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1


本发明涉及地下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地下交通工程(例如地道结构)多采用现浇法施工,但随着城市高速化发展,地面交通接近饱和状态,新建的地下交通工程的施工条件也愈发严峻。在地下交通工程施工面临复杂环境下,结构预制装配式技术正在市政工程领域逐渐应用与发展,主要在综合管廊工程、地铁工程、桥梁工程等方面应用较多。目前,已经出现了针对地道结构的混凝土预制拼装技术,也有将地道结构中的单、双跨框架构件进行分块浇筑预制的方法,但普遍存在工厂生产效率低、构件搭接精度难以满足要求等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预制效率和精度的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地道结构沿地道延伸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依次浇筑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第一部分;

同时浇筑第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三个区域的第一部分;

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一部分浇筑完成;

依次浇筑倒数第二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

较佳的,将所述地道结构对应每个管节的位置划分成一个所述区域。

较佳的,按照上下分块或左右分块的方式将每个所述区域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较佳的,按照上下分块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底层;按照左右分块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左侧或右侧。

较佳的,相隔一个区域的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相同。

较佳的,相邻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搭接,搭接长度大于100mm。

较佳的,将已完成区域或当前区域中已完成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中与当前部分的接触面作为模板浇筑所述当前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将地道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解决了城市地下通道大截面构件整体浇筑、吊装、运输困难的问题;

2.相比于常规的预制构件依次水平浇筑法,利用相邻已完成构件开展纵向、横向同步浇筑,其中浇筑下一个构件时以相邻已完成构件接触面作为模板,既简化了模板安装工序又提高了预制构件间拼装匹配精度;

3.本发明提供的浇筑方法,施工工序简单、缩短制作工期、保障匹配精度,符合预制拼装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预制地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预制地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预制地道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地道结构沿地道延伸方向(如图3所示箭头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较佳的,可以将所述地道结构对应每个管节的位置划分成一个所述区域;

s2: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例如,将第一个区域分成a1部分和b1部分,较佳的,可以按照上下分块或左右分块的方式将每个所述区域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本实施例中,以上下分块的方式进行分割,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第一部分为底层;若按照左右分块的方式进行分割,则所述第一部分为左侧或右侧;

s3:依次浇筑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第一部分,即依次浇筑a1部分和a2部分;

s4:同时浇筑第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三个区域的第一部分,即同时浇筑b1部分和a3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同时浇筑可以包括:同时进行立模、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

s5: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一部分浇筑完成,即同时浇筑b2部分和a4部分,当然,此时还可以拆除b1部分和a3部分中的管节;然后同时浇筑b3部分和a5部分,直至同时浇筑b4部分和a6部分后,底层部分浇筑完毕;

s6:依次浇筑倒数第二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即依次浇筑b5部分和b6部分,上层部分浇筑完毕。

本发明中,将地道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解决了城市地下通道大截面构件整体浇筑、吊装、运输困难的问题。

将本方法在长120m的预制地道结构中实践,每段管节宽为2.5m,则纵向需要48段管节组成,每段管节分为上下“山”字形构件,共计需要96个预制构件。按照本发明预制地道结构匹配浇筑顺序及方法需要50次即可完成构件浇筑预制,比传统依次浇筑方法(即按照a1、b1、a2、b2的顺序依次浇筑,共需要浇筑96次)提高了近一倍的制作效率。

较佳的,请重点参考图3,相隔一个区域的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相同,即a1、a3和a5的结构完全相同,a2、a4和a6的结构完全相同,b1、b3和b5的结构完全相同,b2、b4和b6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样可以仅制作4中模板,从而减少模板的种类;较佳的,相邻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搭接,l1=l2 d,该搭接长度可以根据地道截面尺寸进行选择,例如搭接长度大于100mm,本实施例中,搭接长度为450mm。本发明中,同一区域中的两个两部分搭接采用搭接方式,例如丁字缝连接,可以提高各个构件拼装的匹配精度。

较佳的,将已完成区域或当前区域中已完成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中与当前部分的接触面作为模板浇筑所述当前部分。例如,浇筑b1部分时,可以以a1部分的顶面和a2部分的一部分侧面作为b1部分的模板,本发明直接将预制完成构件重合面的模板取消,直接利用预制完成构件立面充当模板,不仅有效缩短了预制构件浇筑时间,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构件拼装的匹配精度及模板利用率。

地道结构的预制构件全部完成后,可以通过交通运输将工厂内完成的预制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采用龙门吊进行吊装预制构件,最终实现地道结构的拼装工艺。实践表明采用本方法浇筑的预制构件精度较高,满足了现场施工搭接要求,保障了地道结构预制拼装技术的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道结构沿地道延伸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次浇筑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第一部分;同时浇筑第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三个区域的第一部分;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一部分浇筑完成;依次浇筑倒数第二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本发明将地道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样,浇筑地道结构的预制构件时,可以充分利用预制完成构件的三维空间,纵向与横向同时进行立模、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以提高预制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地道结构沿地道延伸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依次浇筑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第一部分;

同时浇筑第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三个区域的第一部分;

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一部分浇筑完成;

依次浇筑倒数第二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地道结构对应每个管节的位置划分成一个所述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上下分块或左右分块的方式将每个所述区域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上下分块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底层;按照左右分块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左侧或右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隔一个区域的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区域分成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搭接,搭接长度大于1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完成区域或当前区域中已完成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中与当前部分的接触面作为模板浇筑所述当前部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地道结构的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道结构沿地道延伸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次浇筑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第一部分;同时浇筑第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三个区域的第一部分;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一部分浇筑完成;依次浇筑倒数第二个区域和最后一个区域的第二部分。本发明将地道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将每个区域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样,浇筑地道结构的预制构件时,可以充分利用预制完成构件的三维空间,纵向与横向同时进行立模、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以提高预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哲彬;唐建成;张云妹;陶秋强;刘天石;赵康辉;郑晏华;马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4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