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类放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螺类放流装置。



背景技术:

螺类放流是指螺类在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后,再将其释放到螺类资源出现衰退的海域中,使螺类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目前螺类的放流方式一般是,在苗种养殖箱内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后,将螺类苗种养殖箱内的苗种倒出,进行打包;接着将苗种打包后,由放流船运至放流海域;再接着,由人工操作,将苗种抛洒到海域内,该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操作者往往将苗种集中倾倒到海域内。

目前的这种人工螺类放流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螺类苗种在苗种养殖箱内人工繁殖育苗后,需要将螺类苗种养殖箱内的苗种倒出,进行打包,这个过程中由于螺类苗种的外壳还比较脆弱,容易出现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其二,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因集中倾倒,造成苗种投放面积小,影响放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仅放流操作方便,而且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人工螺类放流时,需要打包螺类苗种,导致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螺类苗种的放流成活率的螺类放流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包括水泵、总管道、上端开口的苗种养殖箱、若干由左往右依次分布在苗种养殖箱内的浮动附着板、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导向结构、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自驱动冲水装置,所述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设有竖向放流管,竖向放流管内设有可取出的活塞;所述浮动附着板竖直分布,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苗种养殖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上的竖直导槽,所述竖直导槽的上端与苗种养殖箱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浮动附着板插设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内;所述浮动附着板为空心板,浮动附着板的内腔构成注水腔,浮动附着板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所述细孔与空腔相连通,所述浮动附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前刮板组与后刮板组,所述前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前刮板,且前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后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后刮板,且后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后侧壁;所述自驱动冲水装置包括阀芯套及依次连通的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所述上阀套与下阀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中阀套的内径大于上阀套的内径,所述上阀套的上端穿过苗种养殖箱的底壁并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连通,上阀套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连为一体,所述下阀套的下端设有下接口,所述阀芯套的下端封闭,阀芯套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阀芯套与上阀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与下阀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的外侧面下部设有与阀芯套内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阀芯套的上端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底壁密封连接,且阀芯套的内腔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相连通;所述总管道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接口分别通过支路管道与总管道相连,所述支路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

本方案的螺类放流装置的具体使用如下,将螺类苗种直接放置在苗种养殖箱内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在这个过程中螺类苗种将附着在各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在人工繁殖育苗完成后,直接将该螺类放流装置搬运到放流船上。在放流船航行到放流海域后,通过进水管道连接水泵的进口与海域内的海水;接着,在放流船在放流海域航行过程中,开启水泵;再接着,将活塞自竖向放流管内取出,然后依次逐个的开启支路管道上的开关阀门,每次开启一个开关阀门,每个开关阀门的开启时间设定为1-3分钟;当某一个开关阀门开启后,海水通过进水管道、水泵、总管道与对应的支路管道和下接口进入对应的下阀套内,并将对应的阀芯套往上顶起,直至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在这个过程中,阀芯套将带动对应的浮动附着板、前刮板和后侧壁一同沿竖直导槽上移,从而通过前刮板与后侧壁将附着在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的一部分螺类苗种刮下,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当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后,海水将通过进水口、阀芯套的内腔注入到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内,并通过细孔压出,直接刺激螺类苗种的螺肉,如此,在细孔压出的水流的刺激作用下,附着在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的螺类苗种,将逐步脱落,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本方案的螺类放流装置无需人工抛洒或倾倒螺类,其不仅放流操作方便,而且在放流时,无需将螺类苗种自苗种养殖箱内倒出打包,可以直接将苗种养殖箱内的螺类苗种放流海域内,因而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人工螺类放流时,需要打包螺类苗种,导致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螺类苗种的放流成活率;另外,还可以极大的提高螺类苗种的投放面积,以提高放流效果。

作为优选,竖直导槽的下端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所述浮动附着板的底壁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形成流通过口,以供螺类通过。

作为优选,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与该浮动附着板相连的阀芯套上的进水口位于对应的下阀套内。

作为优选,竖向放流管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塞位于限位块的上方。如此,可以通过限位块对活塞进行限位,活塞可以通过竖向放流管的上端移出。

作为优选,还包括竖向操作杆,竖向操作杆的下端与活塞相连,竖向操作杆的上端位于苗种养殖箱的上方。如此,操作者可以通过竖向操作杆将活塞往上移动或往下移动,使活塞通过竖向放流管的上端移出或由竖向放流管的上端推入,方便实际操作中。

作为优选,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为往下凹陷的锥形底壁,所述竖向放流管的上端与锥形底壁的底端连接。如此,有利于落到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上的螺类苗种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

作为优选,水泵的出口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总管道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三端通过供水管道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相连通。如此,在水泵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供水管道往苗种养殖箱内供水,使苗种养殖箱内具有充足的海水,以使螺类苗种能够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箱架,所述苗种养殖箱固定在箱架上,所述箱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滚轮,用以支撑箱架和苗种养殖箱。如此,可以方便螺类放流装置的搬运,例如,将螺类放流装置搬运到放流船上,或者由放流船上搬运下来。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遮盖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的箱盖。箱盖一方面可以用于遮盖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对浮动附着板进行限位,避免螺类放流装置在放流过程中(即水泵工作中),浮动附着板由竖直导槽的上端口移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螺类放流装置的具体使用如下,将螺类苗种直接放置在苗种养殖箱内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在这个过程中螺类苗种将附着在各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在人工繁殖育苗完成后,直接将该螺类放流装置搬运到放流船上。在放流船航行到放流海域后,通过进水管道连接水泵的进口与海域内的海水;接着,在放流船在放流海域航行过程中,开启水泵;再接着,将活塞自竖向放流管内取出,然后依次逐个的开启支路管道上的开关阀门,每次开启一个开关阀门,每个开关阀门的开启时间设定为1-3分钟;当某一个开关阀门开启后,海水通过进水管道、水泵、总管道与对应的支路管道和下接口进入对应的下阀套内,并将对应的阀芯套往上顶起,直至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在这个过程中,阀芯套将带动对应的浮动附着板、前刮板和后侧壁一同沿竖直导槽上移,从而通过前刮板与后侧壁将附着在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的一部分螺类苗种刮下,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当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后,海水将通过进水口、阀芯套的内腔注入到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内,并通过细孔压出,直接刺激螺类苗种的螺肉,如此,在细孔压出的水流的刺激作用下,附着在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的螺类苗种,将逐步脱落,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本方案的螺类放流装置无需人工抛洒或倾倒螺类,其不仅放流操作方便,而且在放流时,无需将螺类苗种自苗种养殖箱内倒出打包,可以直接将苗种养殖箱内的螺类苗种放流海域内,因而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人工螺类放流时,需要打包螺类苗种,导致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螺类苗种的放流成活率;另外,还可以极大的提高螺类苗种的投放面积,以提高放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螺类放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浮动附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中:

苗种养殖箱1;

浮动附着板2,注水腔2.1,细孔2.2;

竖直导槽3;

前刮板组4a,前刮板4a.1;

后刮板组4b,后刮板4b.1;

竖向放流管5;

自驱动冲水装置6,阀芯套6.1,上阀套6.2,中阀套6.3,下阀套6.4,下接口6.5,上密封圈6.6,下密封圈6.7,进水口6.8;

水泵7;

总管道8;

支路管道9;

开关阀门10;

箱架11;

支撑滚轮12;

供水管道13;

竖向操作杆14;

箱盖15;

限位块16;

活塞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包括水泵7、总管道8、上端开口的苗种养殖箱1、若干由左往右依次分布在苗种养殖箱内的浮动附着板2、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导向结构、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自驱动冲水装置6。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设有竖向放流管5。竖向放流管内设有可取出的活塞17,活塞用于关闭竖向放流管。

浮动附着板2竖直分布。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苗种养殖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上的竖直导槽3,竖直导槽的上端与苗种养殖箱的上端面相连通,竖直导槽的下端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浮动附着板的底壁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形成流通过口,以供螺类通过。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浮动附着板2插设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3内。浮动附着板为空心板,浮动附着板的内腔构成注水腔2.1,浮动附着板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2.2,细孔与空腔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浮动附着板的左右两个板面上的细孔密集分布,且细孔布满,浮动附着板的左右两个板面,浮动附着板的同一板面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细孔之间的间隙为0.5-1毫米,细孔的孔径为0.5-1毫米。

浮动附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前刮板组4a与后刮板组4b,前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前刮板4a.1,且前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本实施例中,前刮板与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之间的间隙为0.5-1毫米,前刮板水平设置。后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后刮板4b.1,且后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后侧壁,本实施例中,后刮板与苗种养殖箱的后侧壁之间的间隙为0.5-1毫米,后刮板水平设置。

如图1、图2、图3所示,自驱动冲水装置6包括阀芯套6.1及依次连通的上阀套6.2、中阀套6.3与下阀套6.4。阀芯套竖直分布。上阀套的轴线竖直分布。上阀套与下阀套的内径相同,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同轴分布。中阀套的内径大于上阀套的内径。上阀套的上端穿过苗种养殖箱的底壁并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连通,上阀套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连为一体。下阀套的下端设有下接口6.5。阀芯套的下端封闭,阀芯套的上端开口。阀芯套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阀芯套的外侧面下部设有与阀芯套内腔连通的进水口6.8。阀芯套与上阀套滑动密封连接,具体的,上阀套的内壁上设有上密封圈6.6,上密封圈与阀芯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与下阀套滑动密封连接,具体的,阀芯套的外壁下部设有下密封圈6.7,且下密封圈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下密封圈与下阀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的上端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底壁密封连接,阀芯套的上端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连为一体。阀芯套的内腔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相连通。

总管道8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下接口分别通过支路管道9与总管道相连。支路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10,本实施例中,开关阀门为电磁开关阀,当然开关阀门也可以设置在为手动开关阀门。

本实施例的螺类放流装置的具体使用如下:

将螺类苗种直接放置在苗种养殖箱内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在这个过程中螺类苗种将附着在各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在人工繁殖育苗完成后,直接将该螺类放流装置搬运到放流船上,螺类放流装置固定在放流船的甲板上,并靠近船舷;竖向放流管的下端连接软管,软管的下端放置到船舷外侧。在放流船航行到放流海域后,通过进水管道连接水泵的进口与海域内的海水;

接着,放流船带动螺类放流装置航行到放流海域;

再接着,放流船在放流海域内航行,在这个过程中,将水泵开启,并将活塞自竖向放流管内取出,然后依次逐个的开启支路管道上的开关阀门,每次仅开启一个开关阀门,每个开关阀门的开启时间设定为1-3分钟,然后关闭该开关阀门;在某一个开关阀门开启后,海水通过进水管道、水泵、总管道与对应的支路管道和下接口进入对应的下阀套内,并将对应的阀芯套往上顶起,直至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在这个过程中,阀芯套将带动对应的浮动附着板、前刮板和后侧壁一同沿竖直导槽上移,从而通过前刮板与后侧壁将附着在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的一部分螺类苗种刮下,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当阀芯套的下端移动到中阀套内后,海水将通过进水口、阀芯套的内腔注入到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内,并通过细孔压出,直接刺激附着在浮动附着板表面的螺类苗种的螺肉,如此,在细孔压出的水流的刺激作用下,附着在浮动附着板的板面上的螺类苗种将逐步脱落,并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

本实施例的螺类放流装置无需人工抛洒或倾倒螺类,其不仅放流操作方便,而且在放流时,无需将螺类苗种自苗种养殖箱内倒出打包,可以直接将苗种养殖箱内的螺类苗种放流海域内,因而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人工螺类放流时,需要打包螺类苗种,导致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螺类苗种的放流成活率;另外,还可以极大的提高螺类苗种的投放面积,以提高放流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螺类放流装置还包括箱架11,苗种养殖箱固定在箱架上,箱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滚轮12,用以支撑箱架和苗种养殖箱。如此,可以方便螺类放流装置的搬运,例如,将螺类放流装置搬运到放流船上,或者由放流船上搬运下来。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螺类放流装置还包括用于遮盖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的箱盖15。箱盖由网板组成。本实施例中,箱盖直接支撑在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上;当然箱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苗种养殖箱连接,例如,箱盖通过卡扣与苗种养殖箱相连接,或者箱盖一侧边与苗种养殖箱铰接相连,箱盖另一侧边与苗种养殖箱通过插销相连接。当浮动附着板由竖直导槽的上移并抵在箱盖上时,阀芯套的下端位于中阀套内。箱盖一方面可以用于遮盖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对浮动附着板进行限位,避免螺类放流装置在放流过程中(即水泵工作中),浮动附着板由竖直导槽的上端口移出。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与该浮动附着板相连的阀芯套上的进水口位于对应的下阀套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竖向放流管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16,所述活塞位于限位块的上方。如此,可以通过限位块对活塞进行限位,活塞可以通过竖向放流管的上端移出。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竖向操作杆14,竖向操作杆的下端与活塞相连,竖向操作杆的上端位于苗种养殖箱的上方。如此,操作者可以通过竖向操作杆将活塞往上移动或往下移动,使活塞通过竖向放流管的上端移出或由竖向放流管的上端推入,方便实际操作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为往下凹陷的锥形底壁,竖向放流管的上端与锥形底壁的底端连接。如此,有利于落到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上的螺类苗种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水泵的出口设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总管道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三端通过供水管道13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相连通。如此,在水泵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供水管道往苗种养殖箱内供水,使苗种养殖箱内具有充足的海水,以使螺类苗种能够随水流一同自竖向放流管内流出到放流海域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泵、总管道、上端开口的苗种养殖箱、若干由左往右依次分布在苗种养殖箱内的浮动附着板、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导向结构、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自驱动冲水装置,所述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设有竖向放流管,竖向放流管内设有可取出的活塞;

所述浮动附着板竖直分布,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苗种养殖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上的竖直导槽,所述竖直导槽的上端与苗种养殖箱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浮动附着板插设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内;

所述浮动附着板为空心板,浮动附着板的内腔构成注水腔,浮动附着板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所述细孔与空腔相连通,所述浮动附的左右两个板面上均设有前刮板组与后刮板组,所述前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前刮板,且前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前侧壁,后刮板组包括若干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后刮板,且后刮板靠近苗种养殖箱的后侧壁;

所述自驱动冲水装置包括阀芯套及依次连通的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所述上阀套与下阀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中阀套的内径大于上阀套的内径,所述上阀套的上端穿过苗种养殖箱的底壁并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连通,上阀套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连为一体,所述下阀套的下端设有下接口,所述阀芯套的下端封闭,阀芯套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阀芯套与上阀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与下阀套滑动密封连接,阀芯套的外侧面下部设有与阀芯套内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阀芯套的上端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底壁密封连接,且阀芯套的内腔与对应的浮动附着板的注水腔相连通;

所述总管道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接口分别通过支路管道与总管道相连,所述支路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直导槽的下端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所述浮动附着板的底壁与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之间形成流通过口,以供螺类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当浮动附着板支撑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的下端上时,与该浮动附着板相连的阀芯套上的进水口位于对应的下阀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放流管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塞位于限位块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竖向操作杆,竖向操作杆的下端与活塞相连,竖向操作杆的上端位于苗种养殖箱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苗种养殖箱的底壁为往下凹陷的锥形底壁,所述竖向放流管的上端与锥形底壁的底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泵的出口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总管道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二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三端通过供水管道与苗种养殖箱的内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箱架,所述苗种养殖箱固定在箱架上,所述箱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滚轮,用以支撑箱架和苗种养殖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螺类放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遮盖苗种养殖箱的上端开口的箱盖。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类放流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不仅放流操作方便,而且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的人工螺类放流时,需要打包螺类苗种,导致螺类苗种的外壳破损,而影响螺类苗种的放流成活率的螺类放流装置。它包括水泵、总管道、上端开口的苗种养殖箱、若干由左往右依次分布在苗种养殖箱内的浮动附着板、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导向结构、若干与浮动附着板一一对应的自驱动冲水装置,苗种养殖箱的底壁设有竖向放流管,竖向放流管内设有可取出的活塞。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苗种养殖箱的前后两内侧壁上的竖直导槽,浮动附着板插设在对应的导向结构的竖直导槽内;自驱动冲水装置包括阀芯套及依次连通的上阀套、中阀套与下阀套。

技术研发人员:徐开达;王好学;李鹏飞;张洪亮;周永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6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