟通,满足了现代教学多元化的教学需求,提高了教室的空间利用率;当用作商务会议桌使用时,所述升降台2下降,并使得所述盖板21嵌入到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上端,拼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可作为会议桌使用,功能多样,便于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桌台(1)和设置在所述桌台(1)上的升降台(2),所述桌台(1)包括多边形连接框架(11)和排布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外侧且首尾相接的多个课桌本体(12),所述升降台(2)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中心的中心腔(111)内,其中,所述升降台(2)的升降架(22)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升降架(22)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课桌本体(12)包括左支撑框(123)、右支撑框(124)和固定在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上的桌面板(121),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之间通过连接板(125)连接,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的后侧连接有后挡板(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板(121)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由多个直立板(112)围成,所述后挡板(126)抵靠在所述直立板(1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11)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5)和所述桌面板(121)之间具有上置物腔(12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框(123)和右支撑框(124)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1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架(22)上端的盖板(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腔(111)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架(22)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电机(31)、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31)输出轴上的齿轮(32)、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架(22)内的齿条(33),所述齿轮(32)与齿条(33)相互啮合,所述升降电机(31)驱动所述齿轮(32)转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脑升降桌,其中,包括:桌台和设置在所述桌台上的升降台,所述桌台包括多边形连接框架和排布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外侧且首尾相接的多个课桌本体,所述升降台升降设置在所述多边形连接框架中心的中心腔内。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电脑升降桌,提高了教室空间的利用率,能够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徐顺和;吴宏霞;陈建军;沈梁;陈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7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