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双扁铣扁机。
背景技术:
铣扁机属于二次加工机系列中的一种专用机床,其主要用于轴类、杆状零件两端铣面、铣槽加工,如d型面、平行面、槽、平行槽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铣扁机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单一的产品,其存在加工效率低下,精度低,产品一致性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安装工件,操作繁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对工人要求高等缺陷,因此无法自动化地大批量加工一些体积小、精度要求高的产品。
目前,一种加工效率高的自动铣扁机在机加工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技术人员对一种加工效率高的自动铣扁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铣扁机属于二次加工机系列中的一种专用机床,其主要用于轴类、杆类零件两端铣面、铣槽加工。传统的一种加工效率高的自动铣扁机操作复杂,部分采用自动上料和下料,但是自动上料经常导致工件装夹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本设计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铣扁效率高,加工精度较高,稳定性强,实用性较高,易于推广使用;铣刀可以根据加工的需要随更换,更换时,通过铣刀装夹装置上开设的铣刀装夹装置松动孔实现铣刀的更换,更换简单方便的一种加工效率高的自动铣扁机,可以很好的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
中国专利文献cn107855571a,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包括支架、工作台、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以及铣扁装置,工作台固定设置于支架上;铣扁装置包括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第一铣扁装置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一端;第二铣扁装置通过横向导轨可滑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另一端,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向与第二铣扁装置沿横向导轨的滑动方向一致,铣扁装置上设有铣扁刀,上料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侧边,下料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另一侧;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既保证了铣扁切削平面度、加工深度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提升加工效率,避免出现两端铣扁的平面度不一致,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加工数据系统备案。
中国专利文献cn208162699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料装置及具有其的铣扁机,包括第一送料轨道、第二送料轨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使工件从第一送料轨道落入第二送料轨道,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将工件从第二送料轨道送出;铣扁机包括上述的送料装置、夹具机构、铣扁刀具及卸料装置,夹具机构包括适于夹持工件的夹持腔、适于将夹持腔送到铣扁刀具加工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及适于夹紧或松开夹持腔的第四直线驱动机构,卸料装置包括将工件从夹持腔卸落下来的第五直线驱动机构,夹持腔具有接料位置和与铣扁刀具相配合以加工被夹持工件的加工位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送料及自动对工件定位,有利于实现工件的大批量全自动化加工。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的描述可知,目前国内关于自动铣扁机设计的专利虽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依次加工工件,其结构比较复杂,体型都较大,不适合用于大批量工件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铣双扁铣扁机,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出一种操作简单,灵活性较大的能够同时加工两个工件的铣双扁铣扁机,通过气缸和液压双动力的方式保证铣扁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铣扁机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节约劳动力、适合大批量加工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铣双扁铣扁机,包括:
架体;以及
铣削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
其中,所述铣削机构包括:
第一铣扁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一侧,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体滑动;
第二铣扁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对称设置,能够与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同步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架体包括:
台面板,其位于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能够在所述台面板上与所述台面板相对滑动;
多个端面板,其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侧面,所述端面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端面板和多个第二端面板;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面板上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一滑道。
优选的是,所述铣削机构还包括:
两个动力头,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一端;
两个铣刀,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两个铣刀相对设置,并且所述铣刀通过动力头完成进给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纵向移料板,其一侧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能够与所述第二滑道匹配滑动,并且在所述纵向移料板另一侧具有横向设置的第三滑道;
顶升板,其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第四滑道,所述第三滑道能够与所述第四滑道匹配滑动;
多个横向移料板,其连接于所述顶升板上,所述横向移料板平行设置,并在所述横向移料板的上部设置第一凹槽。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气缸,其用于驱动所述纵向移料板的纵向移动和所述顶生板的横向移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油压同步夹头,其固连于所述台面板的上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多个横向移料板之间,在所述油压同步夹头上部设置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
第一夹头,其位于所述台面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横向移料板与所述铣削机构之间;
第二夹头,其与所述第一夹头对称设置在所述铣削机构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夹头与所述第一夹头同步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
前定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台面板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一侧;
两个后定位装置,其与所述台面板连接,并且所述后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的另一侧。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上料架,其为框架式,并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上料架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料架上部设有第五滑道。
下料架,其为框架式,并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另一侧,所述下料架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料架上部设有第五滑道。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与所述工作台工作时前进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摆动板,其固连在所述上料架与所述架体之间;
第二摆动板,其固连在所述下料架和所述架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摆动板和所述第二摆动板高度均高于所述上料架和所述下料架。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气缸,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大批量加工工件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铣双扁铣扁机,相比原始的铣扁机,由于采用了气缸和液压双动力的方式,更好地实现了铣双扁铣扁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同时加工两个工件,大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俯视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压同步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铣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铣双扁铣扁机,其中包括:架体100、上料架110、下料架120、铣削机构130、上件机构140、定位机构150、两个夹紧机构160、电器柜170和液压站180,架体100位于上料架110和下料架120之间的位置,平行与上料架110和下料架120,上料架110为框架式结构,上料架110设有与长直工件一侧抵触且与工作台工作时前进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板113,所述上料架上部设有支撑长直工件的滑道112,下料架120为框架式结构,下料架120设有与长直工件一侧抵触且与工作台工作时前进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123,所述上料架上部设有支撑长直工件的滑道122。在上料架110靠近架体100一侧固定有摆动版111,摆动板111的高度高于上料架110,与铣削机构130高度相同,在架体100靠近下料架120一侧固定有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为斜坡形,高度低的一侧位于下料架120的上方,铣削机构130包括第一铣扁装置130-i和第二铣扁装置130-ii,铣削机构130对称设置在架体100的上部,在铣削机构130与架体100之间设置有气动进给机构,上件机构140位于上料架110与架体之间,能够将工件从上料架110转移到摆动板111的高度,再转移到铣削机构130的位置,在铣削完成后能够将工件从铣削机构130转移到固定板121上部,从固定板121滑落到下料架120的位置,定位机构150固定在架体100上部,并且设置在上件机构140中间的位置,能够将上件机构140上的工件固定位置,并输送到铣削机构130的位置进行铣削,两个夹紧机构160对称设置在第一铣扁装置130-i和第二铣扁装置130-ii之间,能够将定位以后的工件夹紧,以防在铣削的过程中工件的移动,防止同一工件铣双扁之间误差的产生。
如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100的结构示意图,架体100包括:台面板102、四个第一滑轨103、落屑口104、多个端面板105和两个第二滑轨106,架体100为框架式结构,台面板102固定于架体100的上部,在台面板102的上部固连有平行设置的四个第一滑轨103,其用于与两个铣削机构滑动连接,台面板102位于第一滑轨一端的位置有一凹槽,该凹槽为落屑口104,用于承接铣削机构130铣削时产生的工件屑,多个端面板105设置在所述架体100的侧面,端面板105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端面板105-i和多个第二端面板105-ii,多个端面板105之间首尾连接,其中第一端面板105-i上设置有纵向设置的两个第二滑轨106,两个第二滑轨106相互平行,在架体100的上部靠近落屑口104的位置设置有冷却水管101,在铣削工件的时候进行水冷却。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件机构140的结构示意图,上件机构140包括:三个横向移料板141、上件气缸142、纵向移料板143、两个第四滑轨147、两个横向滑轨144、横向位移气缸145和顶升板146,两个第四滑轨147对称设置在纵向移料板143的一侧,上件气缸142带动第四滑轨147在第二滑轨106上移动,在纵向移料板143另外一侧设置有平行的两个横向滑轨144,顶升板能够通过横向位移气缸145的带动沿横向滑轨144移动,在顶升板146的上部连接有三个横向移料板141,三个横向移料板141之间相互平行,并在横向移料板141上部相隔一定间距带有相互平行的凹槽,使工件能够在横向移料板141上部固定位置,防止工件滑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150包括:前定位气缸151、后定位气缸152、油压同步夹头153,前定位气缸151设置在落屑口104的上部,后定位气缸152与架体100固连,前定位气缸151和后定位气缸152与横向移料板141高度相同,当工件通过横向移料板141移动到指定铣削位置时通过后定位气缸152与前定位气缸151配合固定合适的工件位置,如图5所示,油压同步夹头153固定在台面板102的上部边缘位置,设置在两个横向移料板141之间,而且油压同步夹头153上具有与横向移料板141上部凹槽相对应的夹紧槽,在工件通过前定位气缸151和后定位气缸152的定位以后通过油压同步夹头153夹紧固定工件,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滑落。
如图1、图2所示,夹紧机构160包括第一夹头154和第二夹头155,第一夹头154和第二夹头155均为由上向下夹紧,即固定夹头在下方,上面动夹头带导向装置,在动夹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夹紧气缸,为夹紧机构160提供夹紧动力,第一夹头154和第二夹头155对称设置在铣削机构130之间,使铣削工件的过程中工件的位置稳固,不会产生滑动。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铣扁装置130-i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铣扁装置130-ii的结构与第一铣扁装置130-i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第二铣扁装置130-ii能够与第一铣扁装置130-i同步运动,第一铣扁装置130-i包括:气缸131、铣刀132、第三滑轨133、滑动气缸134和阻尼器135,气缸131通过支撑板设置在第三滑轨133的上部,第三滑轨133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滑轨气缸134设置在第三滑轨133与第一滑轨103之间,滑轨气缸134能够带动第三滑轨133沿着第一滑轨103运动,从而带动气缸131移动,在支撑板与第三滑轨133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阻尼器135,能够减震耗能,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铣刀132,铣刀132能够产生进给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在上料架中上满活塞杆,上件气缸启动,将工件从上料架位置取到摆动板上部,上件机构上件两次,工件顺着摆动板分别进入横向移料板的两个位置等待被取走,上、下件机构通过气缸组完成同时将两个活塞杆送到加工位置,并将加工位置上的活塞杆送到固定板下件,活塞杆被放到加工位置的托架上后,前定位气缸和后定位气缸共同将工件定位,液压夹具固定工件,夹紧机构启动,将工件位置固定,铣头进给加工,完成后退回,上、下件机构通过气缸组完成,同时将两个活塞杆送到加工位置,并将加工位置上的活塞杆送到固定板下件,工件顺固定板滚落到下料架(或料车)。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1.一种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以及
铣削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
其中,所述铣削机构包括:
第一铣扁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一侧,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体滑动;
第二铣扁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对称设置,能够与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同步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
台面板,其位于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能够在所述台面板上与所述台面板相对滑动;
多个端面板,其分别位于所述架体的侧面,所述端面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端面板和多个第二端面板;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面板上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一滑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机构还包括:
两个动力头,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一端;
两个铣刀,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两个铣刀相对设置,并且所述动力头用于驱动所述铣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纵向移料板,其一侧具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滑道,另一侧具有横向设置的第三滑道;
顶升板,其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第四滑道;
多个横向移料板,其连接于所述顶升板上,所述横向移料板平行设置,并在所述横向移料板的上部设置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滑道能够与所述第二滑道匹配滑动,所述第三滑道能够与所述第四滑道匹配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气缸,其用于驱动所述纵向移料板的纵向移动和所述顶升板的横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压同步夹头,其固连于所述台面板的上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多个横向移料板之间,在所述油压同步夹头上部设置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
第一夹头,其位于所述台面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横向移料板与所述铣削机构之间;
第二夹头,其与所述第一夹头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夹头与所述第一夹头同步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定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台面板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一侧;
两个后定位装置,其与所述台面板连接,并且所述后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的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架,其为框架式,并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上料架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料架上部设有第五滑道;
下料架,其为框架式,并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另一侧,所述下料架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料架上部设有第六滑道;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与所述铣双扁铣扁机工作时前进方向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摆动板,其固连在所述上料架与所述架体之间;
第二摆动板,其固连在所述下料架和所述架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摆动板和所述第二摆动板高度均高于所述上料架和所述下料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双扁铣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气缸,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