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91


本发明涉及了织物织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复合材料新需求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三维纺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采用三维纺织预成型体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更高的损伤容限以及卓越的抗烧蚀性能,为复合材料应用于主承力结构件和多功能结构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维机织材料大多采用高性能的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其可织性与传统的棉、麻、丝、毛及各类化纤明显不同。这类纤维弹性伸长率低,集束性差,在机织过程中由于受到反复拉伸、弯曲、摩擦作用,易起毛、松散甚至断头,使织造时开口不清,导致织造难以进行,从而影响三维机织材料的使用性能。

传统剑杆织机功能单一,且仅有单根经轴,无法分别控制接结经与地经张力,仅能织造厚度较小的织物,且织造效率低。另外,传统织机织造的三维正交结构,z纱不能完全垂直于经纬纱,且经纬纱难以伸直,结构不能严格符合设计要求。而专用的三维织机仅能织造三维机织物,需要较多经轴供纱,无法织造单层织物。

现有加工方法均通过特殊的穿综方法,将经纱或接结纱分层穿综,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整经困难,且不适用于脆性较较大的高性能纤维。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织造方法出现的织机功能单一,高性能纤维织造困难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且不影响高性能纤维性能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织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方法,其能够满足编织过程中z纱和经纱所需的不同张力,且保证张力均匀,使编织出的织物外观效果好,经纬密均匀,无明显疵点且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包括:z纱导入机构、送经机构、剑杆和编织机构,所述编织机构设于所述z纱导入机构和所述送经机构的下游,以配合所述剑杆将导入的纱线编织为三维正交织物;

所述z纱导入机构包括第一导纱辊、与多个z纱对应设置的多个张力锤和导纱板,所述张力锤和与其对应的z纱连接以在编织过程中对所述z纱提供张力,所述z纱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张力锤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纱辊,所述导纱板设于所述第一导纱辊的下游,所述导纱板上设有至少两排导纱孔以穿进所述z纱,进而对穿设所述第一导纱辊的z纱进行分层;

所述送经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经纱的经轴、第二导纱辊和分绞棒,所述第二导纱辊设于所述经轴的下游以对所述经轴上的经纱进行导向,所述分绞棒设于所述第二导纱辊的下游以对穿设所述第二导纱辊的经纱进行分绞;

其中,所述张力锤的质量为300~500g,以使所述z纱能够设于所述三维正交织物的内部,且所述z纱在所述三维正交织物内部的分布倾角为80~90°。

作为优选,所述编织机构包括机架、多个综框和钢筘,多个所述综框设于所述机架上并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综框设于所述送经机构和所述z纱导入机构的下游以穿入所述经纱和所述z纱,所述钢筘设于所述剑杆的下游并能左右摆动以将所述剑杆引入的纬纱推入织口。

进一步优选,所述导纱板置于所述机架右侧50~100cm处。

作为优选,所述导纱板上横向设有两排导纱孔,两排所述导纱孔之间的间距为10~30cm,所述导纱孔的直径为5~20mm。

作为优选,两排所述导纱孔分别靠近所述导纱板的上下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导纱板宽20~40cm,长度与织造幅宽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纱辊与所述导纱板中心点的设置高度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

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

将整经后的经纱穿过与其对应的综框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其中,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

将经纱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

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z纱穿过与其对应的综框后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其中,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

将z纱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后,调整z纱的张力值至第二预设值;

完成上述步骤后,使多个综框按所述纹板图中所示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将引入的纬纱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三维正交织物中均匀紧密的分布有导热层,使三维正交织物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本发明剑杆织机通过设置z纱导入机构来控制z纱张力,设置经轴来控制经纱张力,从而能够满足编织过程中z纱和经纱所需不同张力,保证张力均匀,并减少z纱和经纱之间的摩擦和交缠,使编织出的织物外观效果好,经纬密均匀,无明显疵点,且z纱的垂直度较好,织造过程中纱线无劈裂、断头,从而提高三维正交机织物的质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剑杆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剑杆织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剑杆织机的立体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剑杆织机中导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三维正交织物经向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三维正交织物上机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三维正交织物经向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三维正交织物上机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导纱辊;2-张力锤;3-导纱板;4-z纱;5-经轴;6-第二导纱辊;7-分绞棒;8-机架;9-综框;10-钢筘;11-提综装置;12-回综装置;13-卷轴;14-三维正交织物;15-经纱;

301-导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4,实施例1~4中的三维正交织物14采用下述剑杆织机制备。

剑杆织机包括z纱导入机构、送经机构、剑杆以及编织机构。编织机构设于z纱导入机构和送经机构的下游,以配合剑杆将导入的纱线编织为三维正交织物14。

z纱导入机构包括第一导纱辊1,多个张力锤2以及导纱板3。

张力锤2的数量和z纱4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张力锤2和与其对应的z纱4连接以在编织过程中对z纱4提供张力。在编织过程中,张力锤2的设置可以为z纱4提供张力,以使z纱4在成型织物中具有较好的垂直度。张力锤2的质量为300~500g,使z纱4能够设于三维正交织物14的内部,而不会相对于织物表面凸出,并且使z纱4在三维正交织物14内部的分布倾角为80~90°。本实施中z纱4是具有导热性能的材料,z纱4在成型织物中具有较好的垂直度,可以使z纱4的倾角接近90°,从而成型织物中z纱4的分布更紧密,使成型织物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第一导纱辊1是用于对z纱4进行导向以及支撑,z纱4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张力锤2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导纱辊1。

导纱板3设于第一导纱辊1的下游以对穿过第一导纱辊1的z纱4进行分层。第一导纱辊1与导纱板3中心点的设置高度相同,以便于穿入和调整z纱4。在导纱板3上横向设有两排导纱孔301,即上排导纱孔和下排导纱孔,每一排中的导纱孔301等距设置,均匀分布于导纱板3上。将穿设于第一导纱辊1上的z纱4分别穿过上排导纱孔和下排导纱孔,从而将多根z纱两层,以减少编织过程中多根z纱之间的摩擦。

导纱板3宽20~40cm,导纱板3的长度与织造幅宽一致。导纱板3具有一定的宽度,以便于使上下两排导纱孔301之间能够设置一定的间距,从而使被导纱板3分为两层的z纱层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以减小织造过程中z纱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对z纱4的磨损。上排导纱孔和下排导纱孔之间的间距为10~30cm,单个导纱孔301的直径为5~20mm能够满足多种规格z纱的穿入。上排导纱孔和下排导纱孔分别靠近导纱板3的上下边设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导纱板3的面积。

送经机构包括经轴5、第二导纱辊6和分绞棒7。经轴5用于固定经纱15以及在编织过程中为经纱15提供张力。第二导纱辊6设于经轴5的下游以对经轴5上的经纱15进行导向。分绞棒7设于第二导纱辊6的下游以对穿过第二导纱辊6的经纱15进行分绞。

编织机构设于z纱导入机构和送经机构的下游,以配合剑杆对导入的纱线进行编织。编织机构包括机架8、多个综框9以及钢筘10。

机架8用于固定各个组件。多个综框9设于机架8上并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综框9的上端通过提综装置11与机架8连接,提综装置11包括提综杆和提综绳,提综绳与综框9上端连接,提综杆与提综绳连接,提综杆再与机架8连接,提综装置11带动综框9向上移动。综框9的底端通过回综装置12与机架8连接,从而使综框9可以向下移动。在机架8中设有电机,以使提综装置11和回综装置12能够运行。

多个综框9设于送经机构和z纱导入机构的下游以分别穿入经纱15和z纱4。剑杆设于多个综框9的下游以引入纬纱。钢筘10设于剑杆的下游并能左右摆动以将剑杆引入的纬纱推入织口。

卷取装置设于编织机构的下游以收取编织好的三维正交织物14。

导纱板3置于机架8右侧50~100cm处,从而使一定长度的z纱4具有展开空间。并且在编织过程中,z纱4会受到向左的拉力,从而使导纱板3向左移动,导纱板3置于机架8右侧50~100cm处可以防止导纱板3撞击到机架8。

专用的三维织机仅能织造三维机织物,需要较多经轴5供纱,无法织造单层织物。而传统织机织造的三维正交结构,z纱4不能完全垂直于经纬纱,且经纬纱难以伸直,结构不能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本实施例剑杆织机可以织造单层织物,又可以实现多层三维正交织物14的织造。在织造单层织物时,不需要使用z纱导入机构。在织造三维正交织物14时,本实施例剑杆织机能够分别控制经纱15和z纱4的张力,使z纱4在织物中能垂直于经纬纱。

本实施例的剑杆织机采用导纱板3对z纱4进行分层,采用分绞棒7对经纱15进行分层,增大z纱4和经纱15的间距,减小织造过程中经纱15和z纱4之间的摩擦和交缠。

在编织过程中,z纱4和经纱15所需的张力是不同的。如果z纱4和经纱15均采用经轴5固定,则z纱4和经纱15均通过经轴5来提供张力,而经轴5提供的张力是相同的,无法同时满足z纱4和经纱15所需张力。如果经轴5的张力太小,则会导对经纱15张力不足,织物上会出现疵点降低其品质,并且较小的张力会使z纱4相对织物表面凸出而在织物表面形成疵点。如果经轴5的张力太大,则会导致z纱4的垂直度较差,z纱4在织物中的倾角在36°左右,从而影响织物的导热性能。因此本实施例设置z纱导入机构来控制z纱4张力,设置经轴5来控制经纱15张力,从而能够满足编织过程中z纱4和经纱15所需的不同张力,使编织出的织物外观效果好,经纬密均匀,无明显疵点,且z纱4的垂直度较好,织造过程中纱线无劈裂、断头,从而提高三维正交机织物的质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符合标准的经纱、纬纱和z纱,本实施例经纱、纬纱、z纱均选用碳纤维t300。

步骤二、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本实施例经纱层数为4层,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如附图5所示,上机图如附图6所示,其中rj=6,rw=10。

步骤三、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本实施例选用4号筘,织造幅宽为20cm,整经根数为240根。

步骤四、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本实施例中z纱走向分为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两种,将z纱分为2类。

步骤五、计算需要的综框数。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z纱需要2页综框。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经纱需要4页综框。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设于前区,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设于后区。

步骤六,确定每页综框的综丝数。

对于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综丝数与穿入的z纱根数相同。本实施例z纱分为2类,在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2类z纱数量均是1个,织造幅宽为20cm,每片综框上的综丝数为30个,从而总计需要张力锤60个。

对于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根据织造幅宽和整经根数确定。本实施例整经根数为240根,经纱层数为4层,因此每片综框上对应的经纱数量为40根,即每片综框上需要设置40个综丝。

步骤七、将经纱由经轴引出,经第二导纱辊、分绞棒后,根据上机图穿在后区4片综上,然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经纱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将z纱的一端连接张力锤,另一端穿过第一导纱辊,再将穿设于第一导纱辊上z纱经过导纱板分层,而后穿过前区两片综框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由于z纱的一端连接有质量为300~500g的张力锤,从而z纱的张力值能够达到第二预设值以满足z纱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的张力。

步骤八、电动机根据纹板图控制各个综框按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

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剑杆与待织织物开口相对时伸出,通过该层织口引入该层纬纱,至待织织物所有层都引入后打纬,将该列纬纱同时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本实施例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见附图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符合标准的经纱、纬纱和z纱,本实施例经纱、纬纱选用碳纤维t300,z纱选用0.2mm漆包铜丝。

步骤二、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本实施例经纱层数为4层,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如附图5所示,上机图如附图6所示,其中rj=6,rw=10。

步骤三、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本实施例选用4号筘,织造幅宽为20cm,整经根数为240根。

步骤四、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本实施例中z纱走向分为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两种,将z纱分为2类。

步骤五、计算需要的综框数。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z纱需要2页综框。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经纱需要4页综框。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设于前区,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设于后区。

步骤六,确定每页综框的综丝数。

对于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综丝数与穿入的z纱根数相同。本实施例z纱分为2类,在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2类z纱数量均是1个,织造幅宽为20cm,每片综框上的综丝数为30个,从而总计需要张力锤60个。

对于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根据织造幅宽和整经根数确定。本实施例整经根数为240根,经纱层数为4层,因此每片综框上对应的经纱数量为40根,即每片综框上需要设置40个综丝。

步骤七、将经纱由经轴引出,经第二导纱辊、分绞棒后,根据上机图穿在后区4片综上,然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经纱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将z纱的一端连接张力锤,另一端穿过第一导纱辊,再将穿设于第一导纱辊上z纱经过导纱板分层,而后穿过前区两片综框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由于z纱的一端连接有质量为300~500g的张力锤,从而z纱的张力值能够达到第二预设值以满足z纱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的张力。

步骤八、电动机根据纹板图控制各个综框按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剑杆与待织织物开口相对时伸出,通过该层织口引入该层纬纱,至待织织物所有层都引入后打纬,将该列纬纱同时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本实施例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见附图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符合标准的经纱、纬纱和z纱,本实施例经纱、纬纱选用碳纤维t300,z纱选用0.2mm漆包铜丝衬碳纤维t300。

步骤二、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本实施例经纱层数为4层,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如附图5所示,上机图如附图6所示,其中rj=6,rw=10。

步骤三、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本实施例选用4号筘,织造幅宽为20cm,整经根数为240根。

步骤四、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本实施例中z纱走向分为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两种,将z纱分为2类。

步骤五、计算需要的综框数。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z纱需要2页综框。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经纱需要4页综框。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设于前区,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设于后区。

步骤六,确定每页综框的综丝数。

对于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综丝数与穿入的z纱根数相同。本实施例z纱分为2类,在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2类z纱数量均是1个,织造幅宽为20cm,每片综框上的综丝数为30个,从而总计需要张力锤60个。

对于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根据织造幅宽和整经根数确定。本实施例整经根数为240根,经纱层数为4层,因此每片综框上对应的经纱数量为40根,即每片综框上需要设置40个综丝。

步骤七、将经纱由经轴引出,经第二导纱辊、分绞棒后,根据上机图穿在后区4片综上,然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经纱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将z纱的一端连接张力锤,另一端穿过第一导纱辊,再将穿设于第一导纱辊上z纱经过导纱板分层,而后穿过前区两片综框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由于z纱的一端连接有质量为300~500g的张力锤,从而z纱的张力值能够达到第二预设值以满足z纱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的张力。

步骤八、电动机根据纹板图控制各个综框按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

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剑杆与待织织物开口相对时伸出,通过该层织口引入该层纬纱,至待织织物所有层都引入后打纬,将该列纬纱同时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本实施例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见附图1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符合标准的经纱、纬纱和z纱,本实施例经纱、纬纱、z纱均选用碳纤维t300。

步骤二、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本实施例经纱层数为6层,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如附图7所示,上机图如附图8所示,其中rj=8,rw=14。

步骤三、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本实施例选用4号筘,织造幅宽为20cm,整经根数为320根。

步骤四、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本实施例中z纱走向分为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两种,将z纱分为2类。

步骤五、计算需要的综框数。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z纱需要2页综框。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因此经纱需要4页综框。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设于前区,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设于后区。

步骤六,确定每页综框的综丝数。

对于对应于z纱的2页综框,综丝数与穿入的z纱根数相同。本实施例z纱分为2类,在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2类z纱数量均是1个,织造幅宽为20cm,每片综框上的综丝数为30个,从而总计需要张力锤40个。

对于对应于经纱的4页综框,根据织造幅宽和整经根数确定。本实施例整经根数为240根,经纱层数为4层,因此每片综框上对应的经纱数量为40根,即每片综框上需要设置40个综丝。

步骤七、将经纱由经轴引出,经第二导纱辊、分绞棒后,根据上机图穿在后区4片综上,然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经纱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将z纱的一端连接张力锤,另一端穿过第一导纱辊,再将穿设于第一导纱辊上z纱经过导纱板分层,而后穿过前区两片综框固定于卷取装置上,由于z纱的一端连接有质量为300~500g的张力锤,从而z纱的张力值能够达到第二预设值以满足z纱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的张力。

步骤八、电动机根据纹板图控制各个综框按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剑杆与待织织物开口相对时伸出,通过该层织口引入该层纬纱,至待织织物所有层都引入后打纬,将该列纬纱同时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本实施例中三维正交织物的超景深图见附图12。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z纱导入机构、送经机构、剑杆和编织机构,所述编织机构设于所述z纱导入机构和所述送经机构的下游,以配合所述剑杆将导入的纱线编织为三维正交织物;

所述z纱导入机构包括第一导纱辊、与多个z纱对应设置的多个张力锤和导纱板,所述张力锤和与其对应的z纱连接以在编织过程中对所述z纱提供张力,所述z纱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张力锤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纱辊,所述导纱板设于所述第一导纱辊的下游,所述导纱板上设有至少两排导纱孔以穿进所述z纱,进而对穿设所述第一导纱辊的z纱进行分层;

所述送经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经纱的经轴、第二导纱辊和分绞棒,所述第二导纱辊设于所述经轴的下游以对所述经轴上的经纱进行导向,所述分绞棒设于所述第二导纱辊的下游以对穿设所述第二导纱辊的经纱进行分绞;

其中,所述张力锤的质量为300~500g,以使所述z纱能够设于所述三维正交织物的内部,且所述z纱在所述三维正交织物内部的分布倾角为8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包括机架、多个综框和钢筘,多个所述综框设于所述机架上并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综框设于所述送经机构和所述z纱导入机构的下游以穿入所述经纱和所述z纱,所述钢筘设于所述剑杆的下游并能左右摆动以将所述剑杆引入的纬纱推入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板置于所述机架右侧50~100c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板上横向设有两排导纱孔,两排所述导纱孔之间的间距为10~30cm,所述导纱孔的直径为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导纱孔分别靠近所述导纱板的上下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板宽20~40cm,长度与织造幅宽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辊与所述导纱板中心点的设置高度相同。

8.一种三维正交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待织物的经纱层数n,计算出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其中,rj=n 2,rw=2(n 1),n≥3,并根据rj和rw制备纹板图;

根据待织物的织造幅宽x,选择钢筘的筘号m,其中m=2,4,6,…,m,并计算整经根数,对经纱进行整经,其中,整经根数=(2 n)mx/2,n≥3;

将整经后的经纱穿过与其对应的综框后固定于卷取装置上,其中,每层经纱占用一页综框;

将经纱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后,调整经纱张力值至第一预设值;

根据待织物最小组织循环单元结构中z纱的不同走向,对z纱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z纱穿过与其对应的综框后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其中,每类z纱占用一页综框;

将z纱固定于所述卷取装置上后,调整z纱的张力值至第二预设值;

完成上述步骤后,使多个综框按所述纹板图中所示规律移动以形成开口,并分别向各层开口中引入纬纱,至待织物所有层都引入纬纱后,将引入的纬纱推入织口形成织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方法,包括Z纱导入机构、送经机构、剑杆和编织机构。编织机构设于Z纱导入机构和送经机构的下游,以配合剑杆将导入的纱线编织为三维正交织物。Z纱导入机构包括第一导纱辊、多个张力锤和导纱板,张力锤和Z纱连接以在编织过程中对Z纱提供张力,导纱板上设有至少两排导纱孔以穿进Z纱,进而对其进行分层。送经机构包括经轴、第二导纱辊、分绞棒。第二导纱辊设于经轴的下游以对经纱进行导向,分绞棒设于第二导纱辊的下游以对经纱进行分绞。本发明剑杆织机能够满足编织过程中Z纱和经纱所需张力,保证张力均匀,使织物外观效果好,经纬密均匀,无明显疵点且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李煜炜;周梦月;贾百慧;原雪麒;罗孟雨;王萍;李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7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