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4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形态学染色包括微生物形态学染色和血液学形态学染色,此两种染色均需要将标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物理固定或化学固定后进行染色,通常在染色的最后一步都是用水冲洗掉载玻片上多余的染液,然而一般载玻片都是用普通的浮法玻璃制成,载玻片表面张力稍差,水洗后会残留较多水迹在载玻片上,如何快速沥干载玻片上的水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常用的沥干载玻片上的水分是放通过将载玻片放在载玻片沥干架里自然晾干,但是现有的载玻片沥干架通常为了节省空间,载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隙比较小,仅仅能隔开不粘附,当相邻载玻片都残留水分时,往往会产生表面张力,使水分残留在相邻两张载玻片之间,待载玻片上的水分完全干燥则需要较长时间。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插入或取出的过程中,容易被相邻载玻片的棱角划伤手指,插入或取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加快载玻片的沥干速度,缩短载玻片的沥干时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用于沥干载玻片,包括支撑柱、上层网格以及下层网格;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平行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载玻片长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载玻片的长度;所述上层网格由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下层网格由多个第二网格单元组成,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载玻片的宽度,且与所述载玻片宽度的差值小于2mm;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宽或边长大于所述载玻片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所述载玻片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大于载玻片的宽度,将载玻片沿者长度方向插入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通过设置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与所述载玻片宽度的差值小于2mm,便于载玻片沿着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固定设置,通过设置第一网格单元的宽或边长大于载玻片宽度的一半,使相邻两块载玻片的距离较远,不仅降低了水分残留在相邻两张载玻片之间的几率,缩短了沥干时间,而且更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长和宽分别为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长和宽的1/n,或,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边长为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边长的1/n,n=2,3,4,……。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网格单元的长和宽,或,边长设置成第一网格单元的长和宽,或,边长的1/n,n≥2,一方面是用于支撑载玻片,防止载玻片从第二网格单元掉落,另一方面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网格是由n1*m1个第一网格单元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下层网格是由n2*m2个第二网格单元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n1、m1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2、m2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2=n*n1,m2=n*m1;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是4,四根支撑柱分别设在所述上层网格和下层网格的四个顶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载玻片沥水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的至少一组对边之间的弧形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支撑柱加强整个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载玻片沥水架还包括吸水纸;所述吸水纸铺设在所述下层网格靠近所述上层网格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层网格上铺设吸水纸,可以加快沥干速度,缩短载玻片的沥干时间;而且,通过将已经湿润的吸水纸更换成干燥的吸水纸,可以进一步地缩短载玻片的沥干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载玻片包括用于涂抹标本的光滑部以及用于写入信息的磨砂部;所述磨砂部所占的长度小于所述载玻片长度的一半;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光滑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磨砂部写入了信息,便于工作人员插入或取出所需的载玻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光滑部的长度,使磨砂部伸出上层网格,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磨砂部上写入的信息。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所述光滑部的长度为50mm,所述磨砂部的长度为26mm;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为50mm。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宽为26mm;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是长为22mm,宽为16mm的长方形。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6mm-56mm。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层网格与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6mm-56mm,即载玻片露出上层网格的长度范围为30mm-20mm,便于操作者拿取载玻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长度范围为90-110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撑柱,200-上层网格,210-第一网格单元,300-下层网格,310-第二网格单元,400-吸水纸,500-弧形支撑柱,600-载玻片,610-光滑部,620-磨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包括支撑柱100、上层网格200、下层网格300以及吸水纸400;支撑柱100的数量为4,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的四个顶点分别安装在四根支撑柱上,且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平行设置;上层网格200是由n1*m1个第一网格单元210组成的长方形,下层网格300是由n2*m2个第二网格单元310组成的长方形;吸水纸400铺设在下层网格300的上侧;待沥干的载波片600沿着长度方向插入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对角线,下侧与吸水纸40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载玻片600的宽度为26mm,第一网格单元210的截面是是长为22mm,宽为16mm的长方形,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对角线长度约为27.203,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对角线长度大于载玻片600的宽度,允许载玻片600插入,而且,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对角线长度与载玻片600的宽度差值小于2mm,几乎刚好允许载玻片600插入,便于载玻片600的固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载玻片600的尺寸灵活设计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尺寸,第一网格单元210的对角线长度与载玻片600的宽度差值小于2mm最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格单元310的长为11mm,宽为8mm,分别为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的1/2,小于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用于支撑载玻片600;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网格单元310的长和宽分别为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的1/n,n=3,4,5……;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网格单元310的长和宽分别为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的1/m,m>1,即第二网格单元310的长和宽分别小于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

在本实施例中,n1=10,m1=6,上层网格200是由60(10*6)个第一网格单元210组成的长方形,可以同时插入60片载玻片600;n2=20,m2=12,下层网格300是由240(20*12)个第二网格单元310组成的长方形,每个第一网格单元210对应四个第二网格单元。

在其它实施例中,上层网格200中第一网格单元2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比如可以是40(10*4)个(n1=10,m1=4),也可以是80(16*5)个(n1=16,m1=5),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同时插入的载玻片600的数量与上层网格200中第一网格单元210的数量一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载玻片600包括光滑部610与磨砂部620,光滑部610为光滑玻璃,磨砂部620为光滑玻璃经过磨砂处理制成;载玻片600的总长度为76mm,其中光滑部610的长度为50mm,用于涂抹标本;磨砂部620的长度为26mm,用于写入信息(比如标本的信息);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之间的距离为50mm,载玻片600的光滑部610插入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之间的空间,磨砂部620从上层网格200露出,便于操作人员查看磨砂部620写入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网格200和下层网格300均由直径为3mm的不锈钢条制成;支撑柱400由直径为5mm,长度为100mm的不锈钢柱制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之间架设有弧形制成柱500;弧形支撑柱500用于加强整个沥干架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片载玻片600之间的距离较远,不仅降低了水分残留在相邻两张载玻片600之间的几率,缩短了沥干时间,而且更安全;与此同时,由于在磨砂部620写入了信息,便于工作人员插入或取出所需的载玻片6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层网格300上铺设吸水纸400,可以加快沥干速度,缩短载玻片600的沥干时间;而且,通过更换已经湿润的吸水纸400,可以进一步地缩短载玻片600的沥干时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第一长方形网格的长和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网格单元210的长和宽不同,但是对角线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长方形网格的长和宽分别为第一长方形网格长和宽的1/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点在于;上层网格200由第一正方形网格组成,下层网格300由第二正方形网格组成;第一正方形网格的对角线长度与载玻片600的宽度的差值小于2mm。

在本实施例中,当n1=m1时,上层网格200为正方形;当n1≠m1时,上层网格200为长方形;当n2=m2时,上层网格300为正方形;当n2≠m2时,下层网格300为长方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点在于:载玻片600只有光滑部610,不包括磨砂部620;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玻片600的长度,即小于76mm;上层网格200与下层网格300之间的距离范围最好为46mm-56mm,即载玻片600露出上层网格200的长度范围为30mm-20mm,便于操作者拿取载玻片6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用于沥干载玻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上层网格以及下层网格;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平行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载玻片长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载玻片的长度;所述上层网格由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下层网格由多个第二网格单元组成,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载玻片的宽度,且与所述载玻片宽度的差值小于2mm;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宽或边长大于所述载玻片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所述载玻片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长和宽分别为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长和宽的1/n,或,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边长为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边长的1/n,n=2,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网格是由n1*m1个第一网格单元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下层网格是由n2*m2个第二网格单元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n1、m1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2、m2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2=n*n1,m2=n*m1;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是4,四根支撑柱分别设在所述上层网格和下层网格的四个顶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的至少一组对边之间的弧形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水纸;所述吸水纸铺设在所述下层网格靠近所述上层网格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玻片包括用于涂抹标本的光滑部以及用于写入信息的磨砂部;所述磨砂部所占的长度小于所述载玻片长度的一半;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光滑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所述光滑部的长度为50mm,所述磨砂部的长度为26mm;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为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宽为26mm;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截面是长为22mm,宽为16mm的长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玻片的长为76mm;所述上层网格与所述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6mm-56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长度范围为90-1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载玻片沥干架,用于沥干载玻片,包括支撑柱、上层网格以及下层网格;上层网格与下层网格平行安装在支撑柱上,上层网格与下层网格之间的距离大于载玻片长度的一半,且小于载玻片的长度;上层网格由多个第一网格单元组成,下层网格由多个第二网格单元组成,第一网格单元和第二网格单元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一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大于载玻片的宽度,且与载玻片宽度的差值小于2mm;第一网格单元的宽或边长大于载玻片宽度的一半;第二网格单元的对角线长度小于载玻片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载玻片沥干架不仅降低了水分残留在相邻两张载玻片之间的几率,缩短了沥干时间,而且更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梁洁清;刘晏;朱春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5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