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5


本技术方案属于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鱼类受精卵的鱼苗孵化多采用孵化桶、孵化槽和孵化环道等。这些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鱼卵相互之间的黏连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解决鱼卵之间的黏连问题,同时又不伤害鱼卵。

本技术方案是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包括步骤:1)把携带鱼卵的水中黏连的鱼卵分离开;2)再把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普通水中孵化;3)收集孵化完成后的鱼苗;所述步骤1)中,先把携带鱼卵的水制成微水流;然后采用微水流冲击硬物方式,使黏连的鱼卵分离开;在冲击过程中,鱼卵由水膜包裹。

所述步骤1)中,硬物为光滑的球形表面,微水流是采用细管道把携带鱼卵的水引导至球形表面;微水流自上而下依靠自身重力冲击到球形表面。

所述细管道的出水口内径为15~35mm,出水口底端竖直在球形表面上方,二者间距为30~100mm;微水流自出水口滴出的速度为1~3滴/秒。球形表面的直径(外径)相同和细管道的出水口内径。

所述步骤2)中,收集步骤1)得到的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孵化缸中,由普通水孵化;所述步骤3)中,孵化缸的上部设溢流导向管,鱼苗孵出后平游沿溢流导向管随着水流游入收集槽。

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孵化缸、进水管、溢流导向管和收集槽;

所述孵化缸是顶部开口的容器;进水管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伸入孵化缸内;在孵化缸的底面设有向上的凸起,进水管的出水口在凸起的上方;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进水口连接于孵化缸顶部;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槽;收集槽的底部连接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装有阀门,收集槽的上部连接有溢水口。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流量控制阀门;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任一轴向截面是下小上大大梯形。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表面是光滑的球冠形状。进水管出水口底端的管径(内径)和圆形凸起的直径(外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孵化缸的内腔是圆柱形状;孵化缸是透明的。

进一步:所述溢流导向管包括直管和侧槽;所述直管的底端开口连接于孵化缸的顶端开口,进水管自直管伸入孵化缸;直管的侧壁开有底边是弧形的开口,侧槽的径向截面是弧形,侧槽对应连接于直管侧壁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收集槽的底部放有网袋。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是,起初,由进水管,携带鱼卵的微水流冲到半圆球表面,然后均匀散开向孵化缸四周,使得鱼卵上下翻腾,互相间不黏连,特别是有效防止霉卵粘黏好卵,做到流水孵化鱼卵。待一个批次的鱼卵完全进入孵化缸后,再由进水管向缸中放入普通水。

成鱼卵出膜后平游,从上口沿溢流导向管随着水流游入收集槽,再由内套的网袋,收集鱼苗。

本装置由带有鱼卵的水流冲击到凸起上,溅开来使鱼卵散开,分散效果好,同时,由于水流中的鱼卵被水膜包裹,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侧槽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进水管的出水口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中:孵化缸1、进水管2、溢流导向管3、收集槽4、阀门5、凸起6、收集槽的排水口7、收集槽的溢水口8、直管9、侧槽10、直管侧壁的开口11、网袋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包括步骤:1)把携带鱼卵的水中黏连的鱼卵分离开;2)再把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普通水中孵化;3)收集孵化完成后的鱼苗;所述步骤1)中,先把携带鱼卵的水制成微水流;然后采用微水流冲击硬物方式,使黏连的鱼卵分离开;在冲击过程中,鱼卵由水膜包裹。

所述步骤1)中,硬物为光滑的球形表面,微水流是采用细管道把携带鱼卵的水引导至球形表面(球面);微水流自上而下依靠自身重力冲击到球形表面(球面)。

所述细管道的出水口内径为15~35mm,出水口底端竖直在球形表面上方,二者间距为30~100mm;微水流自出水口滴出的速度为1~3滴/秒。球形表面的直径(外径)相同和细管道的出水口内径。

所述步骤2)中,收集步骤1)得到的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孵化缸中,由普通水孵化;所述步骤3)中,孵化缸的上部设溢流导向管,鱼苗孵出后平游沿溢流导向管随着水流游入收集槽。

上述方法的实现如下:

如图1~3,一种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孵化缸、进水管、溢流导向管和收集槽;

所述孵化缸是顶部开口的容器;进水管(即上述细管道)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伸入孵化缸内;在孵化缸的底面设有向上的凸起,进水管的出水口在凸起的上方;本例中,出水口底端与凸起上表面的间距是0.5cm。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进水口连接于孵化缸顶部;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槽;收集槽的底部连接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装有阀门,收集槽的上部连接有溢水口。

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任一轴向截面是下小上大的梯形。

所述凸起的表面是光滑的球冠形状。

所述孵化缸的内腔是圆柱形状;孵化缸是透明的。

所述溢流导向管包括直管和侧槽;所述直管的底端开口连接于孵化缸的顶端开口,进水管自直管伸入孵化缸;直管的侧壁开有底边是弧形的开口,侧槽的径向截面是弧形,侧槽对应连接于直管侧壁的开口。

所述收集槽的底部放有网袋。

溢流导向管是pvc材质,这种材质可以部分吸附。侧槽便于平游的鱼苗随着水流出去,到收集槽内。

孵化缸是透明有机玻璃圆桶(亚克力材质),底部光滑平整,上口敞开式,便于观察。构成凸起的光滑的半圆球,底部平面完全贴合有机玻璃桶正中间,凸起朝上。

本例优选的进水管出水口底端的管径(内径)和圆形凸起(球面)的直径(外径)相同,可以是32mm或者20mm,二者之间间距为50mm,流速控制在每秒钟1-2滴下散开。

水滴的大小与出水端的有效直径、以及流速相关,水滴速度与水滴自滴出位置至落点之间落差相关。在上述参数条件下,带有鱼卵的微水流的均匀散开以及对孵化鱼卵的保护效果最优,做到流水孵化鱼卵。


技术特征:

1.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包括步骤:1)把携带鱼卵的水中黏连的鱼卵分离开;2)再把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普通水中孵化;3)收集孵化完成后的鱼苗;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先把携带鱼卵的水制成微水流;然后采用微水流冲击硬物方式,使黏连的鱼卵分离开;在冲击过程中,鱼卵由水膜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硬物为光滑的球形表面,微水流是采用细管道把携带鱼卵的水引导至球形表面;微水流自上而下依靠自身重力冲击到球形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细管道的出水口内径为15~35mm,出水口底端竖直在球形表面上方,二者间距为30~100mm;微水流自出水口滴出的速度为1~3滴/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收集步骤1)得到的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孵化缸中,由普通水孵化;所述步骤3)中,孵化缸的上部设溢流导向管,鱼苗孵出后平游沿溢流导向管随着水流游入收集槽。

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鱼卵孵化收集方法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孵化缸、进水管、溢流导向管和收集槽;

所述孵化缸是顶部开口的容器;进水管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伸入孵化缸内;在孵化缸的底面设有向上的凸起,进水管的出水口在凸起的上方;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进水口连接于孵化缸顶部;

所述溢流导向管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槽;收集槽的底部连接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装有阀门,收集槽的上部连接有溢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任一轴向截面是下小上大的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凸起的表面是光滑的球冠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所述孵化缸的内腔是圆柱形状;孵化缸是透明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溢流导向管包括直管和侧槽;所述直管的底端开口连接于孵化缸的顶端开口,进水管自直管伸入孵化缸;直管的侧壁开有底边是弧形的开口,侧槽的径向截面是弧形,侧槽对应连接于直管侧壁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槽的底部放有网袋。

技术总结
一种鱼卵孵化收集方法,包括步骤:1)把携带鱼卵的水中黏连的鱼卵分离开;2)再把分离状态的鱼卵置于普通水中孵化;3)收集孵化完成后的鱼苗。所述步骤1)中,先把携带鱼卵的水制成微水流;然后采用微水流冲击硬物方式,使黏连的鱼卵分离开;在冲击过程中,鱼卵由水膜包裹。一种鱼卵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孵化缸、进水管、溢流导向管和收集槽;所述孵化缸是顶部开口的容器;进水管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伸入孵化缸内;在孵化缸的底面设有向上的凸起,进水管的出水口在凸起的上方;所述溢流导向管的进水口连接于孵化缸顶部;所述溢流导向管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槽;收集槽的底部连接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装有阀门,收集槽的上部连接有溢水口。

技术研发人员:冯冰冰;杨思雨;蒋超;陆尚明;梅肖乐;姚国兴;陈焕根;张朝晖;刘肖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