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消声、静音技术领域,适用于但不限于动力分布式通风系统、自适应通风末端。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分布式通风系统或者类似功能的通风系统,支路或者末端使用的提供动力的模块产品为通风箱,普遍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
通风箱类产品,特别是风量在400m3/h以上的产品,普遍存在噪音大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通风箱的出风口管道上安装消声静压箱来解决通风箱的噪音问题,此方法需要耗费一定人工来吊装静压箱和软接,还有可能需要现场裁剪角钢等安装材料,现场施工管控严格的项目会导致无法施工。另外,通风箱内的传感器和电路板,由于通风箱内湿度较大,影响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吸声结构的静音通风箱,显著提高降噪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吸声静音通风箱,包括机箱和风机,所述机箱内设置有腔体隔断将机箱分割成风机腔和静压腔,所述风机位于风机腔内,腔体隔断上开有过风孔供从风机出来的气流进入静压腔,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风机腔相通的进风口、与静压腔相通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过风孔错开设置,所述静压腔采用内外双层板结构,所述内层板采用穿孔板,在内外夹层中安装有吸音棉和共振板,所述吸音棉固定在外层板内,共振板与吸音棉、内层板之间均留有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静压腔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顺着过风孔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位于过风孔、出风口的同一侧,用于将过风孔出来的风导入出风口,导流板将静压腔分成两个大小不同的主腔和隔腔,在导流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腔与隔腔的通风孔,所述隔腔用于安装传感器和电路板,隔腔采用与风机腔相同的单层结构。通过增设导流板,对气流导流,达到降噪的目的;导流板将静压腔分成两个大小不同的主腔和隔腔,隔腔用于安装传感器和电路板,既能确保隔腔内的传感器能精确测量空气质量,又能保护电路板和传感器免受气流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流板的尾端设置有折弯部,该折弯部与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平行,导流板采用与机箱相同的材质,导流板靠近主腔的一侧粘附吸音棉,所述共振板采用复合纤维板。通过对导流板尾板进行折弯,使气流能顺畅平滑的进入出风口,避免撞击出风管侧壁引发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静压腔设置成内外双层板结构,内层板采用穿孔板,在内外夹层中安装有吸音棉和共振板,且共振板内外留间隙进行安装;穿过穿孔板的噪音对共振板产生冲击时,由于共振板内外侧均留有间隙能有微小的活动量,能抵消噪音的部分波长,结合吸音棉共同实现共振、吸音降噪,降噪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集成式吸声静音通风箱,主要由机箱、风机3、吸音棉7、共振板8和导流板9组成。
机箱内设置有腔体隔断4将机箱分割成风机腔1和静压腔2。风机3位于风机腔1内,腔体隔断4上开有过风孔4a供从风机3出来的气流进入静压腔2。机箱上设置有与风机腔1相通的进风口5、与静压腔2相通的出风口6。进风口5接进风管,出风口6接出风管。在通风箱内腔增加腔体隔断4,分割出一个独立的空间作为静压腔2,从风机3出来的气流进入静压腔2.并将出风口6与过风孔4a错开设置,使从风机3出来的风在静压腔内折弯,从而降低风流速度,降低动压,实现降噪。
静压腔2采用内外双层板结构,内层板采用穿孔板,其上开有若干圆孔。在内外夹层中安装有吸音棉7和共振板8。吸音棉7固定在外层板内,共振板8与吸音棉7、内层板之间均留有间隙。
静压腔2内设置有导流板9,导流板9顺着过风孔4a到出风口6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位于过风孔4a、出风口6的同一侧,用于将过风孔4a出来的风导入出风口6。导流板9将静压腔2分成两个大小不同的主腔2a和隔腔2b,主腔2a大于隔腔2b。在导流板9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腔2a与隔腔2b的通风孔,隔腔2b用于安装传感器和电路板。主腔2a内的气流能经通风孔进入隔腔2b,但又不会对隔腔2b内的电路板和传感器产生冲击。
最好是,导流板9的尾端设置有折弯部,该折弯部与出风口6的延伸方向平行。另外,通风孔的直径最好为8mm~12mm。导流板9采用与机箱相同的材质,导流板9靠近主腔2a的一侧粘附吸音棉7,共振板8最好采用复合纤维板。
1.一种集成式吸声静音通风箱,包括机箱和风机(3),所述机箱内设置有腔体隔断(4)将机箱分割成风机腔(1)和静压腔(2),所述风机(3)位于风机腔(1)内,腔体隔断(4)上开有过风孔(4a)供从风机(3)出来的气流进入静压腔(2),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风机腔(1)相通的进风口(5)、与静压腔(2)相通的出风口(6),且所述出风口(6)与过风孔(4a)错开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腔(2)采用内外双层板结构,内层板采用穿孔板,在内外夹层中安装有吸音棉(7)和共振板(8),所述吸音棉(7)固定在外层板内,共振板(8)与吸音棉(7)、内层板之间均留有间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吸声静音通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腔(2)内设置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顺着过风孔(4a)到出风口(6)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位于过风孔(4a)、出风口(6)的同一侧,用于将过风孔(4a)出来的风导入出风口(6),导流板(9)将静压腔(2)分成两个大小不同的主腔(2a)和隔腔(2b),在导流板(9)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腔(2a)与隔腔(2b)的通风孔,所述隔腔(2b)用于安装传感器和电路板,隔腔(2b)采用与风机腔(1)相同的单层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吸声静音通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的尾端设置有折弯部,该折弯部与出风口(6)的延伸方向平行,导流板(9)采用与机箱相同的材质,导流板(9)靠近主腔(2a)的一侧粘附吸音棉(7),所述共振板(8)采用复合纤维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