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支付扫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条形码/二维码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主要用于产品的追踪追溯,生产控制,自动识别等方向,在电子电路、电器产品、医药、食品饮料、日用家化、烟草、快递邮政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设施上集成了扫码支付装置,方便人们的自由取用,比如充电宝加油站、公共按摩椅和游乐设施,无需人员管理就可以服务消费者。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这样的支付方式也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比如,有不法分子会使用自制的条形码/二维码覆盖原有设备的支付码,从而骗取他人钱财,并且也为设备的供应方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提升人们在扫码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能够与用户终端相连,并且只在用户确认了装置发送的动态密码之后才能进行支付,从而保障了用户的财产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本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装置的壳体采用无塔尖的倒金字塔形,在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显示屏、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和状态指示灯;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模块,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无线模块基于验证码校验情况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当无线连接建立后,微处理器控制显示屏显示支付码。

进一步地,验证码和支付码是二维码,并采用每10秒更新一次的动态更新方式。

进一步地,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的过程,具体包括:

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与装置之间的距离,并在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一反馈信号;

光传感器获取装置上端面是否被遮挡,并在光强度小于预定阈值时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当微处理器在预定时长内同时接收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时,控制显示屏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

进一步地,状态指示灯的数量为3个,分别在显示屏显示验证码、显示支付码和更新二维码时点亮。

进一步地,无线模块包括蓝牙单元和nfc单元。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架,在支架上还设置有通孔,使装置与固定面之间可以基于穿过通孔的螺栓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支架的宽度小于壳体的宽度。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面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进一步地,壳体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四个橡胶脚垫。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新型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采用红外线感应和光感设置,只有在感应到附近有人接近,并且装置的正上方被遮蔽时才会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用户终端基于验证码确认与装置建立连接,而后才能获取支付码,这样的两次验证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扫码安全性,避免用户扫描到不法分子设置的固定欺诈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标记,1-壳体、2-显示屏、3-红外传感器、4-光感应器、5-状态显示灯、6-电源接口、7-支架、8-螺丝、9-橡胶脚垫、10-充电接头、a-壳体宽度、b-支架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新型的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装置的壳体1采用无塔尖的倒金字塔形,在壳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显示屏2、红外传感器3、光传感器4和状态指示灯5;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模块,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3和光传感器4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2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无线模块基于验证码校验情况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当无线连接建立后,微处理器控制显示屏显示支付码。

可以理解地,对于公共应用的扫码支付装置往往无人看管,因此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其常用手段是将诈骗用的支付码贴于装置表面,诱使消费者进行转账。针对这种情况,本新型的装置并不在外部覆盖支付码,而是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消费者扫到虚假支付码的机会。

优选地,本新型中的验证码和支付码是二维码,由图1可见,本新型的显示屏为正方形,非常适合显示二维码,也便于用户的扫码操作,并且二维码相较于条形码难以被破解,能够提升验证和支付安全性。与此同时,本新型中的验证码和支付码都采用10秒更新一次的动态更新方式,进一步增强用户扫码的安全系数。

可以理解地,为了节省电力,增强续航时间,本新型的装置在无人使用时进入休眠待机状态,此时只有微处理器和红外传感器3工作。本新型中的红外传感器3主要用于检测装置周围是否有活动物体并进行测距,并在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向微处理器发送一条反馈信号,使微处理器可以唤醒光传感器工作。针对本新型的使用场景,红外传感器3向微处理器发送反馈信号的预设阈值优选设置为小于等于0.5米的距离,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若装置只基于红外传感器3的反馈信号就显示二维码,有可能用户终端还未被掏出用于扫码,也有可能只是有人经过,这会造成二维码泄露而被高科技不法分子篡改的风险。因此此处在利用红外传感器3检测的基础上,同时利用光传感器4判定用户是否处于扫码状态。如图1可见,由于本新型用于显示二维码的显示屏2位于外壳1的上端面,因此当用户终端进行扫码时就会因遮挡光线而使外壳1上端面的光线明暗度产生变化。基于这种思路,为了进一步增强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本新型的光传感器4在检测光强度小于预定阈值时向微处理器发送一条反馈信号,而本新型装置的微处理器只有在预定时长内同时接收到光传感器4和红外传感器3发送的反馈信号后,才会控制显示屏2显示二维码。显而易见地,这种检测和处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功耗增强续航,也可以保障二维码的显示是有效的,于此同时,可以引导用户在扫码时尽可能的接近本新型装置,从而覆盖装置周围的可视角度,防止二维码被偷窥和篡改。

可以理解地,一般来说用户终端和装置都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公共网络,这种公共网络由于没有身份限制,难以保障安全性,用户在支付认证时,其认证信息容易被黑客类型的不法分子通过公共网络截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新型的装置将验证码作为密匙建立用户终端与本新型装置之间的无线连接,优选地采用蓝牙或nfc等无线方式进行连接,通过创建用户终端与本新型支付装置之间的独立网络杜绝用户信息被窃取的风险,有效提升支付环境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地,由于本新型的装置在验证状态和支付状态都会显示二维码,并且二维码处于定时动态更新状态,因此有可能会造成使用者对当前二维码的功能定义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新型装置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了三个状态指示灯,分别在显示屏2显示验证码、显示支付码和更新二维码时点亮,提示用户当前处于验证状态还是可支付状态。三个状态指示灯的具体指示方式,可基于使用定义进行进一步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本新型的装置壳体1通过采用无塔尖的倒金字塔形,在保障上端面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的同时能够保证放置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感。出于对使用工况的考虑,如图2所示,本新型的装置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支架7,在支架7上设置有通孔,使装置与固定面之间可以基于螺栓8进行紧固。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支架7的宽度b不能大于壳体1上端面的宽度a,这样能够使壳体1从上端面看的时候,支架7不突兀,也有助于缩小本新型的体积,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视觉观感。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新型的装置采用可充电设计,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6,方便使用通用的充电接头进行充电。此处电源接口可以是type-c、micro-usb、lighting等类型的接口,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基于电源接口6,也可以实现用户终端与本新型装置的直连方式,使用户终端直接获取验证码,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螺栓紧固时外壳1不会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在壳体1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四个橡胶脚垫9进行缓冲,这样即使固定面凹凸不平,橡胶脚垫9也可以对地势起到一定的补偿。而在没有使用螺丝紧固时,橡胶脚垫9可以起到增大摩擦阻力的作用,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新型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采用了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检测判定,在判定有人扫码时输出验证码,并在验证码通过后建立与用户终端的私人网络连接,在连接成功时才会输出支付码,除此之外,其设计小巧,便于人们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基于前述内容,本新型实施例在图4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可见本新型的装置由感应模块、显示模块、微处理和无线模块组成。

进一步地,感应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指示灯;无线模块包括蓝牙单元和nfc单元。

进一步地,感应模块基于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检测情况向器发送对应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若微处理器在预设时间内能够接收到所有反馈信号,则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屏输出安全验证码,并控制指示灯对验证码类型和状态加以指示;若验证码在用户终端上验证通过,则无线模块可以基于蓝牙方式或nfc方式与用户终端建立连接,此时微处理器控制显示屏输出支付码,实现用户的支付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壳体(1)采用无塔尖的倒金字塔形,在壳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显示屏(2)、红外传感器(3)、光传感器(4)和状态指示灯(5);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模块,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3)和光传感器(4)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2)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无线模块基于验证码校验情况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当无线连接建立后,微处理器控制显示屏(2)显示支付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码和支付码是二维码,并采用每10秒更新一次的动态更新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3)和光传感器(4)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2)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的过程,具体包括:

红外传感器(3)获取人体与装置之间的距离,并在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第一反馈信号;

光传感器(4)获取装置上端面是否被遮挡,并在光强度小于预定阈值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当所述微处理器在预定时长内同时接收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灯(5)的数量为3个,分别在显示屏(2)显示验证码、显示支付码和更新二维码时点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模块包括蓝牙单元和nfc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架(7),在支架(7)上还设置有通孔,使装置与固定面之间可以基于穿过通孔的螺栓(8)进行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的宽度小于壳体(1)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电源(6)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还设置有四个橡胶脚垫(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动态密码识别的扫码支付控制装置,涉及移动支付扫码装置技术领域,装置的壳体采用无塔尖的倒金字塔形,在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显示屏、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和状态指示灯;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模块,微处理器基于红外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反馈情况控制显示屏显示动态更新的验证码,无线模块基于验证码校验情况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当无线连接建立后,微处理器控制显示屏显示支付码。本实用新型只有在用户离近进行扫码时才会显示动态更新的二维码,并且采用多步骤的验证方式,能够提升用户在扫码支付中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铂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2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