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都设置有前置摄像模组,以方便用户自拍。如图1所示,现有的前置摄像模组9通常包括电路板91、感光芯片92、底座93、镜头组件94以及滤光片95。其中,底座93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中底座93的一端与电路板91相接,且该端的开口被电路板91封闭,另一端与镜头组件94相接,且该端的开口被镜头组件94封闭,这样便可以围绕形成一个使光线只能从镜头组件94处射入的密闭空间931;感光芯片92设置在电路板91上,并位于密闭空间931内,用于根据从镜头组件94射入的光线进行成像;滤光片95设置在底座93上,并位于感光芯片92和镜头组件94之间(其中,底座93远离电路板91的表面设有与底座93的中空结构连通的内凹结构932,滤光片95设置在内凹结构932的底部),用于滤除射向感光芯片94的杂光。但是滤光片94的设置不仅增大了前置摄像模组9的高度(即摄像模组9沿其光轴方向的尺寸),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而且也增大前置摄像模组9的组装难度,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如果去除滤光片95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又会降低电子设备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旨在解决摄像模组中去除滤光片而引起的成像质量降低的问题。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盖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所述盖板具有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显示屏相对,以便从所述可视区处查看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非可视区设置在所述可视区的外侧,具有用于使光线穿过的摄像区;摄像模组,与所述非可视区相对,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与所述摄像区相对,用于采集从所述摄像区射入的光线;滤光层,覆盖在所述摄像区,用于滤除进入所述摄像模组的杂光。

在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摄像孔处设有滤光层,可以滤除射向摄像模组的杂光,即滤光层便相当于现有摄像模组中的滤光片,这样在去除滤光片后不会降低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设置滤光层后可以去除摄像模组内的滤光片,这样可以降低摄像模组的组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省去滤光片后可以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利于使用了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此外,只在摄像区处设置滤光层,不仅可以避免滤光层所对其他区域的功能产生干扰,还可以避免增大非可视区的厚度,更利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摄像模组相对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杂光从可视区进入盖板后,从盖板内传播至摄像区处,并最终从摄像区处射出的情况,进而提高滤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遮光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通孔与所述摄像区相对,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所述摄像模组在所述第二表面处密封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可以避免光线从所述摄像区之外的地方进入的密闭空间;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摄像区相对。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杂光从可视区进入安装空间后,从摄像模组与盖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摄像模组,进而提高滤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遮光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通孔与所述摄像区相对,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并在所述第二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可以避免光线从所述摄像区之外的地方进入的密闭空间;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挡板相接,并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与所述摄像区相对。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杂光从可视区进入安装空间后,从摄像模组与盖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摄像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结构为电磁屏蔽结构,进而可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结构与所述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使生产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依次相接的软质部和硬质部;其中,所述软质部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硬质部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这样设置可以使遮光结构与盖板接触的更紧密,同时还可以避免盖板与遮光结构刚性接触,为盖板的寿命提供保障。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依次相接且内部连通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其中,所述第一筒部一端与盖板相接,所述第一筒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部相接,所述第二筒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且所述第二筒部的横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筒部的横截面半径。这样设置可以降低遮光结构所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层为涂设在所述摄像区的膜层,这样可以方便生产,并降低滤光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滤光层为红外光过滤层,以便滤除红外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盖板的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手机1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为了描述方便,以下以手机100为例对本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手机100包括外壳1、盖板2、摄像模组3以及显示屏4。盖板2封闭外壳1,形成一个安装空间11,摄像模组3和显示屏4均设置在该安装空间11内,并且均与盖板2相对。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为透明玻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2也可以采用树脂板。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分为可视区21以及设置在可视区21外侧的非可视区22。其中,非可视区22是通过在盖板2上涂设黑色油墨等物质而形成,可视区22可以使显示屏4的显示内容露出,以便用户查看,显示内容可以是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为手机100的前置摄像模组,摄像模组3与非可视区22相对,通过非可视区22可以对摄像模组3进行遮挡。另外,盖板2的非可视区22设有用于使光线穿过的摄像区221,摄像区221是指非可视区22内一块不涂设黑色油墨的区域。摄像模组3的入光面31与摄像区221相对,以便采集从所述摄像区221射入的光线。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包括滤光层5,滤光层5覆盖在摄像区221,用于滤除进入摄像模组3的杂光,这样即使是摄像模组内不设置滤光片也不会影响手机100的成像质量。另外,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省去摄像模组3内的滤光片,这样可以降低摄像模组3的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摄像模组3的高度(即摄像模组3沿其光轴方向的尺寸)。同时,只在摄像区221处设置滤光层5,不仅可以避免滤光层5所对其他区域的功能产生干扰,还可以避免增大非可视区22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5为用于滤除红外光的红外光过滤层,当然,滤光层5也可以是用于滤除其他光线。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5设置在盖板2与设置模组相对的表面,即滤光层5也位于安装空间11内,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杂光从可视区21进入盖板2后,从盖板2内传播至摄像区221处,并最终从摄像区221处射出的情况,进而提高滤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5为涂设在摄像区221的膜层,比如油墨层等,这样可以方便生产,并降低滤光层5的厚度。即此时不仅可以降低摄像模组3的高度,还可以降低滤光层5的厚度,有利于手机100的薄型化设计。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滤光层5也可以是贴设在摄像区221的滤光片。

如图2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包括遮光结构6和挡板7。遮光结构6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61和第二表面62,以及由第一表面61贯穿至第二表面62的通孔63。其中,第一表面61与盖板2相接,且盖板2在第一表面61处封闭所述通孔63,挡板7与第二表面62相接,并在第二表面62处封闭通孔63,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空间64,密闭空间64可以避免光线从摄像区221之外的地方进入。另外,通孔63与摄像区221相对,摄像模组3与挡板7相接,并位于密闭空间64内,即此时摄像模组3通过挡板7与遮光结构6间接连接,同时,摄像模组3的入光面31并与摄像区221相对,以接收从摄像区21传入的光线。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杂光从可视区21进入安装空间11后,从摄像模组3与盖板2之间的间隙进入摄像模组3。另外,可以理解的,遮光结构6也与非可视区22相对,通过非可视区22可以对遮光结构6进行遮挡。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6与挡板7分离设置,二者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结构6与挡板7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了生产更加简单,挡板7与外壳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即此时遮光结构6是与外壳1相接。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挡板7,此时摄像模组3直接与遮光结构6相接。比如,摄像模组3与第二表面62直接相接,且摄像模组3在第二表面62处密封通孔63,从而形成密闭空间64。此时,摄像模组3的入光面31位于密闭空间64内,并与摄像区221相对,这样设置也可以避免杂光从可视区21进入安装空间11后,从摄像模组3与盖板2之间的间隙进入摄像模组3。

如图5所示,摄像模组3通常包括电路板32、感光芯片33、底座34以及镜头组件35。其中,底座34具有相背设置的底面341和顶面342,以及由顶面342贯穿至底面341的容纳孔343,底面341与电路板32相接,顶面342镜头组件35相接,且电路板32和镜头组件35分别封闭容纳孔343的两端,以便形成一个使光线只能从镜头组件35处射入的密闭空间;感光芯片33设置在电路板32上,并位于密闭空间内,用于根据从镜头组件射入的光线进行成像。相比于如图1所示的摄像模组9,摄像模组3中未设置滤光片95,故相比与图1中的底座93而言,底座34的顶面342上可以不设置内凹结构932,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座34的厚度(即底座34顶面342和底面34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摄像模组3的高度比摄像模组9的高度低一些,有利于手机100的薄型化设计。同时,摄像模组3中不设置滤光片95,还可以降低整个摄像模组3的组装难度,提高摄像模组3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6的第二表面62也可以是与底座34的顶面342相接,镜头组件35设置在通孔63内。另外,摄像模组3的入光面31为镜头组件35的入光面,也即为镜头组件35远离底座34的表面。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62也可以是与电路板32或者摄像模组3的其他部位相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6为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电磁屏蔽结构,这样可以避免其他电子元件对摄像模组3产生干扰,提高摄像模组3的成像质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通孔63的轴向上,遮光结构6包括依次相接的软质部65和硬质部66;其中,软质部65与盖板2相接,硬质部66与摄像模组3相接。这样设置可以使遮光结构6与盖板2接触的更紧密,同时还可以避免盖板2与遮光结构6刚性接触,为盖板2的寿命提供保障。实际产品中,软质部65可以是与盖板2粘接在一起,可以仅是抵接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硬质部66可以是通过铁等金属材质制成,软质部65可以是设置在硬质部66上的橡胶层。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63的轴向上,遮光结构6包括依次相接且内部连通的第一筒部67和第二筒部68。其中,第一筒部67一端与盖板2相接,第一筒部67的另一端与第二筒部68相接,第二筒部68的另一端与摄像模组3相接。此时,软质部65属于第一筒部67的一部分,第一筒部67的其他部分、以及第二筒部68为硬质部66。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筒部68的横截面半径大于第一筒部67的横截面半径。同时,为了降低材料成本,遮光结构6的壁厚相同,即此时,通孔63位于第二筒部68的部分的横截面半径大于通孔63位于第一筒部67的部分的横截面半径。在实际产品中,摄像模组3的顶部(即入光面31一侧)的横截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积,遮光结构6的这种设置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容纳摄像模组3的要求,还可以降低遮光结构6所占据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部67和第二筒部68均为圆筒,此时第一筒部67和第二筒部68的横截面均为圆环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筒部67和第二筒部68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方形环等,此时第一筒部67和第二筒部68的横截面半径实际上是其横截面的等效半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盖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所述盖板具有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显示屏相对,以便从所述可视区处查看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非可视区设置在所述可视区的外侧,具有用于使光线穿过的摄像区;

摄像模组,与所述非可视区相对,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与所述摄像区相对,用于采集从所述摄像区射入的光线;

滤光层,覆盖在所述摄像区,用于滤除进入所述摄像模组的杂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摄像模组相对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遮光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通孔与所述摄像区相对,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所述摄像模组在所述第二表面处密封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可以避免光线从所述摄像区之外的地方进入的密闭空间;

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摄像区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遮光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通孔与所述摄像区相对,其中,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并在所述第二表面处封闭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可以避免光线从所述摄像区之外的地方进入的密闭空间,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挡板相接,并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与所述摄像区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与所述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为电磁屏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依次相接的软质部和硬质部;其中,所述软质部与所述盖板相接,所述硬质部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依次相接且内部连通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

其中,所述第一筒部一端与盖板相接,所述第一筒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部相接,所述第二筒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摄像模组相接,且所述第二筒部的横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筒部的横截面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为涂设在所述摄像区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为红外光过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盖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所述盖板具有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显示屏相对,以便从所述可视区处查看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非可视区设置在所述可视区的外侧,具有用于使光线穿过的摄像区;摄像模组,与所述非可视区相对,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入光面与所述摄像区相对,用于采集从所述摄像区射入的光线;滤光层,覆盖在所述摄像区,用于滤除进入所述摄像模组的杂光。在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摄像孔处设有滤光层,可以滤除射向摄像模组的杂光,这样即使是摄像模组内不设置滤光片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成像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钟应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欧菲华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