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发明属于消毒用品领域,涉及一种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目前,二氧化氯主要用于纸浆和纸、纤维、小麦面粉、淀粉的漂白以及饮用水消毒杀菌。氯气作为一种消毒剂,在杀菌消毒过程中容易生成一些有毒副产物。二氧化氯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而且,二氧化氯不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毒、有害的有机氯代物,因此二氧化氯逐步取代氯气成为广泛使用的杀菌消毒剂。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低于500ppm,一般仅在几十ppm左右。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目前,二氧化氯广泛应用于对饮用水的消毒、对空气的杀菌、对厨房用具及食品机械设备的消毒、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的消毒、房屋家具除甲醛、祛异味等领域。然而,二氧化氯存在制备困难、性质不稳定、易爆炸等局限性,这使得二氧化氯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受到了限制。工业生产二氧化氯需要复杂工艺和专业设备,易爆炸使得不能压缩气体运输。由于二氧化氯非常活泼,极不稳定,不易存放,一般都是现用现制。连续大量的使用时,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后直接通入使用系统,但是目前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不适用于用量相对较小而使用对象又分散的体系。

本发明人于2011年提出名称为“空气祛味杀菌消毒剂”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110397123.x,公告号为cn102487961a)。该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空气祛味杀菌消毒剂,包括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所述固体部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亚氯酸钠1-78%,亚氯酸钾0.01-50%,氯酸钠2-85%,亚氯酸钙1-69%,氯酸钙0-80%,氯酸钾0.1-85%,次氯酸钠1-90%;所述液体部分按浓度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盐酸0.1-36.3%,硫酸铜0-2%,硫酸铝钾0-15%,其余为蒸馏水;所述固体部分和所述液体部分在使用时按1∶1.5-20(质量/体积比)混合,以致释放出祛味杀菌消毒气体。

然而,上述专利产品是通过产生二氧化氯气体来杀菌消毒,但该产品仍存在二氧化氯利用率较低,反应较慢且不完全,还有残留的成分可能影响消毒效果。此外,上述专利产品的配方复杂,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与酸混合后能迅速地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氯烟雾,反应充分完全,残留物少,二氧化氯利用率较高,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效果较前代产品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包含:44~60%(重量)的亚氯酸盐;34~50%(重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与三价铁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4~12%(重量)的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亚氯酸盐是选自:亚氯酸钠、亚氯酸钾、亚氯酸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二价铁化合物与所述三价铁化合物的比例为1:1-3。

优选地,所述的二价铁化合物是选自: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优选地,所述的三价铁化合物是选自:氧化铁、氯化铁、硫酸铁。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硫代硫酸钠、木屑、铁粉、碳粉。

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组合物为粉末状,加酸混合后,亚氯酸钠粉末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 3价铁离子和 2价亚铁离子也与酸反应产生水蒸气,因此可迅速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烟雾,散布于整个密闭空间,如房间、车厢等,经检测,具有较强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效果。该组合物中还包括催化剂,如硫代硫酸钠等。经检测,该组合物与酸的反应充分完全,残留物少,二氧化氯利用率较高,优于同类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的配制

组合物1:亚氯酸钠11克,氧化亚铁4.2克,氧化铁8.4克,硫代硫酸钠1.4克。

组合物2:亚氯酸钠12克,氧化亚铁4克,氯化铁8克,硫代硫酸钠1克。

组合物3:亚氯酸钠15克,氧化亚铁2.8克,硫酸铁5.6克,硫代硫酸钠1.6克。

组合物4:亚氯酸钠14克,氯化亚铁3.3克,氧化铁6.6克,硫代硫酸钠1.2克。

组合物5:亚氯酸钠13克,氯化亚铁3.5克,氯化铁7克,硫代硫酸钠1.5克。

组合物6:亚氯酸钠11克,氯化亚铁3.7克,硫酸铁7.4克,硫代硫酸钠3克。

组合物7:亚氯酸钠27克,硫酸亚铁7克,氧化铁14克,硫代硫酸钠2克。

组合物8:亚氯酸钠22克,硫酸亚铁8克,氯化铁16克,硫代硫酸钠4克。

组合物9:亚氯酸钠30克,硫酸亚铁6克,硫酸铁12克,硫代硫酸钠2克。

上述成分混合,即得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

实施例二: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的效果实验

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独立包装,在使用时倒入小罐中,再加入酸(例如,柠檬酸、硼酸、草酸等),可产生黄色烟雾,迅速充满整个消毒空间,如房间、车厢等。

经试验,重量为25g包装的产品可适用于70m3的消毒空间。

毒性实验

受试物:采用实施例一所制备的组合物1至9,加定量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通入蒸馏水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

受试动物:选用雌雄各15只的健康成年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雌雄各半。

检验方法:试验前,使小鼠空腹16小时,采用霍恩法一次性灌胃给药,按1000、2500、5000mg/kg/个剂量组给药。逐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数至14天。

结果:最高灌以5000mg/kg剂量稳定性二氧化氯时,小鼠仍无明显中毒症状,饮食与活动均正常。试验过程中各组动物均无一死亡。经计算,经口ld50>5000mg/kg。

结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无毒性。

杀菌实验

受试物:采用实施例一所制备的组合物1至9。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

方法:

1.吸取细菌悬液0.02ml滴染于载体,置于37度培养箱内干燥,制成染菌载体(下称载体),备用。

2.取载体至于无菌平皿内,然后分别置于9m3的房间的内、中、外三点,每点2片。关好房间门,然后将受试物加定量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烟雾,40分钟后取出平皿,将载体移入含中和剂溶液(5g/l硫代硫酸钠的pbs)的试管内。敲打混匀,吸取1.0ml,接种平皿,一式两份。

3.另取2片载体,分别移入5ml含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ph7.0)的试管中,敲打混匀后,用稀释液做10倍系列稀释,吸取1.0ml,接种平皿,一式两份,作为阳性对照。接种平皿后倾注tsa琼脂,冷凝后连同未接种的实验用培养基平板一起,置于37度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计数活菌落数。

以上实验重复三次。

结果: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加酸反应40分钟后,对房间内、中、外三个不同位置载体上的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8、2.19和2.14。

结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显著。

除甲醛、祛异味实验

受试物:采用实施例一所制备的组合物1至9。

方法:

1.在4m3的测试舱中进行,舱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上。

2.将受试物放入测试舱内,加定量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烟雾,开启风扇,使烟雾与空气充分混匀,测其初始浓度。

3.在1小时后采样,分析,测其浓度。

以上实验重复三次。

结果: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甲醛初始浓度为1.31mg/m3,作用1小时后浓度降为0.24mg/m3。氨初始浓度为1.22mg/m3,作用1小时后浓度降为0。甲醛初始浓度为1.52mg/m3,作用1小时后浓度降为0。

结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对甲醛、氨、硫化氢有显著消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44~60%(重量)的亚氯酸盐;34~50%(重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与三价铁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4~12%(重量)的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亚氯酸盐是选自:亚氯酸钠、亚氯酸钾、亚氯酸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铁化合物与所述三价铁化合物的比例为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价铁化合物是选自: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价铁化合物是选自:氧化铁、氯化铁、硫酸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硫代硫酸钠、木屑、铁粉、碳粉。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消毒用品领域,涉及一种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包含:44~60%(重量)的亚氯酸盐;34~50%(重量)的二价铁化合物与三价铁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4~12%(重量)的催化剂。本发明所述的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组合物与酸混合后能迅速地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氯烟雾,反应充分完全,残留物少,二氧化氯利用率较高,除甲醛、杀菌、祛异味的效果较前代产品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刘少鹰;刘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爱锝医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8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