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3


本发明涉及雕塑制作方法,具体涉及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通常利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目前,虽然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多种集观赏和实用于一体的产品,甚至能够仿制出具有瘦皱、漏透的假山奇石、根艺品等产品。但制作过程工艺复杂且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故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采用现有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出自然、逼真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制模:首先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一部分外轮廓一致,形成第一模芯体;

接着在第一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所述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一隔离层;

待所述第一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与第一隔离层的一部分粘合,在粘制过程中制作出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造型,待塑形材料干后,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粘结上的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轮廓一致,形成第二模芯体;

接着在第二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所述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二隔离层;

待所述第二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外,包裹至一定的厚度,形成包裹体层;

待所述包裹体层干后,在所述包裹体层上开孔,使第一模芯体和第二模芯体与大气联通,制成被塑材料;

步骤二,注模:向所述模具的模芯内注入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

步骤三,脱模:待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固化后,去除所述模具即可得到由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形成的观赏品。

第一模芯体和第二模芯体可以同时与大气联通,并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也可以其中一个先与大气联通,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使被塑材料产生第一空腔,然后向第一空腔注入易于凝固的物质,待易于凝固的物质凝固后,制成部分观赏品,然后再将另一个与大气联通,制作剩余部分观赏品。在采用该种方案时,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第一模芯体的化介物和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第二模芯体的化介物可以相异。

塑形材料可以是泡塑材料、木质材料、石蜡材料等,泡塑材料包括碎小的碎泡塑材料,木质材料包括木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在去模前的主要模具部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

步骤一,制模:制作被塑材料,使被塑材料内含有塑形材料,利用可将塑形材料融、蚀、熔和/或蛀掉的化介物将被塑材料内的塑形材料融、蚀、熔和/或蛀掉,形成一空腔,将被塑材料的剩余部分作为模具,将空腔作为模芯;

步骤二,注模:向模具的模芯内注入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

步骤三,脱模:待易于凝固的物质固化后,去除模具即可得到由易于凝固的物质形成的观赏品。

塑形材料可以是泡塑材料、木质材料、石蜡材料等,泡塑材料包括碎小的碎泡塑材料,木质材料包括木屑。化介物根据所选用的塑形材料进行选择。

下面以泡塑材料为例,进行详述。

具体实施例1,制作普通观赏品

参照图2,首先用普通方法对泡塑材料进行初加工,主要是利用锯、削、挖、雕、拼、接、粘等加工手段制作出所需的观赏品的初步造型,该过程可手工操作也可机器操作。接着用毛笔、刷子沾取化介物或用装有化介物喷枪对其进行再加工,主要是利用描、刷、划、点、喷等手段制作出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轮廓。当然,对于简单造型的产品,该步骤可以省去。然后将其包裹在一不与化介物反应的外壳内,制成被塑材料。在被塑材料上开孔11,使泡塑材料与大气联通,在化介物的作用下,泡塑材料出现皱、收缩、成坑成洞,甚至被融、蚀、熔和/或蛀掉的现象。故在泡塑材料与化介物反应的过程中,被塑材料内部会产生假山奇石、古树桩等特有的瘦皱、漏透等形态,并形成一可作为模具模芯的空腔12。向将空腔12内填充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待易于凝固的物质固化后,去除模具即可得到由易于凝固的物质形成的观赏品。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泡塑材料和化介物的作用过程所产生出的空腔12来制作各种观赏品。有时,为了使制作出的观赏品具有融蚀沧桑感且逼真自然,可以在泡塑材料上有意的加工制作出一些残缺。

不与化介物反应的外壳可以由隔离层21和包裹层31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不与化介物反应的外壳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得:首先在加工好的泡塑材料外涂拌有桐油的石灰,作为隔离层21,待隔离层21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碎泡塑材料包裹于隔离层21外,形成包裹层31。隔离层21主要用来防止包裹层31与化介物反应,也可以用来提高包裹层31的强度,隔离层2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定。

具体实施例2,制作大型观赏品

首先制作观赏品骨架,然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观赏品骨架上,包裹至一定的厚度,形成内包裹体层,待内包裹体层干后,利用化介物对内包裹体层的外部进行处理,制作出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造型,接着在处理后的内包裹体层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隔离层,待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隔离层外,包裹至一定的厚度,形成外包裹体层,待外包裹体层干后,在外包裹体层上开孔,使内包裹体层与大气联通,制成被塑材料。最后利用化介物将被塑材料内的塑形材料融、蚀、熔和/或蛀掉,形成一空腔,将被塑材料的剩余部分作为模具,将空腔作为模芯。通过该方案制作观赏品时,制作简单、成本较低,而且由于被塑材料内设有观赏品骨架,在制成观赏品后,该观赏品骨架就成了观赏品的骨架。观赏品骨架可以是利用实心材料制成的骨干架,骨干架可以增加观赏品的强度;观赏品骨架也可以是利用空心材料制成的骨壳架,骨壳架可以减轻观赏品的重量;观赏品骨架还可以是利用发泡材料制成的冲气架以及多种材料组合制成的组合架。

具体实施例3,制作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

首先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一部分的轮廓一致,形成第一模芯体,接着在第一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一隔离层,待第一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与第一隔离层的一部分粘合,在粘制过程中制作出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造型,待塑形材料干后,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粘结上的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轮廓一致,形成第二模芯体,接着在第二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二隔离层,待第二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外,包裹至一定的厚度,形成包裹体层,待包裹体层干后,在包裹体层上开孔,使第一模芯体和第二模芯体与大气联通,制成被塑材料。

第一模芯体和第二模芯体可以同时与大气联通,并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也可以其中一个先与大气联通,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使被塑材料产生第一空腔,然后向第一空腔注入易于凝固的物质,待易于凝固的物质凝固后,制成部分观赏品,然后再将另一个与大气联通,制作剩余部分观赏品。在采用该种方案时,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第一模芯体的化介物和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第二模芯体的化介物可以相异。

具体实施例4,制作仿千层石造型的观赏品

要想制作出仿千层石造型的观赏品,只需将不同密度的泡塑材料按照密度大小依次相叠,再参照上述各例的办法制作模具即可。由于泡塑材料的密度不同,故使得各层与化介物的反应程度不同,从而使制得的特异形模具具有层次感,进而制作出仿千层石造型的观赏品。各层泡塑材料的厚度和体积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为设定,在采用了不同厚度和体积的泡塑层的情况下,还可以制作出仿皱形较好的产品。

具体实施例5,制作具有文字、图形等图案的观赏品

制作该类观赏品时,可以通过向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中添加染料的方式制作,也可以在步骤二向模芯内填充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的同时,向模芯内添加染料,还可以在步骤二向模芯内填充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之前,用笔蘸上渗了颜料的水泥浆伸入模芯中,对空腔的内壁进行图案描绘,然后再浇灌水泥。

具体实施例6,制作会发光的观赏品

制作该类观赏品时,可以通过向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中添加荧光粉的方式制作。制作会发光的特异产品时,易于凝固的物质优选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当易于凝固的物质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时,还可以采用先将观赏品制成空心的观赏品,然后在观赏品的空心处加设装饰灯的方式来制作会发光的观赏品。

塑形材料选用木质材料或石蜡材料等材料时的制作方法与塑形材料选用泡塑材料时的制作方法相似。如果塑形材料采用石蜡材料,可用拌有沙子和钢纤的石膏直接将石蜡材料包裹至一定厚度,两者之间可以不加隔离层。而且还可以采用热熔枪作为化介物,用烘烤的办法,将石蜡材料熔掉,形成空腔,制成模具。在步骤三脱模的过程中,如果主要是用石蜡材料制作成的模具,可用烘烤的方法来拆去模具得到观赏品。如果主要是用拌沙子和钢纤的石膏制作成的模具,可轻轻敲击并用钢刷刷去模具的残渣得到观赏品。如果主要是用泡塑材料制作成的模具,可采用先通过化介物对模具进行喷洒和浇灌,再用水对模具进行冲刷的方法,将模具去除,得到观赏品。向模具内填充的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可以是水泥、树脂材料、木屑等。其中,水泥可用来制作石质仿真工艺品,木屑可用来制作根艺品。

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制作上述观赏品,还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的特殊的空间形状的产品,如机器零件。在制作机器零件时,只需将空腔的形状做成机器零件的形状即可。在制作该类具有一定的特殊的空间形状的产品时,对化介物的要求较高,而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雕、刻和/或塑的创制方法对模具进行辅助加工。在得到观赏品后,也可以利用雕、刻和/或塑的创制方法对观赏品进行再加工。普通方法与本发明所指出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可以制作出更多类型的模具,进而可以制作出更多类型的观赏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制模:首先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一部分外轮廓一致,形成第一模芯体;

接着在第一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所述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一隔离层;

待所述第一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与第一隔离层的一部分粘合,在粘制过程中制作出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造型,待塑形材料干后,对塑形材料的外部进行处理,使粘结上的塑形材料的轮廓与所要制作的观赏品的剩余部分的轮廓一致,形成第二模芯体;

接着在第二模芯体的外表面上涂一层拌有桐油且不与所述化介物发生反应的隔层材料,形成第二隔离层;

待所述第二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外,包裹至一定的厚度,形成包裹体层;

待所述包裹体层干后,在所述包裹体层上开孔,使第一模芯体和第二模芯体与大气联通,制成被塑材料;

步骤二,注模:向所述模具的模芯内注入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

步骤三,脱模:待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固化后,去除所述模具即可得到由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形成的观赏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体和所述第二模芯体同时与大气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体和所述第二模芯体同时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体和所述第二模芯体其中一个先与大气联通,在化介物的作用下被融、蚀、熔和/或蛀掉,使被塑材料产生第一空腔,然后向第一空腔注入易于凝固的物质,待易于凝固的物质凝固后,制成部分观赏品,然后再将另一个与大气联通,制作剩余部分观赏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会发光的观赏品时,通过向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中添加荧光粉的方式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材料是泡塑材料、木质材料或石蜡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模具内填充的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是水泥、树脂材料或木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所述第一模芯体的化介物和用来融、蚀、熔和/或蛀掉所述第二模芯体的化介物相异。

技术总结
具有两种以上造型的观赏品的高仿真制作方法,涉及雕塑制作方法。步骤一,制模:首先形成第一模芯体;接着在第一模芯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隔离层;待所述第一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与第一隔离层的一部分粘合,形成第二模芯体;接着在第二模芯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二隔离层;待所述第二隔离层干后,将拌有粘结剂的塑形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外,形成包裹体层;待所述包裹体层干后,在所述包裹体层上开孔,制成被塑材料;步骤二,注模:向所述模具的模芯内注入流体状的易于凝固的物质;步骤三,脱模:待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固化后,去除所述模具即可得到由所述易于凝固的物质形成的观赏品。

技术研发人员:程兴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