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智能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校园内产生的垃圾有着它独特的特点,因为大学生普遍都在校园内集体住宿,所以校园的人口密度较大,产生的量较大;此外,校园内垃圾不同区域垃圾种类不同且各区域产生垃圾种类较为集中,例如,大学生在食堂就餐,不需要自己做饭,所以学生宿舍的垃圾大多是纸张、包装袋、饮料瓶、餐盒等,这些都表明了校园垃圾易于压缩的特点。不同于校园垃圾,居民区的垃圾种类庞杂,难以区分。

由于校园垃圾,尤其是校园宿舍每日产生的垃圾,量较大,所以现在校园采取的办法通常是摆放两个较大的垃圾桶来满足需要。可是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能满足学生们丢弃垃圾的需要,垃圾有时散落在垃圾桶周围,既需要人力来处理,而且垃圾的体积也较大,不便于后续的运输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它采用电动液压杆压缩日常垃圾的技术方案,当检测到桶内的垃圾到达检测位置时,电动液压杆便会自动向下压缩垃圾,节省了垃圾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垃圾桶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垃圾;压缩过的垃圾也便于进一步的运输和处理,简单实用,适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1、支撑杆2、顶箱3、电动液压缸4、电动液压杆5、压缩板6、蓄电池7、plc控制器8、红外线检测仪9;所述顶箱3设置于箱体1上方,且顶箱3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四根支撑杆2,所述四根支撑杆2设置于箱体1顶部四角位置;所述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相连,且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设置于顶箱3内部;所述电动液压杆5底部设置有压缩板6,且顶箱3底部开有可供压缩板6伸出的孔洞61;所述蓄电池7、plc控制器8设置于顶箱3内部,且plc控制器8位于顶箱3右端靠边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设置于箱体1内部,且红外线检测仪9位于箱体1靠顶部右侧位置;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电动液压缸4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

所述顶箱3右侧设置有启动按钮31和复位按钮32,所述启动按钮31、复位按钮32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

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门把手11。

所述箱体1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孔12。

所述箱体1内部长宽大于压缩板6。

所述压缩板6上均匀设置有排气孔62。

所述顶箱3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板33,太阳能电板33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采用电动液压杆压缩日常垃圾的技术方案,当检测到桶内的垃圾到达检测位置时,电动液压杆便会自动向下压缩垃圾,节省了垃圾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垃圾桶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垃圾;压缩过的垃圾也便于进一步的运输和处理,简单实用,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板6进行压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板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支撑杆2、顶箱3、电动液压缸4、电动液压杆5、压缩板6、蓄电池7、plc控制器8、红外线检测仪9、孔洞61、启动按钮31、复位按钮32、门把手11、排水孔12、排气孔62、太阳能电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1、支撑杆2、顶箱3、电动液压缸4、电动液压杆5、压缩板6、蓄电池7、plc控制器8、红外线检测仪9;所述顶箱3设置于箱体1上方,且顶箱3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四根支撑杆2,所述四根支撑杆2设置于箱体1顶部四角位置;所述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相连,且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设置于顶箱3内部;所述电动液压杆5底部设置有压缩板6,且顶箱3底部开有可供压缩板6伸出的孔洞61;所述蓄电池7、plc控制器8设置于顶箱3内部,且plc控制器8位于顶箱3右端靠边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设置于箱体1内部,且红外线检测仪9位于箱体1靠顶部右侧位置,红外线检测仪9的位置是垃圾的限位位置,当箱体1内的垃圾到达红外线检测仪9的检测位置时,红外线检测仪9给plc控制器8传达信号,从而压缩板6开始工作;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电动液压缸4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

所述顶箱3右侧设置有启动按钮31和复位按钮32,所述启动按钮31、复位按钮32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启动按钮31可以在垃圾还没有到达限位时启动电动液压缸4工作来压缩垃圾,复位按钮32可以在压缩板6被垃圾卡住时使电动液压杆5回缩从而使压缩板6回位。

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门把手11,便于打开箱体1处理压缩好的垃圾。

所述箱体1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孔12,当箱体1内的垃圾有液体时,排水孔12便于排水。

所述箱体1内部长宽大于压缩板6,这样便于压缩板6的压缩。

所述压缩板6上均匀设置有排气孔62,排气孔62的设置可以在垃圾被压缩时均匀地排出气体。

所述顶箱3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板33,太阳能电板33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这样垃圾箱可以长效续航,可以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工作,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时,将装置置于校园室外,则设置于顶箱3顶部的太阳能电板33对蓄电池7进行充电,蓄电池7起到对电动液压缸4提供电源的作用;箱体1内部设置有红外线检测仪9,红外线检测仪9的位置是垃圾的限位位置,当箱体1内的垃圾到达红外线检测仪9的检测位置时,红外线检测仪9给plc控制器8传达信号,plc控制器8启动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从而压缩板6对箱体1内部的垃圾进行压缩;当箱体1内的垃圾有液体时,使用位于箱体1右侧的排水孔12排水;顶箱3右侧设置的启动按钮31和复位按钮32可以手动启动和复位压缩板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采用电动液压杆压缩日常垃圾的技术方案,当检测到桶内的垃圾到达检测位置时,电动液压杆便会自动向下压缩垃圾,节省了垃圾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垃圾桶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垃圾;压缩过的垃圾也便于进一步的运输和处理,简单实用,适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箱体(1)、支撑杆(2)、顶箱(3)、电动液压缸(4)、电动液压杆(5)、压缩板(6)、蓄电池(7)、plc控制器(8)、红外线检测仪(9);所述顶箱(3)设置于箱体(1)上方,且顶箱(3)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四根支撑杆(2),所述四根支撑杆(2)设置于箱体(1)顶部四角位置;所述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相连,且电动液压缸(4)和电动液压杆(5)设置于顶箱(3)内部;所述电动液压杆(5)底部设置有压缩板(6),且顶箱(3)底部开有可供压缩板(6)伸出的孔洞(61);所述蓄电池(7)、plc控制器(8)设置于顶箱(3)内部,且plc控制器(8)位于顶箱(3)右端靠边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设置于箱体(1)内部,且红外线检测仪(9)位于箱体(1)靠顶部右侧位置;所述红外线检测仪(9)、电动液压缸(4)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所述顶箱(3)右侧设置有启动按钮(31)和复位按钮(32),所述启动按钮(31)、复位按钮(32)与plc控制器(8)电性连接,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门把手(11),所述箱体(1)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孔(12),所述箱体(1)内部长宽大于压缩板(6),所述压缩板(6)上均匀设置有排气孔(62),所述顶箱(3)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板(33),太阳能电板(33)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绿色校园用垃圾智能回收装置,涉及垃圾智能回收领域。顶箱设置于箱体上方,且顶箱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四根支撑杆,所述四根支撑杆设置于箱体顶部四角位置;所述电动液压缸和电动液压杆相连,且电动液压缸和电动液压杆设置于顶箱内部;所述电动液压杆底部设置有压缩板,且顶箱底部开有可供压缩板伸出的孔洞;所述蓄电池、PLC控制器设置于顶箱内部,且PLC控制器位于顶箱右端靠边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仪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红外线检测仪、电动液压缸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检测到桶内的垃圾到达检测位置时,电动液压杆便会自动向下压缩垃圾,节省了垃圾需要占用的空间,同时垃圾桶可以容纳下更多的垃圾;压缩过的垃圾也便于进一步的运输和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中;李明惠;冯晓彤;宋昕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陵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0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