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物培养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养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轮虫是一种微笑的多细胞生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基础营养物质,还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水生生物驯养领域,常被用为幼苗的活体饵料,因其饲养效果优良,且自身繁殖迅速、生活力强、大小适宜优势,为鱼、虾水生生物的驯养提供了最佳的饵料,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对于生态水产资源的保护,育苗养殖放归水资源保护和持续计划的实施,对于水产幼苗的养殖日益重视,促使开发多种的更好、更经济的饵料,目前,使用最多且性价比最高的轮虫,在国内主流的培育方式采用开放式的室外大塘粗养为主,采用有机物发酵肥水,此培养有季节限制、有天气限制且难以控制种类数量和外界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用中控系统调节养殖环境,在室内高密度的繁殖轮虫,还公开了基于此装置的培养方法,介绍了用此装置对轮虫和轮虫饵料的培养手段、高密度轮虫快速稳定培养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控系统以及受中控系统控制的微藻培养桶和养殖槽;
所述中控系统包括设置在微藻培养桶和养殖槽内的若干传感器,还包括有用于制造纯氧的制氧机、用于制造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发生器,所述制氧机和二氧化碳发生器分别与设置于养殖槽和微藻培养桶内的纳米气石管连接;
所述微藻培养桶包括有与中控系统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且底部设置有带有流量计的出口管道,所述微藻培养桶还设置有气升机构,所述气升机构设置有伸入微藻培养桶底部气体分布器,所述出口管道还与养殖槽的进水口a连接;
所述养殖槽包括有与中控系统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液面调节管,且养殖槽内设置有轮虫的收集组件,所述养殖桶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出水口、出水口正对设置的微滤机,所述微滤机与养殖桶紧贴设置,所述微滤机包括排水管道,且通过排水管道连接设置消毒沉淀桶。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装置还包括有若干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轮虫的收集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收集的旋转网目,所述网目孔径80-10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边缘为半圆形。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上述装置的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虫培养装置预处理:用清水对培养装置进行清洗,并将培养装置放在室外太阳条件下暴晒2d,拿回保温大棚静置1d等装置冷却;
步骤二:微藻培养:将微藻培养液通过进水口导入微藻培养桶中,再将预先培养挑选出的生命力旺盛、无污染的小球藻接种,室内培养微藻通过中控系统设定参数:每隔3h开启二氧化碳发生器0.5h,为微藻光合提供基本条件,每隔2.5h开启气升机构1h,通过气升机构托举水流实现将沉底的小球藻随水浮升到上层,40瓦节能灯距离微藻培养桶10-15cm,保持3000-8000lx光照强度,同时要保持微藻培养桶内温度23℃-27℃,超过设定温度1℃进行调控;
步骤三:轮虫培养:将预培养的轮虫放入养殖槽,接种密度为1-2g个/ml,导入步骤二培养的密度不小于3x107个/ml的微藻液,并调节水温保持在10℃波动不超过2℃,并操作中控系统控制开启制氧机,通过纳米气石给养殖槽内充入纯氧,为轮虫生长提供高氧环境,每日开启3-5次每次开启0.5h,且按轮虫生长情况设定中控系统,每天在充氧后定时从微藻培养桶中抽取微藻液,通过循环水泵保持养殖槽内水的流动以及控制液面调节管保持养殖槽内水位,培养时间视轮虫密度而定,培养期为10d-20d,达到目标密度即可采收;
步骤四:轮虫收集:在养殖槽轮虫的密度达到25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采用取样肉眼观察大概密度粗略估计或取样通过水质分析,达到目标密度通过中控系统控制装置,驱动盐度调节器降低盐度,刺激轮虫促进休眠卵的大量产生,可以直接驱动电机工作,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轮虫的收集组件,用80-100目的筛绢旋转过滤轮虫和休眠卵采收,通过微滤机将养殖槽内水进行过滤、导出至消毒沉淀桶;
步骤五:循环养殖:微滤机过滤养殖操内培养液,静置沉淀1天后可用来二次培育轮虫,将已处理的培养液导入养殖槽再按步骤三操作加入步骤四采收的休眠卵,刺激休眠卵孵化循环步骤三和步骤四,同一培养液最多利用3-4次必须更换新的培养液,使用中要通过进水口不断加入部分新培养液作为补充,培养液换新量是具体情况一般在15%-25%。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微藻的培养液可选用f/2配方培养基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控系统主要控制水温、盐度、含氧量、水位标准,且控制循环水泵保持水的鲜活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本装置通过上述方法操作简单、节能高效、培养条件稳定,可连续循环培养,室内培养人工控制水温和环境人造光源可以无视外界环境持续不断培育目标,采用原料简单培育整个流程不需要太多的额外投入,包括轮虫饵料的供应一应具全,本方案提高养殖液的溶解氧和促进休眠卵的大量生成,提高了成活率和养殖效率,对培养液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循环使用率,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为高密度培育微藻提供了基本条件,高密度的微藻和制氧机提供纯氧又为高密度的轮虫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本发明实现了高密度、高效率、高标准的轮虫培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中控系统;2、养殖槽;3、流量计;4、微藻培养桶;5、气体分布器;6、出水口a;7、出口管道;8、消毒沉淀桶;9、微滤机;91、出水口b;92、排水管道;10、纳米气石管;11、液面调节管;12、气升机构;13、进水口;14、二氧化碳发生器;15、轮虫的收集组件;16、制氧机;18、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产品说明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控系统(1)以及受中控系统1控制的微藻培养桶4和养殖槽2;
所述中控系统1包括设置在微藻培养桶4和养殖槽2内的若干传感器,还包括有用于制造纯氧的制氧机16、用于制造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发生器14,所述制氧机16和二氧化碳发生器14分别与设置于养殖槽2和微藻培养桶4内的纳米气石管10连接;
所述微藻培养桶4包括有与中控系统1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且底部设置有带有流量计的出口管道7,所述微藻培养桶4还设置有气升机构12,所述气升机构12设置有伸入微藻培养桶4底部气体分布器5,所述出口管道7还与养殖槽2的进水口a13连接;
所述养殖槽2包括有与中控系统1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液面调节管11,且养殖槽2内设置有轮虫的收集组件15,所述养殖桶2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出水口91、出水口91正对设置的微滤机9,所述微滤机9与养殖桶2紧贴设置,所述微滤机9包括排水管道92,且通过排水管道92连接设置消毒沉淀桶8。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装置1还包括有若干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轮虫的收集组件15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收集的旋转网目,所述网目孔径80-10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5边缘为半圆形。
实施例1:基于上述装置的的室内轮虫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虫培养装置预处理:用清水对培养装置进行清洗,并将培养装置放在室外太阳条件下暴晒2d,拿回保温大棚静置1d等装置冷却;
步骤二:微藻培养:将微藻培养液通过进水口导入微藻培养桶中,再将预先培养挑选出的生命力旺盛、无污染的小球藻接种,室内培养微藻通过中控系统设定参数:每隔3h开启二氧化碳发生器0.5h,为微藻光合提供基本条件,每隔2.5h开启气升机构1h,通过气升机构托举水流实现将沉底的小球藻随水浮升到上层,40瓦节能灯距离微藻培养桶10-15cm,保持3000-8000lx光照强度,同时要保持微藻培养桶内温度23℃-27℃,超过设定温度1℃进行调控;
步骤三:轮虫培养:将预培养的轮虫放入养殖槽,接种密度为1-2g个/ml,导入步骤二培养的密度不小于3x107个/ml的微藻液,并调节水温保持在10℃波动不超过2℃,并操作中控系统控制开启制氧机,通过纳米气石给养殖槽内充入纯氧,为轮虫生长提供高氧环境,每日开启3-5次每次开启0.5h,且按轮虫生长情况设定中控系统,每天在充氧后定时从微藻培养桶中抽取微藻液,通过循环水泵保持养殖槽内水的流动以及控制液面调节管保持养殖槽内水位,培养时间视轮虫密度而定,培养期为10d-20d,达到目标密度即可采收;
步骤四:轮虫收集:在养殖槽轮虫的密度达到25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采用取样肉眼观察大概密度粗略估计或取样通过水质分析,达到目标密度通过中控系统控制装置,驱动盐度调节器降低盐度,刺激轮虫促进休眠卵的大量产生,可以直接驱动电机工作,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轮虫的收集组件,用80-100目的筛绢旋转过滤轮虫和休眠卵采收,通过微滤机将养殖槽内水进行过滤、导出至消毒沉淀桶;
步骤五:循环养殖:微滤机过滤养殖操内培养液,静置沉淀1天后可用来二次培育轮虫,将已处理的培养液导入养殖槽再按步骤三操作加入步骤四采收的休眠卵,刺激休眠卵孵化循环步骤三和步骤四,同一培养液最多利用3-4次必须更换新的培养液,使用中要通过进水口不断加入部分新培养液作为补充,培养液换新量是具体情况一般在15%-25%。
优选的,所述微藻的培养液可选用f/2配方培养基液。
优选的,所述中控系统主要控制水温、盐度、含氧量、水位标准,且控制循环水泵保持水的鲜活度。
通过本方案培养的高密度轮虫,更适合作为鱼苗的饵料供给,提高了鱼苗的营养供给,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控系统(1)以及受中控系统(1)控制的微藻培养桶(4)和养殖槽(2);
所述中控系统(1)包括设置在微藻培养桶(4)和养殖槽(2)内的若干传感器,还包括有用于制造纯氧的制氧机(16)、用于制造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发生器(14),所述制氧机(16)和二氧化碳发生器(14)分别与设置于养殖槽(2)和微藻培养桶(4)内的纳米气石管(10)连接;
所述微藻培养桶(4)包括有与中控系统(1)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且底部设置有带有流量计的出口管道(7),所述微藻培养桶(4)还设置有气升机构(12),所述气升机构(12)设置有伸入微藻培养桶(4)底部气体分布器(5),所述出口管道(7)还与养殖槽(2)的进水口a(13)连接;
所述养殖槽(2)包括有与中控系统(1)连接的恒温装置、盐度调节器、液面调节管(11),且养殖槽(2)内设置有轮虫的收集组件(15),所述养殖桶(2)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出水口(91)、出水口(91)正对设置的微滤机(9),所述微滤机(9)与养殖桶(2)紧贴设置,所述微滤机(9)包括排水管道(92),且通过排水管道(92)连接设置消毒沉淀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装置(1)还包括有若干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的收集组件(15)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收集的旋转网目,所述网目孔径80-10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5)边缘为半圆形。
5.一种高密度的轮虫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轮虫培养装置预处理:用清水对培养装置进行清洗,并将培养装置放在室外太阳条件下暴晒2d,拿回保温大棚静置1d等装置冷却;
步骤二:微藻培养:将微藻培养液通过进水口导入微藻培养桶中,再将预先培养挑选出的生命力旺盛、无污染的小球藻接种,室内培养微藻通过中控系统设定参数:每隔3h开启二氧化碳发生器0.5h,为微藻光合提供基本条件,每隔2.5h开启气升机构1h,通过气升机构托举水流实现将沉底的小球藻随水浮升到上层,40瓦节能灯距离微藻培养桶10-15cm,保持3000-8000lx光照强度,同时要保持微藻培养桶内温度23℃-27℃,超过设定温度1℃进行调控;
步骤三:轮虫培养:将预培养的轮虫放入养殖槽,接种密度为1-2g个/ml,导入步骤二培养的密度不小于3x107个/ml的微藻液,并调节水温保持在10℃波动不超过2℃,并操作中控系统控制开启制氧机,通过纳米气石给养殖槽内充入纯氧,为轮虫生长提供高氧环境,每日开启3-5次每次开启0.5h,且按轮虫生长情况设定中控系统,每天在充氧后定时从微藻培养桶中抽取微藻液,通过循环水泵保持养殖槽内水的流动以及控制液面调节管保持养殖槽内水位,培养时间视轮虫密度而定,培养期为10d-20d,达到目标密度即可采收;
步骤四:轮虫收集:在养殖槽轮虫的密度达到25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采用取样肉眼观察大概密度粗略估计或取样通过水质分析,达到目标密度通过中控系统控制装置,驱动盐度调节器降低盐度,刺激轮虫促进休眠卵的大量产生,可以直接驱动电机工作,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轮虫的收集组件,用80-100目的筛绢旋转过滤轮虫和休眠卵采收,通过微滤机将养殖槽内水进行过滤、导出至消毒沉淀桶;
步骤五:循环养殖:微滤机过滤养殖操内培养液,静置沉淀1天后可用来二次培育轮虫,将已处理的培养液导入养殖槽再按步骤三操作加入步骤四采收的休眠卵,刺激休眠卵孵化循环步骤三和步骤四,同一培养液最多利用3-4次必须更换新的培养液,使用中要通过进水口不断加入部分新培养液作为补充,培养液换新量是具体情况一般在15%-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的培养液可选用f/2配方培养基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方法,所述中控系统主要控制水温、盐度、含氧量、水位标准,且控制循环水泵保持水的鲜活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