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0


本发明涉及音乐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拇指琴。



背景技术:

拇指琴是一种源自非洲的传统乐器,一般包括共鸣箱或共鸣板和1到2排带弹性的钢片。用双手的拇指拨动钢片末端,使钢片振动发出声音。现有的拇指琴存在琴键由多种长度的钢片安装而成,制造规格过多,演奏端不对齐,或中间长两边短,或一边长一边短,演奏手感不舒适,出现杂音、哑音时难以调节,琴键安装更换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琴键制造规格过多、演奏端不对齐手感不舒适、出现杂音哑音时难以调节、琴键安装更换麻烦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独立安装调节的双层琴键拇指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独立的支撑机构及固定机构,让每一根琴键都可以独立安装与调节;琴键演奏端的水平方向对齐安装,上层琴键作后退安装。

利用现有的琴键规格参数,测量出所使用音阶中每个音的有效振动长度,对齐琴键演奏端,则得到琴键前端支点的位置,以此向后偏移一段相同的距离,则得到后端支点的位置;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之间取一个固定比例的点,例如中点,则得到琴键下压固定点的位置;以音阶从左到右从低音到高音排列为例,前端支点连线、后端支点连线和下压固定点连线,是三条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倾斜的平行线;根据上层琴键的后退距离,三条平行线整体偏移此距离,则得到上层琴键的前端支点连线、后端支点连线和下压固定点连线;底板的长边平线于以上所述连线,短边平行于琴键,则底板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底板根据下压固定点位置开设定位孔,则得到固定机构的安装位置。

其它音阶排列用以上方法也能达到相同效果。

以上所述固定机构有单块、立柱与倒t柱三种;单块与立柱底部均有固定孔,由固定件穿过底板的定位孔进入固定孔,实现单块或立柱与底板的连接;单块与立柱腰部均有大通孔,用于琴键穿过,顶部均有调节孔,调节件穿过调节孔触及大通孔中的琴键,通过改变调节件对琴键施加的压力大小来改变琴键的紧张度;倒t柱的区别在于底部没有固定孔,多出一圈柱帽,安装时从下向上穿过定位孔,其它特征与立柱相同。

上述的单块有高、矮两种规格,高单块安装上层琴键,矮单块安装下层琴键;单块的底部有至少两个固定孔。

上述的立柱及倒t柱,均有高、矮两种规格,高的安装上层琴键,矮的安装下层琴键。

上述的支撑机构,作用是提供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有四种解决方案。

上述的支撑机构解决方案一,在单块的大通孔两端靠近出口处,横向各钻一个小通孔,使用横杆穿过小通孔植入到单块中,横杆形成前端支点、后端支点,与单块融为一体,此种单块连接到底板上,即可安装琴键;单块也可以不植入横杆,无需前端支点和后端支点,直接安装琴键使用。

上述的支撑机构解决方案二,同一根琴键的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在一个零件上实现,即一体支撑件,其侧立面呈字母u形,水平底面开有定位孔,用于固定件穿过从而连接立柱;其前端支点、后端支点处均设有凹口,用于防止琴键左右方向走位;一体支撑件有高、矮两种规格,高的安装上层琴键,矮的安装下层琴键;一体支撑件与倒t柱搭配使用时,改为从下向上穿过底板的限位孔安装。

上述的支撑机构解决方案三,将上、下层琴键的前端支点合并为一个零件,即前端支撑件,后端支点也合并为一个零件,即后端支撑件;由于后端支点是由前端支点整体偏移得出的,所以前端支撑件与后端支撑件可以使用同一规格的零件,其横截面呈字母j形,其较高的竖向立面开有琴键孔用于琴键穿过,其水平底面呈平行四边形,开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螺丝穿过;其前端支点、后端支点处均设有凹口,用于防止琴键左右方向走位;倒t柱与前端支撑件及后端支撑件搭配使用时,从下向上穿过底板的定位孔安装。

上述的支撑机构解决方案四,将上、下层琴键的前端支点合并为一个零件,即前端支撑件,后端支点合并,且与底板合并为一个零件,即l形支撑件;前端支撑件与解决方案三相同;l形支撑件横截面呈字母l形,其竖向立面开有琴键孔用于琴键穿过,其水平底面呈平行四边形,开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螺丝穿过,开有定位孔用于固定件穿过,其后端支点处均设有凹口,用于防止琴键左右方向走位;倒t柱与l形支撑件搭配使用时,从下向上穿过l形支撑件的定位孔安装。

共振体的安装面上预先为固定件、倒t柱和一体支撑件做好凹槽,使用安装螺丝穿过前端支撑件、后端支撑件、l形支撑件与底板上的安装孔,将支撑机构与固定机构安装到共振体上,而后将琴键依次安装,对齐演奏端,使用相应的工具单独改变每个调节件对琴键施加的压力大小,来改变每一根琴键的紧张度,从而解决杂音、哑音问题,需要更换琴键也是对调节件做相同的操作。

上述的相应的工具,是指与调节件对应的六角匙、扳手、螺丝刀等。

上述的琴键包括但不限于舌片状琴键与圆条状琴键。

上述的立柱、倒t柱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椭圆柱状、方柱状、六面柱状、八面柱状。

上述的琴键孔包括但不限于方形孔、圆形孔、多边形孔。

上述调节件包括但不限于内六角无头螺丝、外六角螺丝、十字螺丝、一字螺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只使用一种规格的琴键,也可以使用多种规格的琴键,制造、安装和更换琴键更方便;各种音阶排列都能做到琴键演奏端对齐,手感更舒适;出现杂音、哑音时可以调节琴键紧张度解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单块式成品俯视图;

图2为单块式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单块式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4为单块式无横杆版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5为单块式成品示意图;

图6为立柱式一体支撑版俯视图;

图7为立柱式一体支撑版沿图6中b-b线的剖面图;

图8为立柱式一体支撑版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9为立柱式一体支撑版成品示意图;

图10为倒t柱式俯视图;

图11为倒t柱式沿图10中c-c线的剖面图;

图12为倒t柱式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13为倒t柱式成品示意图;

图14为立柱式前后支撑版俯视图;

图15为立柱式前后支撑版沿图14中d-d线的剖面图;

图16为立柱式前后支撑版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17为立柱式前后支撑版成品示意图;

图18为立柱式l形支撑版俯视图;

图19为立柱式l形支撑版沿图18中e-e线的剖面图;

图20为立柱式l形支撑版零件安装示意图;

图21为立柱式l形支撑版成品示意图;

图中1.共振体,2.琴键,3.底板,4.安装孔,5.安装螺丝,6.定位孔,7.固定孔,8.固定件,9.调节孔,10调节件,11.大通孔,12.小通孔,13.横杆,14.单块,15.立柱,16.一体支撑件,17.凹口,18.倒t柱,19.限位孔,20.前端支撑件,21.后端支撑件,22.l形支撑件,23.琴键孔,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横杆13预先植入到单块14中;使用固定件8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定位孔6,进入单块14底部的固定孔7,完成每个单块14与底板3的连接;单块14有高、矮两种规格,矮单块在前排,安装下层琴键2,高单块在后排,安装上层琴键2;固定件8凸出底板3的部分对齐到共振体1的凹槽24内,使用安装螺丝5穿过底板3的安装孔4,植入到共振体1内,完成带单块14的底板3与共振体1的连接;将琴键2依次从单块14的横杆13以上位置穿过大通孔11,对齐演奏端,调节件10穿过调节孔9触及琴键2,使用调音器校对每根琴键2的音,用相应的工具调整琴键2振动长度及调节件10压力,完成安装。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

【实施例2】

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单块14不带植入横杆13,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使用固定件8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及一体支撑件16的定位孔6,进入立柱15底部的固定孔7,完成每个立柱15、一体支撑件16与底板3的连接;立柱15、一体支撑件16均有高、矮两种规格,矮的在前排,安装下层琴键2,高的在后排,安装上层琴键2;固定件8凸出底板3的部分对齐到共振体1的凹槽24内,使用安装螺丝5穿过底板3的安装孔4,植入到共振体1内,完成与共振体1的连接;将琴键2依次穿过大通孔11,不越出凹口17,对齐演奏端,调节件10穿过调节孔9触及琴键2;使用调音器校对每根琴键2的音,用相应的工具调整琴键2振动长度及调节件10压力,完成安装。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

【实施例4】

先将一体支撑件16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限位孔19,而后将倒t柱18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一体支撑件16及底板3的定位孔6,完成每个倒t柱18、一体支撑件16与底板3的连接;倒t柱18、一体支撑16件均有高、矮两种规格,矮的在前排,安装下层琴键2,高的在后排,安装上层琴键2;固定件8、一体支撑件16凸出底板3的部分对齐到共振体1的凹槽24内,使用安装螺丝5穿过底板3的安装孔4,植入到共振体1内,完成与共振体1的连接;将琴键2依次穿过倒t柱18的大通孔11,对齐演奏端,不越出凹口17,调节件10穿过调节孔9触及琴键2;使用调音器校对每根琴键2的音,用相应的工具调整琴键2振动长度及调节件10压力,完成安装。如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

【实施例5】

使用固定件8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定位孔4,进入立柱15底部的固定孔7,完成每个立柱15与底板3的连接;立柱15有高、矮两种规格,矮的在前排,安装下层琴键2,高的在后排,安装上层琴键2;固定件8凸出底板3的部分对齐到共振体1的凹槽24内,使用安装螺丝5穿过前端支撑件20、后端支撑件21及底板3的安装孔4,植入到共振体1内,完成与共振体1的连接;上层琴键2穿过大通孔11,对齐演奏端,不越出凹口17,下层琴键2依次穿过琴键孔23、大通孔11、琴键孔23,对齐演奏端,调节件10穿过调节孔9触及琴键2;使用调音器校对每根琴键2的音,用相应的工具调整琴键2振动长度及调节件10压力,完成安装。如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

【实施例6】

安装方法与实施例5类似,区别在于立柱15替换为倒t柱18,无需使用固定件,倒t柱18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定位孔6安装。

【实施例7】

安装方法与实施例5类似,区别在于后端支撑件21及底板3替换为l形支撑件22。如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

【实施例8】

安装方法与实施例7类似,区别在于立柱15替换为倒t柱18,无需使用固定件8,倒t柱18从下向上穿过l形支撑件22的定位孔6安装。


技术特征:

1.一种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由共振体(1)、双层琴键(2)、固定机构、支撑机构与安装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根琴键(2)的固定机构及支撑机构均可以独立安装,每个固定机构均可独立调节;固定机构有单块(14)、立柱(15)与倒t柱(18)三种;单块(14)与立柱(15)底部均有固定孔(7),由固定件(8)穿过底板(3)的定位孔(6)进入固定孔(7),实现单块(14)或立柱(15)与底板(3)的连接;单块(14)与立柱(15)腰部均有大通孔(11),用于琴键(2)穿过,顶部均有调节孔(9),调节件(10)穿过调节孔(9)触及大通孔(11)中的琴键(2),通过改变调节件(10)对琴键(2)施加的压力大小来改变琴键(2)的紧张度;倒t柱(18)的区别在于底部没有固定孔(7),多出一圈柱帽,安装时从下向上穿过定位孔(6),其它特征与立柱(15)相同;支撑机构提供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横杆(13)穿过单块(14)的小通孔(12)植入到单块(14)中,实现前端支点、后端支点与单块(14)融为一体,或使用一体支撑件(16)提供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或使用独立的前端支撑件(20)、后端支撑件(21)提供前端支点与后端支点;一体支撑件(16)、前端支撑件(20)及后端支撑件(21)的支点处均设有凹口(17);琴键(2)演奏端的水平方向对齐安装,上层琴键(2)作后退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块(14)、立柱(15)、倒t柱(18)、一体支撑件(16)均有高、矮两种规格,高的安装上层琴键(2),矮的安装下层琴键(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块(14)的底部有至少两个固定孔(7);单块(14)不植入横杆(13),无需前端支点和后端支点,也可以直接安装琴键(2)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支撑件(16)侧立面呈字母u形,水平底面开有定位孔(6),用于固定件(8)穿过,其前后支点处均设有凹口(17),用于防止琴键(2)走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支撑件(20)与后端支撑件(21),使用同一规格的零件,其横截面呈字母j形,其较高的竖向立面开有琴键孔(23)用于琴键(2)穿过,其水平底面呈平行四边形,开有安装孔(4)用于安装螺丝(5)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开有安装孔(4)用于安装螺丝(5)穿过,开有定位孔(6)用于固定件(8)穿过,定位孔(6)可根据琴键(2)音阶的排列需要而改变开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端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后端支撑件(21)与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板(3)合并为一个零件,即l形支撑件(22),其横截面呈字母l形,其竖向立面开有琴键孔(23)用于琴键(2)穿过,其水平底面呈平行四边形,开有安装孔(4)用于安装螺丝(5)穿过,开有定位孔(6)用于固定件(8)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柱(18)与前端支撑件(20)及后端支撑件(21)搭配使用时,或所述倒t柱(18)与前端支撑件(20)及l形支撑件(22)搭配使用时,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定位孔(6)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柱(18)与一体支撑件(16)搭配使用时,一体支撑件(16)从下向上穿过底板(3)的限位孔(19),倒t柱(18)从下向上依次穿过一体支撑件(16)与底板(3)的定位孔(6)安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安装调节双层琴键拇指琴,使用独立的支撑机构及固定机构,让每一根琴键都可以独立安装与调节;可以只使用一种规格的琴键,也可以使用多种规格的琴键,制造、安装和更换琴键更方便;各种音阶排列都能做到琴键演奏端对齐,手感更舒适;出现杂音、哑音时可以调节琴键紧张度来解决。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锦铠
技术研发日:2018.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60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