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5

本发明涉及乳酸发酵米汁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米常见的加工形式有大米淀粉、米蛋白和米酒等,但是这些加工形式都不能充分利用大米的营养成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天然、绿色、健康、方便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乳酸发酵米汁是以大米为原料,经乳酸发酵作用获得的一种饮料产品,可以有效改善营养成分组成,并带有大米的米香味,符合现代人们的健康和精细化饮食需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推广价值。糙米的营养价值比精米高,大米中60~70%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必需氨基酸都聚积在外层组织中。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虽然不多,但是蛋白质质量好,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但是,糙米的口感较为粗糙,直接制成饮料成品会有沉淀或悬浮物问题,影响饮用口感。γ-氨基丁酸(gaba,氨酪酸),是在糙米的胚和糊粉层中存在的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它是一种以自由态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哺乳动物脑和脊髓中具有多种功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起作用。约30%的中枢神经突触部位以gaba为递质。在人体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中起重要作用,并对机体的多种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当人体内gaba缺乏时,会产生明显的焦虑、不安、疲倦、忧虑等情绪。但是,大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太低,难以达到显著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在米汁发酵过程中尽大可能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另外,现在的米汁产品多为浓浆型,而人们在口渴时习惯选择清爽型饮品,这无疑影响了米汁的销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12份水中,在温度20~25℃和磁场强度0.1~0.2t条件下处理1~2小时,然后在-5~-10℃条件下处理2~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35℃条件下处理5~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5~8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1~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0.03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优选的,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优选的,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0~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18℃。优选的,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65~70℃保温搅拌30~40分钟。优选的,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45~50℃,调整ph至4.0~5.5,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30~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8,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80~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12u/g、22~25u/g。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5~8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2~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0~40℃干燥12~24小时,即得。优选的,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45℃厌氧发酵20~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45℃厌氧发酵10~12小时。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6:0.1~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进一步优选的,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38℃培养2~3天。进一步优选的,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5%(体积)。进一步优选的,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1~2%和0.5~0.8%;然后采用板框压滤,45~50℃干燥至含水量20~3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优选的,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0000~12000转/分钟离心5~8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利用上述制备工艺得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上述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在制备米汁饮品中的应用。一种米汁饮品,是利用上述发酵液冲加8~10倍体积的水而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糙米为原料,先诱导发芽加工成胚芽米,然后经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得到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再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最后向所得酶解液中加入乳酸菌菌粉进行两步发酵,在两步发酵之间加入黄秋葵胶质多糖,最后所得的发酵液营养丰富,氨基丁酸含量高,且口感细腻润滑,外观澄清无沉淀。该发酵液可以方便地通过冲加水的方法制成米汁饮品,生产便利性大大增加,口感清爽,符合大众饮用习惯。本发明的诱导发芽分为三个步骤,先在20~25℃条件下进行磁场诱导,然后在-5~-10℃条件下低温处理,最后在30~35℃条件下臭氧诱导,在发芽的过程中充分释放谷氨酸脱羧酶。在后续步骤中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可以将糙米中含有的蛋白质分解成大量小分子的氨基酸,通过两者的搭配,酶解产生大量谷氨酸,这部分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去α-羧基得到γ-氨基丁酸,大大提高了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胚芽米要经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处理,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粒径小有利于在水中的分散,提高稳定性,避免产生沉淀,β-葡聚糖酶还可以使得高分子的粘性葡聚糖分解成低粘度的异麦芽糖和异麦芽三糖,有利于降低粘度,提高过滤速度,使得所得产品的澄清度更好。其中,高分子的粘性葡聚糖对人体是有益的,故β-葡聚糖的用量和酶解时间都不可过长,以免这部分有益成分完全丧失,本发明的处理条件恰可以实现营养成分保留和澄清度两者之间的平衡。另外,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还加入了少量黄秋葵胶质多糖,其与体系中的氨基酸、糖等成分形成氢键作用,有助于产品的均匀分散,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另外,冷冻喷射研磨处理也有利于更多营养物质的释放,提高所得米汁产品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本发明涉及的双歧杆菌,atcc29521,购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嗜酸乳杆菌,atcc4356,购自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嗜热链球菌,atcc19258,购自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例1: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份水中,在温度25℃和磁场强度0.1t条件下处理2小时,然后在-5℃条件下处理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条件下处理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5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70℃保温搅拌3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50℃,调整ph至4.0,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u/g、25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5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0℃干燥24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12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培养3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2%和0.5%;然后采用板框压滤,50℃干燥至含水量2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实施例2: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2份水中,在温度20℃和磁场强度0.2t条件下处理1小时,然后在-10℃条件下处理2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5℃条件下处理5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8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1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3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0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8℃。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65℃保温搅拌4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45℃,调整ph至5.5,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30分钟,接着调整ph至8,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8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2u/g、22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8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2次,离心,所得固体于40℃干燥12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5℃厌氧发酵20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5℃厌氧发酵10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6:0.1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8℃培养2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5%(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1%和0.8%;然后采用板框压滤,45℃干燥至含水量3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0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实施例3: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1份水中,在温度23℃和磁场强度0.1t条件下处理1.5小时,然后在-8℃条件下处理3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3℃条件下处理5.5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6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15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5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2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7℃。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68℃保温搅拌35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48℃,调整ph至5,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35分钟,接着调整ph至7.5,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9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1u/g、23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6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5℃干燥18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2℃厌氧发酵23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2℃厌氧发酵11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5:0.15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7℃培养2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5%(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1.5%和0.6%;然后采用板框压滤,48℃干燥至含水量25%,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1000转/分钟离心7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对比例1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份水中,在温度30℃条件下处理12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5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70℃保温搅拌3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50℃,调整ph至4.0,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u/g、25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5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0℃干燥24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12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培养3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2%和0.5%;然后采用板框压滤,50℃干燥至含水量2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对比例2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份水中,在温度25℃和磁场强度0.1t条件下处理2小时,然后在-5℃条件下处理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条件下处理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加工成粉末;(3)再将粉末加入5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70℃保温搅拌3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粉末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50℃,调整ph至4.0,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u/g、25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5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0℃干燥24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12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培养3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2%和0.5%;然后采用板框压滤,50℃干燥至含水量2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对比例3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份水中,在温度25℃和磁场强度0.1t条件下处理2小时,然后在-5℃条件下处理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条件下处理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5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70℃保温搅拌3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50℃,调整ph至4.0,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14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u/g、25u/g。步骤(4)中,所述黄秋葵胶质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新鲜黄秋葵切碎后加入5倍重量的无水乙醇中,浸提3次,离心,所得固体于30℃干燥24小时,即得。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12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培养3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2%和0.5%;然后采用板框压滤,50℃干燥至含水量2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对比例4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份水中,在温度25℃和磁场强度0.1t条件下处理2小时,然后在-5℃条件下处理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条件下处理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3)再将超细粉加入5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其中,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70℃保温搅拌30分钟。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50℃,调整ph至4.0,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u/g、25u/g。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厌氧发酵12小时。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使用mrs固体培养基,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的条件为:36℃培养3天。发酵时菌种的接种量为4%(体积)。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先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钙絮凝所得发酵液,两者的加入量分别为发酵液质量的2%和0.5%;然后采用板框压滤,50℃干燥至含水量20%,旋风分离后利用粉碎机粉碎,过30目筛,即得所述乳酸菌菌粉。步骤(4)中,后处理的具体方法是:12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巴氏灭菌,即得所述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试验例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所得发酵液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见表1。参考ny/t2890-2016中的液相色谱法进行γ-氨基丁酸检测,其中的样品提取液直接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所得发酵液,样品用量为1ml,计算公式为:ω=ρ×v2/v1,ω为γ-氨基丁酸含量(mg/l),ρ为测定质量浓度(mg/l),v1为发酵液体积(l),v2为定容体积(l)。黄酮含量(芦丁当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表1.发酵液的营养组成和外观状态考察γ-氨基丁酸含量(mg/l)黄酮含量(mg/l)外观状态实施例112.35123.12澄清无沉淀实施例212.33123.32澄清无沉淀实施例312.59123.66澄清无沉淀对比例16.3571.78澄清无沉淀对比例210.45100.03有均匀悬浮小颗粒对比例37.8780.03有均匀悬浮小颗粒对比例412.34123.12澄清无沉淀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所得发酵液在25℃条件下密封静置12个月,观察外观状态变化,结果见表2。表2.静置12个月后外观状态变化外观状态实施例1澄清无沉淀实施例2澄清无沉淀实施例3澄清无沉淀对比例1澄清无沉淀对比例2浑浊,底部有沉淀对比例3浑浊,底部有沉淀对比例4浑浊,底部有沉淀由表1和表2可知,实施例1~3所得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和黄酮含量高,外观澄清无沉淀,12个月后外观无变化,稳定性好。对比例1在诱导发芽步骤略去磁场、冷冻、臭氧等处理,对比例2略去冷冻喷射研磨步骤,对比例3在酶解处理时仅采用中性蛋白酶,产品的品质变差;对比例2和3的产品稳定性也明显变差。对比例4略去黄秋葵胶质多糖,产品的稳定性明显变差。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具体步骤如下:

(1)诱导发芽:先将1份糙米加入10~12份水中,在温度20~25℃和磁场强度0.1~0.2t条件下处理1~2小时,然后在-5~-10℃条件下处理2~4小时,再于臭氧气氛下,30~35℃条件下处理5~6小时,诱导发芽得到胚芽米;

(2)然后将胚芽米依次进行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加工成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

(3)再将超细粉加入5~8份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灭酶,过滤,得酶解液;

(4)最后向酶解液中加入0.001~0.002份乳酸菌菌粉,第一步发酵,加入0.02~0.03份黄秋葵胶质多糖,第二步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碾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铁辊碾米机实现碾磨,工艺条件为:4台碾米机串联,按照加工顺序,碾白压力之比为6: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冷冻喷射研磨的具体方法是:以70~75m/s的喷射速度将碾磨后所得粉末高速喷射,以碰撞冷冻壁,从而获得超细粉,其中,冷冻壁的温度为-15~-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熟制的工艺条件为:65~70℃保温搅拌30~4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降温至45~50℃,调整ph至4.0~5.5,加入β-葡聚糖酶,酶解处理30~40分钟,接着调整ph至7~8,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80~100分钟,灭酶,过滤,得酶解液;其中,以糙米重量计,β-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分别为10~12u/g、22~25u/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第一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45℃厌氧发酵20~25小时;第二步发酵的工艺条件为:40~45℃厌氧发酵10~1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乳酸菌菌粉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按照质量比1:0.4~0.6:0.1~0.2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后处理制成。

8.利用权利要求1~7种任一项所述制备工艺得到的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

9.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在制备米汁饮品中的应用。

10.一种米汁饮品,是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发酵液冲加8~10倍体积的水而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富含氨基丁酸的乳酸发酵米汁发酵液的制备工艺,以糙米为原料,先诱导发芽加工成胚芽米,然后经碾磨和冷冻喷射研磨得到粒径小于等于1000目的超细粉,再将超细粉加入水中,熟制,依次加入β‑葡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最后向所得酶解液中加入乳酸菌菌粉进行两步发酵,在两步发酵之间加入黄秋葵胶质多糖,最后所得的发酵液营养丰富,氨基丁酸含量高,且口感细腻润滑,外观澄清无沉淀。该发酵液可以方便地通过冲加水的方法制成米汁饮品,生产便利性大大增加,口感清爽,符合大众饮用习惯。

技术研发人员:姜益军;杨锁华;王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合生物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304.html

最新回复(0)