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加气混凝土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掰分装置和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
在加气混凝土生产线中,坯体经过蒸压釜高温高压蒸养以后,相邻的混凝土构件之间会发生粘连,需要使用专门的掰分设备将相互粘连的两个混凝土构件分离开来。一般地,掰分设备需要将混凝土构件提升至对应的位置,再将相互粘连的两个混凝土构件分离开来。但是,现有的掰分设备在提升混凝土构件时,混凝土构件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掰分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包括上述提到的掰分装置,并且具备该掰分装置的全部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掰分装置,包括机体、承接件、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提升件以及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掰分件;
所述承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提升件,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承接件与所述提升件相对固定,以用于承接预设物料,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承接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提升件可移动;
所述提升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沿所述竖直方向提升所述承接件,以使所述预设物料从初始位置升高至掰分位置;
所述掰分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掰分位置的所述预设物料进行掰分处理,以使所述预设物料分离成至少两部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件包括提升架和驱动件,所述提升架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承接件与所述提升架连接,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体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提升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掰分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提升架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有腰形孔,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连接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紧固件同时穿设于所述腰形孔和所述连接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紧固件脱离所述腰形孔和/或所述连接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掰分装置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导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相同,所述提升架沿所述竖直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架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物料的长度,以使所述预设物料能够沿所述提升架的宽度方向被输送至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提升架的宽度大于所述预设物料的宽度,以使所述预设物料能够沿所述提升架的长度方向被输送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依次连接,并形成u形框,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均连接有所述承接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均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竖直方向分别提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掰分件包括第一掰分框和第二掰分框,所述第一掰分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一掰分框用于固定所述预设物料的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掰分框用于固定所述预设物料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掰分框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体或所述第一掰分框,以使所述预设物料分离成至少两个部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掰分件还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掰分框连接,所述驱动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掰分框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机体移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掰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掰分装置,在第二状态下,承接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提升件可移动,从而可以减少预设物料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角度,提高预设物料被提升时的稳定性,降低预设物料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概率。另外,在安装的过程中,提升件直接安装在机体上,不用使用外接的提升装置,其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将提升件安装在机体上,可以不用在地面上开设地坑,能够有效地节省制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包括上述提到的掰分装置,并且具备该掰分装置的全部功能,该生产设备同样具有降低预设物料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概率,安装方便,能够有效地节省制造成本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掰分装置提升预设物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掰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架与承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设物料沿第一预设方向进入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设物料沿第二预设方向进入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掰分装置;11-机体;12-承接件;13-提升件;131-提升架;1311-第一连接杆;1312-第二连接杆;1313-第三连接杆;1314-第一延伸杆;1315-第二延伸杆;132-驱动件;133-第一传动件;134-第二传动件;14-掰分件;141-第一掰分框;142-第二掰分框;143-驱动缸;15-导向部;2-预设物料;21-接触面;3-初始位置;4-掰分位置;5-皮带输送机;6-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相关技术中,通常会使用专门的掰分设备将相互粘连的两个混凝土构件分离开来。具体地,掰分设备包括机架、升降台和掰分机构,升降台将物料提升至预设位置,掰分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掰分机构将位于预设位置的物料掰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般地,在安装升降台时,需要在地面开设地坑,使得该掰分设备的整体制造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升降台没有设置在机架上,在安装机架和掰分机构时,需要预留升降台的位置,导致安装不方便。同时,升降台也不能跟随机架随意移动,变换安装位置较困难。另外,混凝土构件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落的情况。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掰分装置1(图2中示出)和生产设备,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掰分装置1包括机体11、承接件12、提升件13和掰分件14,承接件12能够承接预设物料2,提升件13设置机体11上,承接件12与提升件13可拆卸连接,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承接件12与提升件13之间相对固定,在第二状态下,承接件12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提升件13可移动。在第一状态下,提升件13能够沿竖直方向提升承接件12,这样,承接件12能够带动预设物料2沿竖直方向升高。
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下,预设物料2在提升件13的作用下能够从初始位置3移动至掰分位置4,掰分件14与机体11连接,掰分件14能够对位于掰分位置4的预设物料2进行掰分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物料2为相互粘连的两个混凝土构件,掰分件14对预设物料2进行掰分处理后,能够将相互粘连的两个混凝土构件分离成两个相互分离的混凝土构件。
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预设物料2也可以为相互粘连的三个混凝土构件,掰分件14能够将预设物料2分离成相互分离的三个混凝土构件。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相互粘连的混凝土构件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五个、六个等。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掰分件14包括第一掰分框141和第二掰分框142,第一掰分框141固定连接于机体11,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机体11。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掰分框141固定于其中的一个混凝土构件,第二掰分框142固定于另一个混凝土构件,然后,使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掰分框142朝远离第一掰分框14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两个相互粘连的混凝土构件分离开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掰分框142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掰分框141,即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掰分141。这样,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第二掰分框142朝远离第一掰分框141的方向移动,同样也能够将两个相互粘连的混凝土构件分离开来。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掰分件14还包括驱动缸143,驱动缸143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机体11,驱动缸143的活塞杆与第二掰分框14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缸143启动后,活塞杆往复运动,能够带动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移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伸出缸体的长度增长时,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上升,活塞杆伸出缸体的长度缩短时,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缸143可选用电缸或油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到的竖直方向均以该掰分装置1在正常放置时的状态为参考。以图2为例,竖直方向为图2中箭头a和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具体地,箭头a指示的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为竖直向下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升件13设置在机体11上,在安装该掰分装置1时,不用在地面开设地坑,能够有效地节省制造成本。另外,提升件13设置在机体11上,在安装机体11时,不用在地面预留安装提升件13的空间,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提升件13能够跟随机体11的移动而移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更换安装位置,其整体性更好。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提升件13包括提升架131和驱动件132,提升架131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机体11,驱动件132与提升架131传动连接,驱动件132启动后,能够带动提升架131沿竖直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接件12与提升架131可拆卸连接,对应地,在第一状态下,承接件12与提升架131之间相对固定。在第一状态下,提升架131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承接件12能够跟随提升架131的移动而移动。具体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动驱动件132后,提升架131能够竖直向上移动,承接件12能够跟随提升架131竖直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带动预设物料2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将预设物料2从初始位置3提升至掰分位置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2选用电机。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件132也可选用电缸或油缸。
请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架131包括第一连接杆1311、第二连接杆1312和第三连接杆1313,第一连接杆1311、第二连接杆1312和第三连接杆1313依次连接,第一连接杆1311、第二连接杆1312和第三连接杆1313围合形成u形框。这样,能够增加提升架131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1311靠近第三连接杆1313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承接件12,第三连接杆1313靠近第一连接杆1311的一侧也可拆卸地连接有承接件12。第一连接杆1311上的承接件12和第二连接杆1312上的承接件12能够同时承接预设物料2,能够使得预设物料2在被提升的过程中保持更好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杆1311上的承接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第二连接杆1312上的承接件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这里对承接件1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承接件12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接件12和第一连接杆1311之间的连接结构与承接件12和第三连接杆1313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下文以承接件12和第一连接杆131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例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1-图3,预设物料2具有用于与承接件12接触的接触面21,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二状态下,承接件12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连接杆1311可移动。这样,承接件12承接预设物料2后,能够适当调整预设物料2的位置,使得接触面21与水平面重合,能够降低接触面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提高预设物料2被提升时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预设物料2在被提升时发生倾斜而掉落的概率。
具体地,承接件12与第一连接杆13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是:第一连接杆131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腰形孔,承接件12上设置有连接孔,在第一状态下,紧固件穿过腰形孔和连接孔使得承接件12与第一连接杆1311之间相对固定。第二状态下,当紧固件脱离腰形孔和/或连接孔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承接件12能够沿第一连接杆1311的竖直方向移动,使得连接孔对准腰形孔在竖直方向上的不同部位,然后再将紧固件拧紧,从第二状态再切换回第一状态。这样,能够使得承接件12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承接预设物料2,以将接触面21调整至与水平面重合的位置。
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杆13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块,在第一状态下,将承接件12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块上,在第二状态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承接件12,使得承接件12被放置在其它的限位块上,这样,能够使得承接件12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承接预设物料2,以将接触面21调整至与水平面重合的位置。
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杆13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在第一状态下,将承接件12卡设于其中一个卡槽,在第二状态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承接件12,使得承接件12被卡设在另外的卡槽内,这样,也能够使得承接件12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承接预设物料2,以将接触面21调整至与水平面重合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调整第一连接杆1311上的承接件12和第三连接杆1313上的承接件12的位置,能够更容易地将接触面21调节至与水平面重合的位置。
请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升件13还包括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第一传动件133与第一连接杆1311连接,第二传动件134与第三连接杆1313连接,且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均与驱动件132传动连接。
在驱动件132的作用下,第一传动件133沿竖直方向提升第一连接杆1311,第二传动件134沿竖直方向提升第三连接杆13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共用同一个驱动件132,因此,驱动件132启动后,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能够同时进行工作。这样,第一连接杆1311和第三连接杆1313能够同时被提升,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311上的承接件12和设置在第三连接杆1313上的承接件12也能够同时被提升,有效地降低了预设物料2在被提升时发生倾斜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可选用钢丝绳、链条、齿条等。
请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升件13还包括第一延伸杆1314和第二延伸杆1315,第一传动件133通过第一延伸杆1314与第一连接杆1311连接,第二传动件134通过第二延伸杆1315与第三连接杆1313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33也可以与第一连接杆1311直接连接,第二传动件134也可以与第三连接杆1313直接连接。
请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掰分装置1还包括导向部15,导向部15与机体11连接,导向部15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5为导向轴,导向部15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地,第一延伸杆1314套设于其中一个导向部15,第二延伸杆1315套设于另一个导向部15。延伸杆延伸杆这样,两个导向部15对于第一延伸杆1314和第二延伸杆1315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导向作用,能够降低第一延伸杆1314和第二延伸杆1315运动时偏离竖直方向的概率,从而能够降低承接件12和预设物料2偏离竖直方向的概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杆1311和第三连接杆1313的厚度较厚,第一连接杆1311和第三连接杆1313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孔,这样,第一连接杆1311上的导向孔和第三连接杆1313上的导向孔分别使两个导向部15伸入,也能够起到降低承接件12和预设物料2偏离竖直方向的概率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部15也可以为导轨,导轨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同。对应地,第一延伸杆1314上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延伸杆1315上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与其中一个导向部15配合,第二滑轮与另一个导向部15配合。这样,两个导向部15对于第一延伸杆1314和第二延伸杆1315在竖直方向上均具有导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部1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上述提到的掰分装置1,可以理解的是,该生产设备还可以包括输送装置、固定装置等,输送装置可用于将预设物料2输送至初始位置3,固定装置可用于固定输送中的预设物料2,避免预设物料2掉落。需要说明的是,输送装置和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在相关技术中均有涉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另外,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物料2可沿不同的方向输入初始位置3,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工艺布局,应用范围较大。
具体地,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架131的长度大于预设物料2的长度,使得预设物料2可沿第一预设方向(图4中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输入初始位置3,第一预设方向与提升架131的宽度方向相同。沿第一预设方向输送预设物料2时,输送装置可选用皮带输送机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提升架131的宽度大于预设物料2的宽度,预设物料2也可沿第二预设方向(图5中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输入初始位置3,第二预设方向与提升架131的长度方向相同。沿第二预设方向输送预设物料2时,输送装置可选用托辊6。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掰分装置1的工作原理:
预设物料2被输送至初始位置3后,承接件12承接预设物料2,启动驱动件132,使得提升架131沿竖直方向上升,并带动承接件12和预设物料2沿竖直方向上升,预设物料2被提升至掰分位置4时,驱动件132停止工作。使第一掰分框141固定预设物料2的其中一部分,第二掰分框142固定预设物料2中的另一部分,启动驱动缸143,使第二掰分框142沿竖直方向逐渐远离第一掰分框141,从而使得预设物料2被分离成两个不同的混凝土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1)、承接件(12)、与所述机体(11)连接的提升件(13)以及与所述机体(11)连接的掰分件(14);
所述承接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提升件(13),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承接件(12)与所述提升件(13)相对固定,以用于承接预设物料(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承接件(12)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提升件(13)可移动;
所述提升件(13)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沿所述竖直方向提升所述承接件(12),以使所述预设物料(2)从初始位置(3)升高至掰分位置(4);
所述掰分件(14)用于对位于所述掰分位置(4)的所述预设物料(2)进行掰分处理,以使所述预设物料(2)分离成至少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13)包括提升架(131)和驱动件(132),所述提升架(131)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体(11),所述承接件(12)与所述提升架(131)连接,所述驱动件(132)设置在所述机体(11)上,所述驱动件(132)与所述提升架(13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提升架(131)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掰分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提升架(131)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有腰形孔,所述承接件(12)上设置有连接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紧固件同时穿设于所述腰形孔和所述连接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紧固件脱离所述腰形孔和/或所述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掰分装置还包括导向部(15),所述导向部(15)与所述机体(11)连接,所述导向部(1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相同,所述提升架(131)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配合于所述导向部(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131)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物料(2)的长度,以使所述预设物料(2)能够沿所述提升架(131)的宽度方向被输送至所述初始位置(3);
所述提升架(131)的宽度大于所述预设物料(2)的宽度,以使所述预设物料(2)能够沿所述提升架(131)的长度方向被输送至所述初始位置(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131)包括第一连接杆(1311)、第二连接杆(1312)和第三连接杆(13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11)、所述第二连接杆(13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13)依次连接,并形成u形框,所述第一连接杆(1311)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1313)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1313)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1311)的一侧均连接有所述承接件(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13)还包括第一传动件(133)和第二传动件(134),所述第一传动件(133)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1)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134)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313)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件(13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34)均与所述驱动件(1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13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34)用于在所述驱动件(132)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竖直方向分别提升所述第一连接杆(131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131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掰分件(14)包括第一掰分框(141)和第二掰分框(142),所述第一掰分框(141)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11),所述第一掰分框(141)用于固定所述预设物料(2)的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掰分框(142)用于固定所述预设物料(2)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掰分框(142)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体(11)或所述第一掰分框(141),以使所述预设物料(2)分离成至少两个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掰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掰分件(14)还包括驱动缸(143),所述驱动缸(143)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11),所述驱动缸(143)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掰分框(142)连接,所述驱动缸(14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掰分框(142)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机体(11)移动。
10.一种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掰分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