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3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熨烫设备。



背景技术:

熨烫设备通常包括压烫设备和蒸汽熨烫设备,其中,压烫设备是通过压烫板直接与衣物接触进行压烫,蒸汽熨烫设备是通过向衣物上喷射高温蒸汽进行熨烫。由于与压烫设备相比,蒸汽熨烫设备能够避免衣物布料在熨烫过程中受到直接损伤,因此蒸汽熨烫设备更为常用。

蒸汽熨烫设备通常以加热方式将水转化为能够熨烫衣物的高温蒸汽。在此情形下,蒸汽熨烫设备普遍存在的弊端为:在实际工作中蒸汽熨烫设备并不能将水全部转化为蒸汽,并且蒸汽在沿管路流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也会出现冷凝现象,因此蒸汽熨烫设备喷出的蒸汽会包含大滴液体,不仅会在熨烫过程中弄湿衣物,还会影响熨烫效果。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熨烫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熨烫设备喷出的蒸汽中包含大滴液体、影响熨烫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熨烫设备,所述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喷射构件和旋流分离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蒸汽喷射构件相连通,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蒸汽喷射构件之间,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为能够使所述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气体以涡流形式流动并因此使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分离。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分离构件包括主体和形成于所述主体内的旋流腔,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旋流腔连通,所述旋流腔通过出气管路与所述蒸汽喷射构件连通,所述旋流腔包括倒锥形腔段,所述倒锥形腔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分别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能够沿所述倒锥形腔段的切向导入蒸汽,所述出气管路沿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的直径。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腔还包括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一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的圆柱形腔段,所述进气管路通过所述圆柱形腔段与所述倒锥形腔段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圆柱形腔段相连通,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气口,所述出气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圆柱形腔段,所述排气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进气口的设置位置。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轴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圆柱形腔段的轴心位置。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径向尺寸。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二端相连通。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熨烫设备还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容纳构件,所述排液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所述容纳构件相连通。

在上述熨烫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喷射构件为与所述出气管路相连通的喷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熨烫设备能够使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气体以涡流形式流动,以使该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能够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被分离,从而使蒸汽喷射构件内只喷出蒸汽,避免水汽随蒸汽一同喷出。极大程度地防止了待熨烫衣物的褶皱被蒸汽中的液滴浸湿后不易熨平的情况的发生,改善了熨烫效果,有效地避免了衣物被水汽弄湿、干涸后产生水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流分离构件包括主体和形成于主体内的旋流腔,该旋流腔包括倒锥形腔段,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旋流腔连通,旋流腔通过出气管路与蒸汽喷射构件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蒸汽和水汽能够在倒锥形腔段内完成分离过程,使得水汽不会进入至蒸汽喷射构件内,减少了蒸汽喷射构件内的液体积存量,避免大量水汽在蒸汽喷射构件内冷凝成液态、积存后滋生细菌且产生异味、污染熨烫蒸汽的问题,无需用户频繁清理蒸汽喷射构件,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流腔还包括从倒锥形腔段的第一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的圆柱形腔段,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沿该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以便对喷入旋流腔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绝大部分气体能够在圆柱形腔段形成螺旋涡流后再进入倒锥形腔段进行变速和分离过程,避免气体因一进入旋流腔后立即不断加速转动而导致部分气体被冲散、蒸汽量减少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与圆柱形腔段相连通进气口,该进气口沿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进气管路的出气口与进气口相连通,以避免进气管路意外移位时改变气体的导入方向、影响气体分离效果,使得熨烫设备的气液分离性能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流分离构件的主体上还设置有排液口,该排液口与容纳构件连通,以便分离出的水汽冷凝为液体后能够从旋流分离构件内排出,保证旋流分离构件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熨烫设备的旋流分离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熨烫设备的旋流分离构件的俯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3、排液口;2、旋流腔;21、倒锥形腔段;22、圆柱形腔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的气液分离组件是结合熨烫设备来描述的,但显然,该气液分离组件还可以应该用在其他具有相同的气液分离需求的蒸汽设备上,如洗护一体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熨烫设备的旋流分离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喷射构件和旋流分离构件。蒸汽发生器与蒸汽喷射构件相连通,蒸汽发生器能够将液体加热、使液体蒸发为高温气体,蒸汽喷射构件能够引导该高温气体喷射至待熨烫衣物上。喷出旋流分离构件连接至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喷射构件之间,并且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为能够使上述的高温气体以涡流形式流动并因此使该高温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分离,以便在高温气体从蒸汽喷射构件内喷出之前分离出水汽,阻止水汽从蒸汽喷射构件中喷出,避免蒸汽喷射构件喷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液体喷湿衣物、影响熨烫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水汽”主要是指蒸汽发生器喷出的高温气体中的大颗粒液滴,该大颗粒液滴会以大滴液体的形式喷射至待熨烫衣物上、濡湿衣物,影响褶痕的熨平效果;上述“蒸汽”主要是指蒸汽发生器喷出的高温气体中能够起到熨烫作用的高温小颗粒液滴,该小颗粒液滴会以气体形式喷射至待熨烫衣物上,熨平待熨烫衣物上的褶皱。

上述“喷出旋流分离构件连接至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喷射构件之间”主要是指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于蒸汽喷射构件的气体喷出结构和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喷出结构之间。示例性地,蒸汽喷射构件为与旋流分离构件连通的喷头。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蒸汽发生器与蒸汽喷射构件直接连接,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上、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喷出结构的下游(即蒸汽喷出结构的气体流出侧)。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蒸汽发生器与蒸汽喷射构件直接连接,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于喷头上、喷头的气体喷口的上游。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蒸汽发生器通过旋流分离构件与喷头间接连通。下面结合最后一种情形对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继续参阅图1,旋流分离构件包括主体1和形成于主体1内的旋流腔2。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旋流腔2连通,旋流腔2通过出气管路与蒸汽喷射构件连通,以便蒸汽发生器喷出的高温气体能够先流经旋流腔2时分离水汽再通过蒸汽喷射构件喷出。具体地,旋流腔2包括倒锥形腔段21,倒锥形腔段21包括上端(即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端)和下端(即权利要求书中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上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分别与倒锥形腔段21的上端相连通。其中,进气管路能够沿倒锥形腔段21的切向导入高温蒸汽,以便高温蒸汽具有角动量,并在角动量的作用下向倒锥形腔段21的下端旋转运动,出气管路沿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于进气管路的下游。

当高温气体以涡流形式在旋流腔2中流动时,倒锥形腔段21的内径尺寸逐渐减小,使得涡流的旋转速度逐渐加快,涡流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逐渐增强。在该离心力达到某一临界点时,较重的水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涡流中被甩出,达到分离水汽的目的。另外,在气流转动至倒锥形腔段21的下端的过程中,气流的转动速度不断增大,气流的转动半径逐渐向中心靠近。由于高温气体沿倒锥形腔段21的内壁旋转流动,所以倒锥形腔段21的内壁附近的压强大于倒锥形腔段21的中心位置的压强。在倒锥形腔段21的变径结构以及压强差的作用下,气流向倒锥形腔段21的中心流动并沿该中心轴线向上旋转,使得分离水汽后的高温气体能够进入位于下游的出气管路、进入蒸汽喷射构件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流腔2还包括从倒锥形腔段21的上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的圆柱形腔段22。进气管路通过圆柱形腔段22与倒锥形腔段21连通。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沿圆柱形腔段22的切向设置,其中,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是指进气管路的气流流出的一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高温蒸汽从进气管路流出时,能够先沿切向进入圆柱形腔段22,在圆柱形腔段22中形成向下转动的涡流,再进入倒锥形腔段21、通过倒锥形腔段21的变径结构增大离心力以分离水汽。

再参阅图2并继续参阅图1,图2是本发明的熨烫设备的旋流分离构件的俯向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示例,主体1为与圆柱形腔段22和倒锥形腔段21的腔体形状相适应的漏斗状结构。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上的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为分别与圆柱形腔段22相连通的管口结构,进气管路的出气口连接至进气口11上,出气管路的进气口连接至排气口12上。其中,进气口11沿圆柱形腔段22的切向设置,使得进气管路的布置路线能够不受进气方向的限制,便于对进气管路进行节省空间等合理化布置设计,避免进气管路连接不可靠、松动移位时影响进气方向,保证了气体分离功能的可靠性;排气口12的设置位置高于进气口11的设置位置,以避免气体在流入旋流腔2内未分离水汽时即从排气口12流出。按照图1方位,排气口12设置于主体1的上端顶部,进气口设置于主体1的上端侧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气体从旋流腔2内顺畅排出,排气口12沿圆柱形腔段22的轴向(即中线轴线方向)设置并位于圆柱形腔段22的轴心位置,以避免气体弯曲流动时增长流动路径。

优选地,排气口12的径向尺寸小于圆柱形腔段22的径向尺寸。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小气体在分离水汽的过程中的逸散程度。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冷空气进入旋流腔2内,使得旋流腔2内具有一定的温度保持能力,抑制旋流腔2内的高温气体发生冷凝。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上的排液口13。排液口13为设置于倒锥形腔段21的下端的开口状结构,以便水汽冷凝为液体后能够沿倒锥形腔段21的内壁流动并通过排液口13流出至旋流腔2。进一步地,熨烫设备还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容纳构件,排液口13通过排液管道与该容纳构件相连通,以便于排出的液体能够被回收再利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主体1是结合漏斗状结构来描述的,但实际上,主体1的形状并不是限制的,只要主体1的形状能够允许内部设置旋流腔2即可,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熨烫设备的部件布置情形进行适应性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喷射构件和连接至蒸汽发生器与蒸汽喷射构件之间的旋流分离构件。旋流分离构件包括主体1和设置于主体1内部的旋流腔2,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气体能够在旋流腔2中以涡流形式流动,以便将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使得蒸汽喷射构件内只喷出蒸汽,避免水汽随蒸汽一同喷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喷射构件和旋流分离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蒸汽喷射构件相连通,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连接至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蒸汽喷射构件之间,

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为能够使所述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气体以涡流形式流动并因此使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构件包括主体和形成于所述主体内的旋流腔,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旋流腔连通,所述旋流腔通过出气管路与所述蒸汽喷射构件连通,

所述旋流腔包括倒锥形腔段,所述倒锥形腔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分别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一端相连通,

所述进气管路能够沿所述倒锥形腔段的切向导入蒸汽,所述出气管路沿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的下游,其中,

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还包括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一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的圆柱形腔段,所述进气管路通过所述圆柱形腔段与所述倒锥形腔段连通,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圆柱形腔段相连通,

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切向设置,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气口,所述出气管路通过所述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圆柱形腔段,

所述排气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进气口的设置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沿所述圆柱形腔段的轴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圆柱形腔段的轴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圆柱形腔段的径向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倒锥形腔段的第二端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设备还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容纳构件,所述排液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所述容纳构件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熨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射构件为与所述出气管路相连通的喷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熨烫设备。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熨烫设备喷出的蒸汽中包含大滴液体、影响熨烫效果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喷射构件和连接至蒸汽发生器与蒸汽喷射构件之间的旋流分离构件,旋流分离构件设置为能够使蒸汽发生器喷出的气体以涡流形式流动并因此使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分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体中的蒸汽和水汽能够在喷出之前借助离心力的作用被分离,从而使蒸汽喷射构件内只喷出蒸汽,避免水汽随蒸汽一同喷出。极大程度地防止了待熨烫衣物的褶皱被蒸汽中的液滴浸湿后不易熨平的情况的发生,改善了熨烫效果,有效地避免了衣物被水汽弄湿、干涸后产生水印。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山;迟宗锐;陈圣波;金平;边正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5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