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屏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及应用该触控屏的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触控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均包括可视区域和环设于可视区域外侧的边框区域,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均于可视区域上设有横纵交织的图案,当用户触摸触控屏时,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于触摸点处的电信号会产生变化,从而可确定触摸位置。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还均于边框区域上集中引线以建立相应的电连接关系。然而,随着触控屏的尺寸的增大,为达到更精准的多点触控效果,所需设置的引线数量也越来越多,因而,用于遮蔽引线的边框区域的宽度也越来越大,不利于触控屏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屏,旨在解决现有触控屏的边框较宽,不利于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屏,包括:感应结构,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并感应触摸点;驱动结构,与所述感应结构层叠设置,所述驱动结构能够用于检测所述脉冲信号的变化值并确定所述触摸点的位置;引线结构,层叠设置于所述驱动结构背离所述感应结构的一侧,所述引线结构包括引线基板、设于所述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所述感应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以及设于所述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所述驱动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电连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感应线路电连接的感应电连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驱动线路电连接的驱动电连件。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感应结构和所述驱动结构粘连的感驱粘连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引线结构粘连的驱引粘连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感应电连孔,所述感驱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感应电连孔,所述驱动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三感应电连孔,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四感应电连孔,所述感应电连件具有第一感应端和与所述第一感应端相对的第二感应端,所述第一感应端止挡于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的孔沿上,所述第二感应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所述第二感应电连孔、所述第三感应电连孔和所述第四感应电连孔并与所述感应线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连孔,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驱动电连孔,所述驱动电连件具有第一驱动端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对的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止挡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的孔沿上,所述第二驱动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连孔并与所述驱动线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感驱粘连结构为光学胶,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为光学胶。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结构包括感应基板和设于所述感应基板上且呈网状设置的感应图案,所述感应图案用于供所述脉冲信号通过以感应所述触摸点。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基板和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上且呈网状设置的驱动图案,所述驱动图案与所述感应图案对位设置且用于检测所述感应图案上的所述脉冲信号的变化值,以确定所述触摸点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基板为导电薄膜。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电连件为由银制成的感应电连件,所述驱动电连件为由银制成的驱动电连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所述的触控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屏通过于感应结构和驱动结构的下侧设置一个引线结构,以用来承载能够构建感应结构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并用来承载能够构建驱动结构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随后通过感应电连件使感应结构与感应线路电连接,并通过驱动电连件使驱动结构和驱动线路电连接,即可使触控屏具有常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屏仅需于感应结构的边侧留置设置感应电连件所需的空间,并于驱动结构的边侧留置设置驱动电连件所需的空间,从而可大幅缩小所需设置的边框的宽度,使触控屏能够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触控屏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触控屏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提供的触控屏的爆炸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感应信号层101’感应可视区域102’感应边框区域110’感应图案120’感应集中引线200’驱动信号层201’驱动可视区域202’驱动边框区域210’驱动图案220’驱动集中引线300’感驱粘连胶100感应结构101第一感应电连孔110感应基板120感应图案200驱动结构201第三感应电连孔202第一驱动电连孔210驱动基板220驱动图案300引线结构400电连组件410感应电连件411第一感应端412第二感应端420驱动电连件421第一驱动端422第二驱动端500感驱粘连结构501第二感应电连孔600驱引粘连结构601第四感应电连孔602第二驱动电连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首先,请参阅图1-2,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触控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以及使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粘连的感驱粘连胶300’,其中,感应信号层100’可划分为感应可视区域101’和感应边框区域102’,并于感应可视区域101’上设有横纵交错(即呈网状设置)的感应图案110’,且于感应边框区域102’集中设置有感应集中引线120’,以建立感应图案110’所需的电连接关系,基于感应集中引线120’的设置,可在感应信号层100’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时,各脉冲信号可沿集中引线分别进入感应图案110’内;类似地,驱动信号层200’也可划分为驱动可视区域201’和驱动边框区域202’,并于驱动可视区域201’上设有横纵交错(即呈网状设置)的驱动图案210’,且于驱动边框区域202’集中设置有驱动集中引线220’,以建立驱动图案210’所需的电连接关系,基于驱动集中引线220’和驱动图案210’的设置,可实时检测感应图案110’上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值,从而可根据相应的电流值计算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以利于触控屏做出相应的“反应”。进一步解释地,在感应信号层100’和驱动信号层200’相互层叠设置时,驱动图案210’和感应图案110’之间会产生电容,一旦存在触摸行为,基于触摸物所施加的电容,触摸点处的电容将产生一定的变化,即脉冲信号产生了变化,电流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可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然而,随着触控屏的尺寸的增大,为达到更精准的多点触控效果,所需设置的引线数量也越来越多,又由于感应边框区域102’内的感应集中引线120’相互之间不能重叠交叉布线,且驱动边框区域202’内的驱动集中引线220’相互之间不能重叠交叉布线,否则会影响触控屏的工作,因而,感应边框区域102’相对于感应信号层100’的占比和驱动边框区域202’相对于驱动信号层200’的占比将越来越大,即用于遮蔽引线的边框区域的宽度也越来越大,如此将不利于触控屏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请参阅图3-4,为解决现有触控屏的边框较宽,不利于窄边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包括感应结构100、驱动结构200、引线结构300和电连组件400。感应结构100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并感应触摸点;驱动结构200与感应结构100层叠设置,驱动结构200能够用于检测脉冲信号的变化值并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引线结构300层叠设置于驱动结构200背离感应结构100的一侧,引线结构300包括引线基板、设于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感应结构100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以及设于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驱动结构200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电连组件40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感应结构100与感应线路电连接的感应电连件410和至少一个用于使驱动结构200与驱动线路电连接的驱动电连件4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先通过激光蚀刻或黄光蚀刻技术在引线基板上形成上述感应线路和驱动线路,其中,感应线路可根据感应结构100所需的电连接关系进行规划设计,驱动线路可根据驱动结构200所需的电连接关系进行规划设计,随后再通过将感应结构100、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依次从上往下层叠设置,并分别通过各感应电连件410使感应结构100与感应线路电连接、各驱动电连件420使驱动结构200与驱动线路电连接,从而可构成触控屏。其中,感应结构100需于其边侧留置有用于设置各感应电连件410的区域,类似地,驱动结构200需于其边侧留置有用于设置各驱动电连件420的区域。优选地,建议将感应电连件410和驱动电连件420设于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的不同边侧,以避免感应电连接和驱动电连件420相互影响。补充地,上述感应电连件410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感应电连件410,上述驱动电连件420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驱动电连件420。具体地,在触控屏正常运作过程中,感应结构100会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并经由感应线路和感应电连件410分别传递至感应结构100的各个位置上,以感应触摸点,相应地,经由驱动线路和感应电连件410的设置,驱动结构200能够对应检测与触摸点相对位置处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值,从而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并使触控屏做出相应的“反应”,此原理与现有技术基本类似,在此不做详细赘述。特别地,基于引线结构300的设置,还可对来自引线结构300下侧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触控屏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即提高了触控屏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通过于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的下侧设置一个引线结构300,以用来承载能够构建感应结构100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并用来承载能够构建驱动结构200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随后通过感应电连件410使感应结构100与感应线路电连接,并通过驱动电连件420使驱动结构200和驱动线路电连接,即可使触控屏具有常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仅需于感应结构100的边侧留置设置感应电连件410所需的空间,并于驱动结构200的边侧留置设置驱动电连件420所需的空间,即可构建相应的电连接关系,而感应线路和驱动线路则设于引线结构300上,从而可大幅缩小所需设置的边框的宽度,使触控屏能够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屏还包括用于使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粘连的感驱粘连结构500以及用于使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粘连的驱引粘连结构6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感驱粘连结构500可使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相互粘连,以维持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可保障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类似地,通过驱引粘连结构600可使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相互粘连,以维持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可保障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即基于上述设置,可保障感应结构100、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三者之间的位置精度。并且,通过感驱粘连结构500实现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之间的连接,通过驱引粘连结构600实现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之间的连接,还可使触控屏具有较好的加工便利性。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1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感应电连孔101,感驱粘连结构5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感应电连孔501,驱动结构2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感应电连孔501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三感应电连孔201,驱引粘连结构6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三感应电连孔201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四感应电连孔601,感应电连件410具有第一感应端411和与第一感应端411相对的第二感应端412,第一感应端411止挡于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的孔沿上,第二感应端412依次穿过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第二感应电连孔501、第三感应电连孔201和第四感应电连孔601并与感应线路抵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第二感应电连孔501、第三感应电连孔201和第四感应电连孔601依次上下对位设置,感应电连件410需依次穿过感应结构100上的第一感应电连孔101、感驱粘连结构500上的第二感应电连孔501、驱动结构200上的第三感应电连孔201和驱引粘连结构600上的第四感应电连孔601,并使其第一感应端411与感应结构100连接,其第二感应端412与引线结构300上的感应线路抵接,从而可通过感应电连件410实现感应结构100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不仅可轻松实现感应结构100和感应线路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还可保障该电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并可使触控屏具有较高的加工便利性。优选地,其中,第二感应电连孔501的形状和尺寸、第三感应电连孔201的形状和尺寸以及第四感应电连孔601的形状和尺寸可相对应设置,以利于保障其相互之间的对位精度,而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感应结构100和感应线路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的截面形状可呈但不限于呈矩形设计。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2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连孔202,驱引粘连结构6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驱动电连孔202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驱动电连孔602,驱动电连件420具有第一驱动端421和与第一驱动端421相对的第二驱动端422,第一驱动端421止挡于第一驱动电连孔202的孔沿上,第二驱动端422依次穿过第一驱动电连孔202和第二驱动电连孔602并与驱动线路抵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电连孔202和第二驱动电连孔602需上下对位设置,驱动电连件420需依次穿过驱动结构200上的第一驱动电连孔202和驱引粘连结构600上的第二驱动电连孔602,并使其第一驱动端421与驱动结构200连接,其第二驱动端422与引线结构300上的驱动线路抵接,从而可通过驱动电连件420实现驱动结构200和驱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不仅可轻松实现驱动结构200和驱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还可保障该电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并可使触控屏具有较高的加工便利性。优选地,上述第一感应电连孔101的截面形状可呈但不限于呈矩形设计。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感驱粘连结构500为光学胶,驱引粘连结构600为光学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感驱粘连结构500为光学透明、即能够不影响触控屏的透光性能的光学胶,所采用的驱引粘连结构600为光学透明、即能够不影响触控屏的透光性能的光学胶,优选地,上述光学胶为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光学清晰胶粘剂)光学胶。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100包括感应基板110和设于感应基板110上且呈网状设置的感应图案120,感应图案120用于供脉冲信号通过以感应触摸点。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感应基板110为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感应基板110,感应基板110上放置有一层薄薄的感应导电层,优选地,该感应导电层为由纳米银线(agnw)透明导电薄膜制成的感应导电层,本实施例通过激光蚀刻或黄光蚀刻技术于感应导电层上形成上述感应图案120。基于感应图案120的设置,并基于感应电连件410和感应线路的设置,可在感应结构100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时,该脉冲信号可经由感应电连件410和感应线路分别抵达感应图案120的各个网点处,从而可在感应图案120所覆盖的范围内对触摸点(触摸行为)进行感应。因而,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可进一步保障触控屏的使用性能。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200包括驱动基板210和设于驱动基板210上且呈网状设置的驱动图案220,驱动图案220与感应图案120对位设置且用于检测感应图案120上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值,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基板210为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驱动基板210,驱动基板210上放置有一层薄薄的驱动导电层,优选地,该驱动导电层为由纳米银线(agnw)透明导电薄膜制成的驱动导电层,本实施例通过激光蚀刻或黄光蚀刻技术于驱动导电层上形成上述驱动图案220。基于驱动图案220的设置,且基于驱动电连件420和驱动线路设置,可在脉冲信号周期性经过感应图案120的各点处时,使驱动图案220的各点与感应图案120的各点之间分别形成一定的电容,并在存在触摸行为时,基于驱动图案220上的电容的变化值,检测到脉冲信号的变化值和电流值的变化值,从而可计算并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因而,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可进一步保障触控屏的使用性能。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引线基板为导电薄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引线基板为由低阻的透明导电薄膜制成的引线基板,基于此设置,可提高感应线路和驱动线路的制造良率,还可为触控屏减少甚至屏蔽来自引线基板下侧的电磁信号的干扰。请参阅图3-4,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连件410为由银制成的感应电连件410,驱动电连件420为由银制成的驱动电连件4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感应电连件410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银材料制成,驱动电连件420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银材料制成,以提高感应电连件410和驱动电连件420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触控屏的电性能。优选地,针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在此提出可供采纳的制造流程:开料,获得初始的、相应规格的感应结构100、感驱粘连结构500、驱动结构200、驱引粘连结构600和引线结构300;开孔切割,根据需要,分别于感应结构100、感驱粘连结构500、驱动结构200和驱引粘连结构600相应位置处开设上述感应电连孔和/或驱动电连孔;电连固化,通过将导电材料分别填充进各感应电连孔和各驱动电连孔内,并使导电材料固化;图案化,通过激光蚀刻或黄光蚀刻技术分别在感应结构100、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形成所需的线路或图案;组合,通过感驱粘连结构500使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粘连,通过驱引粘连结构600使驱动结构200和引线结构300粘连,随后进行外形切割、气泡滤除、测试等环节,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基于上述制造流程,可在感应结构100、感驱粘连结构500、驱动结构200、驱引粘连结构600和引线结构300依次组装完成后,使得相对应的各感应电连孔内的固化的导电材料依次接触以形成感应电连件410,并使得相对应的各驱动电连孔内的固化的导电材料依次接触以形成驱动电连件420,即仅需保障各感应电连孔的对位精度、保障各驱动电连孔的对位精度即可,该制造流程可大幅提高触控屏的加工便利性和操作实施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通过于感应结构100和驱动结构200的下侧设置一个引线结构300,以用来承载能够构建感应结构100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并用来承载能够构建驱动结构200所有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随后通过感应电连件410使感应结构100与感应线路电连接,并通过驱动电连件420使驱动结构200和驱动线路电连接,即可使触控屏具有常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仅需于感应结构100的边侧留置设置感应电连件410所需的空间,并于驱动结构200的边侧留置设置驱动电连件420所需的空间,从而可大幅缩小所需设置的边框的宽度,使触控屏能够趋向窄边化方向发展。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上述触控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移动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等常用触控设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应结构,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并感应触摸点;
驱动结构,与所述感应结构层叠设置,所述驱动结构能够用于检测所述脉冲信号的变化值并确定所述触摸点的位置;
引线结构,层叠设置于所述驱动结构背离所述感应结构的一侧,所述引线结构包括引线基板、设于所述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所述感应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以及设于所述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所述驱动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
电连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感应线路电连接的感应电连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驱动线路电连接的驱动电连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感应结构和所述驱动结构粘连的感驱粘连结构以及用于使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引线结构粘连的驱引粘连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感应电连孔,所述感驱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感应电连孔,所述驱动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三感应电连孔,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感应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四感应电连孔,所述感应电连件具有第一感应端和与所述第一感应端相对的第二感应端,所述第一感应端止挡于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的孔沿上,所述第二感应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感应电连孔、所述第二感应电连孔、所述第三感应电连孔和所述第四感应电连孔并与所述感应线路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连孔,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相通设置且贯通设置的第二驱动电连孔,所述驱动电连件具有第一驱动端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对的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止挡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的孔沿上,所述第二驱动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电连孔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连孔并与所述驱动线路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驱粘连结构为光学胶,所述驱引粘连结构为光学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包括感应基板和设于所述感应基板上且呈网状设置的感应图案,所述感应图案用于供所述脉冲信号通过以感应所述触摸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基板和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上且呈网状设置的驱动图案,所述驱动图案与所述感应图案对位设置且用于检测所述感应图案上的所述脉冲信号的变化值,以确定所述触摸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基板为导电薄膜。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连件为由银制成的感应电连件,所述驱动电连件为由银制成的驱动电连件。
10.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触控屏及移动设备,触控屏包括感应结构、驱动结构、引线结构和电连组件,感应结构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并感应触摸点;驱动结构与感应结构层叠设置,驱动结构能够用于检测脉冲信号的变化值并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引线结构层叠设置于驱动结构背离感应结构的一侧,引线结构包括引线基板、设于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感应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感应线路,以及设于引线基板上且用于构建驱动结构的电连接关系的驱动线路;电连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感应结构与感应线路电连接的感应电连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使驱动结构与驱动线路电连接的驱动电连件。该触控屏可缩小所需设置的边框的宽度,使其能够趋向窄边化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浩;李奇琳;甘堃;陈超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善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