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绒球,已知有环形的卷绕模板,其中,用于形成绒球的纱线连续地围绕在中央孔与外围之间产生的环缠绕。为了避免纱线穿过中央孔,由文献de3722854a1已知,卷绕环由两个相同的环半部形成,这些环半部例如通过铰链可移动地相互连接。该铰链能实现摆起位置,由此便于卷绕过程,因为每个环半部都可以依次地被卷绕。卷绕环在卷绕过程之后才闭合,以便绒球进行最终成型,即在外围区域中把纱线卷分开。利用固定丝线产生丝线圈,该丝线圈把制好的绒球束紧。为了便于在外围区域中切割,卷绕环被块部间隔开,从而形成缝隙,切割刀具伸入到间隔空隙中,并且沿着纱线卷的外围分开。外观设计专利us2751515s公开了一种带有卷绕环的类似的装置,这些卷绕环分别由两个环半部构成。前面提到的已知的卷绕模板的缺点是,在制造绒球时,两个卷绕环会彼此离开,或者会相向地移动,致使这些卷绕环不再对齐。如果发生了这种事,就无法长久地实现所希望的全成形的绒球,并且必须重复卷绕过程。

文献jp3436751b2示出了一种使得两个卷绕盘保持在耦联状态下的可行性。为此存在由两个承载元件构成的承载装置。在每个承载元件上可摆动地保持着两个半圆形的环元件。为了卷绕,把这些承载元件连接起来,并且使得环元件离开承载装置向外摆动。为了沿着整个外围切开绒球,这些承载元件必须彼此分开。前述的装置在结构上繁琐,此外利用这种装置只能产生一种大小的绒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善的用于产生绒球的装置,其特别是在结构上构造简单,并且可以可变地使用。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包含有这种装置的其它有利的特征。

用于制造绒球的新式装置同样包括环形承载体,该环形承载体在保持区域中保持着两个卷绕盘,其中,两个半环形的盘半部分别形成一个卷绕盘。在用于盘半部的保持区域之外,环形承载体具有把手。可以在整个绒球-制造中握住该把手,而不会让该把手妨碍卷绕过程或切割。

环形承载体由两个承载元件构成,这些承载元件在把手端部可摆动运动地相互连接,并且在另一端通过封闭元件可相互连接成可松开的封闭部,由此于是在保持区域中产生闭合的环。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承载体的两个承载元件相同地构造。这能实现成本低廉地制造环形承载体。如果例如两个承载元件由塑料通过注塑制得,则为此只需一个模具。

每个承载元件都在把手端部具有用于可摆动地运动的连接的器件。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承载元件的把手端部上设置了通孔。两个承载元件中的通孔经过设置,从而它们在承载元件的装配状态下对齐,并且共同地产生用于套筒的铰链孔眼,该套筒伸入到这些通孔中,并且能实现摆动运动。

环形承载体的承载元件经过构造,从而它们一方面共同地在一端即把手端部形成把手,并且从该把手端部起,臂在每个承载元件上延伸。在把手端部对面,在该臂上分别设置了封闭元件,从而在这些承载元件相向地摆动时承载元件的两个臂可以在该自由端相互连接。在封闭位置,承载元件的臂形成位于把手附近的保持区域。承载元件的臂优选为半圆形,从而形成环形的保持区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元件的两个臂经过设计,从而它们包夹两个上下地布置的半圆形的承载层,其中,这些承载层并非直接相互贴靠,从而在这些承载层之间存在缝隙。为了在卷绕过程中保持该缝隙,在承载层的内表面上优选布置了块部,这些块部也在卷绕过程中保证承载层相互间的保持恒定的间距。

在承载元件的臂上,在两侧固定了半圆形的盘半部,这些盘半部在环形承载体闭合情况下在环形承载体的两侧形成了卷绕盘。为此,分别使得盘半部移动至两个承载元件的承载层的外侧。为了可靠地保持盘半部,环形承载体的承载元件一方面具有把手侧的夹紧缝隙,并且另一方面具有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盘半部的相应的下面的或上面的插入边插入到该夹紧缝隙中。然后把盘半部压紧到相应的承载层的外侧面上。在此,盘半部按有利的方式通过夹紧元件被保持在环形承载体的承载层上。

在装配四个盘半部之后,可以开始制造绒球。为此使得环形承载体处于卷绕位置,即把两个承载元件之间的可松开的封闭部打开,并且通过把纱线卷绕到承载元件的两个臂上而产生用于绒球的纱线卷。如果环形承载体的两个半部被纱线卷绕,则承载元件彼此相向地摆动,并且封闭件相互连接。在该封闭位置,纱线卷可以沿着卷绕盘的外围分开,并且把固定丝线可靠地插入到存在的缝隙中。

在制造绒球之后,可以利用所述装置制造相同大小的其它绒球。此外可行的是,利用相同的环形承载体来产生另一种大小的绒球。为此可取下四个半环形的盘半部,并且用较大或较小直径的盘半部予以替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一个环形承载体和多个卷绕盘组来制得不同直径的绒球。

用于制造绒球的新式装置能可变地用于制造不同大小的绒球。此外有利地,该装置由可轻易地装配的少量单个部件构成。另外,在制造绒球时,不会在卷绕盘的移动方面产生问题,并且在绒球制造期间对装置的操作简便。按有利的方式,通过环形承载体上的封闭部,保证在分割纱线卷时把纱线卷的丝线牢固地束紧。此外,在环形承载体的承载元件的承载层之间并且由此在卷绕盘之间的宽的缝隙能实现在分开过程中针对剪刀的明显的引导。附加地支持了操作,因为这种新式装置在卷绕盘的保持区域之外具有带把手的环形承载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措施和优点在后续说明中介绍。本发明在此涉及到全部可从中得到的新特性。在后面的附图中:

图1为处于封闭位置的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封闭的环形承载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卷绕盘的盘半部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图2的装置在打开的卷绕位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2的环形承载体的单个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在装配期间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图2的环形承载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根据图2的环形承载体在封闭之前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图2的环形承载体在封闭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根据图1的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的俯视图,其带有根据图3的盘半部;

图11为用于较小的卷绕盘的盘半部的俯视图;

图12为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的俯视图,其带有根据图11的盘半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制造绒球的新式装置10,该装置包括环形承载体30,且在其保持区域31中包括卷绕盘,即在环形承载体30的前面的卷绕盘和在其后面的卷绕盘。在此,这些卷绕盘分别由两个半环形的盘半部构成,即前面的由盘半部20、21构成的卷绕盘和后面的由盘半部22、23构成的卷绕盘。在用于盘半部20、21、22、23的保持区域31之外,环形承载体30具有把手35。借助该把手35,装置10既可以很好地保持在封闭位置,在图1和10中示出,又可以很好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在图4中示出,而不会让把手35在绒球制造中妨碍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如由图2可更清楚地看到,环形承载体30由两个承载元件37、38构成。承载元件37、38在其把手端部351处可摆动运动地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半圆形的臂。两个臂延伸至另一个自由端,在那里设置了封闭件361、362。借助这些封闭件361、362,承载元件37、38的臂可以相互连接成可松开的封闭部36,并且形成环形的保持区域31。

承载元件37、38的半圆形的臂在该例子中经过设计,从而它们包夹两个上下地布置的半圆形的承载层32、33,其中,上面的承载层32并非直接位于下面的承载层33上,而是在承载层32、33之间存在缝隙34。为了在卷绕过程中保持该缝隙34,在承载层32、33的内表面上优选布置了块部326、336,这些块部在卷绕过程中也保证承载层32、33相互间的保持均等的距离,见图5和图8。

在所示的有利实施方式中,两个承载元件37、38相同地构造,如由图5可见,在那里示出了在装配之前环形承载体30的单个部件,即两个承载元件37、38和用于连接的套筒40。为了装配,两个承载元件37、38上下叠置,其中,一个承载元件在相反的方向上定位。两个承载元件37、38在把手端部351处具有通孔355,所述通孔在上下叠置之后对齐,并且产生共同的形成用于套筒40的铰链孔眼的通孔。在装配状态下,承载元件37、38围绕该套筒40可摆动地运动。套筒的中轴线形成摆动轴线。在这个例子中,套筒40具有凸缘41,该凸缘靠置在承载元件37的通孔355的夹紧边缘356上。在套筒40的另一个侧端部(stirnende),布置了两个钩子形的夹紧元件43,这些夹紧元件保持在另一个承载元件38的夹紧边缘356上。通过套筒外壳中的缝隙42,便于把套筒40插入到承载元件37中,并且随后插入到承载元件38中。在装配套筒40之后,承载元件37、38在图4中所示的打开位置与图1和2所示的封闭位置之间可摆动地运动。

针对于封闭部36,在两个承载元件37、38上设置了封闭件361、362。如由图7至9可最清楚地看到,两个承载元件37、38具有相同的封闭件361、362,即其一为夹紧接纳部371、381,并且另一个为夹紧套筒374、384。由于在装配位置中一个承载元件37处于相对于另一个承载元件38翻转的方向上,所以一方面可以使得承载元件38的夹紧接纳部381—位于其夹紧套筒384的上方—与另一承载元件37的夹紧套筒374配合作用,在那里,夹紧套筒374位于上面。另一方面,在承载元件38中位于下面的夹紧套筒384与承载元件37的位于上面的夹紧接纳部371配合作用。在封闭时,承载元件37、38的封闭元件361、362彼此相向地移动,连接之前不久的状况在图8中示出。在图9中所示的封闭位置,承载元件37的夹紧套筒374的夹紧钩376插到在承载元件38的夹紧接纳部381中的夹紧边缘383的后面,并且承载元件38的夹紧套筒384的夹紧钩386插到承载元件37的夹紧接纳部371的夹紧边缘373的后面。

在如此形成的环形承载体上可以固定半圆形的盘半部20、21、22、23。这种盘半部在图3中示出。在图1和10中所示的封闭位置,盘半部21和盘半部20互补成卷绕盘,并且它们的外边缘24产生了卷绕盘的外直径。该外直径确定了待制造的绒球的大小。盘半部20、21、22、23保持在环形承载体30上。为了图6中所示的装配,环形盘21以其下面的插入边26插入到在承载元件38上的把手侧的夹紧缝隙324中,并且以上面的插入边27插入到在相同的承载元件38上的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325中。这里在该例子中,在盘半部20、21、22、23上在上面的插入边的区域中设置了凹部28。它形成了与承载元件37、38的封闭元件361、362的形状的适配。在盘半部21插入之后,它压紧到承载元件38的承载层32上。在此,位于承载层32的外表面322上的夹紧元件323插入到在盘半部21上的适配的插入孔25中,由此使得盘半部21与承载层32接触。以相同的方式,另一盘半部20在环形承载体30的前面装配在承载元件37上。用于卷绕盘的在环形承载体30的后面的盘半部22、23同样被插入和固定。也在后面设置了用于下面的插入边26的把手侧的夹紧缝隙334和用于上面的插入边27的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335,以及在承载元件37、38的承载层33的外侧设置了夹紧元件333,见图5和图6。

在图1中,全部的盘半部20、21、22、23都被装配,并且准备好了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10。为了制造绒球,现在打开封闭部36。为此,承载元件例如右边的承载元件38被向后压紧,并且左边的承载元件37被向前压紧,由此打开封闭部36。承载元件37、38彼此分开地摆动。在此,它们围绕套筒40转动。现在可以开始卷绕过程。均匀地,承载元件37的臂从把手到封闭部36完全被卷绕。在封闭部侧,在盘半部上设置了接片29,从而不过度卷绕封闭部。将丝线端部固定,并且然后按相同的方式卷绕装置10的另一个承载元件38的臂,并且这里也将丝线端部固定。环形承载体30现在又封闭。利用分隔工具比如剪刀,卷绕丝线在外围被分开。在此,剪刀插入到在由盘半部20、21或22、23构成的卷绕盘之间的缝隙34中。该缝隙34是由在环形承载体30的承载层32、33之间的间距引起的。在分开纱线卷时,剪刀可靠地穿过该缝隙34。也就是从封闭部36直到把手35。在环形承载体30的把手35的区域中,在承载元件37、38内附加地设置了缝隙展宽部354,见图5,从而在分开时剪刀扩展地可靠地一直引导到把手区域中。在分开之后,在四周把双重的固定丝线垫放到缝隙34中,拉紧并且打结。在分开纱线卷之后,缝隙34向外敞开。在承载层32、3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通过块部326、336得以保持。这些块部326、336还具有如下优点:在拉紧固定丝线时,也就是当牵拉固定丝线经过块部326、336时引起卡搭噪声。该噪声表明,固定丝线位于正确的位置,并且可以打结。然后打开环形承载体30,并且得到绒球。

按有利的方式,如上所述,可以在图2中所示的环形承载体30上装配四个具有例如9cm的第一外直径的盘半部20、21、22、23,在图3中示出。此外,例如对于较小的绒球也可行的是,该相同的环形承载体30装配较小外直径例如7cm的四个盘半部21’。为了改变绒球的大小,可以简单地使得盘半部20、21、22、23与环形承载体30松开,即盘半部20、21、22、23在外边缘处抬升,并且从夹紧缝隙324、334、325、335中拉出,并且然后把图11中所示的较小直径的盘半部21’装配在环形承载体30上。于是得到了图12中所示的装置10’。

装置特别是环形承载体30的单个部件优选由塑料制成。盘半部20、21、22、23同样可以由塑料构成,但也可以由其它材料比如纸板构成。它们可以彩色地设计和印刷。对于多组用于环形承载体30的盘半部20、21、22、23,有利地把一种大小的盘半部20、21、22、23设计成相同颜色。按照盘半部20、21、22、23的形状,特别是制造圆形的绒球。但盘半部20、21、22、23的形状也可以设计成使得它们在直径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下用作例如用于不同动物头等的模板。

附图标记列表

10、10’装置、绒球制作器

20、21、22、23盘半部

21’盘半部

24外边缘

25插入孔

26下面的插入边

27上面的插入边

28凹部

29接片

30环形承载体

31保持区域

32、33承载层

321、331内表面

322、332外表面

323、333夹紧元件

324、334把手侧的夹紧缝隙

325、335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

326、336块部

34缝隙

35把手

351把手端部

354缝隙展宽部

355通孔

356夹紧边缘

36封闭部

361封闭件

362封闭件

37、38承载元件

371、381夹紧接纳部

372、382插塞孔

373、383夹紧边缘

374、384夹紧套筒

375、385狭槽

376、386夹紧钩

40套筒

41凸缘

42狭槽

43钩形的夹紧元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包括环形承载体(30),所述环形承载体在保持区域(31)中带有两个卷绕盘,其中,两个半环形的盘半部(20、21;22、23)分别形成卷绕盘,

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所述盘半部(20、21;22、23)的保持区域(31)之外,环形承载体(30)包括把手(35),

其中,所述环形承载体(30)由两个承载元件(37、38)构成,所述承载元件在一个端部即把手端部(351)可摆动运动地相互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分别具有用于可松开的封闭部(36)的封闭件(361、36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载元件(37、38)相同地构造,其中,一个承载元件(38)在翻转的方向上与另一个承载元件(37)可摆动地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元件(37、38)都在所述把手端部(351)上具有通孔(355),并且两个通孔(355)共同地形成用于套筒(40)的铰链孔眼,其中,所述套筒(40)的中轴线是摆动轴线。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元件(37、38)都具有由两个上下地布置的半圆形的承载层(32、33)构成的臂,其中,在每个承载层(32、33)上可松开地保持着盘半部(20、21;22、23),并且在承载元件(37、38)的承载层(32、33)之间存在缝隙(34)。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盘半部(20、21;22、23)都以其下面的插入边(26)保持在承载元件(37、38)的把手侧的夹紧缝隙(324)中,并且以其上面的插入边(27)保持在同一个承载元件(37、38)的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324)中。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可松开地把所述盘半部(20、21;22、23)夹紧在所述承载层(32、33)的外侧面上,布置了至少一个夹紧元件(323、333),其插入到所述盘半部(20、21;22、23)的相应的插入孔(25)中。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盘半部(20、21;22、23)的上面的插入边(27)经由封闭部侧的夹紧缝隙(325、335)向外延展至接片(29),所述接片用于限制卷绕区域。

8.按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层(32、33)的内表面(321、331)上设置了块部(326、336)。

9.按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半圆形承载层(32、33)之间的所述缝隙(34)在所述承载元件(37、38)的把手侧的端部延展至缝隙展宽部(354)。

10.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承载元件(37、38)上设置了互补的封闭件(361、362),优选分别设置两个封闭元件。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承载元件(37)的插塞孔(372)以及夹紧套筒(374)与另一个承载元件(38)的夹紧套筒(384)和插塞孔(382)配合作用。

12.按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承载体(30)一方面可与第一直径的由盘半部(20、21;22、23)构成的卷绕盘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在所述卷绕盘去除后可与至少另一直径的或另一种形状的由盘半部(20、21;22、23)构成的卷绕盘连接。

13.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承载体(30)和所述套筒(40)由塑料构成。

14.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半部(20、21;22、23)由塑料或纸板构成,并且彩色地设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绒球的装置,包括环形承载体(30),所述环形承载体在保持区域(31)中带有两个卷绕盘,其中,两个半环形的盘半部(20、21;22、23)分别形成卷绕盘,在用于所述盘半部(20、21;22、23)的保持区域(31)之外,环形承载体(30)包括把手(35),其中,所述环形承载体(30)由两个承载元件(37、38)构成,所述承载元件在一个端部即把手端部(351)可摆动运动地相互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分别具有用于可松开的封闭部(36)的封闭件(361、362)。

技术研发人员:A.帕彭富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廉普里姆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5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