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放机构和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放机构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顶盒产品进入包装阶段的储放工序时,现有的储放机构设有固定的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存放多个装载产品的吸塑盘;取放机构的取放臂需要伸入储放机构的存放空间中,再将吸塑盘中的产品取出,最后将产品放置在包装盒中,整个包装储放过程耗费较多时间,导致储放效率低下,不利于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放机构,旨在让吸塑盘能与储放槽的槽口平齐,使得取放机构容易从吸塑盘中抓取产品,减少储放时间,提高储放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储放机构,所述储放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储放槽,且所述储放槽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

托台,所述托台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存放装载产品的吸塑盘;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升降,以使位于所述托台的所述吸塑盘与所述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底,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至少两个第一同步轮,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分别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的相对两槽壁,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靠近所述储放槽的槽口设置;和

至少两个升降皮带,其中的两个所述升降皮带分别套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并与所述托台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升降皮带在所述传动轴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带动转动,以使所述升降皮带带动所述托台升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电机齿轮;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电机齿轮的传动皮带,且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升降皮带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传动同步轮,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所述传动同步轮和所述电机齿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同步轮,一所述升降皮带套接在一所述第一同步轮和一所述第二同步轮,且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传动同步轮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还各设有一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底,且两个所述轴承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传动同步轮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储放槽的相对两槽壁的直线导轨模组,且其中的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呈间隔设置;所述托台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沿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升降。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包括:

至少两个导轨,其中的两个所述导轨对称且间隔设于所述储放槽的一槽壁;和

至少两个滑块,其中的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轨,且与所述托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

底座;和

框架,所述框架设于所述底座,并设有两个并列排布的所述储放槽;每一所述储放槽设有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托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放机构和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设有取放臂;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升降,以使所述取放臂从与所述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的所述吸塑盘中抓取产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设有储放槽,且所述储放槽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当取放机构移动至储放槽的槽口时,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上升至储放槽的槽口处,使得托台上的吸塑盘与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便于取放机构直接从位于储放槽的槽口处的吸塑盘中抓取产品,并将产品放置在包装盒或其他加工工位中,减少了取放机构伸入储放槽的步骤,节省产品的储放时间,提高储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放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放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储放机构包括机架10、驱动装置20、传动组件30和托台40,所述机架10设有储放槽10a,且所述储放槽10a沿所述机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驱动装置20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壁;所述传动组件30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20传动连接;所述托台40与所述传动组件30连接,用于存放装载产品的吸塑盘;所述驱动装置20驱动所述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升降,以使位于所述托台40的所述吸塑盘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架10的储放槽10a的槽壁设置驱动装置20和传动组件30,且驱动装置20和传动组件3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30与托台4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储放机构是应用于一生产线,并具有储放产品的功能,且生产线设有一主控器,该主控器与本储放机构的驱动装置20电连接,且生产线还设有一取放机构,该取放机构设有取放臂;托台40用于存放装载有产品的吸塑盘,吸塑盘为装载机顶盒产品的工装件。当产品处于包装阶段的储放工序时,主控器控制驱动装置20转动后,驱动装置20可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在储放槽10a中升降;即当取放机构移动至储放槽10a的槽口时,主控器控制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上升至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使得托台40上的吸塑盘与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此时主控器再控制取放机构直接从位于储放槽10a的槽口处的吸塑盘中抓取产品,并将产品放置在包装盒中,减少了取放机构伸入储放槽10a的步骤,节省产品的储放时间,提高储放效率。当取放机构将位于最顶处的吸塑盘的产品抓取完后,取放机构随即将空的吸塑盘抓取并移动至其他位置,此时主控器继续控制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托台40上升,以使取放机构继续从吸塑盘中抓取产品放置在包装盒中。当取放机构抓取放满产品的多个吸塑盘逐一放进储放槽10a时,主控器控制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托台40下降,使得位于最顶端的吸塑盘能始终与储放槽10a的槽口平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10设有储放槽10a,且所述储放槽10a沿所述机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驱动装置20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壁;所述传动组件30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20传动连接;当取放机构移动至储放槽10a的槽口时,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上升至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使得托台40上的吸塑盘与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便于取放机构直接从位于储放槽10a的槽口处的吸塑盘中抓取产品,并将产品放置在包装盒或其他加工工位中,减少了取放机构伸入储放槽10a的步骤,节省产品的储放时间,提高储放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传动轴31、至少两个第一同步轮32和至少两个升降皮带33;所述传动轴31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底,与所述驱动装置20传动连接;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32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10a的相对两槽壁,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32靠近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口设置;其中的两个所述升降皮带33分别套接在所述传动轴31的两端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32,并与所述托台4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0驱动所述传动轴31转动,所述升降皮带33在所述传动轴31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32带动转动,以使所述升降皮带33带动所述托台40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同步轮32分别活动连接于储放槽10a的相对两槽壁,且两个第一同步轮32呈对称设置,并靠近储放槽10a的槽口设置;两个升降皮带33分别套接在传动轴31的两端和两个靠近槽口设置的第一同步轮32上,当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轴31转动后,传动轴31也可通过升降皮带33带动第一同步轮32转动,进而使得升降皮带33在传动轴31和第一同步轮32的张紧下转动,从而利用升降皮带33带动托台40升降。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驱动装置20为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电机齿轮;所述传动组件30还包括套接在所述传动轴31和所述电机齿轮的传动皮带34,且所述传动皮带34与所述升降皮带33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电机齿轮与传动轴31通过传动皮带34实现传动,所述电机齿轮与传动皮带34传动连接的一面设有传动齿牙,使得传动齿牙与传动皮带34的张紧力度增大,进而增大驱动电机传递至传动轴31的传动力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传动组件30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31的传动同步轮35,所述传动皮带34套接在所述传动同步轮35和所述电机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动轴31的轴身中间位置设置传动同步轮35,将传动皮带34套接在传动同步轮35和电机齿轮上,使得传动皮带34在被电机齿轮带动转动时,始终套接在传动同步轮35上,不容易偏移至传动轴31的其他位置,进而保证了传动轴31与驱动装置20能顺利传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传动轴31的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同步轮36,一所述升降皮带33套接在一所述第一同步轮32和一所述第二同步轮36,且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36与所述传动同步轮35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动轴3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二同步轮36,将每一升降皮带33套接在位于储放槽10a的槽口处的一个第一同步轮32和位于传动轴31一端的第二同步轮36上,使得升降皮带33可在储放槽10a的延伸方向中转动;同时通过在传动轴3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二同步轮36,使得升降皮带33套接在第二同步轮36后,进而使得升降皮带33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偏移至传动轴31的其他位置,进而保证传动轴31与驱动装置20能顺利传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传动轴31的两端还各设有一轴承座31a,两个所述轴承座31a固定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底,且两个所述轴承座31a与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36、所述传动同步轮35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动轴31的两端各设一轴承座31a,使得传动轴31可在轴承座31a中转动,并通过轴承座31a的外壁一侧固定在储放槽10a的槽底,进而让传动轴31可活动连接于储放槽10a的槽底处,从而保证传动轴31与驱动装置20能顺利传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储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相对两槽壁的直线导轨模组50,且其中的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50与所述驱动装置20、所述传动组件30呈间隔设置;所述托台40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50,以使所述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沿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50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储放槽10a的相对两槽壁各设置一个直线导轨模组50,每一直线导轨模组50与驱动装置20、传动组件30呈间隔设置;且托台40的两侧分别可滑动连接于两个直线导轨模组50;当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托台40在两个直线导轨模组50上升降,使得托台40通过两个直线导轨模组50在储放槽10a的槽壁上滑动,进而加快托台40的升降速度和顺畅度,以及让储放槽10a的槽壁免受划损。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每一所述直线导轨模组50包括至少两个导轨51和至少两个滑块52,其中的两个所述导轨51对称且间隔设于所述储放槽10a的一槽壁;其中的两个所述滑块52分别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轨51,且与所述托台4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储放槽10a的两槽壁上的四个导轨51呈两两对称设置,每一导轨51各滑动连接有一滑块52;可以理解的是,托台40包括托板、两个连接板和四个活动块,两个连接板设于所述托板相对的两端,每一连接板对称设有两个活动块,每一活动块与一滑块52连接,装载有产品的吸塑盘放置在托板上;当驱动装置20驱动传动组件30带动托台40升降时,托台40的四个活动块可通过四个滑块52沿导轨51的轨迹上下滑动,从而降低托台40的滑动摩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机架10包括底座11和框架12,所述框架12设于所述底座11,并设有两个并列排布的所述储放槽10a;每一所述储放槽10a设有所述驱动装置20、所述传动组件30和所述托台4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框架12中设有两个并列排布的储放槽10a,进而增大储放机构的储放空间;其中一个储放槽10a可作为放置装载有产品的吸塑盘的物料仓,另一个储放槽10a作为放置空吸塑盘的堆叠仓,两个储放槽10a的使用可根据用户需求交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放机构和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设有取放臂;所述驱动装置20驱动所述传动组件30带动所述托台40升降,以使所述取放臂从与所述储放槽10a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的所述吸塑盘中抓取产品。该储放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生产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储放槽,且所述储放槽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和

托台,所述托台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存放装载产品的吸塑盘;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升降,以使位于所述托台的所述吸塑盘与所述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底,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至少两个第一同步轮,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分别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储放槽的相对两槽壁,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靠近所述储放槽的槽口设置;和

至少两个升降皮带,其中的两个所述升降皮带分别套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并与所述托台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升降皮带在所述传动轴和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带动转动,以使所述升降皮带带动所述托台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电机齿轮;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电机齿轮的传动皮带,且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升降皮带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传动同步轮,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所述传动同步轮和所述电机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第二同步轮,一所述升降皮带套接在一所述第一同步轮和一所述第二同步轮,且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传动同步轮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还各设有一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底,且两个所述轴承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传动同步轮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储放槽的相对两槽壁的直线导轨模组,且其中的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呈间隔设置;所述托台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沿两个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升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直线导轨模组包括:

至少两个导轨,其中的两个所述导轨对称且间隔设于所述储放槽的一槽壁;和

至少两个滑块,其中的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导轨,且与所述托台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

底座;和

框架,所述框架设于所述底座,并设有两个并列排布的所述储放槽;每一所述储放槽设有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托台。

10.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放机构和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设有取放臂;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升降,以使所述取放臂从与所述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的所述吸塑盘中抓取产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储放机构和生产线,其中,所述储放机构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传动组件和托台,所述机架设有储放槽,且所述储放槽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储放槽的槽壁,并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托台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存放装载产品的吸塑盘;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托台升降,以使位于所述托台的所述吸塑盘与所述储放槽的槽口处于平齐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让吸塑盘能与储放槽的槽口平齐,使得取放机构容易从吸塑盘中抓取产品,减少储放时间,提高储放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坚;欧阳雄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5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