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日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补水仪是一种将液体水通过仪器处理,以雾化纳米水分子形式喷出的仪器,因此也可叫“喷雾仪”,补水仪可快速通过毛孔渗透至皮肤深层组织得以吸收,从而达到深层补水及清洁肌肤的效果,补水仪主要分为小型手持补水仪;家用台式补水器;家用台式补水仪;雾化补水器;立式补水仪;其功能主要有深层补水、清洁肌肤、控制水油平衡、美白、祛皱抗衰老等,根据不同原理及体型,有多种分类。

补水仪主要是由女性人群使用,而现有的补水仪存在一定的缺点,补水仪的体积相对较大,质量较重,使得使用者时不是很方便,同时在使用者外出需要携带时,其过大的体积会占用一定的空间,使得携带不够便捷,另外现有的补水仪仅有一个补水的功能,工作模式相对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解决了补水仪工作模式单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包括:

外壳;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喷雾口,所述喷雾口设置于所述水箱外表面的一侧;

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手电灯,所述手电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只有电池,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pcb板,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风扇进风口,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扇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两侧均通过转轴与所述外壳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水箱的两侧均贯穿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左侧,所述无叶风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叶风扇的输入端和所述pcb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cb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喷雾口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还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放置盒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手提绳。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挂扣。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垫,所述放置盒,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卡扣。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巧妙的让补水仪的水箱放置在无叶风扇的出风口内部,同时让水箱可以旋转,方便水箱加水;除了可以单独使用风扇和补水仪外,还能在喷雾的同时让无叶风扇吹动雾气,让雾气更有力,使体表降温效果更佳,使得补水仪有多种使用模式供使用者进行选择,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同时,在仪器上增加了手电灯,在夜晚出行的时,可将手电灯打开用来照明,实现多种用途的效果,使得仪器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外壳,2、水箱,3、喷雾口,4、无叶风扇,5、手电灯,6、控制开关,7、电池,8、pcb板,9、风扇进风口,10、风扇出风口,11、放置盒,12、密封盖,13、手提绳,14、固定带,15、挂扣,16、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示意图。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包括:

外壳1;

水箱2,所述水箱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

喷雾口3,所述喷雾口3设置于所述水箱2外表面的一侧;

无叶风扇4,所述无叶风扇4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

手电灯5,所述手电灯5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所述外壳1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6,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只有电池7,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pcb板8,所述外壳1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风扇进风口9,所述外壳1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扇出风口10。

整个外壳1有两块壳体组合而成的,均为塑料材质;

水箱2位于外壳1内部的左侧位置,用于存储水,水箱2上设置有注水口,通过密封塞将注水口密封,防止内部的水流出来;

喷雾口3设置于水箱2顶部的右侧,通过该喷雾口3可以将水箱2内的水转换成水雾喷出来;

无叶风扇4用于吹动喷雾口3喷出来的水雾,使得水雾更有力,同时能够均匀分散;

手电灯5主要用来照明,位于外壳1的右侧,控制开关6位于外壳1外表面的正面,分别与无叶风扇4、手电灯5、喷雾口3连接,通过按动控制开关6,使得无叶风扇4、手电灯5、喷雾口3可以启动或是关闭,电池7为蓄电池,整体为一个圆柱形状,主要为整个仪器提供电力支持,无叶风扇4、手电灯5、喷雾口3均与pcb板8连接,用于控制仪器中无叶风扇4、手电灯5、喷雾口3的状态,为仪器的核心控制元件,其中在外壳1内部,水箱2、无叶风扇4、手电灯5依次排列,pcb板8位于电池7的的后侧,与电池7并排,风扇进风口9位于外壳1表面底部的中间,正好位于无叶风扇4的正上方。

所述水箱2的两侧均通过转轴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水箱2的两侧均贯穿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外壳1的两侧。

通过将水箱2设置为可转动的形式,在需要加水的时候,通过转动水箱2,将水箱2的注水口朝上,方便注水,水箱2的顶部与底部均裸露在外部的,在水箱2的顶部与底部位置是风扇出风口10,使得无叶风扇4可以通过风扇出风口10能够吹动水雾。

所述水箱2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左侧,所述无叶风扇4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间。

通过无叶风扇4转动产生风力吹动水雾。

所述电池7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叶风扇4的输入端和所述pcb板8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cb板8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6的输入端和所述喷雾口3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通过将控制开关6打开,使得无叶风扇4开始转动,同时使得水箱2上的喷雾口3开始喷出水雾,此时无叶风扇4转动产生的风力通过风扇出风口10吹动水雾,使得水雾能够分散开来,最终分散的水雾洒落在皮肤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巧妙的让补水仪的水箱2放置在无叶风扇4的出风口内部,同时让水箱2可以旋转,方便水箱2加水;除了可以单独使用风扇和补水仪外,还能在喷雾的同时让无叶风扇4吹动雾气,让雾气更有力,使体表降温效果更佳,使得补水仪有多种使用模式供使用者进行选择,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同时,在仪器上增加了手电灯5,在夜晚出行的时,可将手电灯5打开用来照明,实现多种用途的效果,使得仪器的实用性更高。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图6,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所述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还包括:放置盒11,所述放置盒1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2,所述放置盒11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手提绳13。

放置盒11为硅胶材质,与整个仪器是适配的,在携带仪器的时候,可将其放置在放置盒11中,对仪器进行保护,密封盖12与放置盒11时铰接的,用于将放置盒11的开口密封,通过握住手提绳13,可以将放置盒11拿起。

所述放置盒1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带14,所述固定带14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挂扣15。

固定带14位于放置盒11表面的中间,起到连接作用,挂扣15位于固定带14的中间位置,通过挂扣15可将放置盒11挂接在指定位置放置或是挂在身上。

所述放置盒11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垫16,所述密封盖12上设置有卡扣。

保护垫16为海绵材质,对仪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意外掉落的时候,能够减轻作用力对仪器的损坏,密封盖12上的卡扣与放置盒11上的卡扣适配,通过两者卡接,使得密封盖12能够密封在放置盒11上。

通过设置放置盒11,在携带仪器或是不需要使用仪器的时候,即可将其放置在放置盒11中,对其进行保护,放置意外情况对其造成损伤,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喷雾口,所述喷雾口设置于所述水箱外表面的一侧;

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手电灯,所述手电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只有电池,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pcb板,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风扇进风口,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扇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两侧均通过转轴与所述外壳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水箱的两侧均贯穿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左侧,所述无叶风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叶风扇的输入端和所述pcb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cb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喷雾口的输入端电连接。

5.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还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放置盒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手提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挂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垫,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卡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所述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包括:外壳;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喷雾口,所述喷雾口设置于所述水箱外表面的一侧;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手电灯,所述手电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只有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补水仪风扇结构,巧妙的让补水仪的水箱放置在无叶风扇的出风口内部,同时让水箱可以旋转,方便水箱加水;除了可以单独使用风扇和补水仪外,还能在喷雾的同时让无叶风扇吹动雾气,让雾气更有力,使体表降温效果更佳,使得补水仪有多种使用模式供使用者进行选择,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程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4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