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及具有热交换装置的衣物烘干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涉及衣物烘干器具及其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546380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件公开了一种干衣机具有位于箱体内的衣物处理桶组件,其包含由电机驱动而可旋转的内桶和套于内桶外的外桶。外桶与冷凝通道连接且空间相通;冷凝通道进而依次连接风扇与空气加热通道;空气加热通道的另一端继而与外桶空间连通;于是在外桶、冷凝通道、风扇及空气加热通道中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路。在烘干程序中,空气加热通道中的加热器对流经其中的烘干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温烘干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桶组件,加热内桶中的潮湿衣物,使衣物中的水分蒸发;烘干空气携带蒸发的水分进而进入冷凝通道,在其中烘干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而重新变成液态,从烘干空气中分离,烘干空气于是重新变得低温而干燥,并在风扇的带动下重新进入加热通道,并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最终烘干内桶中的衣物。其中,冷凝通道上连接冷却水进水管。在烘干程序中,冷却水从进水管中流入冷凝通道,从而与进入冷凝通道的烘干空气发生热交换,冷凝烘干空气中的水分。

公告号为us6279357b1的美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洗衣干衣机。该洗衣干衣机具有通过三脚架安装在外桶内的滚筒。外桶的后壁具有凹槽。水从进水装置流向外桶的后壁上。在烘干模式下,滚筒旋转,湿空气在滚筒的旋转下离开滚筒并被搅拌。流淌的水与湿空气接触,从而在空气被加热并沿循环通道返回滚筒之前提升对空气的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衣物烘干器具的热交换装置,从而使衣物烘干器具具有紧凑的结构,良好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该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衣物烘干器具的热交换装置包含呈平板状铺展的且其中形成流体通道的管道,管道具有入口和出口,从而在管道内形成供冷却介质流通的流体通道,其中管道由金属或者导热性能不逊于金属的材料制成。管道的四周均可接触过程空气,于是热交换面积大,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管道的壁之间可以具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间隙。于是热交换装置两侧的过程空气也可互相流动,使热交换更为充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管道包括弯曲或折叠形成的若干区段,各区段通过连接支架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管道铺展为环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管道折叠弯曲,每两个相邻的折弯的区段之间形成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管道折叠弯曲,相互折弯的区段相互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管道折叠弯曲,具有相互折弯的若干区段,热交换装置相对于水平面垂直或者倾斜安装后,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管道的至少部分区段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器具。

根据该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衣物烘干器具,包含水平或者倾斜设置的内桶,可转动地位于外桶内,内桶壁具有若干密集分布的孔从而允许参与烘干的过程空气在内桶和外桶之间流通,内桶后壁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穿过位于外桶后壁上的轴承,外桶与过程空气通道连接,过程空气通道内设有风扇,其中过程空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外桶后壁上或者靠近外桶后壁,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装置装于外桶后壁与内桶后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热交换装置固定在外桶后壁上。

其中管道与外桶后壁之间可以具有安装间距。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衣物烘干器具的简要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一的热交换装置及外桶后桶的正面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二的热交换装置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衣物烘干器具1包含构成主烘干室的外桶2和位于外桶2中的由电机3驱动而可旋转的内桶4。内桶4的壁41上具有密集的孔42,于是内桶4的内部与外桶2之间适于空气流通。内桶后壁43与带动其转动的驱动轴44连接。驱动轴44穿过位于外桶后壁22上的轴承23后与电机3传动连接。内桶4水平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桶也可以倾斜设置于同样倾斜的外桶中。以上“水平”和“倾斜”是以内桶4的中心轴的水平或倾斜为参考对象。

其中外桶2连接过程空气通道5。过程空气通道5的进气口51与外桶2的侧壁21连接,且靠近外桶2的后壁22。过程空气通道5的出气口52与装于外桶2前侧的垫圈6连接。于是过程空气通道5与外桶2空间相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程空气通道5的入口也可与外桶2的后壁22连接。

过程空气通道5内设有风扇7和加热装置8。其中风扇7启动后可鼓动空气从过程空气通道5的进气口51进入过程空气通道5,经过加热装置8,通过出气口52吹出,进入外桶2的前部,进入内桶4与衣物充分接触后从内桶壁41上的孔42穿出,较多的气流穿出孔42后进入压强较低的外桶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的间隙9,然后沿着该间隙9向过程空气通道5的进气口51集中,最后进入过程空气通道5,完成一次循环流动。

如此可见,过程空气在向过程空气通道5的进气口51流动的过程中较密集地通过外桶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的间隙9。在外桶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的间隙9中设置热交换装置10。于是湿热的过程空气从间隙9内通过时与热交换装置10发生热交换,温度下降,其中的水分得到冷凝。过程空气随后在风扇7的作用下从进气口51进入过程空气通道5。随后在加热装置8的加热下,过程空气温度重新升高,然后重新进入外桶2及内桶4中,与其中的衣物接触而使衣物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

热交换装置10装于过程空气较为集中地通过的外桶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从而使热交换装置10发挥更高的热交换效率。另外,由于无需设置专门的热交换通道,空间上更为节约,从而减少衣物烘干器具1的体积和制造成本。

其中热交换装置10是为平板状结构,固定在外桶2上,例如可以固定在外桶后壁22上。热交换装置10包含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所限定的流体通道11,流体通道11具有穿过外桶2的壁20,例如后壁22,的通道入口12。通道出口13位于外桶2内。工作过程种,从通道入口12向流体通道11供应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与接触热交换装置10的过程空气通过导热的通道壁发生热交换,使过程空气温度降低。温度升高的冷却介质从外桶2底部排走。其中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流体通道11可以向热交换装置10提供源源不断的冷却介质,同时冷却介质在流体通道11中流动,可以与过程空气通过通道壁充分发生热交换,使冷却介质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冷却介质在流体通道11内流动,不会在气流的吹动下发生飞溅,进入内桶4打湿衣物,也不会被风扇7吸入过程空气通道5。另外,布置有流体通道11的平板状结构的热交换装置10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从而对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的间隙9的宽度的要求不高,也更利于空气通过该间隙。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100包含呈平板状铺展的且其中形成流体通道110的管道160。管道160通过连接支架170固定。其中管道160的入口161穿过外桶后壁22。管道160的出口162位于外桶2内,且靠近设于外桶后壁22上的导引装置17。导引装置17朝外桶2底部延伸。导引装置17可以是突肋。管道160由金属或者导热性能不逊于金属的材料制成。管道160铺展为环形结构,具有圆形的通孔150。热交换装置100通过各种可行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贴、螺钉固定或者注塑,固定在外桶2的后壁22上。管道160盘绕形成的环形平板状结构与外桶2后壁22上的轴承23同轴,于是也与内桶4基本同轴设置。驱动轴44穿过热交换装置10的通孔150。热交换装置10如此设置于是可充分利用外桶后壁22的尺寸而铺展,使热交换面积尽可能大,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如此也不会影响外桶2与内桶4及驱动系统的安装。更为有利的是,湿热的过程空气更多地沿着外桶2及内桶4的边缘靠近外桶后壁22,因此通孔150的设计可以使流体通道110更集中地分布于过程空气更加集中的区域。

管道160的壁163之间具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间隙164。于是过程空气可以在管道160之间流动,从而与管道的壁163更加充分接触,更好地提升热交换效率。

结合图1所示,管道160与外桶后壁22之间具有安装间距18。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200包含呈平板状铺展的且其中形成流体通道210的管道260。管道260折叠弯曲,且相互折弯的区段2600相互平行。

在附图未显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实施为每两个相邻的管道的折弯区段之间形成锐角。热交换装置装于外桶后壁上后,根据外桶及内桶的设置方式,平板状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垂直或者倾斜安装,流体通道的入口高于流体通道其他部分。此时,沿流体流动方向,管道的至少部分区段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通常,冷却介质为自来水。冷却水在倾斜的折弯区域可产生较大的势能,并在折弯的区段产生较大的湍流,从而减少水中沉淀物在折弯区段的沉淀积累,使流体通道中水流更加顺畅,避免流体通道的堵塞。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衣物烘干器具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呈平板状铺展的且其中形成流体通道的管道(160,260),管道具有入口(161)和出口(162),从而在管道内形成供冷却介质流通的流体通道(11,110),其中管道由金属或者导热性能不逊于金属的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的壁(163)之间具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间隙(16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60)包括弯曲或折叠形成的若干区段,各区段通过连接支架(170)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铺展为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折叠弯曲,每两个相邻的折弯的区段之间形成锐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折叠弯曲,相互折弯的区段(2600)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折叠弯曲,具有相互折弯的若干区段,热交换装置相对于水平面垂直或者倾斜安装后,沿冷却介质流动方向,管道的至少部分区段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

8.衣物烘干器具,包含水平或者倾斜设置的内桶(4),可转动地位于外桶(2)内,内桶壁(41)具有若干密集分布的孔(42)从而允许参与烘干的过程空气在内桶和外桶之间流通,内桶后壁(43)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轴(44)连接,驱动轴穿过位于外桶后壁上的轴承(23),其特征在于:外桶与过程空气通道(5)连接,过程空气通道内设有风扇(7),其中过程空气通道的进气口(51)位于外桶后壁上或者靠近外桶后壁,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装置(10,100,200)装于外桶后壁(22)与内桶后壁(43)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烘干器具,其特征在于:热交换装置固定在外桶后壁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烘干器具,其特征在于:管道(160)与外桶后壁(22)之间具有安装间距(18)。

技术总结
衣物烘干器具的热交换装置包含呈平板状铺展的且其中形成流体通道的管道,管道具有入口和出口,从而在管道内形成供冷却介质流通的流体通道,其中管道由金属或者导热性能不逊于金属的材料制成。管道的四周均可接触过程空气,于是热交换面积大,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具有该热交换装置的衣物烘干器具。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婷;陈利君;陆飞;张琦;刘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