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渣浆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及渣浆泵。
背景技术:
目前,渣浆泵的泵壳主要有单壳结构和双壳结构两种形式,双壳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两部分,外壳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两者贴合安装形成用于容纳内壳的空腔,外壳不直接接触工作介质;内壳主要由渣浆泵的过流组件构成,在工作过程与工作介质(固液混合物)直接接触,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实现工作介质的输送,因此,内壳与外壳之间需要相对密封,避免泄露,以保证渣浆泵的工作效率。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外壳前后两部分的接合面采用对称结构形式,护套固定在外壳内缺少定位结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由于外壳上设有用于嵌装密封件的密封槽,因此外壳的前后两部分在加工过程中均需要经过加工密封槽的工艺过程,两部分外壳的加工过程均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渣浆泵护套容易错位、泵壳加工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渣浆泵的托架的后壳体、前壳体及护套;其中,后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由端面向托架方向凹陷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径向槽壁上设有向托架方向凹陷的第一卡槽;前壳体与后壳体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渣浆泵的过流组件的空腔;空腔与容置槽连通,前壳体上设有与容置槽连通且与第一卡槽轴向对齐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容置槽及第一卡槽形成凹槽;护套成蜗壳状贴合固定于空腔的腔壁,并与渣浆泵的前护板、后护板分别抵接;护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嵌装于凹槽内的凸台,凸台外围设有向其两侧凸出的卡边,且卡边的两端分别卡装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横断面尺寸大于卡边的横断面尺寸。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护套包括形状对称的前护套和后护套;前护套与后护套两者相对应的端面相互贴合,且前护套的另一端面与前护板抵接,后护套的另一端面与后护板抵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凸台包括位于前护套上的第一凸台和位于后护套上的第二凸台;卡边凸出第一凸台一侧的部分为第一卡边,第一卡边与第一卡槽卡接;卡边凸出第二凸台一侧的部分为第二卡边,第二卡边与第二卡槽卡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前护套与后护套的接合面上设有多条环槽。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护套与前护板的抵接面、护套与后护板的抵接面均为波纹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护套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台,前壳体及后壳体上分别设有与定位台对应的定位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每个定位台上均设有t型孔,每一t型孔上嵌装有连接件,位于护套一侧的连接件穿出前壳体且与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位于护套另一侧的连接件穿出后壳体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由后壳体与前壳体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渣浆泵的过流组件的空腔,后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由端面向托架方向凹陷的容置槽,护套上的凸台能够嵌装于容置槽内,从而形成对前壳体与后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护套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护板、后护板进行抵接,从而保证护套、前护板以及后护板共同围成密闭的空间,避免渣浆泵的工作介质泄露;另外,凸台与容置槽的嵌装连接能够对护套的位置起到轴向定位作用,从而避免渣浆泵工作过程护套发生错位的现象;
容置槽的径向槽壁上设有向托架方向凹陷的第一卡槽,前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卡槽轴向对齐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容置槽及第一卡槽共同围成凹槽结构,凸台外围设有向其两侧凸出的卡边,卡边的两端分别卡装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内,从而对护套起到固定作用,使护套与前壳体、后壳体的内壁保持贴合固定状态;前护板与后护板的连接位置为非对称结构,在加工时只需要对后壳体进行容置槽的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前壳体、后壳体均设有容置槽结构的情况,减少了对前壳体进行容置槽加工的工序,简化了前壳体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整体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渣浆泵,包括上述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渣浆泵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去除护套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壳体;10、空腔;101、第一卡槽;102、容置槽;103、凹槽;2、前壳体;20、过流组件;201、第二卡槽;202、定位孔;21、前护板;22、后护板;3、护套;30、环槽;301、t型孔;302、连接件;303、紧固螺母;304、波纹结构;305、定位台;31、后护套;32、前护套;33、凸台;331、第一凸台;332、第二凸台;34、卡边;341、第一卡边;342、第二卡边;4、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进行说明。所述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包括后壳体1、前壳体2及护套3;其中,后壳体1用于连接渣浆泵的托架4,后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由端面向托架4方向凹陷的容置槽102,容置槽102的径向槽壁上设有向托架4方向凹陷的第一卡槽101;前壳体2与后壳体1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渣浆泵的过流组件20的空腔10;空腔10与容置槽102连通,前壳体2上设有与容置槽102连通且与第一卡槽101轴向对齐的第二卡槽201;第二卡槽201、容置槽102及第一卡槽101形成凹槽103;护套3成蜗壳状贴合固定于空腔10的腔壁,并与渣浆泵的前护板21、后护板22分别抵接;护套3的外壁设有用于嵌装于凹槽103内的凸台33,凸台33外围设有向其两侧凸出的卡边34,且卡边34的两端分别卡装于第一卡槽101、第二卡槽201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加工方式:后壳体1与前壳体2铸造完成后,需要对两者的接合面进行精加工,后壳体1与前壳体2的接合面即后壳体1的内侧壁首先需要经过车序加工,然后再通过铣削工艺加工容置槽102及第一卡槽101,而前壳体2只需对其与后壳体1的接合面即前壳体2的内侧壁进行车序加工,并能够将第二卡槽201一并车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接合面为对称结构的形式(现有技术中前壳体2和后壳体1的端面均设有容置槽102),在加工时能够减少对于前壳体2的铣削加工工序,因此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安装方式:后壳体1固定在渣浆泵的托架4上后,连接渣浆泵的过流组件20,需要说明的是,护套3的安装需要与前壳体2的安装一并进行,首先将护套3的凸台33与位于后壳体1上的容置槽102对齐,使卡边34的一个端面卡装于第一卡槽101内起到定位作用,然后将前壳体2与后壳体1对齐并扣合,在扣合过程需要保证卡边34的另一个端面能够卡装入第二卡槽201内,第一卡槽101与第二卡槽201配合形成对卡边34的卡装定位作用,能够避免护套3径向收缩(通常护套3为橡胶等柔性材料易发生变形),扣合完成后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容置槽102之间形成的用于容纳凸台33的凹槽103,通过凸台33与凹槽103的嵌装连接能够限制护套3沿渣浆泵轴向的运动,从而避免渣浆泵工作过程护套3发生错位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后壳体1与前壳体2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渣浆泵的过流组件20的空腔10,第二卡槽201、容置槽102及第一卡槽101共同围成凹槽103,护套3上的凸台33能够嵌装于凹槽103内,从而形成对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护套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护板21、后护板22进行抵接,使护套3、前护板21以及后护板22共同围成密闭的空间,从而避免渣浆泵的工作介质泄露;另外,凸台33与凹槽103的嵌装连接能够对护套3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避免渣浆泵工作过程护套3发生错位现象;
第一卡槽101设置在容置槽102的径向槽壁上,第二卡槽201直接设置在前壳体2的端面上,因此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的连接位置为非对称结构,参照图2,在加工时只需要对后壳体1进行容置槽102的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前壳体2、后壳体1均设有容置槽102结构的情况,减少了对前壳体2进行容置槽102加工的工序,简化了前壳体2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整体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第一卡槽101与第二卡槽201的横断面尺寸大于卡边34的横断面尺寸。为了使护套3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设于护套3上的凸台33横断面大于凹槽103的横断面尺寸,因此在后壳体1与前壳体2接合固定后,凸台33受到挤压变形,其变形部分受挤压进入第一卡槽101和第二卡槽201内,从而将第一卡槽101、第二卡槽201填满,保证了护套3对前壳体2和后壳体1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护套3包括形状对称的前护套32和后护套31;前护套32与后护套31两者相对应的端面相互贴合,且前护套32的另一端面与前护板21抵接,后护套31的另一端面与后护板22抵接。护套3设置为相互对称的两部分,在安装时能够先将前护套32与前壳体2定位卡接,后护套31与后壳体1定位卡接,然后直接对齐前壳体2与后壳体1进行固定安装即可,使安装过程更加方便操作,解决了安装时卡边34与第二卡槽201对齐卡装困难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凸台33包括位于前护套32上的第一凸台331和位于后护套31上的第二凸台332;卡边34凸出第一凸台331一侧的部分为第一卡边341,第一卡边341与第一卡槽101卡接;卡边34凸出第二凸台332一侧的部分为第二卡边342,第二卡边342与第二卡槽201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前护套32与后护套31的接合面上设有多条环槽30。由于护套3采用两部分贴合组成的方式,要求前护套32与后护套31的接合面之间的密封良好,在前壳体2固定安装到后壳体1上之后,前护套32与后护套31的接合面(包括第一凸台331与第二凸台332的接合面)之间受压变形,因此在接合面上设置多条环槽30,减小前护套32与后护套31的接合面的接触面积,在环槽30受压变形后,能够更好的密封前护套32和后护套31的接合面之间的连接缝隙,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护套3与前护板21的抵接面、护套3与后护板22的抵接面均为波纹结构304。一方面利于护套3安装后与前护板21及后护板22的抵接面受压变形,提高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波纹结构304能够将护套3与前护板21和后护板22的抵接面之间形成多道密封,因此当护套3与前护板21和/或后护板22之间发生轻微错位时(前护板21和/或后护板22根据实际需要能够调整位置),始终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护套3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台305,前壳体2及后壳体1上分别设有与定位台305对应的定位孔202。安装护套3时将定位台305嵌装于定位孔202内,一方面能够使安装固定方便,另一方面避免渣浆泵工作过程护套3发生错位造成泄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每个定位台305上均设有t型孔301,每一t型孔301嵌装有连接件302,位于护套3一侧的连接件302穿出前壳体2后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03;位于护套3另一侧的连接件302穿出后壳体1后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03。通过连接件302将护套3的两侧分别与前壳体2和后壳体1进行固定连接,保证护套3的固定稳定,提高护套3的刚性,避免护套3的两侧向空腔10内部发生凹陷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渣浆泵。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渣浆泵包括托架4、与托架4固定安装的上述一种渣浆泵的壳体结构,以及位于空腔10内的过流组件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渣浆泵,采用了上述一种渣浆泵的壳体结构,后壳体1与前壳体2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渣浆泵的过流组件20的空腔10,第二卡槽201、容置槽102及第一卡槽101共同围成凹槽103,护套3上的凸台33能够嵌装于凹槽103内,从而形成对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护套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前护板21、后护板22进行抵接,使护套3、前护板21以及后护板22共同围成密闭的空间,从而避免渣浆泵的工作介质泄露;另外,凸台33与凹槽103的嵌装连接能够对护套3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避免渣浆泵工作过程护套3发生错位现象;
第一卡槽101设置在容置槽102的径向槽壁上,第二卡槽201直接设置在前壳体2的端面上,因此前壳体2与后壳体1的的连接位置为非对称结构,参照图2,在加工时只需要对后壳体1进行容置槽102的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前壳体2、后壳体1均设有容置槽102结构的情况,减少了对前壳体2进行容置槽102加工的工序,简化了前壳体2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整体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体,用于连接所述渣浆泵的托架;所述后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由端面向所述托架方向凹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径向槽壁上设有向所述托架方向凹陷的第一卡槽;
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对应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渣浆泵的过流组件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前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卡槽轴向对齐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容置槽及所述第一卡槽形成凹槽;
护套,成蜗壳状贴合固定于所述空腔的腔壁,并与所述渣浆泵的前护板、后护板分别抵接;所述护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嵌装于所述凹槽内的凸台,所述凸台外围设有向其两侧凸出的卡边,且所述卡边的两端分别卡装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横断面尺寸大于所述卡边的横断面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形状对称的前护套和后护套;所述前护套与所述后护套相对应的端面相互贴合,且所述前护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前护板抵接,所述后护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后护板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后护套上的第一凸台和位于所述前护套上的第二凸台;所述卡边凸出所述第一凸台一侧的部分为第一卡边,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卡边凸出所述第二凸台一侧的部分为第二卡边,所述第二卡边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套与所述后护套的接合面上设有多条环槽。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与所述前护板的抵接面、所述护套与所述后护板的抵接面均为波纹结构。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台,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台对应的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台上均设有t型孔,每一所述t型孔嵌装有连接件,位于所述护套一侧的所述连接件穿出所述前壳体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位于所述护套另一侧的所述连接件穿出所述后壳体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9.渣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渣浆泵的泵壳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