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罐车领域,具体是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



背景技术:

目前液罐车已有铝合金罐箱多为铝合金材质,其前、后端分别设有铝合金框架,罐体通过圈板与对应端的铝合金框架焊接。这种箱罐结构存在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差、抗外压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以解决现有技术液罐车箱罐结构存在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前端框架、后端框架,以及多个加强圈结构,其中:

罐体前端从前端框架穿过形成前凸部,且前端框架围套于罐体,罐体靠近前端框架前侧面或后侧面的圆周外壁成型有环向连接板,环向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前端框架的框边前侧面或后侧面;

后端框架设置于罐体轴向后端位置,后端框架朝向罐体轴向后端的一侧框面连接有第一圈板,第一圈板套装并焊接于罐体轴向后端圆周外壁,第一圈板的圆周外壁还同轴套装有第二圈板,第二圈板与第一圈板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

每个加强圈结构分别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外侧托架,支撑板、外侧托架组合结构的顶部连接有加强圈,加强圈分别同轴套装并固定于前、后端框架之间的罐体圆周外壁;

最接近前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底部固定有一对前鞍座,最接近后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底部固定有一对后鞍座,前端框架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与前鞍座一一对应连接,后端框架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与后鞍座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架、后端框架均为碳钢材质。

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圈板和第二圈板的组合结构为整圆结构,或者组合结构底部断开形成断口,由断口提供底阀安装空间。

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板的材质与罐体材质相同。

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加强圈结构中,加强圈由板材首尾相接构成,板材整体中间折弯出矩形框架凸起,由此加强圈形成π形截面。

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鞍座顶部均具有卡口,前、后鞍座通过卡口对应卡接固定于最接近前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底部、最接近后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底部,两个前鞍座呈对称分布,两个后鞍座呈对称分布,由此前端框架下框边两端与前鞍座之间斜撑呈对称分布,后端框架下框边两端与后鞍座之间斜撑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能够匹配国内30英寸骨架车,罐体前端凸出框架形成前凸部,通过连接板将罐体和前端框架焊接后连接起来。罐体前凸部能够充分增大容积,大大提高客户装货容积。

本实用新型罐体后端与后端框通过第一圈板焊接连接,第一圈板外环套固定第二圈板,第一、第二圈板的组合结构可以为整圈板子,也可以在底部断开以便安装底阀。其中第一圈板材质与罐体材质相同,能够节省降低成本或者改善焊接及装配,解决了不同材质焊接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鞍座分别通过斜撑与对应端框架相连接,由此形成的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加强圈截面为π型,可以有效增大组合惯性矩提高罐体抗外压能力;同时增大与罐体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减少鞍座受载荷后给罐体带来的应力冲击。

本实用新型中鞍座由外侧托架、支撑板以及安装板构成;其中外侧托架和支撑板与加强圈焊接;安装板上带螺栓孔,可以用于工装装配,也可以在需要时与骨架车大梁螺栓连接,以便支撑整个罐箱;整个鞍座的设计包角θ≥100°,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并能够有效降低自重和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安装成本,还具有良好的抗外压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端框架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端框架结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端框架结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圈结构鞍座部分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板与支撑板组装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所示,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包括罐体1、前端框架2、后端框架3,以及三个加强圈结构4,前端框架2、后端框架3均为碳钢材质。其中:

罐体1前端从前端框架2穿过形成前凸部5,且前端框架2围套于罐体1,罐体1靠近前端框架2前侧面或后侧面的圆周外壁成型有环向连接板6,环向连接板6固定连接于前端框架1的框边前侧面或后侧面。

后端框架3设置于罐体1轴向后端位置,后端框架3朝向罐体1轴向后端的一侧框面连接有第一圈板7,第一圈板7套装并焊接于罐体1轴向后端圆周外壁,第一圈板7的圆周外壁还同轴套装有第二圈板8,第二圈板8与第一圈板7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

第一圈板7和第二圈板8的组合结构为整圆结构,或者组合结构底部断开形成断口,由断口提供底阀安装空间。

第一圈板7的材质与罐体1材质相同。当罐体1为铝合金材质时,第一圈板7为铝合金材质,第二圈板8为碳钢材质;罐体1为不锈钢材质时,第一圈板7为不锈钢材质,第二圈板8为碳钢材质;此种圈板能够节省降低成本或者改善焊接及装配。

如图6、图7所示,每个加强圈结构4分别包括鞍座9和加强圈10,其中鞍座9包括支撑板9.1,支撑板9.1两侧分别连接有外侧托架9.2,支撑板9.1、外侧托架.2组合结构的顶部连接加强圈10,三个加强圈结构中的加强圈10分别同轴套装并固定于前、后端框架2、3之间的罐体1圆周外壁;

前端框架2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11与最接近前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9.1前侧连接,后端框架3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11与最接近后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后侧连接。

加强圈结构4中,加强圈10由板材首尾相接构成,板材整体中间折弯出矩形框架凸起10.1,由此加强圈10形成π形截面。

支撑板9.1底部分别固定有一对相互对称的安装板9.3,斜撑11分别连接于支撑板9.1对应侧面并对应安装板9.3的位置,由此前端框架2下框边两端与对应鞍座之间斜撑11呈对称分布,后端框架3下框边两端与对应鞍座之间斜撑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前端框架、后端框架,以及多个加强圈结构,其中:

罐体前端从前端框架穿过形成前凸部,且前端框架围套于罐体,罐体靠近前端框架前侧面或后侧面的圆周外壁成型有环向连接板,环向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前端框架的框边前侧面或后侧面;

后端框架设置于罐体轴向后端位置,后端框架朝向罐体轴向后端的一侧框面连接有第一圈板,第一圈板套装并焊接于罐体轴向后端圆周外壁,第一圈板的圆周外壁还同轴套装有第二圈板,第二圈板与第一圈板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

每个加强圈结构分别包括鞍座和加强圈,其中鞍座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外侧托架,支撑板、外侧托架组合结构的顶部连接加强圈,加强圈分别同轴套装并固定于前、后端框架之间的罐体圆周外壁;

前端框架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与最接近前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前侧连接,后端框架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与最接近后端框架的加强圈结构中支撑板后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架、后端框架均为碳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圈板和第二圈板的组合结构为整圆结构,或者组合结构底部断开形成断口,由断口提供底阀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板的材质与罐体材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加强圈结构中,加强圈由板材首尾相接构成,板材整体中间折弯出矩形框架凸起,由此加强圈形成π形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结构的鞍座中,支撑板底部分别固定有一对相互对称的安装板,斜撑分别连接于支撑板对应侧面并对应安装板的位置,由此前端框架下框边两端与对应鞍座之间斜撑呈对称分布,后端框架下框边两端与对应鞍座之间斜撑呈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鞍座结构的公路罐箱,包括罐体、前端框架、后端框架,以及多个加强圈结构,其中前端框架围套并固定于罐体,后端框架设置于罐体轴向后端位置,后端框架通过第一圈板同轴套装于罐体后部;每个加强圈结构分别包括鞍座和加强圈,其中鞍座顶部连接加强圈,加强圈分别同轴套装并固定于前、后端框架之间的罐体圆周外壁;前、后端框架下框边两端分别通过斜撑与最接近的加强圈结构中鞍座对应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还具有良好的抗外压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孙涌;毛春益;孙晗;张明国;潘亚运;朱俊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6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