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8


本发明涉及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弹性固化道床轨道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轨道结构,兼具了有砟与无砟轨道结构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在不宜铺设有砟及无砟轨道结构特殊区段的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下部基础变形适应能力强,易于维修的优点。

但传统的装配式固化道床轨道结构,轨枕与道床为一整体,当下部基础变形时需要拨轨或采用抽换轨枕的方式进行维修,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法适应左右股钢轨变形量不同的情况。此外,需要进行轨枕抽换维修的区段通常位于下部基础不良等敏感区段。

现需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维护及检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控下部基础不良等敏感区段,并在需要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下部基础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轨枕与道床为一整体,当下部基础变形时需要拨轨或采用抽换轨枕的方式进行维修,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法适应左右股钢轨变形量不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通过采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和从线路中部更换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刨除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采用盘锯将需要更换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从中间锯开,并从线路中心抽出据开后两侧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

s2.在原位置放置新的替换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

s3.通过调整垫层和扣件进行线路精调,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要求;

s4.调试轨枕中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监测。

轨枕上内置监测传感器,当下部基础发生变形时,设置在轨枕上的智能传感器发出报警,启动维护检测程序,可实现固化道床单元快速更换维修及后期线路运营情况的监测,当出现危害是实时报警。

通过依次设置碎石垫层和道床块,并将轨枕嵌设在道床块上部,将扣件安装在轨枕上,从而当道床发生变形时,可以根据道床变形的程度,工作人员依次选择或同时选择更换不同厚度的扣件、不同高度的复合道床块以及调整碎石垫层的厚度来达到调整所述钢轨高度的目的,从而能够通过扣件、复合道床块以及碎石垫层实现对道床变形的分级调整。

当线路后期发生病害需要养护维修时,先通过扣件进行调整维修,当超出扣件调整量后,通过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底部的调整层进行调整,当扣件及调整层均无法调整时,直接更换不同道床厚度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包括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与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步骤s1中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位于线路中心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根据两侧轨道几何尺寸需求选取不同高度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

s22.从线路中心将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放置在一侧钢轨的下端;

s23.从线路中心将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放置另一侧的钢轨的下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步骤s3和s4之间还包括步骤sa:

通过连接扣件固结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设置于调整垫层上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包括第一固化单元、第一轨枕端节、第一智能传感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轨枕端节设置于第一固化单元上表面,第一连接部横向设置于第一轨枕端节与钢轨平行的侧面,第一智能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第一智能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轨枕端节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包括第二固化单元、第二轨枕端节、第二智能传感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轨枕端节设置于第二固化单元上表面,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轨枕端节最接近第一轨枕端节的侧表面,第二智能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第二智能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轨枕端节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作为优选方式,第一轨枕端节和第二轨枕端节上表面设置有承轨槽,钢轨通过安装扣件设置于承轨槽中。

将原有的固化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进行分离,采用刚性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进而达到可从线路中心进行更换的目的,且可在左右股钢轨下采用不同厚度的单元,可以根据变形情况配置更换的满足要求的固化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灵活性更强。

每个轨枕单元上布设有智能传感器,可实现维修后期的轨道结构服役状态的监测。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可实现从线路中心拆卸并替换轨枕单元,且道床弹性及刚度不会随列车荷载发生较大变化;

(2)该轨枕具备智能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

(3)从线路中心位置更换,可实现在天窗单元时间内快速更换轨枕;

(4)通过分离式结构的轨枕,应对沉降现象,左右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尺寸可以单独匹配从而来应对左右轨枕沉降不均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实施例1流程图;

图2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实施例2流程图:

图3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步骤s3流程图;

图4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实施例1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示意图;

图5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实施例2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示意图;

图6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示意图;

图7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示意图;

图8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1、第一固化单元;112、第一轨枕端节;113、第一智能传感器;114、第一连接部;12、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1、第二固化单元;122、第二轨枕端节;123、第二智能传感器;124、第二连接部;2、钢轨;3、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刨除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采用盘锯将需要更换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从中间锯开,并从线路中心抽出据开后两侧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2.在原位置放置新的替换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3.通过调整垫层3和扣件进行线路精调,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要求;

s4.调试轨枕中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监测。

如图4所示,固化道床轨道系统,包括至少两纵向设置的若干的复合轨道单元1、道砟4、垫层3、钢轨2,钢轨2设置于复合轨道单元1上表面且垂直复合轨道单元1轴线,垫层3设置于硬质基础上表面,道砟4设置于垫层3上表面,复合轨道单元1下部设置于道砟4内部且复合轨道单元1下表面接设置于述垫层上表面,复合轨道单元1为预制的整体式结构;复合轨道单元1包括轨枕、第一固化道床、第二固化道床、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第一固化道床和第二固化道床分别相对设置于垫层上表面,轨枕两端下表面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化道床和第二固化道床上表面,钢轨通过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设置于轨枕上表面。

对固化道床及轨枕单元进行工厂化预制,从而达到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结构质量的目的,可实现轨道结构的室内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施工及伤损后单元化维修。具备既有轨道结构所无法同时满足的结构整体性强、无需日常养护维修、伤损后易修复、技术经济性突出的优势。且增强了固化道床对轨枕的侧向包裹,从而增加了结构稳定性。此外,本发明的预制块之间设置一定间隔,以确保后期轨道结构的可维修性。

固化道床骨料由指定级配的碎石道砟组成,通过聚氨酯材料进行发泡粘结,将散体碎石道砟与轨枕固化成整体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刨除待换轨枕的线路中心散体道砟4,采用盘锯将需要更换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从中间锯开,并从线路中心抽出据开后两侧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2.在原位置放置新的替换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3.根据两侧轨道几何尺寸需求选取不同高度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

s4.从线路中心将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放置在一侧钢轨2的下端;

s5.从线路中心将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放置另一侧的钢轨2的下端;

s6.通过连接扣件固结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

s7.调试轨枕中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监测。

如图5所示,固化道床轨道系统,包括垫层3、道砟4、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和钢轨2,钢轨2设置于复合轨道单元1上表面且垂直复合轨道单元1轴线,垫层3设置于硬质基础上表面,道砟4设置于垫层3上表面,复合轨道单元1下部设置于道砟4内部且复合轨道单元1下表面接设置于述垫层上表面。

如图6所示,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至少一个的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之间可拆卸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包括第一固化单元111、第一轨枕端节112、第一智能传感器113和第一连接部114,第一轨枕端节112设置于第一固化单元111上表面,第一连接部114横向设置于第一轨枕端节112与钢轨2平行的侧面,第一智能传感器113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第一智能传感器113设置于第一轨枕端节112上。

如图8所示,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包括第二固化单元121、第二轨枕端节122、第二智能传感器123和第二连接部124,第二轨枕端节122设置于第二固化单元121上表面,第二连接部124设置于第二轨枕端节122最接近第一轨枕端节112的侧表面,第二智能传感器123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第二智能传感器123设置于第二轨枕端节122上。

固化道床骨料由指定级配的碎石道砟组成,通过聚氨酯材料进行发泡粘结,将散体碎石道砟与轨枕固化成整体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刨除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4),采用盘锯将需要更换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从中间锯开,并从线路中心抽出据开后两侧的所述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2.在原位置放置新的替换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

s3.通过调整垫层(3)和扣件进行线路精调,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要求;

s4.调试轨枕中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根据两侧轨道几何尺寸需求选取不同高度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

s22.从线路中心将所述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放置在一侧钢轨(2)的下端;

s23.从线路中心将所述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放置另一侧的钢轨(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4之间还包括步骤sa:

通过连接扣件固结所述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所述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包括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所述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与所述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4)位于线路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设置于所述调整垫层(3)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1)包括第一固化单元(111)、第一轨枕端节(112)、第一智能传感器(113)和第一连接部(114),所述第一轨枕端节(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化单元(111)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114)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轨枕端节(112)与所述钢轨(2)平行的侧面,所述第一智能传感器(113)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所述第一智能传感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轨枕端节(1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2)包括第二固化单元(121)、第二轨枕端节(122)、第二智能传感器(123)和第二连接部(124),所述第二轨枕端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化单元(121)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124)设置于所述第二轨枕端节(122)最接近所述第一轨枕端节(112)的侧表面,所述第二智能传感器(123)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所述第二智能传感器(123)设置于所述第二轨枕端节(1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枕端节(112)和所述第二轨枕端节(122)上表面设置有承轨槽,所述钢轨(2)通过安装扣件设置于所述承轨槽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维护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刨除待换轨枕线路周围散体道砟(4),采用盘锯将需要更换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从中间锯开,并从线路中心抽出据开后两侧的所述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S2.在原位置放置新的替换的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1);S3.通过调整垫层(3)和扣件进行线路精调,使轨道几何尺寸达到要求;S4.调试轨枕中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监测。通过结合智能传感器和从线路中间位置刨除散体道砟,进行轨枕更换,实现在天窗单元时间内快速更换轨枕以及对固化道床轨道系统的实时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徐旸;郄录朝;王红;余文颖;尤瑞林;孙林林;肖俊恒;王树国;施成;宁娜;钱坤;王璞;赵磊;周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7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