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



背景技术:

游丝铜座是一种盘状且中心开有通孔的金属件,在实际生产中,游丝的中部需要铆接上游丝铜座才算完成一个成品,而游丝铜座的内圈上需要进行来去毛刺处理,因此需要对游丝铜座的内圈进行倒角处理。

现有的游丝铜座需要工人将游丝铜座一个一个放置在倒角刀下进行加工,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能够自动对游丝铜座进行倒角处理,生产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具有底板,所示底板的中部设置有l形进料块,l形进料块中部开有料道,l形进料块下端的左右两侧开有一字通槽,l形进料块下端的后侧开有矩形通孔,所述l形进料块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滑轨,且每个滑轨上均活动连接有滑块;左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一气缸,左侧的滑块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倒角刀;右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二气缸,右侧的滑块上设置有圆台顶杆;后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三气缸,后侧的滑块上设置有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l形进料块的竖直段为进料口,且进料口处为倒立梯形结构方便进料;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分别与其旁侧的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位于l形进料块前侧的位置开有落料孔,l形进料块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刮刀,在出料时对游丝铜座的表面残屑可进一步进行清除,且l形进料块左侧的一字通槽处还设置有废料倒角,在对游丝铜座进行倒角时方便废料落下,l形进料块右侧开有让位槽,便于圆台顶杆伸出时对游丝铜座进行顶紧且,所述让位槽与圆台顶杆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倒角刀与圆台顶杆同轴设置;所述推杆与l形进料块上的矩形通孔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l形进料块、滑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均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电机、圆台顶杆和推杆均与滑块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l形进料块、气缸、推杆、倒角刀和圆台顶杆的配合使用,能够自动对游丝铜座进行倒角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的倒角刀示意图。

图中:1.底板;101.落料孔;2.l形进料块;201.料道;202.一字通槽;203.刮刀;204.废料倒角;205.让位槽;3.滑轨;4.滑块;501.第一气缸;502.电机;503.倒角刀;601.第二气缸;602.圆台顶杆;701.第三气缸;702.推杆;8.游丝铜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4所示的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具有底板1,所示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l形进料块2,l形进料块2中部开有料道201,l形进料块2下端的左右两侧开有一字通槽202,l形进料块2下端的后侧开有矩形通孔,所述l形进料块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滑轨3,且每个滑轨3上均活动连接有滑块4;左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一气缸501,左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电机502,所述电机50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倒角刀503;右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二气缸601,右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圆台顶杆602;后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三气缸701,后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推杆702。

所述l形进料块2的竖直段为进料口,且进料口处为倒立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气缸501、第二气缸601和第三气缸701分别与其旁侧的滑块4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1位于l形进料块2前侧的位置开有落料孔101,l形进料块2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刮刀203,且l形进料块2左侧的一字通槽202处还设置有废料倒角204,l形进料块2右侧开有让位槽205,且所述让位槽205与圆台顶杆602同轴设置。

所述倒角刀503与圆台顶杆602同轴设置;所述推杆702与l形进料块2上的矩形通孔活动连接。

所述l形进料块2、滑轨3、第一气缸501、第二气缸601和第三气缸701均与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电机502、圆台顶杆602和推杆702均与滑块4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振动上料盘将游丝铜座8传送至l形进料块2竖直段的料道201处进行上料,当游丝铜座8进入l形进料块2的料道201后,首先第二气缸601活塞杆伸出,圆台顶杆602向l形进料块2处靠近,圆台顶杆602将穿过让位槽插入游丝铜座8的中心对游丝铜座8进行定心顶紧,之后电机502和第一气缸501启动,第一气缸502推动者电机502向l形进料块2处移动,旋转的倒角刀503穿过一字通槽202对游丝铜座8进行倒角,之后第一气缸501与第二气缸601的活塞杆收回,第三气缸701的活塞杆伸出,将倒角完成的游丝铜座8向前推动一个游丝铜座8的长度再收回活塞杆,之后下一个游丝铜座8将落下进行倒角,整个过程以此往复,最后当游丝铜座8将从l形进料块2的出料口经过刮刀203对其表面残屑进行刮除最后落入落料孔101内。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底板(1),所示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l形进料块(2),l形进料块(2)中部开有料道(201),l形进料块(2)下端的左右两侧开有一字通槽(202),l形进料块(2)下端的后侧开有矩形通孔,所述l形进料块(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滑轨(3),且每个滑轨(3)上均活动连接有滑块(4);左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一气缸(501),左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电机(502),所述电机(50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倒角刀(503);右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二气缸(601),右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圆台顶杆(602);后侧的滑轨(3)的旁侧设置有第三气缸(701),后侧的滑块(4)上设置有推杆(7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进料块(2)的竖直段为进料口,且进料口处为倒立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气缸(501)、第二气缸(601)和第三气缸(701)分别与其旁侧的滑块(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位于l形进料块(2)前侧的位置开有落料孔(101),l形进料块(2)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刮刀(203),且l形进料块(2)左侧的一字通槽(202)处还设置有废料倒角(204),l形进料块(2)右侧开有让位槽(205),且所述让位槽(205)与圆台顶杆(602)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刀(503)与圆台顶杆(602)同轴设置;所述推杆(702)与l形进料块(2)上的矩形通孔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进料块(2)、滑轨(3)、第一气缸(501)、第二气缸(601)和第三气缸(701)均与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电机(502)、圆台顶杆(602)和推杆(702)均与滑块(4)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游丝铜座倒角装置,具有底板,所示底板的中部设置有L形进料块,L形进料块中部开有料道,L形进料块下端的左右两侧开有一字通槽,L形进料块下端的后侧开有矩形通孔,L形进料块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滑轨,且每个滑轨上均活动连接有滑块;左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一气缸,左侧的滑块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倒角刀;右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二气缸,右侧的滑块上设置有圆台顶杆;后侧的滑轨的旁侧设置有第三气缸,后侧的滑块上设置有推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L形进料块、气缸、推杆、倒角刀和圆台顶杆的配合使用,能够自动对游丝铜座进行倒角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谈书平;王云飞;张凤花;谈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市永宏达精密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