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一般包括风扇、固定架和驱动机构,固定架安装在风扇的顶部,驱动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中部并与风扇的转轴连接以驱动风扇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有排线,现有技术中的排线从固定架的顶面走线并通过卡扣固定,最后从固定架的端部引出,烹饪器具的底壁上设有螺钉柱,固定架放置在螺钉柱上后,通过机械手自动化打螺钉以使固定架与螺钉柱固定,由于螺钉打在固定架的顶面,而排线也从固定架的顶面引出,因此在自动打螺钉时,螺钉的头部容易压坏排线,导致排线断裂;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需要采用人工打螺钉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会严重降低生产效率,进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不仅能将排线从固定架的侧面引出,以避免排线与螺钉干涉造成压线不良,还能实现自动化打螺钉,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固定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风扇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并与所述风扇的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排线,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用以引导所述排线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引线结构包括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引导筋,每组引导筋包括一个上引导筋和下引导筋,所述上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下设置的上引导槽,所述下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上设置的下引导槽,所述排线限定在所述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筋与下引导筋错开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槽的槽口最低处不高于所述下引导槽的槽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围绕在所述风扇外侧的导风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架穿过的缺口,其中一个所述上引导筋或下引导筋抵靠于所述缺口的底壁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槽的槽底与所述缺口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加强筋,所述上引导筋设于所述加强筋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上设有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走线缺口,所述排线从固定架的顶面经所述走线缺口引导至所述固定架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螺钉柱,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螺钉柱对应的螺钉孔,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螺钉孔与所述螺钉柱锁紧,所述固定架具有与所述螺钉头部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高于所述引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因此排线可在引线结构的引导下于固定架侧面并沿着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此时排线便不会与设于固定架顶面的螺钉相干涉,进而避免了压线不良现象的产生,同时也能实现自动化打螺钉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引线结构包括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引导筋,每组引导筋包括一个上引导筋和下引导筋,上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下设置的上引导槽,下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上设置的下引导槽,排线限定在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之间。如此设计,不仅能够减轻固定架的重量,以此降低固定架的用料成本,同时还能将排线限定在由上引导槽与下引导槽形成的空间内,以保证排线沿着固定架的侧面引出。

上引导筋与下引导筋错开设置。如此设计,能够增大操作空间,以使排线于固定架的侧面从槽口处顺畅地卡入上引导槽或下引导槽内,从而降低排线的固定难度。

上引导槽的槽口最低处不高于下引导槽的槽口。如此设计,能够避免排线从上引导筋与下引导筋之间脱出。

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围绕在风扇外侧的导风板。如此设计,风扇吸入的冷风能够沿着导风板向着发热部件的方向流动,以此提高对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

导风板上设有供固定架穿过的缺口,其中一个上引导筋或下引导筋抵靠于缺口的底壁上。如此设计,既能降低固定架的安装高度,以此降低整机的厚度;又能避免排线上拱而被螺钉误压和下塌压装在固定架与缺口底壁之间。

上引导槽的槽底与缺口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mm。由于排线共有两根导线,每根导线的直径为1mm,因此这样设计,可以使上引导槽与缺口的底壁之间能够容纳排线,避免出现压线不良。

固定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加强筋,上引导筋设于加强筋上。如此设计,能够减少固定架的用料成本前提下,通过设置加强筋以保证上引导筋的设置高度。

加强筋上设有靠近驱动机构的走线缺口,排线从固定架的顶面经走线缺口引导至固定架的侧面。如此设计,不仅利于排线的走线,也避免了排线压覆在加强筋上造成过度弯折。

壳体的底壁上设有螺钉柱,固定架上设有与螺钉柱对应的螺钉孔,螺钉的尾部穿过螺钉孔与螺钉柱锁紧,固定架具有与螺钉头部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不低于引线结构。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排线被螺钉误压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风扇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风扇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风扇组件安装在烹饪器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固定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风扇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风扇;121、走线缺口;200、固定架;210、螺钉孔;220、加强筋;230、配合面;300、排线;400、上引导筋;500、下引导筋;600、导风板;61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固定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风扇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并与所述风扇的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排线,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用以引导所述排线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因此排线可在引线结构的引导下于固定架侧面并沿着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此时排线便不会与设于固定架顶面的螺钉相干涉,进而避免了压线不良现象的产生,同时也能实现自动化打螺钉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100、固定架200和驱动机构,其中风扇100为轴流风扇,固定架200为直线型固定架,固定架200安装在风扇100的顶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控制板,风扇100包括转轴和设于转轴周侧的扇叶,驱动机构安装在固定架200与转轴形成的腔体内,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固定架200转动配合,如此可实现驱动机构驱动风扇100转动,其中控制板连接有排线300,排线300穿过固定架200的通孔后引出腔体外,固定架200通过螺钉固定在烹饪器具的底壁上,螺钉打在固定架200的顶面,本实施例中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用以引导排线300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即排线300可在引线结构的引导下于固定架侧面并沿着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此时排线300便不会与设于固定架顶面的螺钉相干涉,进而避免了压线不良现象的产生,同时也能实现自动化打螺钉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引线结构包括沿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引导筋,每组引导筋包括一个上引导筋400和下引导筋500,上引导筋400和下引导筋500均为l型,上引导筋400与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下设置的上引导槽,下引导筋500与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上设置的下引导槽,排线300限定在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之间。如此设计,不仅能够减轻固定架200的重量,以此降低固定架200的用料成本,同时还能将排线300限定在由上引导槽与下引导槽形成的空间内,以保证排线300沿着固定架的侧面引出。

为了便于将排线300固定在引线结构上,本实施例中上引导筋400与下引导筋500错开设置,即两者上下方向不对应,如此一来,能够增大上引导筋400下方和下引导筋500上方的操作空间,以使组装人员通过该操作空间将排线300于固定架的侧面从槽口处顺畅地卡入上引导槽或下引导槽内,从而降低排线300的固定难度。

为了避免排线300从上引导筋400与下引导筋500之间脱出,本实施例中上引导槽的槽口最低处不高于下引导槽的槽口。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引线结构包括三组引导筋,三组引导筋分别为靠近固定架端部设置的第一组引导筋、靠近固定架中部设置的第二组引导筋以及设在第一组引导筋和第二组引导筋中间的第三组引导筋,第一组引导筋和第二组引导筋可以对排线300的走向进行固定,而第三组引导筋可以避免排线300中部下塌与风扇100的扇叶干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固定架的长度设置3组以上引导筋,只要保证排线的走向和防止其中部下塌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引导筋和下引导筋还可上下对应设置,且上引导筋的底面与下引导筋顶面相抵或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排线的尺寸,此时上引导槽与下引导槽连通形成穿孔,排线依次沿着固定架的长度方向穿过多个穿孔后从固定架的端部引出;或者;引线结构可为设于固定架侧面并自固定架中部延伸至固定架端部的长条形通孔,排线从长条形通孔的一端穿入,从长条形通孔的另一端穿出。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可为电磁炉或保温器或电陶炉,其包括壳体,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围绕在风扇100外侧的导风板600,导风板600一侧设有朝向发热部件设置敞口,发热部件可为加热装置或主控板,如此一来,风扇吸入的冷风能够沿着导风板600向着发热部件的方向流动,以此提高对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此外,壳体的底壁上设有螺钉柱,固定架200上设有与螺钉柱对应的螺钉孔210,螺钉的尾部穿过螺钉孔210与螺钉柱锁紧。

为了降低固定架200的安装高度,以此降低整机的厚度,本实施例中导风板600上设有供固定架300穿过的缺口610,且其中一个上引导筋400抵靠于缺口的底壁上,以避免排线300上拱而被螺钉误压。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使其中一个下引导筋抵靠于缺口的底壁上,以避免排线下塌压装在固定架与缺口底壁之间。

由于排线300共有两根导线,每根导线的直径为1mm,因此为了避免上引导槽的槽底与缺口底面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挤压排线出现压线不良,本实施例中上引导槽的槽底与缺口底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2mm,以使上引导槽与缺口的底壁之间能够容纳排线300,避免出现压线不良。

为了保证h的高度,同时也减少固定架200的用料成本,本实施例中固定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加强筋220,上引导筋400设于加强筋220的侧面上。此外,在加强筋220上设有靠近驱动机构的走线缺口121,排线300从固定架的顶面经走线缺口121引导至固定架的侧面,并经引导结构引出。如此设计,不仅利于排线300的走线,也避免了排线300压覆在加强筋220上造成过度弯折。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00具有与螺钉头部配合的配合面230,配合面230不低于引线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配合面230与上引导筋400的顶面平齐,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排线300被螺钉误压的风险。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00为u型固定架,即u型固定架包括底板和设于底部相对两端的侧板,侧板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形成与螺钉头部配合的配合面230,此时配合面230高于u型固定架底板的侧面,而引线结构设于底板的侧面,如此设计,也能进一步降低排线300被螺钉误压的风险,同时采用u型固定架,也能减少对固定架的结构和尺寸的改造,进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固定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风扇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并与所述风扇的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用以引导所述排线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结构包括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引导筋,每组引导筋包括一个上引导筋和下引导筋,所述上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下设置的上引导槽,所述下引导筋与所述固定架侧面形成槽口朝上设置的下引导槽,所述排线限定在所述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筋与下引导筋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槽的槽口最低处不高于所述下引导槽的槽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围绕在所述风扇外侧的导风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架穿过的缺口,其中一个所述上引导筋或下引导筋抵靠于所述缺口的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槽的槽底与所述缺口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加强筋,所述上引导筋设于所述加强筋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上设有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走线缺口,所述排线从固定架的顶面经所述走线缺口引导至所述固定架的侧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螺钉柱,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螺钉柱对应的螺钉孔,螺钉的尾部穿过所述螺钉孔与所述螺钉柱锁紧,所述固定架具有与所述螺钉头部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不低于所述引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风扇组件,属于厨房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固定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风扇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并与所述风扇的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排线,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有引线结构,用以引导所述排线沿所述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引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组件,不仅能将排线从固定架的侧面引出,以避免排线与螺钉干涉造成压线不良,还能实现自动化打螺钉,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许东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5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