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发明属于蝇蛆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蝇蛆,为苍蝇的幼虫。主要出生在人畜粪便堆、垃圾、腐败物质中,取食粪便及腐烂物质,也有的生活于腐败动物尸体中。在土表下化蛹,以蛹越冬,越冬蛹在土中深度可达10厘米左右。目前,蝇蛆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昆虫的蛋白饲料,在水产上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蝇蛆的养殖正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传统的技术应用效率不高,且不成熟不方便。蝇蛆的养殖一般是高密度养殖,其中重要的环节是对蝇蛆产卵的诱导,从而获得大量蝇蛆幼虫。据现有技术记载,蝇蛆的养殖一般采用由基质、饲料及增加集卵效果的物质作为集卵物,其中集卵的物质可为动物碎肉、动物血块及蝇蛆渣,但是采用血块等屠宰废弃物来源质量及卫生情况并不能严格保证,对蝇蛆养殖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同时,现有技术中还采用麦麸、氨水或家禽饲料作为集卵诱导物,但是其诱导时效也远远不足以支撑实际生产中对于家蝇幼虫的需求。同时,传统的集卵诱导剂对家蝇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家蝇幼虫容易出现到处产籽,破坏饲养环境,同时也浪费的虫卵,减低了经济收益,传统的收集虫卵的方式在高密度的养殖下,容易出现堆叠致死。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能够高效诱导蝇蛆产卵并高效养殖蝇蛆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以及采用该诱导剂诱导蝇蛆产卵的方法,所述蝇蛆产卵诱导剂包括基料和保湿剂,其成分采用天然安全的非工业化学原料,避免了对蝇蛆养殖的生物危害。采用本发明的蝇蛆产卵诱导方法,双层放置产卵诱导剂,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对蝇蛆产卵进行诱导,能够有效的降低乱产籽现象,避免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产生的堆叠死亡,同时能够大大提高产卵诱导率,高效收集产卵。第一方面,本发明某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所述诱导剂包括基料和保湿剂,所述基料由奶粉、红糖、麦麸和水组成。所述蝇蛆产卵诱导剂的有益效果是:基料成分完全采用天然的非工业化学原料,来源安全无毒害,可以为蝇蛆产卵提供蓬松的产卵环境,同时,诱导剂中的保湿剂可以有效保证蝇蛆在产卵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湿度,提高蝇蛆产卵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料与所述保湿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采用上述某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控制基料与保湿剂的质量份数比,能够大幅度延长单个接籽盒的接籽时间,可以持续24小时产生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及水之间的质量份数比为(0.5-1.5):(1-3):(50-150):(50-100)。采用上述某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采用麦麸为主要成分,配以少量的奶粉和红糖,能够大幅度增加营养,诱导幼虫至基料处采食,避免提前孵化的幼虫去保湿剂处采食,干扰成虫产卵。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及水之间的质量份数比为1:2:100:7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湿剂由锯末和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组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锯末和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0.5-1.5):(1.5-2.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优选为氨水。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锯末和氨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2。采用上述某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氨水为产卵诱导剂,来源方便且能够节省成本,采用无营养价值的锯末与氨水搅拌,形成蓬松的保湿剂,同时能对成虫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大幅度降低麦麸使用量,且锯末的疏松程度更高,有利于收集到更多的虫卵。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的诱导剂诱导蝇蛆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个混合基料的步骤,将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和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基料,一个混合保湿剂的步骤,将所述锯末、氨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保湿剂,一个配置接籽盒的步骤,将所述混合后的基料置于接籽盒底部,再将所述混合后的保湿剂覆盖于所述混合后的基料上,得到配置好的接籽盒;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料置于接籽盒底部是指平铺或堆放于接籽盒底部,所述平铺的厚度为1.5-2.5cm,所述诱导剂的厚度不超过4.5cm。一个诱导产卵的步骤,待养殖仓中的蝇蛆蛹羽化为成虫后4天以上时,所述将配置好的接籽盒放入养殖仓中,18-24小时后取出。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养殖仓中湿度保持在60-75%,所述养殖仓中湿度为60-75%,优选为60℃,养殖场温度为26-28℃,优选为28℃。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同时放入新配置好的接籽盒,如此循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产卵诱导剂采用安全无毒害的天然成分作为蝇蛆产卵诱导剂,能够有效避免对蝇蛆产卵产生的毒害,成分来源获取方便且节省成本。2)本发明的产卵诱导剂采用基料与保湿剂相组合,能够在提供营养的基础上同时保持诱导剂的湿度以及产卵环境内的湿度,保持持续产卵18-24小时,有效延长产卵时间。3)本发明的诱导产卵方法采用双层放置诱导剂,下层以麦麸为主要成分配以少量的奶粉和红糖,能够大幅度增加营养,诱导幼虫至基料处采食,上层为蓬松的锯末以及氨水混合物,能够引诱成虫产卵,本发明的双层产卵诱导剂能够有效避免提前孵化的幼虫去保湿剂处采食,从而避免干扰成虫产卵及堆叠死亡,提高产卵收集率。4)采用本发明的诱导蝇蛆产卵的方法,能够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在已产卵的接籽盒拿出后放入新的接籽盒,如此循环可以持续收集20天,高效收集到虫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实施例3中诱导幼虫重量统计分析结果图2实施例4中诱导幼虫重量统计分析结果图3实施例4中本发明诱导剂和传统诱导剂诱导产卵的堆叠死亡情况,其中,图a为本发明诱导剂诱导过程中的堆叠死亡情况、图b-图d为传统诱导剂1-3诱导过程中的堆叠死亡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分别取一定质量份数比的奶粉、红糖、麦麸及水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混合后的基料,同时,取一定质量份数比的锯末、氨水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混合后的保湿剂,然后将两者制备成蝇蛆产卵诱导剂1-8,其中,各个成分的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表1不同质量份数比的产卵诱导剂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表1中的诱导剂1-8诱导蝇蛆产卵。首先,将混合好的基料置于接籽盒(26cm×19cm×7cm)的底部,然后将混合好的保湿剂覆盖于基料之上,依次制备得到用于诱导蝇蛆产卵的接籽盒1-8。待养殖仓中的蝇蛆蛹羽化为成虫后,一般为4-10天,将制备好的接籽盒1-8依次分别放置于同一养殖房的不同养殖仓中(养殖仓1-8)。经过24小时诱导产卵后,取出接籽盒,将收集到的虫卵养殖到3龄幼虫末期,进行幼虫分离并称重(斤)。同样的操作重复三次,具体重量见表2。表2诱导幼虫称重统计表(斤)养殖仓1号仓2号仓3号仓4号仓5号仓6号仓7号仓8号仓第一天11.612.112.311.99.47.87.35.9第二天12.411.911.911.99.28.27.26.1第三天12.311.712.612.28.98.46.96.2平均值12.111.912.312.09.28.17.16.1从表2中幼虫的重量可知,1号仓(诱导剂1)至4号仓(诱导剂4)中的诱导剂都可以有效的诱导蝇蛆产卵,幼虫的重量平均可达12.1斤。而当诱导剂中不含有奶粉的5号仓幼虫重量为9.2斤,不含有红糖的6号仓重量仅为8.1斤,不含有麦麸的7号仓幼虫重量仅为7.1斤,以及不含有锯末的8号仓幼虫重量仅为6.1斤,与1-4号仓的平均值12.1相比减少50%。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特定组成成分的蝇蛆产卵诱导剂能够很好的诱导蝇蛆产卵。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的诱导剂4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成产子盒,同时,采用传统的蝇蛆产卵诱导剂混合铺于产子盒底部作为对照,传统的蝇蛆产卵诱导剂成分分别为传统诱导剂1:麦麸 氨水、两者重量份数比为1:2,传统诱导剂2:麦麸 氨水 鸡血、三者重量份数比为1:1:0.5,传统诱导剂3:麸皮 豆渣 奶粉、三者重量份数比为1:0.5:0.5。将本发明的蝇蛆产卵诱导剂分别与传统蝇蛆产卵诱导剂(传统诱导剂1-3)组合为一组(2个产子盒),放入同一养殖房内同一养殖仓内。24小时后取出产子盒,并将收集到的虫卵养殖到3龄幼虫末期,进行幼虫分离并称重(斤)。同样的操作重复三次,具体重量见表3。表3诱导幼虫称重统计表经过统计学方差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养殖仓内,本发明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产卵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1号仓中,传统诱导剂1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仅为8.3斤,而本发明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为12.1斤,增长45.8%;2号苍中,传统诱导剂2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仅为7.8斤,而本发明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为12.3斤,重量增长57.7%;3号仓中,传统诱导剂3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仅为7.5斤,而本发明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为12.1斤,重量增长61.3%。可见,本发明的诱导剂对蝇蛆的吸引力明显较传统诱导剂的吸引力强,在24小时内可以持续诱导产卵。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的诱导剂4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成产子盒,同时,采用传统的蝇蛆产卵诱导剂混合铺于产子盒底部作为对照,传统的蝇蛆产卵诱导剂成分分别为传统诱导剂1:麦麸 氨水、两者重量份数比为1:2,传统诱导剂2:麦麸 氨水 鸡血、三者重量份数比为1:1:0.5,传统诱导剂3:麸皮 豆渣 奶粉、三者重量份数比为1:0.5:0.5。将本发明的蝇蛆产卵诱导剂产子盒、传统蝇蛆产卵诱导剂(传统诱导剂1-3)产子盒分别放入同一养殖房内不同的养殖仓内(养殖仓1-4号),每个养殖仓内重复放置2个产子盒。24小时后取出产子盒,并将收集到的虫卵养殖到3龄幼虫末期,进行幼虫分离并称重(斤)。同样的操作重复四次,具体重量见表4。表4诱导幼虫称重统计表经过统计学方差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平均为13.1斤,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产卵诱导剂诱导出的幼虫重量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明显高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蝇蛆诱导剂,同时,本发明的产卵诱导剂在诱导成虫产卵过程中不会出现堆叠的死亡现象(图3a),而传统的产卵诱导剂在诱导成虫产卵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堆叠死亡现象(见图3b-图3d)。因此,本发明诱导剂的诱导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诱导剂,有效保证成虫的成活率,可以持续收集到更多的虫卵。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剂包括基料和保湿剂,所述基料由奶粉、红糖、麦麸和水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与所述保湿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及水之间的质量份数比为(0.5-1.5):(1-3):(50-150):(50-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及水之间的质量份数比为1:2:10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由锯末和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锯末和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0.5-1.5):(1.5-2.5),优选为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诱导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散发出氨气味的物质为氨水。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诱导剂诱导蝇蛆产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个混合基料的步骤,将所述奶粉、红糖、麦麸和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基料;

一个混合保湿剂的步骤,将所述锯末、氨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保湿剂;

一个配置接籽盒的步骤,将所述混合后的基料置于接籽盒底部,再将所述混合后的保湿剂覆盖于所述混合后的基料上,得到配置好的接籽盒;

一个诱导产卵的步骤,待养殖仓中的蝇蛆蛹羽化为成虫后,所述将配置好的接籽盒放入养殖仓中,18-24小时后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中湿度为60-75%,优选为60℃,养殖场温度为26-28℃,优选为28℃,所述基料置于接籽盒底部是指平铺或堆放于接籽盒底部,所述平铺的厚度为1.5-2.5cm,所述诱导剂的厚度不超过4.5cm。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时放入新配置好的接籽盒,如此循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蝇蛆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蝇蛆产卵诱导剂,包括基料和保湿剂,基料与保湿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1.5):1,其中,基料包括奶粉、红糖、麦麸和水,保湿剂包括锯末、氨水。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诱导蝇蛆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产卵诱导剂的基料充分搅匀后放置于蝇蛆接籽盒底层,然后将保湿剂充分搅匀后放置于基料之上,24小时后取出,同时放入新的接籽盒,如此循环收集蝇蛆卵。采用本发明的蝇蛆产卵诱导剂,可以诱导家蝇到其上面产籽持续18‑24小时,在前12小时内不会出现到其他地方产籽现象,极大的避免的出现堆叠死亡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曹帆;刘胜利;安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仪征正泰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3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