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
背景技术:
插齿的主运动是插齿刀的上下往复运动。切削刃的上下往复运动轨迹形成的齿轮称作铲形齿轮。插齿刀与齿坯的相对滚动形成圆周进给运动,它相当于铲形齿轮与被切齿轮之间作无间隙啮合运动。加工斜齿轮时,插齿刀的铲形齿轮是与被切齿轮螺旋角大小相等、旋向相反的斜齿轮。插齿时在插齿刀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由机床的螺旋导轨使插齿刀形成附加的螺旋运动,两个斜齿轮相啮合组成螺旋齿轮传动,这种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小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有的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使用范围较窄,只能专用加工特定的螺旋齿轮,在遇到不同加工要求时就需要更换刀轴机构,需要提前配备多套刀轴,可维修与更换性不强,刀轴机构中的零部件拆卸不方便,到碰到零部件损坏时就需要整体更换,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齿机输出轴,所述连接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导轨套,所述导轨套的内表面设置有螺旋杆,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且位于下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远离螺旋杆的一端设置有插齿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所述螺旋杆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杆与连接槽通过螺纹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套的上表面且位于外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连接套的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旋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面和第二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面,第二螺旋面与导轨套内的导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上连接孔,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的数量各有四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体、调节套、导轨套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螺钉的外表面贯穿过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通过调节调节套,选用不同的螺旋杆导向套组合来实现,同时各个部分均可更换,极大的方便了维修与更换,不需要整体更换为使用者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的连接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的外壳体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壳体;2、缓冲垫;3、第一螺旋面;4、螺旋杆;5、调节套;6、导轨套;7、插齿刀;8、连接架;9、螺钉;10、第二螺旋面;11、连接槽;12、连接杆;13、连接套;14、插齿机输出轴;15、上连接孔;16、下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套13,用于传递剃齿机的运动,连接套1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齿机输出轴14,连接套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起传递运动的作用,外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调节套5,可以扩大刀轴机构的使用范围,调节套5的内表面设置有导轨套6,导轨套6的内表面设置有螺旋杆4,外壳体1的内表面且位于下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架8,连接架8的远离螺旋杆4的一端设置有插齿刀7,用来加工工件。
螺旋杆4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槽11,起连接作用,连接杆12与连接槽11通过螺纹相连接,调节套5的上表面且位于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缓冲垫2位于连接套13的下部,用来对连接套13进行缓冲,螺旋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面3和第二螺旋面10,起导向的作用,第一螺旋面3,第二螺旋面10与导轨套6内的导轨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上连接孔15,外壳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孔16,上连接孔15与下连接孔16的数量各有四个,外壳体1、调节套5、导轨套6通过螺钉9相连接,螺钉9的外表面贯穿过上连接孔15与下连接孔16。
工作原理:通过连接套13可以将插齿机输出轴14与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相连接,插齿机输出轴14向下运动时,连接套13在外壳体1的内表面滑动同时推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2向下运动,连接杆12推动螺旋杆4在导轨套6的导轨内滑动,由于插齿刀7与工件接触后会通过连接架8、外壳体1、调节套5给导轨套6一个约束力,随着螺旋杆4的运动,螺旋杆4推动导轨套6转动,导轨套6带动通过螺钉9连接的调节套5与外壳体1转动,外壳体1通过连接的连接架8带动插齿刀7做空间螺旋运动进而可以插出螺旋齿轮,在向上运动时,对导轨套6的约束力逐渐减小,在螺旋杆4的提升作用下导轨套6逐渐恢复初始位置,通过上下往复运动可以完成齿轮的加工,在加工不同的齿轮时可以选用不同的导轨套6与螺旋杆4,调节调节套5的不同厚度来进行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套(13),所述连接套(1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齿机输出轴(14),所述连接套(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外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调节套(5),所述调节套(5)的内表面设置有导轨套(6),所述导轨套(6)的内表面设置有螺旋杆(4),所述外壳体(1)的内表面且位于下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的远离螺旋杆(4)的一端设置有插齿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4)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槽(11),所述连接杆(12)与连接槽(11)通过螺纹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5)的上表面且位于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所述缓冲垫(2)位于连接套(13)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面(3)和第二螺旋面(10),所述第一螺旋面(3),第二螺旋面(10)与导轨套(6)内的导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上连接孔(15),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孔(16),所述上连接孔(15)与下连接孔(16)的数量各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插齿机插螺旋齿轮的刀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调节套(5)、导轨套(6)通过螺钉(9)相连接,所述螺钉(9)的外表面贯穿过上连接孔(15)与下连接孔(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