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的制备最常见的方法有四氯化碳(ccl4)造模法(含单用ccl4和联用苯巴比妥、乙醇、改良饮食等综合制备方法),酒精性造模法、免疫造模法、胆总管结扎诱导法和化学致癌物诱导法(dmn造模法)。其中,ccl4造模法是最早、最经典的造模方法。本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是氧化应激反应,通过细胞色素p450将ccl4分解为三氯甲基和三氯甲基自由基,导致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膜的变性损伤,变性坏死,因肝细胞本身具有修复功能,经过不断的损伤-修复-损伤的过程,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但本法造模周期长,死亡率高。酒精性造模法主要机制是,一方面酒精在肝内氧化代谢产生乙醛,直接具有肝细胞毒性,另一方面,酒精可激发体内免疫反应系统,诱发组织炎症反应,启动组织肝纤维程序。最终若不戒断酒精,则导致肝脏病变进一步加重。酒精性造模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以辅助诸如四氯化碳法,减少造模周期,但是因动物拒绝饮用酒精,且酒精可致动物因缺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脱水而死,故而存在缺陷。免疫造模法采用异体血清反复注射动物,产生机体变态反应,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产生肝纤维化,其后继续随着病程发展肝硬化。但是本法造模时间长,死亡率高,且大鼠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胆总管结扎法可以引起动物模型胆管扩张、肝内胆汁淤积,也可引发肝内胆小管扩张破裂,使肝细胞(hepaticcells)缺血坏死,慢慢进展为胆汁淤积型肝硬化。与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展有一定类似之处,但是手术操作难度大,对肝组织学影响较小,大鼠死亡率高,也有一定自愈倾向。化学致癌物诱导法中以dmn诱导最为常见,dmn具有肝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dmn毒性发挥有赖于体内代谢的激活产生,经微粒体转化形成强烷化物可造成细胞内大分子损伤,诱发大鼠肝窦壁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转化成肌层纤维细胞样细胞。hsc的激活一方面参与肝内结构的重建和肝纤维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使肝窦内压升高。故而,本法主要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和门脉高压机制以及肝癌的研究。缺陷:因dmn试剂的剧毒性及剂量的难以把握而致的造模动物死亡率较高,因此剂量的把握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所述的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大鼠体重达到220g以后开始造模,用0.5%dmn溶液,按0.2ml/100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周三、四、五各给药一次,其余周六、日、一、二均不予干预,共注射4周,前两周按原剂量注射,注射第三周开始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调整幅度,根据以下方案:体重没有改变或减少小于10克,使用原剂量给药;体重减少10-30克使用75%的原剂量;体重减少31-50克使用50%的原剂量;体重下降超过50g时候,暂停注射一次,1周后剂量根据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如下:大鼠体重达到220g以后开始造模,用0.5%dmn溶液,按0.2ml/100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周三、四、五各给药一次,其余周六、日、一、二均不予干预,共注射4周,前两周按原剂量注射,注射第三周开始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调整幅度,根据以下方案:体重没有改变或减少小于10克,使用原剂量给药;体重减少10-30克使用75%的原剂量;体重减少31-50克使用50%的原剂量;体重下降超过50g时候,暂停注射一次,1周后剂量根据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方法基于现有的alakokko造模法构建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本发明成功的通过方案的改良,成功的制备出稳定、可复制、操作性强的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为以后的肝硬化腹水动物实验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大鼠一般现象观察。a:模型组;b:正常组;c:打开腹腔可见淡黄澄清腹水。
图2肝脏形态学观察。c:正常组;d:模型组。
图3模型组腹腔可见无回声区。
图4大鼠肝脏he染色注:肝脏光学显微镜下10x:正常组l-1;对照组l-2;肝脏光学显微镜下20x:正常组m-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实验材料、方法和结果。
实验材料:选择45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6-8周龄,体重(200±20)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动物生产合格证号:2015000557591。
实验方法:制备dmn诱导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待体重增加至240g左右开始造模,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参照alakokko造模法并改进,以0.5%dmn溶液,按0.2ml/100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周三、四、五各给药一次,其余周六、日、一、二均不予干预,共注射4周,前两周按原剂量注射,注射第三周开始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调整幅度,根据以下方案:体重没有改变或减少小于10克——原剂量给药;体重减少10-30克——75%的原剂量;体重减少31-50克——50%的原剂量;体重下降超过50g——暂停注射一次,1周后剂量根据体重变化进行调整。期间普通饮食,自由饮水。造模期间,密切关注大鼠体重、腹围,体重:每日测量并记录;腹围:前三周每周二、周五检测,后三周每日测量并记录。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构建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二,造模成功评判标准:
1.一般体征
大鼠精神倦怠,毛量稀疏、毛色泛黄,光泽度较差,腹部膨隆,腹水量较高时,可触及波动感。
2.腹腔穿刺
助手固定住大鼠的头部和四肢后,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大鼠右下腹备皮约2cm×2cm,75%酒精局部消毒后,1ml注射器回抽,若抽出橙黄色液体,则造模成果。大鼠腹水量较大时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腹水。
3.腹部b超
备皮:大鼠整个腹部(下至耻骨联合,上至剑突,左右分别旁开至双侧腋下,用动物剃毛器结合脱毛膏备皮)。麻醉:将含有异氟烷的湿棉球若干个放在大烧杯中,将大鼠放入,封口。大鼠先兴奋后抑制,自行倒下。当动物角膜反应迟钝,肌肉紧张度降低时,取出大鼠。若大鼠再次恢复肌肉紧张(挣扎),可重复麻醉一次,待平静后即可开始实验。操作:助手固定大鼠头及四肢,充分暴露腹部,备皮处涂上耦合剂,用高频(7.5~10兆赫)探头探测大鼠腹部,并照相,声像图上显示为腹腔内有无回声暗区,即可诊断为腹水。
4.肝脏病理
(1)正常肝小叶破坏被假小叶取代;(2)假小叶:①所有假小叶周围都有纤维组织包绕;②肝细胞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再生;(3)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的净润、小胆管的增生和假胆管的形成。
三,实验结果:
1.大鼠一般体征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可见精神疲软、毛色泛黄、光泽度差,腹部膨隆,对外界反应欠灵敏,饮食饮水减少,体重下降明显(见图1)。
2.肝脏形态学观察
肝脏表观上可见:(见图2)。
正常组:肝脏表面光滑,颜色鲜红。
模型组:肝脏体积缩小,颜色呈褐色或土黄色,边缘不圆润呈锯齿样,表面质地粗糙、凹凸不平,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肝脏与网膜之间、不同肝叶之间存在粘连。
3.腹部b超:模型组腹腔可见无回声区(见图3)。
4.肝脏he染色(见图4)。
镜下可见:
正常组:肝细胞大小一致,形态正常,细胞呈条索状排列,肝小叶结构完整,汇管区未见异常。
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再生,正常肝小叶破坏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见于汇管区。
5.大鼠成模率
实验五周后大鼠成模率:90%(40只大鼠,成模36只),存活率:97.5%,死亡率:2.5%(1只大鼠因麻醉过量死亡)。(见表1)。
表1大鼠成模率
*对照组1例因麻醉过量死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大鼠体重达到220g以后开始造模,用0.5%dmn溶液,按0.2ml/100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周三、四、五各给药一次,其余周六、日、一、二均不予干预,共注射4周,前两周按原剂量注射,注射第三周开始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调整幅度,根据以下方案:体重没有改变或减少小于10克,使用原剂量给药;体重减少10-30克使用75%的原剂量;体重减少31-50克使用50%的原剂量;体重下降超过50g时候,暂停注射一次,1周后剂量根据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2.一种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方法如下:大鼠体重达到220g以后开始造模,用0.5%dmn溶液,按0.2ml/100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周三、四、五各给药一次,其余周六、日、一、二均不予干预,共注射4周,前两周按原剂量注射,注射第三周开始根据大鼠体重调节给药量,调整幅度,根据以下方案:体重没有改变或减少小于10克,使用原剂量给药;体重减少10-30克使用75%的原剂量;体重减少31-50克使用50%的原剂量;体重下降超过50g时候,暂停注射一次,1周后剂量根据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