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摄取的食物;鱼类由于不含脂肪,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喜爱。其中鲤鱼是经常食用的一种,鲤鱼属鲤形目、鲤科,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在我国,鲤鱼也是广泛养殖的鱼类品种,其养殖产量仅次于草鱼。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加快,大面积养殖鲤鱼越来越多,但是养殖过程中由于片面的追求数量,使得鱼病发生越来越广泛,造成鲤鱼产量、质量以及效益无法达到理想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经鲤鱼养殖技术养殖得到的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池塘面积5-10亩、有优质水源和水质、排水和注水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池塘;池深为1-2m;池底平坦,且池底为沙壤土,使池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便于后续养殖的储水。
在冬季,对干池塘进行曝晒,之后清理池底多余的淤泥,每公顷均匀喷洒质量份数为2300kg的石灰粉,接着再曝晒15-20天,一方面可疏松已经板结的淤泥,另一方面可有效挥发有害气体。
在鱼苗投放前,在池塘内注入深度为1-1.5m的池水,并均匀泼洒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总的质量份数为每公顷28t,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质量比为1∶1∶2,可以提高水质,提升鱼苗养殖的环境。
鱼苗投放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对鱼苗进行5-10min的浸浴,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带入池塘,投放的密度为每公顷投放体长10-15cm的鲤鱼种苗4-5万尾,该种养殖密度,可以保证在鱼苗低死亡率的前提下,提高后期鲤鱼的产量。
根据不同重量的鲤鱼投放不同的饲料,鲤鱼体重小于1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8%的饲料;鲤鱼体重位于100-200g之间时,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2%的饲料;鲤鱼体重大于2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28%的饲料。
日常巡查鱼塘,观察鱼体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留意池鱼情况及水质,若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每月对池塘的池水进行更替,每次换水量应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并定期向鱼塘内挥洒微生态抑制剂,降低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鱼苗的产量。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采用鱼苗投放前,鱼塘和鱼苗消毒处理,可以高效地进行杀灭病菌,提高后期鱼苗的肉质和品质。
(2)在鱼苗投放前,在池塘内注池水,并均匀泼洒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可以提高水质,提升鱼苗养殖的环境。
(3)采用最优质化的投料方案,提高鱼体的生长速率,并提升后期鱼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池塘面积8亩、有优质水源和水质、排水和注水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池塘;池深为1.5m;池底平坦,且池底为沙壤土,使池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便于后续养殖的储水。
在冬季,对干池塘进行曝晒,之后清理池底多余的淤泥,每公顷均匀喷洒质量份数为2300kg的石灰粉,接着再曝晒17天,一方面可疏松已经板结的淤泥。
在鱼苗投放前,在池塘内注入深度为1的池水,并均匀泼洒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总的质量份数为每公顷28t,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质量比为1∶1∶2,可以提高水质,提升鱼苗养殖的环境。
鱼苗投放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对鱼苗进行8min的浸浴,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带入池塘,投放的密度为每公顷投放体长12cm的鲤鱼种苗4.5万尾,该种养殖密度,可以保证在鱼苗低死亡率的前提下,提高后期鲤鱼的产量。
根据不同重量的鲤鱼投放不同的饲料,鲤鱼体重小于1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8%的饲料;鲤鱼体重位于150g之间时,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2%的饲料;鲤鱼体重大于2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28%的饲料。
日常巡查鱼塘,观察鱼体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留意池鱼情况及水质,若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每月对池塘的池水进行更替,每次换水量应为池塘总水量的1/3;并定期向鱼塘内挥洒微生态抑制剂,降低微生物的存活率,提高鱼苗的产量。
1.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挑选池塘:挑选附近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的鱼塘作为养殖鱼塘;
b)清理鱼池:对干池塘进行曝晒,并清理淤泥;
c)调节水质:鱼苗投放前注入适量清水、液体肥和发酵鸡粪;
d)鱼苗投放:选择大小均匀、健壮活泼以及全身无病灶的优良鱼苗进行投放;
e)鱼食投喂:采用科学的饲料投喂技术对鱼苗进行饲料投喂;
f)日常管理:早晚巡塘、定期更换池水、定期泼洒生态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选择池塘面积5-10亩、有优质水源和水质、排水和注水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池塘;池深为1-2m;池底平坦,且池底为沙壤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冬季,对干池塘进行曝晒,之后清理池底多余的淤泥,每公顷均匀喷洒质量份数为2300kg的石灰粉,接着再曝晒15-2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在鱼苗投放前,在池塘内注入深度为1-1.5m的池水,并均匀泼洒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总的质量份数为每公顷28t,光合细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以及发酵鸡粪的质量比为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鱼苗投放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对鱼苗进行5-10min的浸浴,投放的密度为每公顷投放体长10-15cm的鲤鱼种苗4-5万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根据不同重量的鲤鱼投放不同的饲料,鲤鱼体重小于1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8%的饲料;鲤鱼体重位于100-200g之间时,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2%的饲料;鲤鱼体重大于200g,选择粗蛋白质含量大于28%的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鲤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日常巡查鱼塘,观察鱼体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每月对池塘的池水进行更替,每次换水量应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并定期向鱼塘内挥洒微生态抑制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