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6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具体是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主要由叶轮、风道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蜗壳,形成工作气流,由于贯流电机这种横流鼓风特点,常用于电子壁炉的鼓风送风,电子壁炉一般内置仿真火焰装置、加热装置和鼓风装置,鼓风装置多采用贯流风机。

一般电子壁炉都贴合墙壁安装,因此,为了不凸出墙体过多,电子壁炉的横向截面宽度不能过高,这就导致内部安装空间为狭长形,根据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的原理,一般的电子壁炉的进风口都设置在底部,出风口都设置在顶部,中间存在一定高度差,而一般的贯流风机进出风口都设置在同一面侧,即与出风口同面的前面板侧,而且贯流风机的风道为蜗旋型,这就导致贯流风机的进出风口竖直间距一般不能直接满足电子壁炉的进出风口落差,因此,一般贯流风机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通过导流风管与电子壁炉的进出风口相连,加热装置一般设置在导流风管内用于对冷空气进行加热,这里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当贯流风机的进风口与电子壁炉的进风口相接时,进风顺畅,但是出风口由于导流风管的引流,出风强度减弱,当贯流风机的出风口与电子壁炉的出风口相接时,出风由贯流风机直接鼓吹出,出风强度有保证时,但是进气不顺畅。

因此,电子壁炉的进出风口与贯流风机的进出风口不能很好的契合,高度差的局限导致电子壁炉的风道进出空气不顺畅,鼓风的空气流量在同等功率条件下有限制,市面上有些产品在进出风口分别按照两个对接的贯流风机用于提高电子壁炉的鼓风的强度,但是会导致电子壁炉尺寸变厚,影响美观,而且成本大大增加,市面上通用的贯流风机无法很好的匹配电子壁炉的使用,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一种针对具有较高落差的电子壁炉可以保持鼓风强度的贯流风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包括机架、进风口、出风口、底叶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机架的前面板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转动安装有底叶轮,所述机架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底叶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内部设有导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腔,所述风道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机架内部的高风道腔、中风道腔和底风道腔,所述底叶轮转动安装在底风道腔内,所述中风道腔和所述高风道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中叶轮和高叶轮,所述高风道腔、所述中风道腔和所述底风道腔相互连通并构成截面为s形的风道通路,所述驱动电机相对的机架的侧壁上安装有带动中叶轮与底叶轮反向转动、带动高叶轮与底叶轮同向转动的联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通路由高风道腔、中风道腔、底风道腔配合多个隔板构成,所述高风道腔、所述中风道腔和所述底风道腔为横置筒形,所述进风口与底风道腔的前底部相通,出风口与高风道腔的前顶部相通,所述底风道腔和所述中风道腔的相通处沿着底风道腔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隔板分布固定在底风道腔顶端和中风道腔底端的内壁上,所述中风道腔和高风道腔的相通处沿着中风道腔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隔板分别固定在中风道腔顶端和高风道腔底端的内壁上,所述高风道腔与出风口的连通处固定有一块封堵空气向高风道腔内串流的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弧形具有弹性的橡胶板,驱动电机的外侧端与对应的底叶轮、中叶轮和高叶轮表面设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端面固定有一层毛刷,所述毛刷与底叶轮、中叶轮和高叶轮的表面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侧壁上的联动盒,所述联动盒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高齿轮、中齿轮和底齿轮,中齿轮与高齿轮和底齿轮相互啮合相接,所述底叶轮、所述中叶轮和所述高叶轮通过叶轮轴转动固定在机架内,所述中齿轮固定在中叶轮的叶轮轴端头,所述底齿轮固定在底叶轮的叶轮轴端头,所述高齿轮固定在高叶轮的叶轮轴端头,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底叶轮的叶轮轴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通路内设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棒或电加热线圈或电加热片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叶轮和风道腔构成一个截面为s形的逐级向上送风的风道通路,空气可以由底部逐级向上鼓吹,并且在顶部以流量不减的形式快速输送出去,这种竖直向上型的风道机构非常适用于安装宽度尺寸有限的电子壁炉,当机架整体安装在电子壁炉内部时,可以保证底部冷空气进气,顶部热空气出风的工作效果,保证电子壁炉的送风强度,可以大大缩小壁炉内部安装腔的宽度,使得壁炉更加贴合墙壁,提高壁炉对外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美观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壁炉用贯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壁炉用贯流风机中机架侧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壁炉用贯流风机中联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工作时空气流动方向和叶轮轴转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进风口10、出风口11、底风道腔12、中风道腔13、高风道腔14、隔板15、底叶轮2、中叶轮3、高叶轮4、驱动电机5、联动盒6、叶轮轴60、中齿轮61、底齿轮62、高齿轮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包括机架1、进风口10、出风口11、底叶轮2和驱动电机5,所述机架1的前面板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10处转动安装有底叶轮2,所述机架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底叶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5,所述机架1内部设有导通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的风道腔,所述风道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机架1内部的高风道腔14、中风道腔13和底风道腔12,所述底叶轮2转动安装在底风道腔12内,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高风道腔14内分别转动安装有中叶轮3和高叶轮4,所述高风道腔14、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底风道腔12相互连通并构成截面为s形的风道通路,所述驱动电机5相对的机架1的侧壁上安装有带动中叶轮3与底叶轮2反向转动、带动高叶轮4与底叶轮2同向转动的联动机构。

所述风道通路由高风道腔14、中风道腔13、底风道腔12配合多个隔板15构成,所述高风道腔14、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底风道腔12为横置筒形,所述进风口10与底风道腔12的前底部相通,出风口11与高风道腔14的前顶部相通,所述底风道腔12和所述中风道腔13的相通处沿着底风道腔12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15,隔板15分布固定在底风道腔12顶端和中风道腔13底端的内壁上,所述中风道腔13和高风道腔14的相通处沿着中风道腔13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15,隔板15分别固定在中风道腔13顶端和高风道腔14底端的内壁上,所述高风道腔14与出风口11的连通处固定有一块封堵空气向高风道腔14内串流的隔板15,设置的多个隔板15将底风道腔12、中风道腔13和高风道腔14围合隔离出一个截面为s形的空气流动风道通路,风道流动通路与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带动空气运动的方向一致,可以逐级带动空气向上蜿蜒输送,保证气体由机架1底部的进风口10顺利到达出风口11处排出。

所述驱动电机5为弧形具有弹性的橡胶板,驱动电机5的外侧端与对应的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表面设有间隙,主要防止对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上的叶片造成损伤。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1侧壁上的联动盒6,所述联动盒6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高齿轮63、中齿轮61和底齿轮62,中齿轮61与高齿轮63和底齿轮62相互啮合相接,所述底叶轮2、所述中叶轮3和所述高叶轮4通过叶轮轴60转动固定在机架1内,所述中齿轮61固定在中叶轮3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底齿轮62固定在底叶轮2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高齿轮63固定在高叶轮4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与底叶轮2的叶轮轴60固定相连,则设置的驱动电机5通过叶轮轴60带动底叶轮2顺时针转动时,底叶轮2通过底齿轮62带动中齿轮61逆时针转动,中齿轮61带动高齿轮63顺时针转动,即底叶轮2顺时针转动、中叶轮3逆时针转动、高叶轮4顺时针转动,完成联动机构的转动方向驱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设置的驱动电机5通过叶轮轴60带动底叶轮2顺时针转动时,底叶轮2通过底齿轮62带动中齿轮61逆时针转动,中齿轮61带动高齿轮63顺时针转动,即底叶轮2顺时针转动、中叶轮3逆时针转动、高叶轮4顺时针转动,底叶轮2顺时针从进风口10处将空气刮入底风道腔12内,空气在底风道腔12内加速汇集并在底风道腔12和中风道腔13的相接处送入中风道腔13内,中叶轮3逆时针转动,带动进入中风道腔13内的空气向上逆时针送入高风道腔14内,高叶轮4顺时针将空气重新顺时针沿着高风道腔14顶部水平切线方向送至出风口11处,则进过汇集加速的空气由出风口11快速鼓出,其中设置的隔板15可以大大减少空气由底风道腔12、中风道腔13和高风道腔14的非风道通路区反向串流,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叶轮和风道腔构成一个截面为s形的逐级向上送风的风道通路,空气可以由底部逐级向上鼓吹,并且在顶部以流量不减的形式快速输送出去,这种竖直向上型的风道机构非常适用于安装宽度尺寸有限的电子壁炉,当机架1整体安装在电子壁炉内部时,可以保证底部冷空气进气,顶部热空气出风的工作效果,保证电子壁炉的送风强度,可以大大缩小壁炉内部安装腔的宽度,使得壁炉更加贴合墙壁,提高壁炉对外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美观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5的外侧端面固定有一层毛刷,所述毛刷与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的表面相接,这里主要在提高隔板15处密封性的同时,对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的表面进行清理除尘。

所述风道通路内设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棒或电加热线圈或电加热片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包括机架(1)、进风口(10)、出风口(11)、底叶轮(2)和驱动电机(5),所述机架(1)的前面板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10)处转动安装有底叶轮(2),所述机架(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底叶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5),所述机架(1)内部设有导通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的风道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机架(1)内部的高风道腔(14)、中风道腔(13)和底风道腔(12),所述底叶轮(2)转动安装在底风道腔(12)内,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高风道腔(14)内分别转动安装有中叶轮(3)和高叶轮(4),所述高风道腔(14)、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底风道腔(12)相互连通并构成截面为s形的风道通路,所述驱动电机(5)相对的机架(1)的侧壁上安装有带动中叶轮(3)与底叶轮(2)反向转动、带动高叶轮(4)与底叶轮(2)同向转动的联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通路由高风道腔(14)、中风道腔(13)、底风道腔(12)配合多个隔板(15)构成,所述高风道腔(14)、所述中风道腔(13)和所述底风道腔(12)为横置筒形,所述进风口(10)与底风道腔(12)的前底部相通,出风口(11)与高风道腔(14)的前顶部相通,所述底风道腔(12)和所述中风道腔(13)的相通处沿着底风道腔(12)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15),隔板(15)分布固定在底风道腔(12)顶端和中风道腔(13)底端的内壁上,所述中风道腔(13)和高风道腔(14)的相通处沿着中风道腔(13)风向流动的切线方向分别固定有两块隔板(15),隔板(15)分别固定在中风道腔(13)顶端和高风道腔(14)底端的内壁上,所述高风道腔(14)与出风口(11)的连通处固定有一块封堵空气向高风道腔(14)内串流的隔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为弧形具有弹性的橡胶板,驱动电机(5)的外侧端与对应的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表面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的外侧端面固定有一层毛刷,所述毛刷与底叶轮(2)、中叶轮(3)和高叶轮(4)的表面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1)侧壁上的联动盒(6),所述联动盒(6)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高齿轮(63)、中齿轮(61)和底齿轮(62),中齿轮(61)与高齿轮(63)和底齿轮(62)相互啮合相接,所述底叶轮(2)、所述中叶轮(3)和所述高叶轮(4)通过叶轮轴(60)转动固定在机架(1)内,所述中齿轮(61)固定在中叶轮(3)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底齿轮(62)固定在底叶轮(2)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高齿轮(63)固定在高叶轮(4)的叶轮轴(60)端头,所述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与底叶轮(2)的叶轮轴(60)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通路内设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棒或电加热线圈或电加热片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壁炉用贯流风机,包括机架、进风口、出风口、底叶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机架内部设有导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腔,风道腔包括高风道腔、中风道腔和底风道腔以及分别转动在内的高叶轮和中叶轮,高风道腔、中风道腔和底风道腔相互连通并构成截面为S形的风道通路,驱动电机相对的机架的侧壁上安装有带动中叶轮与底叶轮反向转动、带动高叶轮与底叶轮同向转动的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叶轮和风道腔构成一个截面为S形的逐级向上送风的风道通路,空气可在顶部以流量不减的形式快速输送出去,适用于安装宽度尺寸有限的电子壁炉,保证电子壁炉的送风强度,可以大大缩小壁炉内部安装腔的宽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峰;罗健怡;李景源;黎浩辉;何晓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顺德方展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7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