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罩组件及机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风扇和备用风扇切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罩组件及机箱。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广泛运用于计算机、通讯产品、光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设备、交换器、医疗设备、加热器、冷气机、变频器、柜员机、汽车冷柜、焊接机、电磁炉、音响设备、环保设备、制冷设备等传统或现代仪器设备上。一台散热风扇不仅是机器设备的“肺”,更是机器延长寿命的好帮手。有些设备对温度控制要求高并且在运行的中途是无法停机的,因此,设备中只配备一个散热风扇是远远达不到要求。通常在要求比较高的设备中配备了一个备用风扇以防止主风扇损坏后设备无法正常散热。

现有技术中,尤其对那些要求比较高的设备而言,主风扇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将备用风扇口进行封闭以此杜绝风道短路的问题;同样的,主风扇损坏后,备用风扇启动来对设备进行散热,此时主风扇口也同样需要进行封闭。关于主风扇工作,备用风扇口封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设备进行出厂时就已将备用风扇口进行了封闭,而当备用风扇启动时,需将备用风扇处的挡风板手动移动至主风扇口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备用风扇仅仅只适用于很小范围内的设备,无法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温控的设备。

另外,现有的一种风口封闭技术采用了百叶窗风口的开关结构,其中一种方法是百叶靠风力吹起而打开风口,但这种只适用于风力大的设备,而且效率低、噪音大;另一种方法是用机构把百叶支起和闭合,但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罩组件及机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箱中的主风扇损坏后备用风扇口处的挡风板无法自动从备用风扇口切换到主风扇风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罩组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扇罩组件,包括设置有主风扇口和备用风扇口的风扇罩以及用于遮挡所述主风扇口或备用风扇口的挡风板,所述风扇罩组件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扇罩的上端并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扇罩的下端并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均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风扇罩、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风扇罩、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所述挡风板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挡风板从所述备用风扇口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抵挡件,设置在所述备用风扇和所述主风扇之间,所述抵挡件可由一初始伸长状态被切换至一收缩状态;其中,当所述抵挡件处于所述初始伸长状态时,所述抵挡件贯穿所述风扇罩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当所述抵挡件被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抵挡件收缩至所述风扇罩中,所述挡风板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以封闭所述主风扇口处。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螺钉销,所述第二滑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螺钉销;所述第一螺钉销固定在所述挡风板的上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上滑动,所述第二螺钉销固定在所述挡风板的下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螺钉销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螺钉销连接。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母孔柱和第二螺母孔柱,所述第一螺钉销通过第一螺母孔柱固定在所述挡风板上,所述第二螺钉销通过第二螺母孔柱固定在所述挡风板上。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三螺钉销与所述风扇罩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第四螺钉销与所述风扇罩连接,所述第三螺钉销、所述第四螺钉销均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风扇罩的上设置有第三螺母孔柱,所述第三螺钉通过所述第三螺母孔柱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挡风板装配在所述风扇罩上时,所述第一螺母孔柱在水平方向要高于所述第三螺母孔柱。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风扇罩上设置有第四螺母孔柱,所述第四螺钉销通过所述第四螺母孔柱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挡风板装配在所述风扇罩上时,所述第二螺母孔柱在水平方向要低于所述第四螺母孔柱。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硅胶橡皮筋。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风扇罩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风扇罩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

所述的风扇罩组件中,所述抵挡件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上的锁轴可伸出并贯穿所述风扇罩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上述所述的风扇罩组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罩组件中设置有能将主风扇口处的挡风板切换到备用风扇口处的切换组件。当主风扇能正常工作时,切换组件中的抵挡件贯穿风扇罩并从风扇罩内伸出,从而将挡风板固定在备用风扇口处;当主风扇无法正常工作时,抵挡件收缩至风扇罩内,由于此时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使得弹性件将挡风板移动至主风扇口处,以此将主风扇口进行封闭,使得设备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能继续进行正常的散热,实现挡风板从备用风扇口处自动滑动至主风扇口处,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简单,较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扇罩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箱未装配风扇罩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扇罩组件装配在机箱上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扇罩组件中挡风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扇罩组件中风扇罩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风扇罩组件中风扇罩的结构图。

图中,1为滑动件,101为第一滑动件,1011为第一螺钉销,102为第二滑动件,1021为第二螺钉销,2为弹性件,201为第一弹性件,202为第二弹性件,3为抵挡件,301为锁轴,4为挡风板,401为第一螺母孔柱,402为第二螺母孔柱,5为风扇罩,501为第三螺钉销,502为第四螺钉销,503为第一导向槽,504为第二导向槽,505为第三螺母孔柱,506为第四螺母孔柱,507为主风扇口,508为备用风扇口,509为通孔,601为主风扇,602为备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罩组件及机箱,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罩组件,请参照图1-图3,包括设置有主风扇口507和备用风扇口508的风扇罩5以及用于遮挡所述主风扇口507或备用风扇口508的挡风板4,所述风扇罩组件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滑动件1,包括第一滑动件101和第二滑动件102,所述第一滑动件101设置在所述风扇罩5的上端并与所述风扇罩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102设置在所述风扇罩5的下端并与所述风扇罩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101、所述第二滑动件102均与所述挡风板4固定连接;弹性件2,包括第一弹性件201和第二弹性件202,所述第一弹性件201分别与所述风扇罩5、所述第一滑动件10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02分别与所述风扇罩5、所述第二滑动件102连接,所述挡风板4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01、所述第二弹性件202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备用风扇口508的挡风板4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507处;抵挡件3,设置在所述备用风扇602和所述主风扇601之间,所述抵挡件3可由一初始伸长状态被切换至一收缩状态;其中,当所述抵挡件3处于所述初始伸长状态时,所述抵挡件3贯穿所述风扇罩5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4移动至所述主风扇601口处;当所述抵挡件3被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抵挡件3收缩至所述风扇罩5中,所述挡风板4在所述弹性件2的弹性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主风扇601口处以封闭所述主风扇601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在风扇罩5上装配挡风板4和挡风板4切换组件就能轻易地解决机箱中风道短路的问题,在机箱上设置一个能自动控制抵挡件3伸缩的按钮,其中,抵挡件3初始状态是处于伸出状态并使挡风板4限定在备用风扇口508处。当需要启动备用风扇602时,无需人工手动将挡风板4移动至主风扇口507处,只需操作按钮,就能将抵挡件3缩回至风扇罩5中,同时依靠弹性件2的弹力,使得滑动件1向主风扇口507方向滑动,进一步带动挡风板4滑动至主风扇口507处使得主风扇口507封闭,避免造成机箱中的风道短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滑动件101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螺钉销1011,所述第二滑动件102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螺钉销1021;所述第一螺钉销1011固定在所述挡风板4的上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5上滑动,所述第二螺钉销1021固定在所述挡风板4的下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5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101与所述第一螺钉销1011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102与所述第二螺钉销1021连接;所述挡风板4上设置有第一螺母孔柱401和第二螺母孔柱402,所述第一螺钉销1011通过第一螺母孔柱401固定在所述挡风板4上,所述第二螺钉销1021通过第二螺母孔柱402固定在所述挡风板4上;所述第一弹性件201通过第三螺钉销501与所述风扇罩5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02通过第四螺钉销502与所述风扇罩5连接,所述第三螺钉销501、所述第四螺钉销502均与所述风扇罩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减少挡风板4在向主风扇口507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挡风板4顺利滑动至主风扇口507处,如图4所示,在挡风板4的上端面设置了两个与挡风板4可拆卸的第一螺钉销1011,在其下端面设置了两个与挡风板4可拆卸的第二螺钉销1021。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风扇罩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可拆卸的第三螺钉销501和第四螺钉销502,同时在风扇罩5的前端面分别设置了主风扇口507、备用风扇口508和通孔509,其中主风扇口507和备用风扇口508分别与主风扇601和备用风扇602相对应,抵挡件3处于伸出状态时穿过风扇罩5上的通孔509。

在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风扇罩5上设置有第三螺母孔柱505和第四螺母孔柱506,所述第三螺钉通过所述第三螺母孔柱505与所述风扇罩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钉销502通过所述第四螺母孔柱506与所述风扇罩5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挡风板4装配在所述风扇罩5上时,所述第一螺母孔柱401在水平方向要高于所述第三螺母孔柱505,所述第二螺母孔柱402在水平方向要低于所述第四螺母孔柱506。为了使挡风板4更易移动至主风扇601口处,通常使得第一弹性件201和第二弹性件202与风扇罩5相对应的端面形成一定夹角,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将第一螺母孔柱401的高度高于第三螺母孔柱505的高度,将第二螺母孔柱402的高度低于第四螺母孔柱506的高度,使得挡风板4的上下两个端面能贴紧风扇罩5的内壁,不仅能增加挡风板4的密封性,而且还能减少挡风板4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01、所述第二弹性件202均为硅胶橡皮筋。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件2均采用硅胶橡皮筋,硅胶橡皮筋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耐环境性能优越。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硅胶橡皮筋的线径为2.5mm,直径为60mm的皮筋环,邵氏硬度为30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风扇罩5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风扇罩5的第一导向槽503和第二导向槽504,所述第一滑动件101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503与所述风扇罩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102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504与所述风扇罩5滑动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抵挡件3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上的锁轴301可伸出并贯穿所述风扇罩5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4移动至所述主风扇601口处。电磁锁的主体部分设置在设备上,其中锁轴301可穿过通孔509从而将挡风板4控制在备用风扇口508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上述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中风扇罩组件中的挡风板4的左右两边均压死边,挡风板4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因此对挡风板4的左右两边进行压死边不仅能降低挡风板4的板面的变形,而且挡风板4在滑动过程中不易卡在风扇罩5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罩组件及机箱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简单,较易推广。当主风扇无法正常工作时,抵挡件收缩至风扇罩内,由于此时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使得弹性件将挡风板移动至主风扇口处,以此将主风扇口进行封闭,使得设备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能继续进行正常的散热,实现挡风板从备用风扇口处自动滑动至主风扇口处,从而避免机箱中的风道的短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罩组件,包括设置有主风扇口和备用风扇口的风扇罩以及用于遮挡所述主风扇口或备用风扇口的挡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组件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

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扇罩的上端并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扇罩的下端并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均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

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风扇罩、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风扇罩、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所述挡风板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挡风板从所述备用风扇口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

抵挡件,设置在所述备用风扇和所述主风扇之间,所述抵挡件可由一初始伸长状态被切换至一收缩状态;

其中,当所述抵挡件处于所述初始伸长状态时,所述抵挡件贯穿所述风扇罩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当所述抵挡件被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抵挡件收缩至所述风扇罩中,所述挡风板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以封闭所述主风扇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螺钉销,所述第二滑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螺钉销;

所述第一螺钉销固定在所述挡风板的上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上滑动,所述第二螺钉销固定在所述挡风板的下端并可在所述风扇罩上滑动;

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螺钉销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螺钉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母孔柱和第二螺母孔柱,所述第一螺钉销通过第一螺母孔柱固定在所述挡风板上,所述第二螺钉销通过第二螺母孔柱固定在所述挡风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三螺钉销与所述风扇罩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第四螺钉销与所述风扇罩连接,所述第三螺钉销、所述第四螺钉销均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上设置有第三螺母孔柱,所述第三螺钉通过所述第三螺母孔柱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挡风板装配在所述风扇罩上时,所述第一螺母孔柱在水平方向要高于所述第三螺母孔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上设置有第四螺母孔柱,所述第四螺钉销通过所述第四螺母孔柱与所述风扇罩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挡风板装配在所述风扇罩上时,所述第二螺母孔柱在水平方向要低于所述第四螺母孔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硅胶橡皮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风扇罩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风扇罩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上的锁轴可伸出并贯穿所述风扇罩的前端面以抵挡所述挡风板移动至所述主风扇口处。

10.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罩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罩组件及机箱,所述风扇罩组件中设置有风扇罩、挡风板以及切换组件,其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滑动件、弹性件和抵挡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可在风扇罩上滑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风扇罩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抵挡件设置在主风扇和备用风扇之间,可贯穿风扇罩并可在风扇罩内伸缩;所述滑动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可将备用风扇口处的挡风板切换到主风扇口处以封闭主风扇口,使得备用风扇在进行工作时,能顺利的将主风扇口进行封闭,避免机箱中的风道的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天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3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