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插齿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插齿机。



背景技术:

插齿机,是一种金属切削机床,是使用插齿刀按展成法加工内﹑外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以及其它齿形件的齿轮加工机床。插齿机主要用于加工多联齿轮和内齿轮﹐加附件后还可加工齿条。在插齿机上使用专门刀具还能加工非圆齿轮﹑不完全齿轮和内外成形表面。

现有的插齿机大多为先进行计算测量然后人工手动进行调整位置,进行加工,这种方法十分容易出现误差,而这种精加工一旦出现误差,零件基本就报废了,既浪费时间又耗费成本,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全自动插齿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靠后侧上端设置有工作机头,所述主机体内端靠上开设有一号放置槽,所述一号放置槽内端设置有工作底座,所述工作底座靠后侧上端固定转接有装夹台,所述装夹台外端设置有挡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上端,所述一号放置槽内端靠前端固定设置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通过一号活塞杆与工作底座连接,所述工作机头靠前端内部开设有二号放置槽,所述二号放置槽内端设置有控制工作箱,所述控制工作箱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贯穿工作机头下壁且连接有插齿头,所述工作机头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气缸,所述二号气缸下端连接有二号活塞杆,所述二号活塞杆下端贯穿工作机头上壁且固定连接在控制工作箱上端,所述主机体一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固定设置有三号气缸,所述三号气缸通过三号活塞杆与工作机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所述一号放置槽下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工作底座在这两个滑动条上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所述二号放置槽内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控制工作箱在两侧的滑动条上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一号放置槽内端两边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锈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齿头固定转接在转动杆下端,所述插齿头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进行更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工作机头和主机体之间通过滑条滑槽连接,工作机头可以在主机体上两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该设备中设置有三个气缸,分别用来控制插齿头的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以及控制装夹台的前后移动,三个气缸的工作有控制板直接控制,这种设计使得这个齿轮的加工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只需工作人员输入数据即可实现全自动加工,将误差最小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在本设备的装夹台周围还设置有一圈挡板,这可以有效防止铁屑飞溅造成伤害,提高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的基本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的侧视图。

图例说明:

1、主机体;2、工作机头;3、一号放置槽;4、工作底座;5、挡板;6、装夹台;7、一号气缸;8、一号活塞杆;9、二号放置槽;10、控制工作箱;11、转动杆;12、插齿头;13、二号气缸;14、二号活塞杆;15、放置台;16、三号气缸;17、三号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包括主机体1,主机体1靠后侧上端设置有工作机头2,主机体1内端靠上开设有一号放置槽3,一号放置槽3内端设置有工作底座4,其作用是放置装夹台6和控制装夹台6的旋转,工作底座4靠后侧上端固定转接有装夹台6,起装夹待加工齿轮的作用,装夹台6外端设置有挡板5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4上端,挡板5可以防止加工时铁屑飞溅伤害的工作人员,一号放置槽3内端靠前端固定设置有一号气缸7,一号气缸7通过一号活塞杆8与工作底座4连接,工作机头2靠前端内部开设有二号放置槽9,二号放置槽9内端设置有控制工作箱10,用于控制转动杆11的旋转,控制工作箱10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下端贯穿工作机头2下壁且连接有插齿头12,用于安装插齿刀,工作机头2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气缸13,二号气缸13下端连接有二号活塞杆14,二号活塞杆14下端贯穿工作机头2上壁且固定连接在控制工作箱10上端,主机体1一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放置台15,放置台15上固定设置有三号气缸16,三号气缸16通过三号活塞杆17与工作机头2连接。

一号放置槽3下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工作底座4在这两个滑动条上滑动连接,便于一号气缸7控制工作底座4的前后移动,二号放置槽9内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控制工作箱10在两侧的滑动条上滑动连接,便于二号气缸13控制控制工作箱10的上下移动,一号放置槽3内端两边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锈层,插齿头12固定转接在转动杆11下端,插齿头12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进行更换,工作机头2和主机体1之间通过滑条滑槽连接,工作机头2可以在主机体1上两侧移动。

工作原理:首先将待加工元件安装在装夹台6上,然后再插齿头12上安装好匹配的插齿刀,然后在整个装置的控制面板上输入编程,接下来一号气缸7和二号气缸13、三号气缸16分别控制装夹台6以及插齿头12到达指定位置,装夹台6和转动杆11开始旋转进行加工,在加工结束后,控制装夹台6以及插齿头12回到原位,整个加工过程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包括主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1)靠后侧上端设置有工作机头(2),所述主机体(1)内端靠上开设有一号放置槽(3),所述一号放置槽(3)内端设置有工作底座(4),所述工作底座(4)靠后侧上端固定转接有装夹台(6),所述装夹台(6)外端设置有挡板(5)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4)上端,所述一号放置槽(3)内端靠前端固定设置有一号气缸(7),所述一号气缸(7)通过一号活塞杆(8)与工作底座(4)连接,所述工作机头(2)靠前端内部开设有二号放置槽(9),所述二号放置槽(9)内端设置有控制工作箱(10),所述控制工作箱(10)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下端贯穿工作机头(2)下壁且连接有插齿头(12),所述工作机头(2)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气缸(13),所述二号气缸(13)下端连接有二号活塞杆(14),所述二号活塞杆(14)下端贯穿工作机头(2)上壁且固定连接在控制工作箱(10)上端,所述主机体(1)一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放置台(15),所述放置台(15)上固定设置有三号气缸(16),所述三号气缸(16)通过三号活塞杆(17)与工作机头(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放置槽(3)下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工作底座(4)在这两个滑动条上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放置槽(9)内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条,控制工作箱(10)在两侧的滑动条上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放置槽(3)内端两边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锈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齿头(12)固定转接在转动杆(11)下端,所述插齿头(12)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进行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头(2)和主机体(1)之间通过滑条滑槽连接,工作机头(2)可以在主机体(1)上两侧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插齿机,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靠后侧上端设置有工作机头,所述主机体内端靠上开设有一号放置槽,所述一号放置槽内端设置有工作底座,所述工作底座靠后侧上端固定转接有装夹台,所述装夹台外端设置有挡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上端,所述一号放置槽内端靠前端固定设置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通过一号活塞杆与工作底座连接,所述工作机头靠前端内部开设有二号放置槽,所述二号放置槽内端设置有控制工作箱,所述控制工作箱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气缸控制各加工器件的移动,实现了全自动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蔡钢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长江齿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6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