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切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地铁的制造过程中,许多小型工件需要压型折弯后到激光切割机再进行切割加工。三维激光的原不锈钢切割工装,如专利号为201721238813.x中公开的激光切割工装夹紧装置,适用于较大型工件的定位、支撑切割,对于较小工件提供的定位、支撑不够,每批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工件装夹,而且现有的工装夹紧装置定位繁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可提升切割质量的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组成,多组支撑组件由下至上逐层相互垂直安装,最底层的支撑组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每两组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或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一起,工件安装在最上层的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至少在其中一层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接缺口,相邻的支撑板通过对应的插接缺口实现插接连接。

进一步,相邻两层支撑板之间对应设置有翻边和c形滑槽,所述滑槽与翻边配合实现相邻两层支撑板之间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工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最上层的多个支撑板上。

进一步,在最上层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工件实现插接的工件插接缺口,多个最上层支撑板的工件插接缺口的连线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最上层的支撑板呈倒t形结构,在倒t形的上半部分设置所述工件插接缺口。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至少两个柱体,在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数量与最下层的支撑组件的支撑板数量相对应,多个支撑板对应插接在插槽内实现固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为两组,组成下层支撑组件的支撑板横跨两个所述柱体安装。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为三组,最下层的支撑组件设置两组,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柱体上,中间层的支撑板横跨两个所述柱体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实现对小件的装夹定位,实现在三维切割机上切割小件的功能,避免大型工装的搬运,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且可提升切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柱体3,插槽4,插接缺口5,工件插接缺口6,第三支撑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组成,多组支撑组件由下至上逐层相互垂直安装。

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两组,分别为上层的第一支撑组件和下层的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1组成,第二支撑组件由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板2组成。

底座为至少两个柱体3,优选采用圆柱体,在柱体3上设置有插槽4,插槽4的数量与下层第二支撑板2的数量相同设置为两个,两个插槽4相互平行,两个第二支撑板2均横跨两个柱体3安装,每个第二支撑板2的下部两端对应插接在两个柱体3对应的插槽4内实现第二支撑组件与底座之间的固定。

在两个第二支撑板2的上部对称设置有若干对插接缺口5,插接缺口5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1的厚度相匹配,保证插接后固定稳固。第一支撑板1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及安装定位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数量和插接位置,并一一对应插在两个第二支撑板2上的插接缺口5内,第一支撑板1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安装后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相互垂直。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支撑板1的下部也设置两个插接缺口(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通过一一对应的插接缺口实现插接连接。

工件(图中未示出)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最上层的多个第一支撑板1上。第一支撑板1的下部插接在第二支撑板2上,上部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工件实现插接的工件插接缺口6。多个第一支撑板1的工件插接缺口6的中心线可以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工件形状,调整工件插接缺口6的位置,多个工件插接缺口6的连线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以提高该装置的通用性。本实施例中,最上层的第一支撑板1呈倒t形结构,在倒t形结构的上部设置工件插接缺口6。

在需要对工件进行切割时,将两个第二支撑板2横跨插接在底座的两个柱体3上,再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选择合适数量的第一支撑板1,并确定每个第一支撑板1的插接位置,将第一支撑板1插接在第二支撑板2的上方,最后将工件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上。

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实现对小件的装夹定位,实现在三维切割机上切割小件的功能,避免大型工装的搬运,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可以任意改变第一支撑板1的插接位置,该装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切割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为三组,包括上层的第一支撑组件、中间层的第二支撑组件和下层的第三支撑组件。

最下层的第三支撑组件与柱体3对应设置有两组,每组第三支撑组件由两个平行的第三支撑板7组成,两组第三支撑板7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柱体3上。第三支撑板7与柱体3之间的插接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第二支撑板2与柱体3之间的插接方式相同。

中间层的第二支撑板2与实施例一相同,设置为平行的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2均横跨两个柱体3安装,每个第二支撑板2的下部两端对应插接在两侧的第三支撑板7上实现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三支撑组件之间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板2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插接缺口5,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插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第三支撑板7的上部同样设置有插接缺口(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板2的下部插接在第三支撑板7的插接缺口内,实现第二支撑板2与第三支撑板7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与第三支撑板7之间相互垂直安装。第三支撑板7上的插接缺口数量可以与第二支撑板2的数量相同设置为两个,也可以大于两个,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两个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安装距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板2与底座或第三支撑板7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则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

在第二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在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c形滑槽,翻边插在c形滑槽内实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滑动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板1依次插在第二支撑板2上,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调节每个第一支撑板1的位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板2与第三支撑板7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可以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插接的方式或滑动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第三支撑板7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一对c形滑槽,在每个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向外的翻边,第二支撑板2底部的翻边对应插在第三支撑板7顶部的一对c形滑槽内,实现第二支撑板2与第三支撑板7之间的滑动连接。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组成,多组支撑组件由下至上逐层相互垂直安装,最底层的支撑组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每两组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或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一起,工件安装在最上层的支撑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其中一层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接缺口,相邻的支撑板通过对应的插接缺口实现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支撑板之间对应设置有翻边和c形滑槽,所述滑槽与翻边配合实现相邻两层支撑板之间的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最上层的多个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最上层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工件实现插接的工件插接缺口,多个最上层支撑板的工件插接缺口的连线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支撑板呈倒t形结构,在倒t形的上半部分设置所述工件插接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至少两个柱体,在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数量与最下层的支撑组件的支撑板数量相对应,多个支撑板对应插接在插槽内实现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两组,组成下层支撑组件的支撑板横跨两个所述柱体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三组,最下层的支撑组件设置两组,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柱体上,中间层的支撑板横跨两个所述柱体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机定位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组成,多组支撑组件由下至上逐层相互垂直安装,最底层的支撑组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每两组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或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一起,工件安装在最上层的支撑组件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实现对小件的装夹定位,实现在三维切割机上切割小件的功能,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且可提升切割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侯向盼;韩振军;赵光伟;张戈;姜祥;薄敬涛;马恒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7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