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治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剂及制备方法、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正进入高发期,在众多污染场地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突出的问题。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其中以镉污染最为突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下述的三个原因造成的:1)污水灌溉,是指以经过处理并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污水灌溉是把双刃剑,虽然城市污水不仅是重要的肥源,还是郊区农作物的重要水源,但是污水中含有大量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重金属元素,尤其在工业污水中,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大面积的耕地以及城市的近郊土地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排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未经分流及净化处理,从而使得大量重金属进入农田灌溉区土壤中,造成土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据统计,我国耕地重金属的污染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6%以上,每年的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了惊人的1200万吨,引起粮食减产高达1000万吨,亟待解决。2)其次,我国身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及肥料,以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然而,一般肥料均会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3)工业活动,例如,能源开采,金属冶炼,燃料燃烧等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大部分重金属会以气溶胶的状态进入大气,经过一系列的自然沉降及降水进入土壤,据统计,在燃烧化石燃料时,有10%~30%的重金属会在距离排放源10km内的范围内自然沉降,它们会随烟尘进入大气,最后进入土壤。而我国很多农业区由于污水灌溉的影响,其土壤中的镉含量已经很高,比如辽宁的张士灌区,其部分地区的土壤中镉含量已经超过了7mg/kg,但是由于我国农田的不足,因此在高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已是不得不进行的无奈之举。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的红壤、赤红壤和黄壤等酸性土壤类别的镉解析率均在15%以上,显著高于灰漠土和栗钙土等碱性土壤类别的镉解析率(<10%)。此外,根据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902万个土壤样品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下降0.13~1.3,平均下降0.8,我国40%的耕地土壤处于ph6.5以下。镁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已列为仅次于氮、磷、钾的农作物第四大必需营养元素。镁既是叶绿素的成分,也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对农作物体的光合作用、氮素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活性氧代谢、酶活性、基因表达、根系活力、抗逆性及其他离子的吸收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镁还对小麦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小麦产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含量增多,产生铝胁迫,影响农作物对镁的吸收。究其原因如下:铝抑制农作物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使根系生长受阻;铝的离子半径和镁相似,在根系的质外体中竞争交换位点,铝置换了交换性镁;铝抑制了质膜上的载体或在载体位点竞争;过量的铝导致农作物细胞膜的结构和稳定性受到破坏,镁可以减轻铝对农作物体内的毒害。因此,在镉污染的酸性土壤中,促进农作物对镁的吸收,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剂及制备方法、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良剂在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下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的应用,其中,这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钙源原料和溶剂混合,得到含钙乳液;将蛋白质原料与含钙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浓度为20~30%的浓缩液。在上述的应用中,农作物可以选自小麦。在上述的应用中,钙源原料可以选自生石灰、氧化钙和熟石灰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生石灰;溶剂可以选自纯净水、超纯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去离子水中的一种,优选为自来水。在上述的应用中,蛋白质原料可以选自蛋白废弃物,蛋白废弃物可以选自植物蛋白废弃物、微生物菌体、污泥、动物毛发、动物蹄角、血液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在上述的应用中,钙源原料、溶剂和蛋白质原料的质量比为(10~70):(80~1400):100。在上述的应用中,加热条件的温度为100~200℃,优选为110~180℃,更优选为120~160℃;反应的时间为1~8h,优选为1.5~6h,更优选为2~5h。在上述的应用中,浓缩的方法为使用多效蒸发器蒸发;浓缩液的ph值范围可以为10~14,优选为11~13。在上述的应用中,一种可选的改良剂制备方法如下:将生石灰和水混合,以得到含钙乳液;将菜籽饼与所述含钙乳液混合,所述生石灰、所述水和所述菜籽饼的质量比为11:100:50,搅拌均匀以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在137℃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使用多效蒸发器蒸发后得到ph值为12~13、浓度为25~30%的浓缩液。在上述的应用中,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cd的浓度为不小于4mg/kg,优选地大于4.8mg/kg。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在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对镁吸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钙源原料和溶剂混合,以得到含钙乳液;将蛋白质原料与含钙乳液混合,搅拌均匀以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浓度为20~30%的浓缩液;将浓缩液施用至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以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在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对镁吸收;其中,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cd的浓度可选为不小于4mg/kg,优选地大于4.8mg/kg。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法应用于高浓度镉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可以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于镁元素的吸收,利于农作物根系内营养物质的生成以及根系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ⅰ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2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ⅰ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3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ⅱ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4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ⅱ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5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ⅰ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6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ⅰ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7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ⅱ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8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ⅱ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9示出了cd0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0示出了cd0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1示出了cd2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2示出了cd2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3示出了cd5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4示出了cd5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钙源原料和溶剂混合,以得到含钙乳液。在步骤1中,钙源原料可以选自生石灰、氧化钙和熟石灰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生石灰。在步骤1中,溶剂可以选自纯净水、超纯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优选为自来水。步骤2:将蛋白质原料与含钙乳液混合,搅拌均匀以得到混合液。在步骤2中,蛋白质原料可以包括蛋白废弃物,蛋白废弃物可以选自植物蛋白废弃物、微生物菌体、污泥、动物毛发、动物蹄角、血液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在步骤1和步骤2中,钙源原料、溶剂和蛋白质原料的质量比为(10~70):(80~1400):100。步骤3: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浓度为20~30%的浓缩液。在步骤3中,反应温度为100~200℃,优选为110~180℃,更优选为120~160℃。在步骤3中,反应时间为1~8h,优选为1.5~6h,更优选为2~5h。在步骤3中,浓缩的方法为使用多效蒸发器蒸发。在步骤3中,最终产物的ph值范围为10~14,优选为11~13。实施例在配料桶中加入已粉碎的菜籽饼1000kg,用2m3自来水溶解220kg的生石灰,制备出石灰乳液,将此石灰乳液输入添加有菜籽饼的配料桶中,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使用泵输入至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通入0.2mpa的水蒸汽加热至137℃,保温3h,量筒取样,如果溶液呈现浑浊状态,即表明微溶于水的石灰仍未转化为最终产物。如果很快沉淀,并且上层液为透明液体,表明透明液体已转化为最终产物,即为肽钙盐。此时利用40m2板框机过滤,将滤液进行多效蒸发器浓缩,直至20be0,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肽钙盐浓度为28%(w/v),ph试纸测定其ph值为12.2,此浓缩液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良剂,即肽钙盐。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肽钙盐为一种肽类物质,介于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的分子聚合物,由2个至数百个氨基酸通过肽键链接而成。经检测,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氨基酸,且具有溶解性好、粘度低、浓度高、流动性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价值很高的可利用资源。实验材料:农作物品种为郑麦103。正常土壤:供试土壤采自恩施红壤,为酸性土壤,该酸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将土壤中的石子以及动农作物体残渣用镊子挑去,自然风干,再用研钵将土壤粉碎,用2mm筛子过筛,并且混合均匀,留以备用。表1:酸性土壤理化性质全氮(g/kg)全磷(g/kg)全钾(g/kg)ph有机质(g/kg)容重0.650.810.404.515.41.2污染土壤:鉴于我国大部分镉污染土壤中镉浓度在2mg/kg左右,配置总镉浓度分别为2mg/kg,5mg/kg的污染土壤。将镉标准储备液均匀的喷洒在备用的正常土壤上,使总镉浓度分别达到2mg/kg,5mg/kg,充分搅拌均匀,装入塑料筐中。按田间持水量的80%加入自来水,加盖封闭,每隔3天打开盖子通风,30天后老化结束,取出3种土样进行风干,用2mm的尼龙筛子过筛,留以备用。0mg/kg、2mg/kg和5mg/kg的土壤在下面简述为cd0、cd2和cd5。复合肥:黄石市全元肥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氮14-磷5-钾6型复合肥料。1、施肥方法:在正常土壤与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肽钙盐,添加复合肥作为对照组。正常土壤中装土4kg/盆,污染土壤中装土2kg/盆,每盆的含施氮量为0.33g/kg,经计算施用6.25g复合肥,施用10g肽钙盐 4.5g磷酸二氢钾。自制肽钙盐的理化性质如表2所示。表2:自制肽钙盐的理化性质氮(%)钾(mg/kg)钙(g/kg)ph蛋白质(%)磷(g/kg)粗灰分(%)9.5721263.8712.259.80.3518.12、样品处理方法:将小麦种子分别种植于湿润的正常土壤与污染土壤中,施加复合肥或肽钙盐 磷酸二氢钾处理,培养至58天、108天、129天、144天时取样四次,即为苗期ⅰ,苗期ⅱ,拔节期ⅰ,拔节期ⅱ。将小麦植株轻轻挖出,保持根须完整,收集根基土壤和非根基土壤,风干,研磨,过100目尼龙筛,留以备用。3、实验测定(1)实验所用试剂根据gb5009.24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镁的测定》中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麦中的镁的含量。所用镁标准液为国家标准样品gsb04-1735-2004。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试剂如表3所示。表3:实验用主要试剂主要试剂分子式纯度制造商硝酸hno3优级纯国药集团盐酸hcl优级纯国药集团高氯酸hclo4优级纯国药集团镉标准储备液cd(no3)2中科质检所用水为超纯水仪制的up水,达到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硝酸溶液(5 95):量取体积比例1:19的硝酸与超纯水,一般将20ml的硝酸与380ml的纯水加入500ml的聚乙烯塑料洗瓶中,混匀备用。盐酸溶液(1 1):量取体积比例为1:1的盐酸与超纯水,混匀备用。使用量较少,故放于100ml容量瓶中。1%硝酸溶液:量取5ml的硝酸于500ml聚乙烯塑料洗瓶中,用超纯水定容至500ml,摇匀备用。镁标准中间液(10mg/l):用移液枪精准吸取1ml镁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 95)定容至刻度,摇匀。镁标准系列溶液:分别准确吸取镁标准中间液(10mg/l)0ml,0.25ml,0.5ml,0.75ml,1ml,1.25ml,1.5ml于50ml比色管中,用硝酸溶液(5 95)定容至50ml刻度,混匀。此镁标准系列溶液中镁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0.1mg/l、0.2mg/l、0.3mg/l、0.4mg/l、0.5mg/l和0.6mg/l。(2)小麦的处理取样时将整盆植株与土壤一并取出,用木锤敲打土壤,将土块变的松软,方便单株小麦完整的取出。收集松动掉落的非根系土,装入自封袋,备用。捏住小麦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间最结实的部分,不断缓慢地扭动,以致单株小麦完整的取出。将附在小麦根上的土抖入或用手拨入自封袋中,作为根系土备用。多余的土装回花盆中备用,并将小麦用缓慢水流冲洗干净。每盆中取出的小麦,各选出三株长势相近、发育良好的小麦作为代表样品,将取出的小麦样品都进行烘干处理,使用真空干燥箱,设定温度105℃,将样品烘干至恒重。将每种小麦样品分为苗与根分开处理,苗用磨豆机磨碎装入自封袋备用,根用剪刀不断翻剪直至细末状,装入自封袋备用。(3)湿式消解法。每种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苗与根各称三组0.3000g(±0.0003g)放入6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10ml硝酸与0.5ml高氯酸,并盖上小漏斗。在通风橱里进行消解,将锥形瓶放在高温石墨电热板上,调节温度至150℃,加热约2小时,此阶段,锥形瓶内聚集浓褐色气体。再将温度调节至180℃,加热约4小时,此阶段,锥形瓶内褐色气体逐渐变淡。再将温度调节至220℃,锥形瓶内褐色气体会慢慢褪去,瓶口会出现冒白烟的现象。部分瓶内液体会沸腾,注意不要让液体蒸干,中途应不断滴加少量硝酸,也不要让瓶内可见液体量超过5ml,方便转移消化液。待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淡黄,即到达消解终点。(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转移消化液至10ml的比色管,用1%的硝酸润洗锥形瓶至比色管中,最后定容至刻度。因10ml比色管中样液所含镁离子浓度太大,故需要稀释。用移液枪吸取样液1ml至50ml比色管中,然后用硝酸溶液(5 95)定容至50ml刻度,测量镁含量。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中镁的含量。4、实验数据分析(1)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镁含量图1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ⅰ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2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ⅰ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1和图2所示,随镉浓度的增加,施加肽钙盐的小麦中的镁含量呈缓增趋势,而加复合肥的小麦中的镁含量有缓降趋势。如图2所示,cd0和cd2的土壤中,施加复合肥的小麦的地下部分明显要比施加肽钙盐的小麦的地下部分中的镁含量要高,但到cd5浓度,两者的差别明显缩小。可能因为复合肥呈酸性,促进小麦根部分泌有机酸,促进土壤里的镁转化为易吸收态,从而使得复合肥组小麦吸收的镁比肽钙盐组要多。而又因镉浓度增高,镉元素的胁迫作用抑制了小麦吸收镁元素,而cd2土壤和cd5土壤中肽钙盐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元素几乎无影响,说明肽钙盐可能对于镉元素有钝化作用,抑制了小麦对于镉元素的吸收,导致土壤中镉元素浓度的升高,对于小麦吸收镁元素的影响并没有随之升高。不难看出,苗期ⅰ的小麦中地下部分的镁含量普遍高于地上部分,且肽钙盐组在cd5的浓度下,无论是地下部分还是地上部分,镁含量均呈现了逆势升高的状态,这说明肽钙盐相比于复合肥,于苗期ⅰ在高浓度的镉污染环境中拥有更好的效果。图3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ⅱ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4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苗期ⅱ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3和图4所示,与苗期ⅰ的对比,在苗期ⅱ中,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图3与图4呈相反的情况。即肽钙盐组小麦地上部分的镁含量与复合肥组小麦地上部分的数据差值明显下降,而小麦地下部分的镁含量,肽钙盐组明显高于复合肥组。图5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ⅰ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6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ⅰ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5和图6所示,在拔节期ⅰ中,除了cd5土壤中地下部分的镁含量肽钙盐组高于复合肥组,其他情况下肽钙盐组小麦的镁含量均比复合盐组小麦的镁含量要低。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随镉浓度增加镁含量的趋势相似,即肽钙盐组都有缓增趋势,而复合肥组则呈下降趋势。图7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ⅱ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8示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拔节期ⅱ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7和图8所示,在拔节期ⅱ中,随镉浓度增加,无论是肽钙盐组还是复合肥组,小麦吸收的镁含量有着增加的趋势。而且,仅有cd5土壤中肽钙盐组小麦地上部分的镁含量低于复合肥组,其余情况下,肽钙盐组小麦吸收的镁含量均要高于复合盐组(2)在不同镉浓度土壤中小麦的镁含量图9示出了cd0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0示出了cd0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9和图10所示,分析折线图观察趋势和对比,除了苗期ⅱ小麦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镁含量,肽钙盐组小麦的镁含量要明显优于复合肥组的小麦。其余生长时期,肽钙盐组小麦的镁含量并不优于复合盐组的小麦。cd0浓度下,随着小麦的生长,发现复合肥组小麦的镁含量,无论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肽钙盐组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镁含量与此趋势不同,苗期ⅰ和苗期ⅱ的镁含量差距不大,在拔节期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图11示出了cd2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2示出了cd2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11所示,cd2浓度下,复合肥组小麦地上部分的镁含量均高于肽钙盐组小麦,且地上部分的镁含量随着小麦的生长并无明显的升降趋势。如图12所示,观察cd2浓度下小麦地下部分的镁含量,肽钙盐组的小麦镁含量显示为苗期ⅰ的数值低于苗期ⅱ,苗期ⅱ的数值高于拔节期ⅰ,而拔节期ⅰ的数值又低于拔节期ⅱ,即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而复合肥组的小麦地下部分的镁含量,在苗期ⅰ和拔节期ⅰ之间呈现下降趋势,而拔节期ⅰ在拔节期ⅱ之间又呈现了上升趋势。图13示出了cd5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图14示出了cd5土壤中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地下部分吸收的镁含量。如图13所示,cd5浓度下复合肥组小麦地上部分的镁含量普遍高于肽钙盐组小麦,且地上部分的镁含量随小麦的生长并无特别明显的升降趋势。如图14所示,肽钙盐组小麦地下部分的镁含量普遍高于复合肥组小麦地下部分的镁含量。通过对肽钙盐对酸性土壤中小麦吸收镁元素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仅在镉浓度为5mg/kg的情况下,施加肽钙盐的小麦地下部分镁含量高于施加复合肥的,而在其他镉浓度下,地上、地下部分都是施加肽钙盐的小麦镁含量要低一些。说明在高浓度的镉环境中,肽钙盐对小麦根部吸收镁离子的作用尤为明显。因为肽钙盐是富含钙元素的有机肥料,而由于饱和运输机制,农作物在钙浓度提高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要多吸收钙元素,而少吸收镁元素;且由于高镉浓度的环境中,大量镉元素的存在,同样会抑制镁的吸收。因此,按照常理推断,肽钙盐组的小麦吸收镁离子的量应该均要低于复合盐组的小麦,而cd5的实验表明,相比于施加复合肥的情况,在施加肽钙盐的情况下,小麦的地下部分能保持更高的镁含量。如
背景技术:
所述,酸性土壤中的活化铝较多,而活化铝以及土壤中镉离子的存在很容易毒害农作物的根系。而根系中储存大量的镁有利于根系内生化反应的进行,促进营养物质的生成,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还利于dna和rna的生物合成,并能稳定根系内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核糖体构型。因此,对于高浓度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肽钙盐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制备的肽钙盐应用于高浓度镉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可以促进农作物对于镁元素的吸收,利于农作物根系内营养物质的生成。应当指出,以上仅实施方式,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改良剂在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下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的应用,其中,所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钙源原料和溶剂混合,得到含钙乳液;
将蛋白质原料与所述含钙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所述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所述滤液浓缩至浓度为20~30%的浓缩液;
所述蛋白质原料包括蛋白废弃物,所述蛋白废弃物选自植物蛋白废弃物、微生物菌体、污泥、动物毛发、动物蹄角、血液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二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农作物选自小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中cd的浓度为不小于4mg/kg,优选地大于4.8mg/kg。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剂及制备方法、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的方法。这种改良剂应用在高镉污染酸性土壤以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镁吸收,这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钙源原料和溶剂混合,得到含钙乳液;将蛋白质原料与含钙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浓度为20~30%的浓缩液。这种方法应用于高浓度镉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可以促进农作物地下部分对于镁元素的吸收,利于农作物根系内营养物质的生成以及根系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东;倪红;汤行春;杨升;廖卫芳;姚伦广;段鹏飞;王友平;汪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