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及轴流叶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及轴流叶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轴流风扇一般采用三个扇叶、五个扇叶、七个扇叶等数量的叶片实现送风。若为了保证轴流风扇的做功,往往通过增大扇叶的叶片的做功面积大来实现,进而导致负载重,功率高,导致不节能。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保证做功能力,且避免增加功率消耗的风扇及轴流叶轮。一种轴流叶轮,包括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及第一轮毂,所述多个第一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轮毂上;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叶根与第一叶顶,所述第一叶根为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轮毂相接触的部分,所述第一叶顶为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第一叶根的部分,所述第一叶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一叶顶的弦线,所述第一叶顶向远离所述第一叶顶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叶片的压力面位于所述第一叶顶的部分为内凹面,所述第一叶根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叶顶。上述轴流叶轮在使用时,将多个第一叶片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上。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叶根与第一叶顶,其中,第一叶根为第一叶片与第一轮毂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叶顶为远离第一叶根的部分。第一叶顶向远离第一叶顶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第一叶片的压力面位于第一叶顶的部分为内凹面,能够提高第一叶片的压力面的做功效率。在保证第一叶片做功的同时,降低风对第一叶片的负载,使得第一风叶的功率降低,进而降低轴流叶轮的功率。同时,第一叶根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叶片导风的流畅性,提高送风的舒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靠近所述第一叶顶部分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叶尖与第一叶尾,所述第一叶尖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1,所述第一叶尾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2,其中,r2>r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尖外缘的圆角尺寸r1为2mm~8mm;和/或所述第一叶尾外缘的圆角尺寸r2为30mm~5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尾朝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压力面的方向弯曲形成弯掠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叶顶的切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顶与所述第一叶顶弦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a,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a/l2=0.03~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1,所述第一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2,其中,α2>α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1为40°~60°;和/或所述第一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2为60°~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叶根的弦线,所述第一叶根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l2>l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根弦线的弦长l1为40mm~60mm;和/或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l2为60mm~8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风叶,所述第一轮毂的内壁围成一安装腔,所述第二风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叶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及第二轮毂,所述多个第二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轮毂上;其中,所述第二轮毂的直径尺寸d1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径尺寸d2的比值为0.2~0.3;和/或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径尺寸d2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径尺寸d3的比值为0.5~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轮毂相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叶根,所述第二叶片还具有第二叶顶,所述第二叶顶为远离所述第二叶根的部分,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3,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4,其中,α4>α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3为30°~50°;和/或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4为60°~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二叶根的弦线,所述第二叶根弦线的弦长为l3,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二叶顶的弦线,所述第二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4,其中,l4>l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根弦线的弦长l3为20mm~40mm;和/或所述第二叶顶弦线的弦长l4为50mm~7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为一体成型结构。一种风扇,包括:如上所述的轴流叶轮;及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轴流叶轮转动。上述风扇在使用时,将多个第一叶片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上。通过转动件驱动轴流叶轮转动,实现风扇的送风。其中,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叶根与第一叶顶,第一叶根为第一叶片与第一轮毂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叶顶为远离第一叶根的部分。第一叶顶向远离第一叶顶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第一叶片的压力面位于第一叶顶的部分为内凹面,能够提高第一叶片的压力面的做功效率。在保证第一叶片做功的同时,降低风对第一叶片的负载,使得第一风叶的功率降低,进而降低轴流叶轮的功率,使得风扇更加节能。同时,第一叶根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叶片导风的流畅性,提高风扇送风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轴流叶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轴流叶轮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第二风叶的主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风叶的侧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轴流叶轮的速度云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轴流叶轮,100、第一风叶,110、第一叶片,111、压力面,112、第一叶根,114、第一叶顶,115、第一叶尖,116、第一叶尾,118、弯掠部,120、第一轮毂,200、第二风叶,210、第二叶片,212、第二叶根,220、第二轮毂,300、安装件,310、配合部,320、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轴流叶轮10,至少能够在降低功率的情况下,保证做功,保证送风风量与送风范围,使得轴流叶轮10更加节能。具体地,轴流叶轮10包括第一风叶100,第一风叶100包括多个第一叶片110及第一轮毂120,多个第一叶片110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120上;第一叶片110包括第一叶根112与第一叶顶114,第一叶根112为第一叶片110与第一轮毂120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叶顶114为第一叶片110远离第一叶根112的部分,第一叶顶114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叶顶114的弦线,第一叶顶114向远离第一叶顶114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第一叶片110的压力面111位于第一叶顶114的部分为内凹面,第一叶根112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114。其中,第一叶片110的压力面111为朝向第一风叶100的转动方向的表面。上述轴流叶轮10在使用时,将多个第一叶片110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120上。其中第一叶片110包括第一叶根112与第一叶顶114,其中,第一叶根112为第一叶片110与第一轮毂120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叶顶114为远离第一叶根112的部分。第一叶顶114向远离第一叶顶114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第一叶片110的压力面111位于第一叶顶114的部分为内凹面,能够提高第一叶片110的压力面111的做功效率,能够在保证第一叶片110做功的同时,降低风对第一叶片110的负载,使得第一风叶100的功率降低,进而降低轴流叶轮10的功率。同时,第一叶根112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叶顶114,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叶片110导风的流畅性,提高送风的舒适度。请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叶根112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叶根112的弦线,第一叶根112向远离第一叶根112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其中,第一叶根112的弯度与第一叶顶114的弯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第一叶根112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114。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叶根112还可以不进行弯曲,第一叶根112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114。一实施例中,第一叶顶114与第一叶顶114弦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a,第一叶顶114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a/l2=0.03~0.06。当a/l2在0.03~0.06的范围,能够在保证第一叶片110做功的基础上,降低第一叶片110的负载,进而降低第一风叶100的功率,使得第一风叶100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节能。在相同转速下,若第一叶顶114不弯曲,则会导致第一叶片110的负载增加,进而导致第一风叶100的功率增加,叶片的气动效率低;若第二叶顶的弯曲度过大,则或导致第一叶片110的做功效率低,风量变小,进而导致第一风叶100的效率降低。具体地,a/l2的比值可以为0.03、0.04、0.05或0.06。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10靠近第一叶顶114部分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叶尖115与第一叶尾116,第一叶尖115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1,第一叶尾116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2,其中,r2>r1。将第一叶尖115的外缘设置为较小圆角,同时第一叶尖115位于第一叶片110的前缘,进而可以降低第一叶尖115对进入气流的冲击,减小第一叶尖115的涡流,进而降低噪音的产生。而第一叶尾116的外缘设置为较大圆角,通过较大的圆角设计能够减弱位于第一叶尾116处的尾迹涡流的脱落,进而减弱尾迹涡流对第一叶尾116处气流流动的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改善音质。可选地,第一叶尖115外缘的圆角尺寸r1为2mm~8mm,有效减小第一叶尖115的涡流,进而有效降低噪音。具体地,第一叶尖115外缘的圆角尺寸r1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或8mm等。进一步地,第一叶尖115外缘的圆角尺寸r1还可以根据第一叶片110的整体尺寸的大小进行调整。例如当第一叶片110的尺寸较大时,可以选择较大的第一叶尖115的圆角尺寸。可选地,第一叶尾116外缘的圆角尺寸r2为30mm~50mm,有效降低尾迹涡流的脱落,进而降低噪音。具体地,第一叶尾116外缘的圆角尺寸r2可以为30mm、40mm或50mm等。进一步地,第一叶尾116外缘的圆角尺寸r2还可以根据第一叶片110的整体尺寸的大小进行调整。例如当第一叶片110的尺寸较大时,可以选择较大的第一叶尾116的圆角尺寸。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叶尾116朝向第一叶片110的压力面111的方向弯曲形成弯掠部118,能够进一步减小尾迹涡流的脱落,增大弯掠部118的做功,进而提高风量。同时弯掠部118可以使第一叶片110上的气流在流出时扩散,增大送风范围。通过弯掠部118还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叶尾116和相邻第一叶片110的第一叶尖115的流体的干涉,避免造成扰流形成气动异音。一实施例中,弯掠部118相对于第一叶顶114的切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0°~15°。能够在保证提高风量的同时,避免功率的明显增大。具体地,弯掠部118相对于第一叶顶114的切平面之间的夹角β可以为0°、5°、10°或15°。其中,第一叶顶114的切平面为第一叶顶114最弯点的切平面。一实施例中,弯掠部118与第一叶根112之间的高度约占第一叶根112与第一叶顶114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进而避免弯掠部118过大而影响第一叶片110的做功的能效比。一实施例中,第一叶根112相对于第一轮毂1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1,第一叶顶114相对于第一轮毂1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2,其中,α2>α1,能够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若α2<α1,则会导致第一叶片110的功率增大,而做功效果却较差,进而导致第一叶片110工作效率降低。同时还会导致第一叶片110的负载增大,进而容易导致第一叶片110发生变形,影响轴流叶轮10的使用使命及使用稳定性。可选地,第一叶根112相对于第一轮毂1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1为40°~60°,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具体地,安装角度α1可以为40°、45°、50°、55°或60°。可选地,第一叶顶114相对于第一轮毂1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2为60°~75°,能够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具体地,安装角度α2可以为60°、65°、70°或75°。一实施例中,第一叶根112弦线的弦长为l1,第一叶顶114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l2>l1。通过设置l2>l1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可选地,第一叶根112弦线的弦长l1为40mm~60mm,进而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面积,避免影响第一叶片110的送分风量。可选地,第一叶顶114弦线的弦长l2为60mm~80mm,能够进一步有效保证第一叶片110的做功面积,避免影响第一叶片110的送风风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叶根112弦线的弦长l1和第一叶顶114弦线的弦长l2还可以根据第一叶片110的整体尺寸的增大而适当的增大,或者根据第一叶片110的整体尺寸的减小而适当减小。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一实施例中,轴流叶轮10还包括第二风叶200,第一轮毂120的内壁围成一安装腔,第二风叶200设置于安装腔内。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风叶200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风叶100的结构,使得轴流叶轮10的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风叶200能够进一步增加轴流叶轮10的风量及送风范围。具体地,第二风叶200包括多个第二叶片210及第二轮毂220,多个第二叶片210间隔设置于第二轮毂220上。通过第二轮毂220带动第二叶片210转动,进而实现第二风叶200的送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叶100与第二风叶200为一体成型结构。进而第二叶片210远离第二轮毂220的一侧边固定于第一轮毂120上,其中,第二轮毂220用于连接转动件。当第二风叶200转动时,能够进一步带动第一风叶100转动,实现第一风叶100与第二风叶200的同时转动。具体地,第一风叶100与第二风叶200一体注塑成型,使得轴流叶轮10的结构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1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叶片210的数量。由于第一风叶100的能效比相比于第二风叶200的能效比较大,进而将第一叶片110的数量设置于大于或等于第二叶片210的数量,能够有效提高轴流叶轮10的整体做功的能效比,降低功率的消耗。具体地,第一叶片110与第二叶片210的数量均为奇数个。进而避免叶片之间对称设置,导致轴流叶轮10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叶片110与第二叶片210受到的离心力、风阻力等对称分布,进而导致轴流叶轮10易发生变形,而采用非对称分布的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力能够相互抵消,减小对第一风叶100与第二风叶200上的受力形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10的数量为七个。第二叶片210的数量为五个。当然,第一叶片1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九个等数目个。第二叶片2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七个等其他数目个。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210的外径尺寸d2与第一叶片110的外径尺寸d3的比值为0.5~0.7。轴流叶轮10的第二风叶200为主要做功部件,而第二风叶200的做功相对较少。通过控制第二叶片210与第一叶片110的外径比值,进而能够控制第二叶片210与第一叶片110的做功面积。一般情况下,若d2/d3的比值较大时,即第二叶片210的外径尺寸较大,第一叶片110的做功面积就会减少。若d2/d3的比值较小时,第二叶片210的外径尺寸较小,第一叶片110的做功面积大,但会造成轴流叶轮10整体功率增加。将d2/d3控制在0.5~0.7,能够有效保证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具体地,第一轮毂120的外径尺寸与第一叶片110的外径尺寸d3的比值可以为0.55~0.6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轮毂120的壁厚为2mm~6mm。第一轮毂120为第一叶片110与第二叶片210连接的桥梁。通过控制第一轮毂120的壁厚能够保持第一叶片110与第二叶片210的连接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轴流叶轮10整体的协调。具体地,第一轮毂120的壁厚为4mm。可选地,第二轮毂220的直径尺寸d1与第二叶片210的外径尺寸d2的比值为0.2~0.3。一方面保证第二轮毂220能够有效连接转动件,另一面通过控制第二轮毂220与第二叶片210的外径尺寸的比值,能够有效控制第二叶片210的做功与功率。请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第二叶片210与第二轮毂220相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叶根212,第二叶片210还具有第二叶顶214,第二叶顶214为第二叶片210远离第二叶根212的部分,第二叶根212相对于第二轮毂2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3,第二叶顶214相对于第二轮毂2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4,其中,α4>α3。在保证第二叶片210的做功效率的同时,避免导致第二叶片210的功率消耗增大。可选地,第二叶根212相对于第二轮毂2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3为30°~50°。进而能够保证第二叶片210的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具体地,安装角度α3可以为30°、35°、40°、45°或50°。可选地,第二叶顶214相对于第二轮毂220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4为60°~75°。能够保证第二叶片210的做功,且避免功率的增大。具体地,安装角度α4可以为60°、65°、70°或75°。一实施例中,第二叶根212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二叶根212的弦线,第二叶根212弦线的弦长为l3,第二叶顶214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二叶顶214的弦线,第二叶顶214弦线的弦长为l4,其中,l4>l3。通过设置l4>l3能够有效降低第二叶片210功率的消耗,且保证一定的做功,进而提高轴流叶轮10的能效比。可选地,第二叶根212弦线的弦长l3为20mm~40mm,能够进一步有效降低第二叶片210功率的消耗,且保证一定的做功,进而提高轴流叶轮10的能效比。可选地,第二叶顶214弦线的弦长l4为50mm~70mm,能够进一步有效降低第二叶片210功率的消耗,且保证一定的做功,进而提高轴流叶轮10的能效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叶根212弦线的弦长与第二叶顶214弦线的弦长还可以根据第二风叶200的整体尺寸的增大而适当增大,或者根据第二风叶200的整体的尺寸的减小而适当减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210整体叶型细长,且第二叶片210的叶尖部分仿雨燕翅膀,细长圆润,进而能够在保证风量的同时,降低第二风叶200功率,进而降低轴流叶轮10的功率,提高轴流叶轮10的能效比。请参阅图6,上述实施例中轴流叶轮10在使用时,送风范围广,风在一定位置交汇后向外扩散,风场更广,风量更大,风感更柔和舒适。同时,上述实施例中轴流叶轮10能有效降低高速旋转时的“嗡嗡声”,改善音质。上述实施例中的轴流叶轮10与传统的设置有五个叶片的风机的性能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风叶风量(m3/min)噪音(db)功率(w)传统五个叶片的风机285828本申请中的轴流叶轮10305723从上述表格中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轴流叶轮10在整体性能上有明显提升,其风量提升2个风量,噪音降低1db,功率减小5w,轴流叶轮10的整体能效比增大。一实施例中的风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轴流叶轮10。具体地,风扇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用于驱动轴流叶轮10转动。进一步地,转动件设置于第二轮毂220上。其中转动件为电机。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轴流叶轮10还包括安装件300,安装件300设置于第二轮毂220内,转动件安装于安装件300上。通过设置安装件300能够方便转动件的安装,进而方便通过转动件实现轴流叶轮10转动。具体地,安装件300包括配合部310及连接部320,配合部310通过连接部320设置于第二轮毂220上。配合部310用于与转动件相配合。进一步地,配合部310通过连接部320一体成型于第二轮毂220的内壁上,能够提高安装件300设置于第二轮毂22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转动件安装于轴流叶轮1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风扇为落地式循环扇。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还可以为其他类型风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及第一轮毂,所述多个第一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轮毂上;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叶根与第一叶顶,所述第一叶根为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轮毂相接触的部分,所述第一叶顶为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第一叶根的部分,所述第一叶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一叶顶的弦线,所述第一叶顶向远离所述第一叶顶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叶片的压力面位于所述第一叶顶的部分为内凹面,所述第一叶根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叶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靠近所述第一叶顶部分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叶尖与第一叶尾,所述第一叶尖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1,所述第一叶尾外缘的圆角尺寸为r2,其中,r2>r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尖外缘的圆角尺寸r1为2mm~8mm;和/或

所述第一叶尾外缘的圆角尺寸r2为30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尾朝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压力面的方向弯曲形成弯掠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叶顶的切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0°~15°。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顶与所述第一叶顶弦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a,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a/l2=0.03~0.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1,所述第一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2,其中,α2>α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1为40°~60°;和/或

所述第一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2为60°~75°。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根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叶根的弦线,所述第一叶根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2,其中,l2>l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根弦线的弦长l1为40mm~60mm;和/或

所述第一叶顶弦线的弦长l2为60mm~8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叶,所述第一轮毂的内壁围成一安装腔,所述第二风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叶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及第二轮毂,所述多个第二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轮毂上;

其中,所述第二轮毂的直径尺寸d1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径尺寸d2的比值为0.2~0.3;和/或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径尺寸d2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径尺寸d3的比值为0.5~0.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轮毂相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二叶根,所述第二叶片还具有第二叶顶,所述第二叶顶为远离所述第二叶根的部分,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3,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为α4,其中,α4>α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3为30°~50°;和/或

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轴线的安装角度α4为60°~7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根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二叶根的弦线,所述第二叶根弦线的弦长为l3,所述第二叶顶相对两端之间的连线为所述第二叶顶的弦线,所述第二叶顶弦线的弦长为l4,其中,l4>l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根弦线的弦长l3为20mm~40mm;和/或

所述第二叶顶弦线的弦长l4为50mm~7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轴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为一体成型结构。

18.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叶轮;及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轴流叶轮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及轴流叶轮。轴流叶轮包括第一风叶,第一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及第一轮毂,多个第一叶片间隔设置于第一轮毂上。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叶根与第一叶顶,其中,第一叶根为第一叶片与第一轮毂相接触的部分,第一叶顶为远离第一叶根的部分。第一叶顶向远离第一叶顶的弦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使第一叶片的压力面位于第一叶顶的部分为内凹面,能够提高第一叶片的压力面的做功效率,在保证第一叶片做功的同时,降低风对第一叶片的负载,使得第一风叶的功率降低,进而降低轴流叶轮的功率,使得风扇更加节能。同时,第一叶根平滑过渡至第一叶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叶片导风的流畅性,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柳洲;陈宇强;林海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8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