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油站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油箱。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水平的不断提高,集装式干气密封的使用也比较普遍。油箱作为集装式干气密封系统的组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储存液压系统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油量、散发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和为液压系统提供元件的安装位置等。但是,一般油箱内的流动介质在低温环境下时容易形成固态介质,而固态介质无法用于对机器进行冲洗。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冲洗机器的密封油箱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油箱,用以实现对油箱内的介质进行加热,并有效提高加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包括:
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有具有开孔的隔板和穿过所述隔板的开孔的电加热器;
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电加热器的法兰盘,以通过所述法兰盘使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箱体相连;
其中,所述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外围宽度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存储空间分为流动介质进口区和流动介质出口区,所述流动介质进口区具有介质泵和所述介质泵相连的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配置成过滤所述箱体内的流动介质;
所述介质泵配置成将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流动介质泵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动介质出口区具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配置成接收所述箱体的外部管道中的流动介质,以使所接收的流动介质回流至所述箱体的流动介质出口区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器靠近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管的出口处设有消音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的形状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外周形状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的开孔设置在所述隔板的预设位置处;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隔板中靠近所述油箱底部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器的长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油箱通过穿过具有开孔的电加热器对箱体内的介质进行加热,以防油箱内的流动介质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固态介质。由于隔板中开孔的孔径与电加热器的外围宽度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因此,既能够实现对油箱内流动介质的加热,并有效提高加热效果,而且通过隔板的作用能够防止流动介质出口与流动介质进口之间形成流动介质的混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2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油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具有开孔1010的隔板101和穿过隔板101的开孔1010的电加热器100;箱体1的外侧壁设有法兰盘1000,以通过法兰盘1000使电加热器100与箱体1相连。其中,开孔1010的孔径d1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围宽度d2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具体地,开孔1010的孔径d1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围宽度d2之间的差值为1~10cm之间的任一取值。优选地,开孔1010的孔径d1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围宽度d2之间的差值为1~5cm之间的任一取值。进一步地,开孔1010的孔径d1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围宽度d2之间的差值为2cm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油箱通过穿过具有开孔1010的电加热器100对箱体1内的介质进行加热,以防油箱内的流动介质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固态介质。由于隔板101中开孔1010的孔径d1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围宽度d2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因此,既能够实现对油箱内流动介质的加热,并有效提高加热效果,而且通过隔板101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动介质出口与流动介质进口之间形成流动介质的混流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隔板101将箱体1内的存储空间分为流动介质进口区200和流动介质出口区300,流动介质进口区200具有介质泵201和介质泵201相连的过滤器202;过滤器202配置成过滤箱体1内的流动介质;介质泵201配置成将过滤器202过滤后的流动介质泵至箱体1的外部管道。流动介质出口区300具有回流管102,回流管102配置成接收箱体1的外部管道中的流动介质,以使所接收的流动介质回流至箱体1的流动介质出口区内。
应理解,介质泵201在电机d的驱动下工作时,将箱体1内的流动介质经过过滤器202以n1方向泵送至箱体1的外部管道(图1中未示出)中,流动介质经过箱体1的外部管道以n2方向流至回流管102中,以通过回流管102流回至箱体1内。如此,通过隔板101的作用将箱体1内的存储空间分为流动介质进口区200和流动介质出口区300,以防止流动介质出口与流动介质进口之间形成流动介质的混流现象。
在上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加热器100靠近回流管102的出口设置。电加热器100的长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以有效地对箱体的流动介质进行加热。其中,回流管102的出口处设有消音件1020,以较弱或消除箱体1内所产生较大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器100对箱体1内的介质进行加热时,该介质可以为流动介质,以通过电加热器100的加热作用,使流动介质的温度达到适合介质泵201泵送的介质。该介质也可以为固体介质,该固体介质在电加热器的作用下能够融化为流动介质,以便于介质泵201能够有效地将流动介质泵送至箱体1的外部管道中。
此外,开孔1010的形状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周形状相同。比如,图1中的开孔1010的形状为圆形,电加热器100的外周形状近似为圆形状,以便于电加热器100不仅能够有效地穿过开孔1010,而且由于开孔1010的形状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周形状相同或相似,因此能够使得开孔1010与电加热器100之间的空隙尽量地缩小,以有效地防止流动介质出口与流动介质进口之间形成流动介质的混流现象。比如,在另一个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开孔1010的形状设置为三角形,此时,可以将电加热器100的外周形状设置为三角形,在电加热器100穿过开孔1010时,由于开孔1010的形状与电加热器100的外周形状相同,因此电加热器100不仅能够有效地穿过开孔1010,而且还能够使得电加热器100与开孔1010之间的空隙尽量地缩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动介质出口与流动介质进口之间形成流动介质的混流现象。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隔板101的开孔1010设置在隔板101的预设位置处。其中,预设位置为隔板101中靠近油箱底部的位置。如此,当电加热器100穿过开孔1010时,电加热器100也位于靠近油箱底部的位置处,从而能够有效对箱体1内的流动介质进行加热。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流动介质可以为水、石油等液体、也可以为干气。
此外,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油箱中所涉及的管道可以均为不锈钢,以防止流动介质腐蚀管道以及管道中的各个部件。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有具有开孔的隔板和穿过所述隔板的开孔的电加热器;
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设有法兰盘,以通过所述法兰盘使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箱体相连;
其中,所述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外围宽度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存储空间分为流动介质进口区和流动介质出口区,所述流动介质进口区具有介质泵和所述介质泵相连的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配置成过滤所述箱体内的流动介质;
所述介质泵配置成将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流动介质泵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介质出口区具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配置成接收所述箱体的外部管道中的流动介质,以使所接收的流动介质回流至所述箱体的流动介质出口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器靠近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管的出口处设有消音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形状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外周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开孔设置在所述隔板的预设位置处;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隔板中靠近所述油箱底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器的长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