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etc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技术的发展,etc在道路收费系统中的使用也愈加广泛,它通过车载电子设备与etc天线之间进行短程通讯,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车辆的收费操作,与传统的人工收费相比,收费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在传统etc系统中,一般将etc天线与摄像机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在对etc系统进行检修时,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对etc天线和摄像机进行检修,由于需要移动检修位置,所以延长了etc系统的检修时间,检修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etc天线与摄像机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所以etc系统的占用空间较大,在etc系统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单独对etc天线和摄像机分别进行安装,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识别设备,用于解决传统etc系统检修效率降低和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识别设备,用于识别车辆信息,其特征在于: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通光孔;
拍摄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拍摄模组包括摄像头;以及
etc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etc模组包括etc天线板,所述etc天线板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头穿设在所述摄像孔内且透过所述通光孔以拍摄图像。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通光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壳,且所述拍摄模组和所述etc模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板和支柱,所述etc天线板与所述支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所述支柱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etc天线板和所述支板。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和镜头基板,所述镜头基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空间内,且所述镜头基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支板,所述镜头穿设在所述摄像孔内。
可选地,所述拍摄模组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连接于所述支板;所述etc天线板上还设有灯槽,所述补光灯穿设在所述灯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支板远离所述etc天线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拍摄模组还包括摄像主板,所述etc模组还包括主控板;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支杆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连接于所述支杆,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摄像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与所述支杆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壳包括壳身和面板,所述通光孔设置在所述壳身的一端,所述面板嵌设在所述通光孔内;所述面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识别设备中,拍摄模组和etc模组均设置在壳体的容纳腔内,并且etc模组中的etc天线板上设有摄像孔,拍摄模组的摄像头穿设在摄像孔内并可以透过通光孔进行拍摄,一方面,通过将摄像头和etc天线板一同设置在壳体内的容纳腔内,在本识别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在同一检修位置对拍摄模组和etc模组进行检测,检修便捷,检修效率高,另一方面,本识别设备中的摄像头和etc天线板在结构上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本识别设备结构紧凑,便于识别设备的布置与安装,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10、上壳;120、下壳;121、壳身;1211、通光孔;122、面板;130、散热空间;140、支架;141、支板;142、支柱;143、底板;144、支杆;145、第一安装板;146、第二安装板;150、转轴;160、锁扣;170、锁销;
200、拍摄模组;210、摄像头;211、镜头;220、补光灯;
300、etc模组;310、etc天线板;311、摄像孔;312、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识别设备,该识别设备用于识别车辆信息,如图1所示,该识别设备包括壳体100、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壳体100作为安装载体以用于安装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拍摄模组200用于拍摄车辆的图像信息,etc模组300用于感应车辆的etc信号。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0内部设有容纳腔,且壳体100的侧壁上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通光孔1211;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均设置在容纳腔内;拍摄模组200包括摄像头210,摄像头210用于透过通光孔1211拍摄图像;etc模组300包括etc天线板310,etc天线板310设有摄像孔311,摄像头210穿设在摄像孔311内,etc天线板310用于接收沿第二方向传输的etc信号。
在本识别设备中,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均设置在壳体100的容纳腔内,并且etc模组300中etc天线板310设有摄像孔311,拍摄模组200的摄像头210穿设在摄像孔311内并可以透过通光孔1211进行拍摄,从而在摄像头210拍摄车辆图像时,etc天线板310能够同时运行,以接收车辆发出的的etc信号;一方面,通过将摄像头210和etc天线板310一同设置在壳体100内的容纳腔内,在本识别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在同一检修位置对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进行检测,检修便捷,检修效率高,另一方面,本识别设备中的摄像头210和etc天线板310可以同时运行且互不影响,以使本识别设备结构紧凑,便于识别设备的布置与安装,使用效果好。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下壳120包括壳身121和面板122组成,通光孔1211开设在壳身121上,面板122嵌设在通光孔1211内,且面板122为透明板材,摄像头210可以通过面板122进行拍摄;具体面板122可以为亚克力板、玻璃板等透明板材。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光孔1211可开设在下壳120上,通光孔1211的尺寸与摄像头210相适配,摄像头210穿设在通光孔1211中,摄像头210依次穿设于摄像孔311和通光孔1211内,从而使摄像头210能够对车辆进行拍摄。
具体如图2所示,壳体100包括上壳110和下壳120,上壳110的一端与下壳120转动连接,上壳110的另一端与下壳120可拆卸连接;上壳110与下壳120围合形成容纳腔。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壳110的一端设有转轴150,上壳110与下壳120通过转轴150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上壳110的另一端设有锁销170,下壳120与锁销170对应位置设有锁扣160,上壳110与下壳120通过锁扣160与锁销170卡接配合。
当需要对本识别设备进行维护时,将锁扣160与锁销170分离,以使上壳110与下壳120分离,从而将上壳110朝向远离下壳120的方向翻转,即可打开容纳腔,操作人员即可对拍摄模组200和/或etc模组300进行维护,维护便捷。
如图4所示,壳体100还包括支架140,支架140可拆卸连接于下壳120,且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分别连接于支架140。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本识别设备进行维护时,可以将支架140与下壳120分离,并将支架140从容纳腔中取出,设置在支架140上的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可以随支架140一同从容纳腔中取出,维护人员即可将支架140连同拍摄模组200和etc模组300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对拍摄模组200和/或etc模组300进行维护,使用效果好。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140包括支板141和支柱142,etc天线板310和支柱142均设置在支板141的一侧,etc天线板310与支板141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130,支柱14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etc天线板310和支板14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etc天线板310和支板141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130,从而提高etc天线板310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摄像头210和etc天线板310的散热效果,避免摄像头210和etc天线板310由于高温而损坏,以提高本识别设备的耐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210包括镜头211和镜头基板,镜头基板设置在散热空间130内,且镜头基板在x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镜头211和支板141,镜头211穿设在摄像孔3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镜头基板设置在散热空间130内,一方面可以使本识别设备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镜头211发出的热量也可以通过散热空间130进行扩散,以使镜头211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将摄像头210的镜头211设置在etc天线板310的摄像孔311内,可以使本识别设备可以同时使用镜头211拍摄以及使用etc天线板310接收etc信号,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拍摄模组200还包括补光灯220;etc天线板310还设有灯槽312,补光灯220穿设在灯槽312内。
通过在etc天线板310上开设与补光灯220相适配的灯槽312,当补光灯220启动时,补光灯220可以通过灯槽312对x方向上的车辆进行补光,etc天线板310与补光灯220可以同时运行,互不影响。
具体的,如图4和图6所示,支架140还包括底板143,底板143连接于支板141远离etc天线板310的一侧,且底板143与支板141相互垂直;底板143与下壳120可拆卸连接。
需要将支架140从容纳腔中取出时,可以将底板143与下壳120分离。在一实施例中,支板141与底板143一体成型,通过弯折加工之后以使支架140的截面形成近似l型,一体成型的支架140耐用性较好;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板141与底板143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如图4所示,拍摄模组200还包括摄像主板,etc模组300还包括主控板;支架140还包括支杆144和多个安装板,支杆144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43,且支杆144与底板143相互垂直;多个安装板均连接于支杆144,且每两个安装板之间均平行且间隔设置,摄像主板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板上,主控板设置在另一个安装板上。
可以理解的是,摄像主板连接于摄像头210,主控板连接于etc天线板310,摄像主板和主控板分别用于控制摄像头210和etc天线板310。通过在容纳腔中设置多个安装板,以将容纳腔沿支杆144的延伸方向分隔为多个容纳空间,每一个容纳空间内均有一个用于摄像主板或主控板的安装板,一方面,可以提高壳体100内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使用效果好;另一方面,通过将摄像主板和主控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安装板上,可以提高摄像主板和主控板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本识别设备的散热效果。具体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安装板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安装板145和第二安装板146,摄像主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45上,主控板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46上。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的安装板均与支杆144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与支杆144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可以根据需要连接不同数量的安装板,从而使本识别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使用效果好。具体的,安装板与支杆144可以通过插接连接、卡接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识别设备,用于识别车辆信息,其特征在于: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通光孔;
拍摄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拍摄模组包括摄像头;以及
etc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etc模组包括etc天线板,所述etc天线板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头穿设在所述摄像孔内且透过所述通光孔以拍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壳转动连接,所述上壳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通光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壳,且所述拍摄模组和所述etc模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板和支柱,所述etc天线板与所述支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所述支柱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etc天线板和所述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和镜头基板,所述镜头基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空间内,且所述镜头基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支板,所述镜头穿设在所述摄像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模组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连接于所述支板;所述etc天线板上还设有灯槽,所述补光灯穿设在所述灯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支板远离所述etc天线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模组还包括摄像主板,所述etc模组还包括主控板;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支杆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连接于所述支杆,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摄像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与所述支杆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壳身和面板,所述通光孔设置在所述壳身的一端,所述面板嵌设在所述通光孔内;所述面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