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道床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
背景技术:
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包括轨枕和砟石,主要作用是支撑轨枕,把轨枕上部的巨大压力均匀地传递给路基面,并固定轨枕的位置,阻止轨枕纵向或横向移动,大大减少路基变形的同时还缓和了机车车辆轮对钢轨的冲击,便于排水。
传统的道床分为普通有砟道床、沥青道床和混凝土整体道床。普通有砟道床通常由具有一定粒径、级配和强度的硬质碎石堆集而成,在次要线路上,也可以使用级配卵石或粗砂。沥青道床是为了改善普通石砟道床的散体特性而加入乳化沥青或沥青砂浆的结构形式。整体道床常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于不易变形的隧道内或桥梁上。
近年来,出现了以聚氨酯发泡填充砟石的聚氨酯道床块,它具有承载、减震能力极佳的特性。聚氨酯固化道床是介于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一种新型轨道结构,其兼顾了有砟轨道的良好弹性和无砟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免维修性。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固化道床主要采用现场浇注型聚氨酯固化道床。然而,现场浇注固化的模式有如下局限:聚氨酯固化时要求道砟干净、干燥。因此,现场浇注型聚氨酯固化道床不仅对对道砟的装卸、储存、运输、捣固等各环节提出苛刻要求,同时要求浇注前使用专用设备进行道砟烘干作业。这一方面给施工作业增加了额外的投资和负担,成为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导致现场施工受天气和环境温度影响也较大。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道床块浇注,都是以一个枪头对应一个浇注点进行浇注,对于一块轨枕而言,需要对两侧分开施工,即先将枪头对准轨枕一侧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整车进行移动,使枪头对准轨枕的另一侧,再进行浇注;这种作业方式效率低下,对一块轨枕的浇注都需要进行移动、进行两次定位、两次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双流道同时浇注、道床免烘干、一次即可完成一根轨枕的浇注作业、使得效率翻倍、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添加c料降低对作业环境的要求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包括集装箱、浇注车,所述集装箱内包括c组分混合罐、用于控制集装箱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浇注车内包括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还包括n个混合头,所述混合头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每个混合头均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连接;其中n≥2。
要想降低现场浇注固化的聚氨酯道床块作业耗时、提高对潮湿环境的耐受能力,就需要提高发泡剂的防潮能力。传统的聚氨酯发泡枪,向枪头同时输入a料(即白料)、b料(即黑料),使其通过高压对冲混合进行发泡反应,枪头内部有大活塞、小活塞,实现对各工况的控制。若想要提高防潮能力,则需要另外添加防水剂或抗水剂,然而,现有的防水剂或抗水剂一般为粉末状,如何将其添加至聚氨酯发泡剂的原料内始终是一个难题。如何在不影响发泡枪固有的a、b料注入结构的前提下将其稳定的进行添加是一个难题。为此,申请人提出以粉末状的防水剂或抗水剂与b料预混的方式,预混后共同形成c组分,再一起进行加注。具体的,本申请提出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集装箱、浇注车为现有设备,本申请在集装箱内增设c组分混合罐,现场浇注过程中对粉末状的防水剂或抗水剂与b组分预混后的半流体进行稳定同步添加,从而通过c组分进行防潮,以此克服现有技术中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无法在潮湿环境下作业、需要预烘干的问题,实现无需进行预烘干、显著降低人力与设备需求、简化作业工序、降低对作业环境的要求、提高现场作业效率的目的。其中,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集装箱内部温度。浇注车内包括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分别将a组分、b组分、以及预混后的c组分输送至混合头进行混合,实现添加c组分后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本发明的浇注车中包括n个混合头,实现多点浇注。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道床块浇注,都是以一排混合头的方式进行浇注,对于一块轨枕而言,需要对两侧分开施工,即先将混合头对准轨枕一侧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整车进行移动,使混合头对准轨枕的另一侧,再进行浇注;这种作业方式效率低下,对一块轨枕的浇注都需要进行移动、进行两次定位、两次作业。而本方案中,在混合头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实现对混合后的发泡剂的分流,从而能够显著减少现场发泡作业过程中的移动、定位次数,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内包括依次相连的a组分预处理罐、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a组分成品罐;
所述集装箱内还包括依次相连的b组分预处理罐、b组分成品罐;
所述c组分混合罐与c组分预混装置相连。
将a料加入a组分预处理罐内进行恒温备压,之后输送至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向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加入催化剂,使得a组分与催化剂共同进入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之后将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的原料输送至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进行a组分与催化剂的充分混合,最终进入a组分成品罐中备用。
将b料加入b组分预处理罐内,再输送至b组分成品罐内备用。
c组分直接加入至c组分预混装置内,需要使用时进入c组分混合罐中。
进一步的,所述a组分成品罐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相连;所述b组分成品罐与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相连;所述c组分混合罐与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相连;所述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包括计量缸。需要使用时,a料从a组分成品罐内进入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b料从b组分成品罐进入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与传统的通过齿轮泵输送粉料的方式不同,本方案中的粉料c组分通过计量缸输送,能够显著提高输送精度,且对送料量进行计量,从而提高对c组分添加比例的控制精度。优选的,c组分混合罐上设置气压调节阀。通过气压进行背压,通过气压调节阀来控制c组分的输出速率。
优选的,本方案中的计量缸为单柱塞高压计量缸,分为注料缸与动力缸两部分。储料罐为注料缸供料,储料罐可加正压,避免预混后的c组分粘度过高不好抽出、避免计量缸空吸。动力缸为注料缸提供动力,驱动注料缸动作将预混后的c组分输出。其中,动力缸的动力来源可为气动、液动或者电动等任意驱动方式。本方案中计量缸的计量功能,通过注料缸容积和动力缸频率计算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车上共六个呈直线均布的混合头;所述分流器包括两个分叉,在工作时,两个分叉分别位于一根轨枕的两侧。确保能够显著减少现场发泡作业过程中的移动、定位次数,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头包括a组分注入装置、b组分注入装置,混合头内部设置与所述a组分注入装置、b组分注入装置相匹配的小活塞、混合腔,还包括用于注入粉末组分的c组分注入装置,所述小活塞上设置与所述c组分注入装置相匹配的c组分流道,所述c组分流道连通至混合腔;当小活塞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与c组分注入装置连通;当小活塞处于止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与c组分注入装置不连通。
a组分注入装置、b组分注入装置均使用现有技术即可,混合头内部的小活塞、混合腔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申请在混合头上设置c组分注入装置,用于注入c组分,c组分注入装置要向混合头内部注入c组分,因此其输出端必然插入至混合头内。优选的,可以在混合头上开孔,使c组分注入装置的输出端正对该开孔。现有的,对于聚氨酯发泡枪而言,其小活塞具有工作工位与止停工位,当需要浇注发泡时,小活塞位于工作工位,将混合腔让开,此时黑料与白料在混合腔内进行高压混合;当不需要浇注发泡时,小活塞退回至止停工位。本申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小活塞上设置与c组分注入装置相匹配的c组分流道。c组分流道必然随着小活塞的工位切换而进行移动,具体需满足:当小活塞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与c组分注入装置连通;当小活塞处于止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与c组分注入装置不连通。也就是,当小活塞处于工作工位时,c组分流道移动至正对c组分注入装置;当小活塞处于止停工位时,c组分流道与c组分注入装置错开即可。通过本申请,可以使得在保持现有聚氨酯发泡枪基本结构、不影响a料与b料高压注入的前提下,实现现场浇注过程中对粉末状的c组分的稳定同步添加,从而通过c组分进行防潮。
优选的,所述c组分为防潮剂。
进一步的,所述a组分注入装置、b组分注入装置均包括输入流道、输出流道,还包括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用于使a组分注入装置的输入流道与输出流道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的输入流道与输出流道连通。对于传统的发泡枪而言,a组分、b组分的注入结构均通过阀门控制启闭,需要注料时打开阀门、不注料时关闭阀门;这种结构在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过程中需要频繁启闭阀门,且非工作时间内原料又突然静止、容易造成沉降、不利于保持原料混合的均匀性。为此,本方案中在a组分注入装置、b组分注入装置均设置输入流道、输出流道,在不注料时,通过循环机构,使得a组分从a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入流道进入,再从a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出流道流出,b组分同理,从而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料、白料的循环,确保黑料、白料始终处于混合均匀的状态,对提高发泡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机构为开设在小活塞表面的两个循环槽;
当小活塞处于止停工位时,一个循环槽连通a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入流道、输出流道,另一个循环槽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入流道、输出流道;
当小活塞处于工作工位时,循环槽不与对应的输入流道连通。
即是小活塞切换工位时,同步带动其上的两个循环槽进行移动;当小活塞处于止停工位时,即可通过两个循环槽,实现a组分、b组分各自的循环;当小活塞处于工作工位时,又不会影响a组分、b组分正常的注入。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器包括基体、基体内壁涂覆涂层,每个分叉上均设置分流调节阀。基体内壁涂覆涂层,减少发泡剂在分流器内壁的残留。每个分叉上均设置分流调节阀,有利于对不同分叉的流量进行单独调节,从而使得本申请满足于更多工况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涂层为铁氟龙涂层、纳米不沾涂层、金属不沾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头上设置正压清洗装置,所述正压清洗装置用于向混合头内输入正压空气;分流器的每个分叉上均设置负压清洗装置,所述负压清洗装置用于在对应分叉内制造负压。现有技术中,对于聚氨酯发泡枪而言,其内部是通过大活塞的动作来实现对残留发泡剂的清理,大活塞无法伸出至混合头外;这种固有观念的约束,也是现有技术中发泡枪都是单枪头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申请中由于增加了分流器,大活塞无法伸出至混合头外进入分流器中,因此分流器内壁残留的发泡剂难以被清理,十分容易导致在分流器内壁发泡固化,导致分流器堵塞,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为此,本方案在混合头上设置正压清洗装置,同时在分流器的每个分叉上均设置负压清洗装置,在浇注完成后,立即通过正压清洗装置向混合头内输入正压空气,同时通过负压清洗装置在对应分叉内制造负压,通过正压在上游端的吹动、负压在下游端的抽吸,从而快速将残留分流器内壁的发泡剂从各分叉的端部排出,避免了发泡剂在分流器内部固化堵塞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泡枪难以进行多枪头同时施工的难题。
优选的,本申请中的负压清洗装置,可以使用一级或多级负压设备;其负压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真空发生器、负压泵等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负压设备。
还包括与所述正压清洗装置相连的脱模剂注入装置,所述脱模剂注入装置用于向正压清洗装置内注入脱模剂。当正压清洗装置向混合头内输入正压空气后,再通过脱模剂注入装置注入一定剂量的脱模剂,注入的脱模剂会附着在分流器内壁,有利于下次浇注作业后对发泡剂的快速清理,降低在分流器内壁的残留量,更加确保分流器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脱模剂注入装置通过三通阀与正压清洗装置相连,即三通阀的三个接头分别连接正压空气的输入端、脱模剂注入装置、正压清洗装置。通过切换三通阀的工位,来实现不同的输入。具体的,当需要输入正压空气清理分流器时,截断三通阀与脱模剂注入装置之间的连通;当需要输入脱模剂时,截断三通阀与正压清洗装置之间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脱模剂注入装置为脱模剂与正压空气的混合储罐。
进一步的,所述正压清洗装置位于c组分流道的相对侧,正压清洗装置包括密封活塞、与密封活塞相连的弹性件;当无外力作用时,弹性件使得密封活塞封堵正压清洗装置与混合腔之间的连通;当正压清洗装置加压时,弹性件产生变形,驱动密封活塞动作,使正压清洗装置与混合腔连通。
为了避免各类发泡剂混合后进入正压清洗装置内,本方案设置密封活塞进行临时封堵,当不需要使用正压清洗装置时,密封活塞均堵住正压清洗装置与混合腔之间的连通处。考虑到混合腔内受各组分高压冲击混合,压力较高,为了避免压力将密封活塞顶开,还设置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保证无外力作用时,密封活塞始终能够封堵正压清洗装置与混合腔之间的连通。本方案中的弹性件优选为处于形变状态下的弹簧,其弹性复位力始终作用在密封活塞上。当需要使用正压清洗装置时,启动正压清洗装置,其向内供入压缩空气,气压升高后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弹性件进一步的变形,驱动密封活塞动作,使正压清洗装置与混合腔连通。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中的记载,可以对弹性件与密封活塞的连接结构、位置关系进行任意适应性的设置,任何能够满足上述密封活塞技术效果的连接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c组分为粉末状吸水剂或防水剂与b料的预混体,现场浇注过程中对c组分的稳定同步添加,从而进行防潮,以此克服现有技术中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无法在潮湿环境下作业、需要预烘干的问题,实现无需进行预烘干、显著降低人力与设备需求、简化作业工序、降低对作业环境的要求、提高现场作业效率的目的。本发明可以使得在保持现有聚氨酯发泡枪基本结构、不影响a料与b料高压注入的前提下,实现现场浇注过程中对粉末状的c组分的稳定同步添加,从而通过c组分进行防潮。
2、本发明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在混合头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实现对混合后的发泡剂的分流,从而能够显著减少现场发泡作业过程中的移动、定位次数,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3、本发明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与传统的通过齿轮泵输送粉料的方式不同,本方案中的粉料c组分通过计量缸输送,能够显著提高输送精度,且对送料量进行计量,从而提高对c组分添加比例的控制精度。
4、本发明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在不注料时,通过循环机构,使得a组分从a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入流道进入,再从a组分注入装置上的输出流道流出,b组分同理,从而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料、白料的循环,确保黑料、白料始终处于混合均匀的状态,对提高发泡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5、本发明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在混合头上设置正压清洗装置,同时在分流器的每个分叉上均设置负压清洗装置,在浇注完成后,立即通过正压清洗装置向混合头内输入正压空气,同时通过负压清洗装置在对应分叉内制造负压,通过正压在上游端的吹动、负压在下游端的抽吸,从而快速将残留分流器内壁的发泡剂从各分叉的端部排出,避免了发泡剂在分流器内部固化堵塞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泡枪难以进行多枪头同时施工的难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混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混合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混合头过c组分流道轴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a组分注入装置,2-b组分注入装置,3-c组分注入装置,301-c组分流道,4-正压清洗装置,401-密封活塞,402-弹性件,5-分流器,501-基体,502-涂层,6-分流调节阀,7-负压清洗装置,8-计量缸,11-小活塞,12-混合腔,13-循环槽,101-输入流道,102-输出流道,14-集装箱,15-c组分混合罐,16-温度控制单元,17-牵引装置,18-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1-混合头,22-a组分预处理罐,23-b组分预处理罐,24-c组分预混装置,25-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26-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27-a组分成品罐,28-b组分成品罐,29-脱模剂注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包括集装箱14、浇注车,所述集装箱14内包括c组分混合罐15、用于控制集装箱14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16;所述浇注车内包括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还包括六个混合头21,所述混合头21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5,每个混合头21均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连接。
其中,c组分为粉末状吸水剂或防水剂与b料的预混体
本实施例中现场浇注过程中对粉末状的c组分的稳定同步添加,从而通过c组分进行防潮,以此克服现有技术中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无法在潮湿环境下作业、需要预烘干的问题,实现无需进行预烘干、显著降低人力与设备需求、简化作业工序、降低对作业环境的要求、提高现场作业效率的目的。本实施例可以使得在保持现有聚氨酯发泡枪基本结构、不影响a料与b料高压注入的前提下,实现现场浇注过程中对粉末状的c组分的稳定同步添加,从而通过c组分进行防潮;克服现有技术中聚氨酯道床块的现场浇注发泡作业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无法在潮湿环境下作业、需要预烘干的问题。本实施例在混合头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实现对混合后的发泡剂的分流,从而能够显著减少现场发泡作业过程中的移动、定位次数,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优选的,图1中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29,用于控制混合头21内大活塞、小活塞的动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集装箱14内还设置牵引装置17,牵引装置17与浇注车之间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每次施工时通过电动推杆来延长作业范围,当到达电动推杆的行程极限时,再整体移动集装箱14,从而降低集装箱14的移动频率,提高作业效率。牵引装置17在转场时使用。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集装箱14内包括依次相连的a组分预处理罐22、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25、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26、a组分成品罐27;
集装箱14内还包括依次相连的b组分预处理罐23、b组分成品罐28;
c组分混合罐15与c组分预混装置24相连。
a组分成品罐27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相连;b组分成品罐28与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相连;c组分混合罐15与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相连;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包括计量缸8。
将a料加入a组分预处理罐内进行恒温备压,之后输送至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向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加入催化剂,使得a组分与催化剂共同进入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之后将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内的原料输送至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进行a组分与催化剂的充分混合,最终进入a组分成品罐中备用。
当需要现场浇注时,a料从a组分成品罐27中进入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再进入混合头;b料从b组分成品罐28进入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再进入混合头;c料从c组分混合罐15进入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再进入混合头。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浇注车上共六个呈直线均布的混合头21;分流器5包括两个分叉,在工作时,两个分叉分别位于一根轨枕的两侧。混合头21包括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混合头21内部设置与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相匹配的小活塞11、混合腔12,还包括用于注入粉末组分的c组分注入装置3,小活塞11上设置与c组分注入装置3相匹配的c组分流道301,c组分流道301连通至混合腔12;当小活塞11处于工作工位时,c组分流道301与c组分注入装置3连通;当小活塞11处于止停工位时,c组分流道301与c组分注入装置3不连通。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均包括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还包括循环机构,循环机构用于使a组分注入装置1的输入流道101与输出流道102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2的输入流道101与输出流道102连通。循环机构为开设在小活塞11表面的两个循环槽13;当小活塞11处于止停工位时,一个循环槽13连通a组分注入装置1上的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另一个循环槽13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2上的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当小活塞11处于工作工位时,循环槽13不与对应的输入流道101连通。分流器5包括基体501、基体501内壁涂覆涂层502,每个分叉上均设置分流调节阀6。混合头21上设置正压清洗装置4,正压清洗装置4用于向混合头21内输入正压空气;分流器5的每个分叉上均设置负压清洗装置7,负压清洗装置7用于在对应分叉内制造负压。正压清洗装置4位于c组分流道301的相对侧,正压清洗装置4包括密封活塞401、与密封活塞401相连的弹性件402;当无外力作用时,弹性件402使得密封活塞401封堵正压清洗装置4与混合腔12之间的连通;当正压清洗装置4加压时,弹性件402产生变形,驱动密封活塞401动作,使正压清洗装置4与混合腔12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正压清洗装置相连的脱模剂注入装置,所述脱模剂注入装置用于向正压清洗装置内注入脱模剂。当正压清洗装置向混合头内输入正压空气后,再通过脱模剂注入装置注入一定剂量的脱模剂,注入的脱模剂会附着在分流器内壁,有利于下次浇注作业后对发泡剂的快速清理,降低在分流器内壁的残留量,更加确保分流器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脱模剂注入装置通过三通阀与正压清洗装置相连,即三通阀的三个接头分别连接正压空气的输入端、脱模剂注入装置、正压清洗装置。通过切换三通阀的工位,来实现不同的输入。具体的,当需要输入正压空气清理分流器时,截断三通阀与脱模剂注入装置之间的连通;当需要输入脱模剂时,截断三通阀与正压清洗装置之间的连通。
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道床块浇注,都是以一排混合头进行浇注,对于一块轨枕而言,需要对两侧分开施工,即先将混合头对准轨枕一侧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整车进行移动,使混合头对准轨枕的另一侧,再进行浇注;这种作业方式效率低下,对一块轨枕的浇注都需要进行移动、进行两次定位、两次作业。而本实施例中,每个分流器上设置两个分叉,两个分叉之间的间距,满足在作业时两个分叉分别位于轨枕两侧即可。本实施例通过正压在上游端的吹动、负压在下游端的抽吸,从而快速将残留分流器内壁的发泡剂从各分叉的端部排出,避免了发泡剂在分流器内部固化堵塞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泡枪难以进行分流施工的难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包括集装箱(14)、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14)内包括c组分混合罐(15)、用于控制集装箱(14)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16);所述浇注车内包括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还包括n个混合头(21),所述混合头(21)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器(5),每个混合头(21)均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连接;其中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14)内包括依次相连的a组分预处理罐(22)、a组分及小料预混装置(25)、a组分及小料混合罐(26)、a组分成品罐(27);
所述集装箱(14)内还包括依次相连的b组分预处理罐(23)、b组分成品罐(28);
所述c组分混合罐(15)与c组分预混装置(2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成品罐(27)与a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8)相连;所述b组分成品罐(28)与b组分计量输送装置(19)相连;所述c组分混合罐(15)与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相连;所述c组分计量输送装置(20)包括计量缸(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车上共六个呈直线均布的混合头(21);所述分流器(5)包括两个分叉,在工作时,两个分叉分别位于一根轨枕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头(21)包括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混合头(21)内部设置与所述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相匹配的小活塞(11)、混合腔(12),还包括用于注入粉末组分的c组分注入装置(3),所述小活塞(11)上设置与所述c组分注入装置(3)相匹配的c组分流道(301),所述c组分流道(301)连通至混合腔(12);当小活塞(11)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301)与c组分注入装置(3)连通;当小活塞(11)处于止停工位时,所述c组分流道(301)与c组分注入装置(3)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注入装置(1)、b组分注入装置(2)均包括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还包括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用于使a组分注入装置(1)的输入流道(101)与输出流道(102)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2)的输入流道(101)与输出流道(10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为开设在小活塞(11)表面的两个循环槽(13);
当小活塞(11)处于止停工位时,一个循环槽(13)连通a组分注入装置(1)上的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另一个循环槽(13)连通b组分注入装置(2)上的输入流道(101)、输出流道(102);
当小活塞(11)处于工作工位时,循环槽(13)不与对应的输入流道(10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5)包括基体(501)、基体(501)内壁涂覆涂层(502),每个分叉上均设置分流调节阀(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头(21)上设置正压清洗装置(4),所述正压清洗装置(4)用于向混合头(21)内输入正压空气;分流器(5)的每个分叉上均设置负压清洗装置(7),所述负压清洗装置(7)用于在对应分叉内制造负压;还包括与所述正压清洗装置(4)相连的脱模剂注入装置(29),所述正压清洗装置(4)用于向脱模剂注入装置(29)内注入脱模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聚氨酯道床固化的免烘干多枪头双流道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清洗装置(4)位于c组分流道(301)的相对侧,正压清洗装置(4)包括密封活塞(401)、与密封活塞(401)相连的弹性件(402);当无外力作用时,弹性件(402)使得密封活塞(401)封堵正压清洗装置(4)与混合腔(12)之间的连通;当正压清洗装置(4)加压时,弹性件(402)产生变形,驱动密封活塞(401)动作,使正压清洗装置(4)与混合腔(12)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