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钢混梁桥面板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混梁桥面板预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中桥梁分类中钢混梁作为一种钢材-混凝土相结合的桥梁上部结构,有着降低结构荷载、增强结构抗疲劳能力及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山区高墩桥梁工程中。桥面板作为钢混梁钢材与桥面行车道之间的结构层,桥面板施工质量极大的制约着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及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混梁桥面板预制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桥梁上部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极大的减少对钢材的浪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混梁桥面板预制施工方法,可包括:
(1)在钢混梁桥面板预制场地整体硬化成且基础混凝土达到预设设计强度要求时,开始进行预制桥面板胎模的加工;
(2)采用钢板和梳子板进行侧模施工,并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
(3)在对钢筋进行基础处理之后,根据预制桥面板周边预埋钢筋的外漏尺寸的设计长度和板间钢筋交叉错开的间距进行钢筋施工;
(4)混凝土施工;
(4.1)在对模板支架、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4.2)对预制板混凝土进行人工凿毛处理,做成凹凸的粗糙面;
(5)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进一步的,所述胎膜与所述预制桥面板的接触面采用4mm钢板与预埋钢筋焊接连接,并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筑。
进一步的,所述胎膜最薄位置处的混凝土厚度为10cm。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混凝土的预设设计强度至少为80%设计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采用钢板和梳子板进行侧模施工,并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包括:
安装前将组成侧模的钢板和梳子板打磨均匀;
将侧模钢板安放在未预留钢筋的位置,并采用梳子板加紧预留的钢筋;
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相邻侧模顶部采用hrb400钢筋进行定点焊接固定;
侧模安装之后,涂抹脱模剂。
进一步的,将用于制作梳子板的钢板通过切割制作成满足设计钢筋间距的梳子板。
进一步的,步骤(4.1)中混凝土浇筑,包括:
采用龙门吊吊混凝土在预设倾落高度内斗入模板内;
采用表面振动器和φ3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模板内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倾落高度为1m。
进一步的,所述粗糙面的凹凸不小于3cm。
进一步的,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天,在保持混凝土表面保持处于湿润状态的基础上确定每次洒水的次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胎模、钢模板、梳子板结合,形成桥面板工厂化预制流水线一部分,相对于半幅式桥面板浇筑,施工进度得到极大提升;预制完成的桥面板与钢混梁钢材部分通过预制场进行钢-混凝土结合施工,板间预留钢筋可直接进行相互间的焊接并浇筑湿接缝,更好的控制了钢混组合梁体顶板的标高、表面的平整度及梁体结合处的强度;同时这种形式的桥面板预制方法使用的钢模板在施工完成后可用于回收使用,由于对钢板加工较为简单,可重复使用或再加工后使用空间大,极大减少了钢材浪费,对公路工程形成较好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梳子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膜与模板的组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膜与模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膜、模板和钢筋施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图1-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钢混桥梁面板的预制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1、桥面板预制胎模
具体实现中,在钢混梁桥面板预制场地整体硬化成功后,待基础混凝土达到预设设计强度要求时,可以开始进行预制桥面板胎模的加工,加工的胎膜如图1所示。优选的,预设设计强度可以是80%。
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胎模与预制桥面板接触面可以采用4mm钢板与预埋钢筋焊接连接,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筑。胎模最薄位置处混凝土厚度为10cm。
2、模板施工
具体实现中,模板即侧模由钢板和梳子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钢板如图2所示梳子板如图3所示,钢板安放在没有预留钢筋的位置,梳子板夹紧预留筋。钢板采用8mm厚钢板,保证预制板侧面光滑平顺,梳子板根据钢筋间距进行设计,加工场进行加工。优选的,可以将钢板通过切割制作成满足设计钢筋间距的梳子板,在满足模板使用要求的同时也保证了桥面板钢筋能够按图纸设计进行绑扎。
进一步的,为保证预制板外观质量,在模板加工安装时采取如下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进行打磨均匀。
(2)模板安装好后,涂抹脱模剂,方便后期进行拆模。
(3)模板长期周转使用易产生变形,必须定期对模板进行校核,严格控制其结构尺寸。
(4)侧模固定采用在底模上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相邻侧模顶采用hrb400钢筋进行点焊固定,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不发生移位、变形等,保证桥面板预制尺寸。
具体实现中,胎膜与模板组合的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可选的,可以根据胎膜的不同,胎膜与模板的组合具有多种形式,如图5a-图5c所示,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即胎膜两侧预留长度一致或者两侧的长度不一致。
3、钢筋施工
具体实现中,预制板钢筋半成品在钢筋加工区集中加工,完成之后转运到钢筋绑扎区进行绑扎。钢筋在使用前应进行如下基础处理:调直并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加工完成后转运至钢筋绑扎区进行绑扎,钢筋绑扎在定型绑扎台架上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预制板周边预埋钢筋外露尺寸为设计长度,同时考虑到后期桥面板安装,板与板之间钢筋必须交叉错开,因此必须对预埋钢筋的钢筋外露长度、钢筋间距进行准确定位。钢筋安装完成后,对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缝隙采用泡沫胶进行封堵,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具体实现中,胎膜和模板组合后再进钢筋施工而成的结构如图6所示。
4、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浇筑
具体实现中,在对模板支架、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例如,桥面预制板混凝土入模前,应对模板支架、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同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
混凝土运输至预制场内后采用龙门吊吊混凝土料斗入模,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1m以内。混凝土料由下而上水平的分层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特别的,混凝土入模后应及时振捣,振捣采用表面振动器及φ30插入式振动棒。表面振动器的移位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约100mm。振动棒的插点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振动棒不得碰触模板、钢筋,混凝土应随灌注随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振捣应达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后才缓慢提出振动棒,砼浇筑完毕。
(2)预制板处理
为保证预制板和钢梁上翼缘板结合紧密,结合面上的预制板混凝土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做成凹凸不小于3mm的粗糙面,板周边因为保护层较小,因此采用人工凿毛,同时避免板下边缘的5cm混凝土因凿毛不当而破坏。
5、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待混凝土终凝后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优选的,预制板浇筑过程中,制取足够数量的试块,以检验混凝土的质量。
具体实现中,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拆模。拆除后应进行检查,并清理污垢,以便下次倒用。
需要说明的是,成品桥面板上具有吊环设计,便于预制板在砼强度达到100%脱模后吊起。特别的,若养护时间不足,应继续洒水养护,并将预制板倒运至存放场地内,并且在存放处场内至少存放2个月,每块预制板应标明编号、制作日期等,标识在统一的位置,以防各块板在吊装时混淆。起吊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扁担,尽可能使吊环垂直受力。
以上所述均为本专利较合理的实施案例,并不局限于本专利的其他新型实施方案,凡是按照规定在本专利体现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做出的任何修改,模仿,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钢混梁桥面板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钢混梁桥面板预制场地整体硬化成且基础混凝土达到预设设计强度要求时,开始进行预制桥面板胎模的加工;
(2)采用钢板和梳子板进行侧模施工,并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
(3)在对钢筋进行基础处理之后,根据预制桥面板周边预埋钢筋的外漏尺寸的设计长度和板间钢筋交叉错开的间距进行钢筋施工;
(4)混凝土施工;
(4.1)在对模板支架、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4.2)对预制板混凝土进行人工凿毛处理,做成凹凸的粗糙面;
(5)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胎膜与所述预制桥面板的接触面采用4mm钢板与预埋钢筋焊接连接,并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膜最薄位置处的混凝土厚度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预设设计强度至少为80%设计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钢板和梳子板进行侧模施工,并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包括:
安装前将组成侧模的钢板和梳子板打磨均匀;
将侧模钢板安放在未预留钢筋的位置,并采用梳子板加紧预留的钢筋;
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及定位卡的方式将所述侧模固定在底模上,相邻侧模顶部采用hrb400钢筋进行定点焊接固定;
侧模安装之后,涂抹脱模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用于制作梳子板的钢板通过切割制作成满足设计钢筋间距的梳子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中混凝土浇筑,包括:
采用龙门吊吊混凝土在预设倾落高度内斗入模板内;
采用表面振动器和φ3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模板内的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倾落高度为1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所述粗糙面的凹凸不小于3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天,在保持混凝土表面保持处于湿润状态的基础上确定每次洒水的次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